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退出全球稅改談判,特朗普究竟意欲何為,歡迎閱讀。
在第二次入主白宮的第一天,特朗普總統特别籤署了一項備忘錄,指示财政部長、貿易談判代表和美國常駐 OECD(經合組織)代表通知 OECD,美國退出國際稅改談判,前任政府代表美國就全球稅改協定做出的任何承諾對美國不具有任何法律效力。不僅如此,2 月 4 日美國駐聯合國經社理事會代理代表宣布,美國退出聯合國主導的國際稅收公約談判,并表示美國将對公約談判的任何結果持反對立場。特朗普執政伊始,就迫不及待地、十分徹底地退出國際稅改談判,不能簡單地看作是特朗普特立獨行的意氣用事或一時衝動,這是特朗普政府經濟顧問團隊的集體決策,其背後有着重要的深層意圖,必須予以謹慎觀察,準備好我們的應對選項。
雷霆手段與配套立法,第一時間退出全球稅改談判
特朗普選擇宣誓就職的當天就明确下達指令,明确退出全球稅改談判,确屬雷霆手段,也顯示出全球稅改協定對于美國經濟及特朗普政府的重要影響。特朗普給出的理由是,全球稅改協定不僅允許對美國的稅收網域外管轄,而且限制美國制定有利于美國企業和工人的稅收政策的能力。這裡的 " 對美國的稅收網域外管轄 ",應是指支柱二全球最低稅的 UTPR 規則,該規則允許其他國家以拒絕扣除或等額調整的方式征收美國企業的稅收,如果美國企業的有效稅率低于 15%。這裡的 " 限制美國制定有利于美國企業和工人的稅收政策的能力 ",應是指特朗普政府計劃在任期内很快推出的進一步減稅法案,美國将給予相關戰略和新興產業大幅減稅支持,以維護美國在科技和產業方向的絕對優勢地位。但大幅減稅會受到全球最低稅規則的限制,為此,特朗普必須在第一時間 " 除之而後快 "。
另外,特朗普還在備忘錄中明确指出 " 反對其他歧視性的外國稅收做法 ",這應是指其他國家已經或準備開征的數字服務稅(DST),在特朗普第一個任期内,已通過 "301 調查 " 判定為 " 對美國企業的歧視性稅收 ",此次舊事重提,意味着特朗普不僅拒絕全球稅改協定,而且還會對數字服務稅 " 火力全開 ",不惜動用加征關稅的貿易反制措施予以回擊。
特朗普此舉得到國會共和黨人的掌聲,美國眾議院籌款委員會主席史密斯和參議院财政委員會主席克拉波均在第一時間發聲予以堅定支持。不僅如此,2025 年 1 月 22 日,眾議院籌款委員會主席史密斯及該委員會所有共和黨議員提出一項新法案,即《捍衛美國就業和投資法案》,目的是賦予特朗普政府充分的能力采取任何必要的經濟對策,以保護美國工人和就業創造者免受試圖對美國企業行使稅收治外法權或歧視性稅收的侵害。
對特朗普深層意圖的初步觀察
第一,特朗普政府将稅收政策 " 武器化 "。1 月 22 日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的致辭中,特朗普同時抛出 " 胡蘿卜與大棒 "," 來美國生產,将為你提供地球上所有國家中最低的稅率 ",否則," 你将不得不支付關稅,數千億美元甚至數萬億美元投入我們的國庫,用于加強我們的經濟和償還債務 "。在赤裸裸的威脅中,特朗普将稅收政策 " 武器化 ",既利用稅收政策支持美國經濟發展,又設想以懲罰性關稅增加美國的财政稅收收入。
第二,為配合進一步的大規模減稅做準備。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的致辭中,特朗普提出将推出美國史無前例的減稅計劃,為工人和家庭、為國内生產商和制造商提供大規模減稅。特朗普提出将美國公司所得稅聯邦标準稅率由目前的 21% 降為 15%,成為大國中稅率最低的國家,如果考慮其他的優惠激勵措施,美國大企業(C 型公司)的實際有效稅率将會低于 15%。但是支柱二全球最低稅的 UTPR 規則,可以賦能其他國家向美國企業征稅補足稅,這将導致特朗普的低稅激勵政策功虧一篑。為此,特朗普必須退出全球稅改談判。
第三,為反擊其他國家的數字服務稅做準備。全球稅改協定的第一支柱方案,拜登政府同意設立金額 A 向其他國家分配部分利潤,前提是任何國家必須放棄數字服務稅及任何形式的單邊稅收措施。但共和黨并不因此買賬,認為美國讓步太大、太多,并且也未能阻止其他國家推進數字服務稅。例如加拿大已經通過立法,要自 2022 年 1 月 1 日起追溯征收數字服務稅,稅率 3%。特朗普拒絕全球稅改協定,意在為美國打擊其他國家的數字服務稅掃清障礙。特朗普已經宣布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加征 25% 的關稅,盡管加拿大和墨西哥是美國的鄰居和盟友,但在 " 美國優先 " 的國家利益面前,特朗普将抛棄 " 建制派 " 思維,而更加傾向商業化決策。
應予考慮的應對選項
第一,客觀深刻認清特朗普稅收政策 " 武器化 " 的本質,統籌做好應對準備。特朗普政府已經實施對中國商品加征 10% 關稅的決定。1 月 23 日,參眾兩院部分議員發起《恢復貿易公平法案》,旨在取消中國的 " 永久正常貿易關系 "(PNTR)地位,對非戰略商品加征至少 35% 的關稅,對所有戰略商品加征至少 100% 的關稅,在五年内分階段實施到位。我們要做好多手準備,一是要穩住歐洲、日韓、東盟的國際市場;二是要積極開拓 " 一帶一路 " 尤其是東歐國家市場。另外,我們決不能主動放棄美國、加拿大市場,要采取實質性、客觀理性的磋商措施,從民間團體、商會組織積極主動進行遊說公關,澄清美國 " 反華 " 人士主張的 " 荒謬性 ",促使特朗普政府決策時能夠更多回歸理性和考慮美中長遠利益。
第二,利用好重要機遇,制定更為有利的全球最低稅規則。特朗普拒絕全球稅改協定,國際稅收規則将變得更加復雜和不确定,但并不意味着已經達成的國際稅改成果不復存在。就支柱二全球最低稅而言,全球已有 40 多個國家(地區)立法實施。特朗普拒絕全球稅改協定,于我國而言,利大于弊,是一個重要機遇。在其他國家實施全球最低稅規則的情況下,我國可以優先制定實施所得納入規則(IIR)并采用合格國内最低補足稅(QDMTT),以維護我國對跨國企業集團的征稅權并将補足稅留在國内,同時,我國可以考慮采用應稅規則(STTR),保留對某些特定關聯支付征收的有限征稅權。對于目前争議頗大的低稅支付規則(UTPR),可以考慮暫時擱置。
第三,綜合提升我國稅制競争力,應對外部稅收競争壓力。特朗普即将推出的減稅政策,将進一步提升美國稅制的競争力,支持特朗普政府吸引外部投資和促進本土就業的經濟目标,其外溢影響給我國稅制形成不可回避的競争壓力。當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我國經濟運行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應綜合提升我國稅制競争力,為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穩外貿、穩外資,為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更好發揮稅收激勵作用。
在具體做法上,可考慮将我國的 " 無限全球稅制 " 逐步轉變為 " 有限屬地稅制 ",發揮參股免稅對吸引外商外資的重要作用,以我國基礎稅制的改革對衝全球最低稅的負面影響。還可以考慮完善我國受控外國公司(CFC)規則,厘清與全球最低稅 GloBE 規則的适用秩序,将我國企業所得稅低稅率優惠平移、替代為稅收抵免優惠,以增強與其他國家稅制(如美國)的競争力。此外,還可以考慮進一步擴大有形資產投資成本的稅前扣除範圍,加快稅前扣除速度,吸引和鼓勵境内外企業加大投資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