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南極,快被遊客們玩化了,歡迎閱讀。
文 | 空間秘探,作者 | 餘文婷
去南極旅遊似乎一夜之前成為潮流,去南極鬧出來的事件也經常一夜之間上了熱搜。近日,數百位遊客因天氣原因無法乘機離開,被迫滞留在南極。甚至有遊客因無法離開,多花了 20 萬元 ……
南極旅遊又上了 " 熱搜 "
日前,數百位遊客因天氣原因無法乘機離開,被迫滞留在南極。有當事人發文稱,一共有三艘郵輪滞留,人數約為 350 人。此外,岸上還有 350 人延誤,共 700 人行程受到影響,其中有一大半是中國人。
有遊客稱,因滞留南極兩天,其後續行程受到影響," 一行八人額外支出二十多萬元 "。還有遊客反映," 一家人的班機改籤多花了 10 萬元 "。其中還有一些遊客是請假出來玩的 " 打工人 ",時間有限,此次延誤也讓這些趕着回去上班的 " 打工人 " 焦急不已。
據空間秘探了解,南極旅遊花銷幾萬、十幾萬、二十多萬、七八十萬元的不同行程都有,大多數遊客花銷在七八萬到十五萬元之間。像此次延誤的郵輪銀海奮進号船費普遍是十多萬一人,而其中一些因後續行程受到影響,機票和酒店全部改籤的遊客,額外支出了十到二十多萬元,遠遠超出了計劃支出。
對于乘船遊客滞留南極期間的住宿飲食問題,遊客表示,下船被延誤不需要額外付費,由船公司承擔,并在滞留期間安排了大約一小時的參觀船長室和海上巡遊活動。也有遊客表示,船公司給每人補貼了 500 美元的改籤費,但是遠遠不夠 ……
不過,如果是上船被延誤,三天内不退款也不會順延遊玩時間。此次就有前往南極的視頻博主稱自己上船被延誤,原本五天的南極遊行程因延誤少了兩天,一晚的船上房間費用是 8 萬元,也無法賠償跟退款。
據一位有 7 年多從事南北極旅遊體驗師經驗的從業者統計,今年 1 月 23 日号到 2 月 7 日号的兩周,總共計劃 32 架次,其中提前取消(飛機改船)3 架次、提前一天起飛 2 架次、正常起飛 10 架次、延誤一天起飛 9 架次、延誤兩天起飛 8 架次,正常率只有 10/32,即今年 1 月 23 日到 2 月 7 日的兩周内,南極喬治王島的機場飛機正常起飛率不足三成。
行業人士表示,除因天氣因素造成飛機延誤、遊客滞留等情況外,遊客遊覽南極還面臨其他風險,例如,天氣、冰況可能會造成登陸、巡遊活動的取消,郵輪也可能出現故障。
南極旅遊價格被打下來了?
原本去趟南極好像是遙不可及的事情,在經由社交媒體的傳播,看到越來越多人的南極遊之後,似乎南極也不是那麼遙遠了。在大眾印象中,去趟南極至少 20 萬元起步,如今在社交平台上,四萬、五萬元去一趟南極也屢見不鮮。
裸辭後環球旅行了半年的阿梨(化名)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的南極遊攻略,總花費是四萬多元;旅行博主小野(化名)用 3948 美金搶到了一張 9 天行程的船票;Vanmo 花費 7 萬元在南極遊輪上度過了一個難忘的春節 ……
南極旅遊的價格被打下來了?看到這些南極遊攻略,覺得南極好像也不是那麼高不可攀了。但事實上,像上述一些案例的情況其實并不多,而且想跟她們一樣買到一張便宜的船票,需要足夠充裕的時間和足夠好的運氣。
通常來說,南極旅行路線主要有五條:最經典的路線南極半島,行程為 9 到 13 天,費用大概在 8 萬 -13 萬元,這條路線主要是欣賞南極的冰山風景和南設得蘭群島獨特的火山地貌,以及看企鵝、海豹等野生動物;南極雙島路線主要是南極半島和福克蘭群島,行程主要有 13 — 15 天,這條線路可以看到的野生動物會更多,費用也會貴一些;南極三島路線屬于南極深度遊的選擇,包含南極半島、南喬治亞島和福克蘭群島,時間也相對更久,需要 19 — 23 天,費用是 15 萬 -25 萬元,這條路線可以看到的野生動物更豐富,以及欣賞到獨特的亞南極風景和獨有的人文風情;剩下的南極圈和南極極點路線大多為不差錢的探險愛好者的選擇,費用分别是 20 萬 -30 萬元和 70 萬以上。
南極遊花費主要包括籤證費、船費、國内往返郵輪登陸點機票費用、全球旅行保險費等,其中船費是大頭。一般國内前往南極旅行,需要先飛到阿根廷的烏斯懷亞或智利的蓬塔等地,再統一登上南極遊輪或飛往南極(從烏斯懷亞出發是乘坐郵輪前往南極;從蓬塔出發是乘坐飛機前往南極的喬治王島),之後的行程主要是在遊輪上,食宿都包含在船費裡面,所以上船之後基本就不需要花費了。因此,一趟南極旅行的費用多少主要取決于船費的高低,而上述案例中的南極低價遊主要是因為船票便宜。
如何買到一張低價船票?據阿梨的分享,首先她選擇的時間就是淡季。由于極端天氣等原因,南極的旅遊季為每年的 10 月至次年的 3 月,其中,12 月初 -2 月是旅遊旺季,其餘幾個月份是旅遊淡季。旺季主要是天氣好,以及是動物們的活躍期和繁殖期,可以看到更多種類的野生動物。阿梨說自己主要是想看冰川,所以選擇了相對淡季的 11 月中旬到 12 月初這一時間段。
淡季的船票相對會便宜一點,也更容易蹲到低價票。阿梨的船票比較便宜,主要就是因為蹲到了 Last minutes 船票。但是 Last minutes 相對來說不确定性太強,艙位、船型和線路都比較随機,所以主要看是否運氣足夠好和時間是否充裕。
綜合來說,南極遊價格對于普通人來說,依舊是不便宜,普遍還是在 10 萬元以上,加上今年南極旅遊熱度更高之後,也很難像旅遊博主 " 藍戰非 " 一樣買到 3.5 萬元一張到南極的船票了。
去南極的都是哪些人
南極是地球上最後一塊被征服的大陸,也是迄今世界上唯一一片沒有國界的土地。1821 年,南極大陸迎來了人類有史以來第一個造訪者——著名的美國航海家約翰 · 戴維斯,從此,揭開了大陸内地探險的序幕。
起初,人類對于南極的拜訪是出于國家榮譽,先是法國在 1837 年秋派出南極探險隊,想要争在英國之前 " 捕捉 " 到南磁極的影子。随後,美國也聞風而動,1838 年 8 月,美國政府組織了一次由查爾斯 · 威爾克斯為首的大規模南極探險活動。看着美、法兩國先後出動,英國也坐不住了。1839 年,英國派出了以詹姆斯 · 羅斯為首的南極探險隊。但是,最後三個國家的探險隊都以失敗告終,沒能成功捕捉到南磁極。
後來,著名挪威探險家阿蒙森和他的四名助手,在 1911 年 12 月 14 日将一面挪威國旗插在用冰壘起的尖塔上,成為世界上第一批站在南極點上的人。
南極點争奪大賽結束之後,穿越南極大陸成為探險家們的 " 新夢 "。英國人福克斯為一洗在南極點争奪賽中落敗的恥辱,又悄悄開始了橫穿南極大陸的計劃,經過半個世紀的奮鬥,終于在 1958 年 1 月 24 日,由英國人福克斯為首的一行人畫上了一個歷史性的句号。
如果說,18 世紀到 20 世紀上旬是南極探險時代,随後便是南極科學考察時代,那麼到 21 世紀,可以說是南極旅遊時代。1991 年,從事南極旅遊活動統計的機構 IAATO 成立(IAATO 成員大多為私營旅遊組織),象征着南極旅遊市場化的一個起點。
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的一篇關于南極旅遊活動的論文中,通過整理和分析研究 IAATO 網站公布的 12 個旅遊季(涉及時間為 2011 年 10 月至 2023 年 3 月)的統計數據,發現近十多年南極旅遊活動大致經歷了 3 個發展階段。
第一個階段為 2011 — 2012 年、2012 — 2013 年和 2013 — 2014 年 3 個旅遊季,是南極旅遊市場發展的初期階段。在該階段南極旅遊市場已經形成,旅遊需求呈上升趨勢,旅遊人次在 2 萬~4 萬人次之間。
第二階段為接下來的 6 個旅遊季,分别為 2014 — 2015 年、2015 — 2016 年、2016 — 2017 年、2017 — 2018 年、2018 — 2019 年、2019 — 2020 年旅遊季,是南極旅遊市場發展的上升期。該階段遊客數量逐年增長,2019 — 2020 年旅遊季遊客數量已接近 8 萬人。
第三個階段為 2020 — 2021 年、2021 — 2022 年 2022 — 2023 年旅遊季。前 2 個旅遊季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影響,南極旅遊人數驟降。2022 — 2023 年旅遊季,全球多數國家已陸續恢復旅遊活動,南極遊客呈爆發式增長,遊客人數首次突破 10 萬人次。
其中,美國一直是頭号南極旅遊大國,2016 — 2019 年旅遊季,中國超越澳大利亞,躍升為第二客源國,占比在 10%~16% 之間。
今年南極遊的遊客占比,國内遊客更是再創歷史新高,據 IAATO 發布的最新報告,2023 — 2024 年南極旅遊季,全球共有 12.21 萬人次到訪南極,其中中國遊客有 9384 人次。
據中新經緯調查,前往南極的遊客主要為退休的中老年人和年輕的背包客,大多人已經财務自由,年輕人占比相對較少,其中大部分是留學生,或從事互聯網、醫藥等行業。不過據觀察,随着互聯網關于南極旅遊的傳播力度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夢想能夠前往南極旅遊,甚至一些人已經采取了行動。
當南極遊變成大眾遊
近來關于南極旅遊的宣傳越來越多,大家都抱有一種樂觀主義态度。在一篇關于南極旅遊的帖子下面,看到這樣一條評論:" 希望去南極旅遊的人越來越多,把價格打下來 "。如果南極遊的價格真的打下來了,變成一種大眾旅遊目的地之後,會變成什麼樣?
也許想去南極的人越來越多,需求足夠旺盛的時候,受到需求刺激過後的商業與資本必然也能加速轉動,為需求衍生出更多供給,利益也将吸引越來越多的人進入這個圈子。
目前,組織南極旅遊的旅行社大多為 IAATO 成員,經由這些公司組織的南極遊客占總遊客量的 94%。IAATO 作為有一定管理性質的國際行業協會,致力于促進私營部門前往南極旅行适當、安全和無害,指導運營商成員共享飛機與船舶等設備、監管與導遊等人力資源,共同開展工作人員與遊客的培訓,制定并遵守南極旅遊相關規範,執行更高的環保标準。
因此,在 IAATO 的指導與規範下,大多人認為前往南極旅遊是安全無害的。但值得警惕的是,随着越來越多的人參與進來,難以保證每個從事南極旅遊的主體,不會因為經濟利益而違反南極保護條約。社交平台上有一遊客曝光某一旅行社的老板,欺負遊客,眼中只有經濟利益,引發多起旅行糾紛。
南極旅遊管理機制的構建和運行是全球多方協調推進的過程,像對全體締約國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南極條約》,其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措施并不是在制定當年立即生效,而是經過締約國的批準後生效。而措施檔案不一定能得到全體締約國的批準且批準後尚需各締約國對檔案進行國内法轉化,導致落實相關義務的過程耗時漫長。因各國的利益出發點不同,一條措施出來往往很難得到全體締約國的批準,因此《南極條約》中所包含的保護措施并不是很完整。
此外,在南極旅遊管理機制運行中,信息交換制度和視察制度分别從旅遊活動的前、後兩個階段間接獲知南極旅遊的開展情況和對相關規範的執行情況,确保旅遊活動與已有規範相符,是南極旅遊管理機制内部兩項的重要管理工具。然而在實際運用中,南極旅遊管理因視察員的代表性不夠、視察對象不能全面反映南極旅遊總體情況、信息交流義務沒有被嚴格遵守等管理工具的缺陷而效果欠佳。
盡管已經開展了多年的研究,人們對南極的了解,仍只是冰山一角。但根據已知信息,我們知道南極對地球的未來至關重要,沒有了南極冰川,地球上的生物也将難以生存。由于全球氣候變暖,南極的冰川正在融化,據《自然》于 2024 年發表的研究顯示,南極海冰面積 (SIE) 在過去幾十年中略有增加。然而,自 2016 年以來,它突然下降,并在 2023 年保持歷史新低。冰川消融,影響磷蝦的垂直遷徙,而磷蝦是食物鏈中的關鍵環節。食物的匮乏,已迫使南極的動物向北遷移,而這也影響到了企鵝和海豹的生存,企鵝雛鳥的存活率不到三分之一,沒有栖息地的海豹,吃不到食物就只能餓死。
不久前,我國科學家在南極中山站附近海網域,監測到一次劇烈的冰山海嘯,波浪高達 1 米以上。根據監測研究,與近岸海網域地震引發的海嘯不同,不久前發生在南極中山站附近海網域的冰山海嘯,是由冰川崩解、冰山翻轉所激起的異常海波引起。據武漢大學中國南極測繪研究中心極地遙感研究室副主任柯灝稱,今年以來,南極中山站驗潮系統監測到的海水異常振蕩越來越頻繁。其中 1 月水面異常振蕩天數為 8 天,2 月以來,幾乎每天都會發生或大或小的振蕩,這也間接反映了中山站附近海冰消融活動異常頻繁劇烈。
還有科研人員稱,根據他們多年的監測分析,南極冰川的消融和崩解的速度正在加快。位于中國南極考察區網域普利茲灣的達爾克冰川,崩解現象越來越頻繁。
我們不知道前往南極旅遊對一個人會有多大的意義,以及為何那麼多人甚至将去南極列為自己的人生目标之一。或許是因為南極的神秘,又或許是因為南極獨特的風景,就像處在親密關系中的兩個人,其中一個人做的事情再美好,久而久之也會覺得是理所當然,甚至是普通。對于美麗的風景,大多人的态度也是如此,但對于南極這種獨特的旅遊目的地,一輩子可能就只能去一次,自然對許多人來說有持久的魅力與吸引力。但是如果長期要你面對這一片冰天雪地,是否和想象的美好一定吻合,就不好說了。所以,也不必将去南極賦予多麼獨特的意義。
可以知道的是,行動能改變未來,我們每個人為保護地球環境所做的點滴努力,都将改寫人類的未來。大可不必為南極旅遊增添多麼美好的光環,或許,我們與其将目光放在如何開發南極旅遊上,不如将目光放在如何保護南極上。
任何一個地方 " 火 " 起來,總讓人隐隐擔憂,而南極遊若迅速被大眾追捧,這份擔憂似乎更未顯著。當然這份責任需要是組織方及消費者雙方共擔,商業的興起源自需求,但當下,我們要比任何時候都需要具備商業可持續發展的前瞻性思維,它絕不是單一維度的考量,我們最終要的不是一些些小規則實現當下的 " 心安理得 ",而是站在更長遠的角度預見風險,規避問題。如果商業的背後是復雜的系統性問題,旅行消費者的理智和環保意識的建立,成為最後一道防線,不論如何,如果尚不能确定我們的旅程是否無意識地參與着一場 " 造孽 " 行動,那不妨緩緩再行。
——因此,在出發之前,我們還是要找尋旅行的意義,要對自然天地保持敬畏。世界那麼大,當然可以去看看,但請别像一個無腦旅行騷客一樣到處亂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