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墨西哥,倒計時13天,歡迎閱讀。
關稅風暴下,要扮演受害者,還是抓住機遇?
特朗普上台還不到一月,便通過加征關稅、改名 " 墨西哥灣 " 等舉措,對鄰國接連發起攻勢。
2 月 1 日,特朗普籤署總統令,決定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征收 25% 的關稅。原定生效時間為美東時間 2 月 4 日,但經磋商後,美國決定将對墨、加兩國的進口關稅推遲至 3 月 4 日執行。
特郎普一系列的行動都在表明《美墨加協定》(USMCA)的舊秩序或将被打破。而從中美貿易戰初期湧入墨西哥的海量中企,也無法躲避這場風暴的席卷。
墨西哥仍在努力尋找解決方式,同時竭盡全力在中美之間斡旋。
現在,距離關稅執行日還有 13 天。
01 墨西哥:扮演受害者,還是抓住機遇?
當關稅政策不再是競選演講中的口頭表态,而是呈現在白紙黑字的行政令上時,墨西哥内部的氛圍顯然更為緊張。
關稅風波發生後,墨西哥主流媒體 Expansion Politica、El Universal 陸續發布文章,批評當地輿論界噪聲過多,認為 " 嚴肅的分析越來越缺乏。一切似乎都是為了赢得麥克風而展開的簡單、本能和激進觀點之戰 "(Expansion Politica),而這些 " 輿論販子 " 會讓公眾低估關稅事件的嚴重性。
美國一直是墨西哥最主要的貿易夥伴,占據了墨西哥 80% 的貿易量。牛津經濟研究院測算,關稅實施後,美國從墨西哥的進口将下降約 50%,墨西哥當地廠商生產成本将被推高,貨币貶值、失業率升高等問題也将接踵而至。
由于 2024 年選舉年期間支出增加," 公共部門赤字升至 GDP 的 5.7%",全球三大信用評級機構之一惠譽國際認為,墨西哥在 2025 年的财政基礎比此前脆弱,關稅可能會讓墨西哥陷入衰退,且在 2026 年出現更為嚴重的 GDP 下滑。
為了應對危機,墨西哥總統辛鮑姆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行動。
在特朗普重點強調的非法移民及毒品問題上,辛鮑姆表示 " 墨西哥方面保證移民大篷車将不會到達美國墨西哥邊境地區 ",并将在治理芬太尼的同時,着手治理墨西哥境内泛濫的安非他命危機。
而針對新增關稅問題,辛鮑姆也宣布将致信特朗普,說明在鋼鐵、鋁品類上,墨西哥對美國的進口量遠大于出口量,征收關稅與美國的利益不符。
圖源:Unsplash
不過,墨西哥并未被動臣服于美國的關稅大棒下。辛鮑姆在積極斡旋的同時,始終強調特朗普應當尊重墨西哥的國家主權,展現出了危急時刻依然堅定的态度。
上海蘭迪律師事務所合夥人、上海蘭迪墨西哥辦公室常駐團隊負責人林耀昌告訴霞光社,辛鮑姆對外表現的态度并非一味配合、迎合美國,而是堅持宣稱 " 墨西哥是一個自由獨立的國家 "。即便美國落實關稅政策,墨西哥也會對此進行反制。
" 事實上,這幾年外資進入墨西哥的比例已經在提升,墨西哥經濟不再需要完全依賴美國,墨西哥有更多跟美國溝通和斡旋的籌碼,所以當前墨西哥政黨的态度相較以往會更加強硬,雙方還将持續磋商和博弈,當然這是一個艱難的過程,要看墨西哥能否頂住壓力。"林耀昌向霞光社分析道。
墨西哥内部也出現了更為積極的聲音。Expansion Politica 發文分析,盡管關稅政策對墨西哥的影響不可否認,但當下或許正是墨西哥擺脫對美國的經濟依賴,實現市場多元化、并加強國内產業的時刻。比如,在拉美、亞洲、歐洲尋找新的合作機會。
"墨西哥有兩個選擇:扮演受害者的角色,或者将這一挑戰轉化為鞏固其新興經濟強國地位所需的跳板。"
02 裁員 7%,墨西哥工廠高管 " 故作鎮定 "
回想 2024 年年初紛至沓來的業務,常駐墨西哥的林耀昌坦言道,墨西哥大選及美國大選期間,尤其特朗普二次當選後," 出海中企的咨詢量的确少了很多。"
此前,因特朗普第一任期掀起的中美貿易戰及關稅上漲緣故,出海中企将擁有免稅紅利的墨西哥作為進入北美市場的跳板,中國對墨西哥直接投資規模則從 2011 年的 3800 萬美元增加到 2021 年的 3.86 億美元,增長了十倍。
"2023 年底及 2024 年初,墨西哥的業務量都在翻倍。" 一位出海服務業人士告訴霞光社。但自特朗普在競選時放出關稅加征消息起,一直到特朗普當選、上任至今,出海墨西哥的浪潮平息不少。
本次關稅風暴會影響到兩類中企。第一類企業還未落地墨西哥,但已經在做調研、交流等前期工作,處于 " 積極觀望 " 狀态,期望等到政策确定後再做出決定。林耀昌認為,特朗普當選一事及關稅政策顯然讓這類企業更為猶豫,其投資節奏明顯放緩,并呈現了不同的反應。
" 第一種反應是設立海外投資架構,去掉中資背景,通過海外實體投資墨西哥;第二是經過綜合考慮後,決定投資泰國或印尼等東南亞國家,或者也同時在墨西哥投資,以分散風險;第三則是去美國直接投資。" 林耀昌總結道。
第二類企業則已經落地墨西哥,通過貿易或自生產方式運行。
對于已有工廠的企業,一位就職于制造業中企墨西哥工廠的員工透露,"公司有兩個反應,第一,限定 8 個月内在墨西哥工廠裁員 7%,第二,董事長等一眾人來廠視察。" 很明顯,關稅政策已經讓這類企業憂心成本問題。他還描述道,董事長視察時,似乎只是 " 故作鎮定 "。
" 他們只能硬着頭皮面對 ",林耀昌形容。比如,通過測算确定關稅增加後工廠是否還能正常經營、如在多地有產能,盡量在内部調整并平衡成本。但如果是 " 帶着訂單 " 的企業(特指已經有穩定的合作關系,如特斯拉供應鏈企業),特斯拉等買方企業也會盡量保證下遊企業的利潤," 甚至有可能給供應商漲價,為的是保持供應鏈完整。"
圖源:Unsplash
即便關稅政策并未落地,許多企業也已經逐漸發現落地墨西哥的成本并非想象中低。從人力成本看,墨西哥南部每月最低工資标準約為 3000 元人民币,北部自貿區則約為 4500 元人民币,加之社保、福利津貼、班車等開銷," 還要考慮到墨西哥人的效率和能力問題,比如產品質量不一定達标等等 ",綜合考量,墨西哥的雇傭成本比起國内并無優勢。
面對降溫的墨西哥出海潮,林耀昌認為,這并非壞事。"投資墨西哥已經度過了盲目跟風的第一階段,部分經營不佳的企業已經退出,還沒進入的企業在保持觀望,而能經營下去的企業開始考慮合規地發展了。在第二階段,中企對法律的需求及業務合規的要求會更高,不再局限于公司注冊、籤證辦理等基礎業務,也會轉向供應鏈合規等方面。"
而在市場的洗牌之下,還能憑借實力 " 留在牌桌上 " 的企業,才有可能在出海墨西哥大勢下持續參與競争。
03 以墨西哥為跳板,終點不止是北美
特朗普慣于朝令夕改,目前尚難預測關稅政策是否會落地。但即便落地,也有被特朗普再次叫停的可能。究其根本,關稅不過是特朗普手中的談判工具,而非不可更改的命令。更有分析師指出,特朗普的反復多變使得全球市場陷入了 " 關稅疲勞 "。
不過,既然是談判,就必須依賴于對手的行動。如若墨西哥有充足能力反制美國,且借此機會拓展多邊貿易,關稅政策或将為墨西哥帶來陣痛,但長期來看,對其應對未來風險、加強自身工業皆有好處。
Expansion Politica 認為," 尋找新的市場利基和與其他國家的貿易關系多樣化,可以帶來吸引外國直接投資(FDI)的重要機會,進而鞏固更具活力、不易受到外部政策變化影響的經濟 ……(關稅)這一看似政變的事件可能成為墨西哥實現更加持久和自給自足發展所需的催化劑。除了外部壓力之外,墨西哥還必須利用這一形勢重塑自我,擺脫依賴,尋求與世界更加平衡的融合。"
關稅風暴下,中企需要積極拓展墨西哥本地業務以及轉口貿易。
墨西哥本地汽車市場規模正在迅速增長。2024 年,墨西哥汽車市場總銷量達 149.69 萬,是七年以來的最高水平。日產、雪佛蘭、大眾仍為墨西哥車市銷量标杆,但比亞迪、長城、江淮等中國品牌的新能源汽車也在直接參與市場競争,預計未來其市場份額還會繼續增長。
此外,墨西哥與智利、秘魯、洪都拉斯、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多國籤署過貿易協定,以墨西哥為跳板的終點可以不只是北美。
找準本地市場需求缺口同樣重要。以兩輪電動車為例," 墨西哥城特别堵,有時幾公裡就要堵一小時,所以很多人會選擇摩托或電動車,以及街頭的電動滑板車。不過摩托車市場已經較為飽和了,兩輪電動車還有缺口。" 林耀昌描述。
據報道,雅迪早前就看到了墨西哥的潛力,并已經計劃在墨西哥建立組裝廠,還設下了第一年銷售 10000 輛的目标(包括内燃和電動車以及踏板車)。
除了非法移民與毒品問題外,中墨經貿關系的快速發展也是特郎普再掀關稅戰的原因。所以,在美國的不斷施壓下,中企需要對美墨達成一致、遏制中國貿易的可能性保持警惕。盡管這絕非辛鮑姆政府的最優方案。
歷經墨西哥風雨飄搖的一年,大部分企業或已了解到,對出海而言,并沒有絕對的藍海,或是風水寶地。即便有一至兩年的高速增長期,但出海目的地仍可能以借風使船為由遏制外資的貿易發展。
正如產業研究學者林雪萍所說,中國制造的關注點,并非美國的回岸制造,而是需要在海外重建供應鏈能力的優勢。具有全球快速復制和移動工廠的能力,對企業至關重要。由于每個地點都會出現關稅的擾動,類似 " 流浪工廠 " 的形态也會出現。中國工廠将在漂移的狀态中,建立自己的優勢。
逆全球化時代已經到來,唯有積極擁抱變化,才是變幻莫測的全球經貿格局下唯一的應對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