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學術頭條:白宮宣布首個AI監管計劃,撥款1.4億美元,歡迎閱讀。
我國完成首例介入式腦機接口非人靈長類動物試驗
4 日,由南開大學段峰教授團隊牽頭的全球首例非人靈長類動物介入式腦機接口試驗在北京獲得成功,該試驗在猴腦内實現了介入式腦機接口腦控機械臂,是在前期介入式腦機接口動物 ( 羊 ) 試驗基礎上取得的進一步成果,實現了介入式腦電信号從被動采集到主動控制的技術飛躍,突破了血管内腦電信号采集、介入式腦電信号識别等核心技術。
空中用 5G!5G 地空通信試驗頻率獲得批復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官網消息,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關于加快建設網絡強國的決策部署,推動我國航空互聯網高質量發展,提高人民生活品質,近期,工業和信息化部依申請批復中國移動使用其 4.9GHz 部分 5G 頻率資源在國内有關省份開展 5G 地空通信(5G-ATG)技術試驗。此次批準中國移動開展 5G-ATG 試驗,将進一步提升 5G 網絡覆蓋的空間維度,拓展 5G 的行業應用場景,更好滿足航空旅客日益增長的空中訪問互聯網需求。
我國海拔最高特高壓變電站主體開工建設
5 月 4 日,甘孜 1000 千伏特高壓變電站主體在四川正式開工建設,這也是目前我國在建海拔最高的特高壓變電站。甘孜 1000 千伏變電站是川渝特高壓工程的起點站,它的建設将我國特高壓變電站海拔高度從 1500 米提升至 3450 米,變電容量達 600 萬千伏安。據介紹,變電站建設面臨高海拔、重覆冰、高地震烈度三重挑戰,不僅自然環境艱苦,施工難度極大。
成年植株數量不足百 廣東發現全球罕見新物種
5 月 3 日,國際專業學術期刊 Nordic Journal of Botany 在線發表河源堇菜相關論文。" 河源堇菜 " 由廣東紫金白溪省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白溪保護區)科研團隊發現,系極危植物,已命名為 " 河源堇菜 "。這是首個以河源命名的種子植物,屬河源特有種。據介紹,2021 年 2 月,廣東紫金白溪省級自然保護區科研團隊和中山大學凡強團隊,在紫金縣西部區網域一懸崖峭壁,發現了一種藍色花瓣的堇菜科堇菜屬植物,經長時間監測和研究,确定為新物種,并被命名為河源堇菜。
" 祝融号 " 發現火星低緯度地區存在液态水
國際學術期刊《科學進展》近日發表了一項火星存在液态水的研究成果。基于 " 祝融号 " 火星車觀測數據,我國科研人員首次發現 " 祝融号 " 着陸區的沙丘表面存在結殼、龜裂、團粒化、多邊形脊、帶狀水痕等特征,光譜數據分析發現,沙丘表面富含含水硫酸鹽、蛋白石、含水鐵氧化物等含水礦物。
我國首個植物基因編輯安全證書下發
5 月 4 日,從山東舜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獲悉,農業農村部發布《2023 年農業用基因編輯生物安全證書批準清單》4 月 28 日下發全國首個植物基因編輯安全證書,該證書由舜豐生物獲得。
白宮宣布首個 AI 監管計劃:撥款 1.4 億美元
随着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引發越來越多監管呼聲,美國白宮當地時間 5 月 4 日宣布了其首個遏制人工智能風險的舉措。白宮官員表示,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計劃撥款 1.4 億美元用于新的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政府還承諾為政府機構發布指導方針草案,以确保對人工智能的使用保障 " 美國人民的權利和安全 "。幾家人工智能公司已同意在 8 月的一次網絡安全會議上提交其產品以供審查。
微軟 Bing 更新:Bing Chat 将無需排隊,支持影像、視頻回答
5 月 4 日,微軟官方博客發表文章稱,他們正在轉向下一代人工智能(AI)驅動的搜索引擎必應(Bing)和 Edge 浏覽器。就在 3 個月前,微軟推出了新的 AI 驅動的 Bing 和 Edge。他們的目标是解決傳統搜索的一個普遍問題——幾乎一半的網絡搜索都沒有得到答復。新的 Bing 将強大的大型語言模型(如 Open AI 的 GPT-4)與微軟龐大的搜索索引相結合,以便獲取更好的搜索結果和問題的答案,從根本上改變人們查找信息的方式。
新方法使用 " 電黏附 " 連接軟材料
美國馬裡蘭大學研究人員在《ACS 應用材料與界面》上發表的報告中稱,現在有了一種全新的方法,不需要膠水即可将黏稠的東西 " 焊接 " 在一起。他們展示了一種通用的 " 電黏附 " 技術,只需通過電流就可以将軟材料相互黏合在一起。
科研人員以二氧化碳為原料實現醋酸 " 零碳 " 制造
5 日從華中科技大學獲悉,該校光電信息學院龐元傑教授團隊以醋酸為目标產物,聯合多倫多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高校科研人員,通過電催化二氧化碳還原技術,實現醋酸 " 零碳 " 制造。相關成果于近日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
可穿戴超聲貼片監測深層組織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一個工程師團隊開發了一種可拉伸的超聲波陣列,能以 0.5 毫米的空間分辨率對人體皮膚表面以下 4 厘米深的組織進行連續、非侵入性的三維成像。研究結果發表在《自然 · 生物醫學工程》上。
新型水凝膠皮膚具有觸覺傳感能力
英國劍橋大學生物啟發機器人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新的基于水凝膠的皮膚,這種極其柔韌的皮膚使用一系列電極和一種算法重建觸覺刺激,讓機器人能夠檢測物體的觸覺特性,復制人類的觸覺,有望促進軟體機器人的開發。相關研究論文刊發于 3 日出版的《今日材料電子》雜志。
科學家 " 復活 " 石器時代分子
古代基因組重建和生物技術的突破正在揭示舊石器時代微生物豐富的分子秘密。在最新一期《科學》雜志上發表的研究中,德國萊布尼茨天然產物研究和感染生物學研究所、馬克斯 · 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以及美國哈佛大學領導的跨學科研究團隊重建了更新世以前未知細菌的基因組,并由此建立了一個平台以恢復古代細菌的天然產物。
化療藥物首次到達人腦
治療致命性腦癌膠質母細胞瘤的一個主要障礙是,最有效的化療藥物也無法滲透血腦屏障抵達腦腫瘤。但現在,美國西北大學醫學院團隊報告了一項Ⅰ期人體臨床試驗的結果,他們使用一種新型的顱骨植入式超聲設備,打開血腦屏障,并反復将化療藥物滲透到人腦的大片關鍵區網域以增強治療效果。研究成果發表在新一期的《柳葉刀 · 腫瘤學》上。
高中生借 AI 首次發現既抗衰老又抗腫瘤雙效靶點
近日,主要由三名來自挪威、美國和中國的高中生組成的研究團隊,借助人工智能靶點發現引擎 PandaOmics,識别出 CNGA3、GLUD1、SIRT1 三個全新的針對衰老和膠質母細胞瘤(GBM)的潛在雙效靶點。相關文章《Identification of dual-purpose therapeutic targets implicated in aging and glioblastoma multiforme using PandaOmics - an AI-enabled biological target discovery platform》已于當地時間 4 月 26 日,發布在《衰老》(Aging)雜志。
新 " 電子科技大學 " 來了
近日,中原工學院在龍湖校區召開航空港校區建設指揮部工作推進會,明确指揮部成員職責分工,對下一步工作進行安排部署。會議指出,籌建河南電子科技大學是學校當前的基礎工作、關鍵工作、首要工作。航空港校區建設是中原工學院發展面臨的重大機遇、重大任務,對決戰決勝籌建河南電子科技大學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