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那些“出走”的中年銀行人:當博主,賣保險,開劇本殺店,歡迎閱讀。
" 離職銀行人 " 已經成為一個熱門賽道,并孕育了不少 " 萬粉 " 博主。
一些帖子在小紅書火了:《35 歲高齡,10 年 + 銀行人,裸辭轉型成功》《銀行辭職賣保險," 家人 " 這關怎麼過?》《魔都銀行總部裸辭日記》……
在博主們看來,銀行就像一座圍城,人到中年,留在圍城内未必是唯一選擇。如果不在權力中心,盡早找到生活的其他意義。
" 銀行人離職應趁早,能力遷移是關鍵。櫃員等基礎崗位的職業壽命有限,應盡早考慮轉型,而客戶經理、理财經理的銷售能力,可以在其他行業繼續發光發熱。" 一位離職銀行人告訴钛媒體 App。
成為 " 離職銀行人 " 賽道博主
從銀行離職的那天,七溜溜(網名)感覺做了一個長長的夢。
尋找朝陽賽道,不斷投遞簡歷。很快七溜溜又找到了新的身份:一家 AI 初創公司的内控主管。新公司離家裡不遠,可以做到小紅書上讓人羨慕的 "work life balance"。
朋友們笑着祝賀她加入了風口賽道,她卻一臉鎮定:沒有任何行業能穿越周期。
謹慎、冷靜、理智,如同大家對銀行人的刻板印象。
大學畢業後,七溜溜就進入了西部一家股份制銀行,工作了 11 年,一路順風順水,做到中層管理。審計專業出身的她,做過櫃員,在内控部門工作的時間最長。
30 歲後,為了孩子教育,她應聘到東部某城市一家城商行。新部門行政事務很多,領導常常要求在節假日開會,凌晨兩三點回復消息也是家常便飯。
離職的原因之一是:在高強度的工作壓力下,她的身體出現了問題,做了原位癌手術,好在癌症沒有轉移,治愈了。這讓她反思了現狀。
離開,并不意味着失敗,而是新的開始。
她在小紅書做了一名離職銀行人賽道博主,發了不少帖子,包括《211 本碩做櫃員是浪費,但是沒辦法》《銀行人跳槽,可選哪些渠道?》《離錢越近的崗位越好跳》……不少網友向她咨詢離職相關話題。
她也很坦誠:建立自己的粉絲群,把網友們變成私網域流量,為未來的轉型打下基礎,早做準備,多認識朋友。
離職需趁早,能力要遷移
" 如果确定要離開,那要趁早走。" 七溜溜(網名)向網友建議。
去年,一位 26 歲的年輕櫃員向她咨詢修改簡歷,通過幾輪面試,最終去了一家公司做出納。
事實上,櫃員崗位的職業壽命有限,大部分銀行要求櫃員在一定年齡後進行轉型。七溜溜介紹,在股份制銀行,櫃員轉型的方向一般是做大堂經理或理财經理等銷售崗位,櫃員崗位的基礎薪資占比較高,而銷售崗位的基礎薪資占比較低,可以降低企業用人成本。
" 一些銀行對櫃員的年齡要求是 28 歲以下,之後會要求櫃員内部轉崗,分流到其它部門。如果在櫃員崗位上做到 30 歲甚至 35 歲,那最好的轉型路徑可能是考公或創業。" 她坦言。
在七溜溜看來,銀行是一個非常龐大又成熟細致的大機構,經過 100 多年的發展,所有崗位都有明确的職責要求,内容細致、标準化高,每個員工類似大廠裡的一顆螺絲釘。
她認為,銀行各崗位可轉行的工作并不多,櫃員對标企業的出納、行政專員,運營主管對标風險管理、法務、合規、内控、線下運營,而理财經理、客戶經理等銷售類崗位磨練的技能、積累的資源,比較容易遷移。
她所在的銀行内控部門,涉及所有條線,包括運營管理、信貸管理、财務管理等。而企業内控則相對簡單,主要關注重點内容。從銀行轉到企業做内控的過程中,她的視角和維度發生轉變,從細分的體系轉變為全面的視野。
小紅書博主許曉(化名),疫情期間,由于難以支撐繁重的工作量,離開銀行,加入保險行業,成為一名經紀人。
當時他判斷:銀行的高收入在當下的環境裡難以維持,未來,一些銀行可能連年終獎都沒有。
選擇做保險,則是銷售能力的遷移。" 保險是沒有固定薪酬的,沒有底薪,所以脫離了之前的旱澇保收的生活,但它帶來的是‘睡後收入’。一是賺客戶的錢,二是有人加入團隊之後,可以賺團隊的錢。" 他表示,經過三年左右的時間,團隊每個月能貢獻五位數的被動收入。
如果不在權力中心,盡早找到生活的意義
10 年前,小劉應屆畢業加入了四大行,因為文筆不錯,在做了一年櫃員之後,就調入了辦公室寫寫材料——這是離領導最近的崗位,在很多人看來,算是人生赢家了。
他卻坦言 " 官瘾不大 "。
嘗試了兩年寫材料的生活,他想再做一些轉變,領導問他想去分行哪個部門,他決定挑戰自己,去對公業務部,在銀行,這屬于業務核心部門,但做了兩年,他的免疫系統出現了問題,得了溼疹,難以工作,于是在之後的三年裡,他斷斷續續請病假,休息治療。
2020 年,溼疹治愈了。他想挽回 " 失去的三年 ",加入了一家股份制銀行,收入達到了之前的三四倍。最初大領導很賞識他,給他許下了幾年内提升的諾言。
很快,領導高升了,他恍然發現:當時的諾言都沒有實現,對公客戶經理并不好幹。
" 因為我不擅長喝酒,業務很難做大。" 他發現自己在部門裡,逐漸變得邊緣,直到某天,直屬領導要求他背鍋。
一開始,領導用他的報銷賬号,報一些部門發票。
" 這是非常基本的操作,所有新進員工都會上交自己的報銷賬号。" 他并未察覺異樣。過了一段時間,銀行内部審計的人發現了這些發票有假,于是順藤摸瓜,找到了他。
當他憤怒地和領導對峙,領導說,你先認着,以後會補償你的。
但背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是口頭批評、處分這麼簡單。在一輪輪的檢查裡,審計人員要求他不斷重復事情發生的過程、" 犯下 " 的錯誤,在一次又一次的反省及批評中,一向要強的他失去了自我,溼疹再次爆發。今年上半年,在心理咨詢室裡,他發現自己患上了中度抑郁。
離職後的小劉,在一家外企負責商務服務相關的工作,收入下降了,但是生活工作平衡,自認為幸福感提升了。
許曉在銀行工作八年,順利做到了支行長。農村出身的他,一度被家人認為 " 光宗耀祖 "。
疫情期間,由于難以支撐繁重的工作量,他離開銀行。那段時間,母親從農村來到他所在的一線城市,幫着帶小孩,他怕家人擔心,離職後依然每天西裝革履地出門,西裝革履地回家,假裝還在銀行工作。
即便在支行長的位置上,他也不認為自己在權力的中心。
他總結銀行人離職的幾個原因,一是什麼都要懂,什麼都不精通,但什麼都要去做;二是天花板比較低,除非你在遊戲的中心,可以一層層往上爬,如果不在遊戲中心,即便做到了中層,天花板也是很明确的;三是領導安排的任務指标比較多,考核壓力繁重。
如果不在權力中心,早一點找到人生的其他意義。在社交媒體上,這個話題被一些博主熱議,并稱之為 " 戰略轉移 ":人們不再去關注沸騰時代思考的事情以及宏大叙事,而是戰略轉移到微小的事情上,獲得心裡的安寧,即便偶爾内心有波瀾,但很快就回到了原有的軌道上。如同電影《完美的日子》呈現的那般。
一直想出走的小劉,也曾選擇做兼職,尋找一些銀行之外的事業機會。
2020 年,劇本殺行業紅火的時候,他和朋友合夥創業,開了一家劇本殺店。
堅持了兩年,結束營業,沒有掙錢。
" 哦不,還是賺到了。" 他頓了頓,說道,在劇本殺店,遇到了現在的太太,這兩年裡,收獲了小家庭和一個可愛的寶寶,真的賺到了。(本文首發于钛媒體APP,作者|孫騁,編輯|劉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