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奔跑吧9》:孟子義放不開,張真源有代溝,白鹿不在全員不會玩了,歡迎閱讀。
進入四月尾聲,又到了新一年萬物復蘇的時節。
娛樂圈也是蓬勃發展。
無論是時尚 ...
或影視 ...
乃至于綜藝界,全都彌漫着一股子無聲的硝煙味道。
各路 " 諸侯 " 使出渾身解數。
只為能吸引觀眾。
例如《乘風 2025》,也就是咱們常說的《浪姐第 6 季》。
節目組太會選人了,直接用陳德容搞起了話題營銷。
一個唱跳競技。
竟然讓不擅長唱跳的演員 " 大殺四方 "。
絕了 ...
試問,還有誰?
盡管這是黑紅。
但每期節目都能通過陳德容引發新一波網友的熱議。
制造人氣效應真的不要太拿手。
尤其最新一期。
陳德容莫名其妙的一哭,好家夥,霸榜一整天熱搜。
各種腦部,各種分析,看得我都直懵,一愣一愣的。
與此同時,《五哈 5》也加入此番戰場。
我腦海裡都還停留在去年 ...
上一季都沒看完的既視感。
結果 ...
新一季又開始了。
節目中,鄧超等嘉賓也都坦誠地談到了因個人原因缺席此番錄制的鹿晗和董寶石等人,原因大家估計心裡有數,鄧超再坦誠似乎也沒啥用。
而遺憾的是,缺少了原有陣容。
少了話題度,無疑對該節目的吸引力造成較大影響。
數據很明顯。
這一屆的觀眾反響已大打折扣。
常看綜藝的觀眾想必知道,跑男似乎和五哈不對付。
雙方幾乎都是同檔期開播。
昨晚,《奔跑吧 9》也終于迎來了它的首秀。
大家本以為這檔資深節目會有不俗的表現,畢竟這可是長達十一年的 " 回憶殺 ",陪伴了兩代觀眾的青春。
誰知 ...
不料首播之後,該節目的口碑卻意外遭遇了滑鐵盧。
觀眾紛紛表示:" 尬得雞皮飛起。"
" 剪輯師太敬業了,這究竟是怎麼硬着頭皮剪來的。"
還有的認為節目遊戲環節乏善可陳,缺少基礎趣味。
顯然,對于這新一季跑男,觀眾們的失望溢于言表。
那麼,《奔跑吧 9》究竟問題出在哪裡?
咱們一起來看看。
2 小時注水,低配版王牌對王牌
說實話,針對這類露天真人秀節目,最關鍵是什麼?
肯定是明星之間的坦誠互動。
以及參與進遊戲裡。
方才是核心。
倘若每個嘉賓都只是敷衍,哪節目還有什麼可看性?
我曾經以為——
縱然這些年來,戶外真人秀由于意外事件難以保證,從而缺乏新意,但若是能呈現出《現在就出 2》的趣味性,似乎也是極好的。
可實際卻并非如同觀眾們所想的這般、那般的有趣。
講真,《奔跑吧》這一季的遊戲依舊是很幼稚可笑。
哪怕比起上一季都不如 ...
上一季就曾被嘲諷得體無完膚,沒想到此番更強悍。
比如首個遊戲。
若論及這内容 ...
恐怕真的就只有位列 " 真傳弟子 " 的人才想得出來。
一隊人中的倆人在旋轉木馬外打手勢。
其餘人則坐旋轉木馬。
一邊坐一邊猜題答案。
真萬年不變。
這和《王牌對王牌》那種室内綜藝玩爛的你畫我猜 ...
有區别?
換湯不換藥。
披個馬甲觀眾就不認識?
以前在室内玩這種遊戲就看吐,現在跑到室外玩呗?
這年頭連節目策劃都擺爛 " 恰爛錢 " 了呗?
想都不想了 ...
直接将以前的環節照搬了呗。
遊戲環節枯燥不堪其實也無傷大雅,只要認真就行。
結果就一個簡單遊戲 ...
到處放水。
比如 " 大灌籃 " 這個詞,孟子義和周深作為比劃者。
都做的很明顯。
結果?
滿臉問号 ...
周傳雄和李晨負責猜,分别猜的是 " 大殺球 " 和 " 大扣籃 "。
這真的無語,能再假一點?
純純拖時長 ...
娛樂圈混了這麼多年的明星,哪怕沒看過《灌籃高手》,起碼都會知道有 " 灌籃 " 這詞吧?
尤其是李晨這種還喜歡健身運動的人。
而裁判也給倆人判對。
簡直難以置信,這兩個詞竟然都可以作為正确答案。
一個是影視作品,一個卻是打籃球的動詞。
這能一樣?
你說我信不信?
這兩者之間完全就是兩碼事的好吧。
接着第二個遊戲環節,同樣是老套得不能再老套得——
" 我愛記歌詞 "
遊戲裡每個積木塊上都會分别記錄着某首歌的歌詞。
将這幾部分歌詞拼完整。
提供正确歌詞。
接着再将正确的歌詞交由認準的隊友流暢的長出來。
必須要唱對且歌詞順序完整才算過關。
本來還以為是轉戰成典型的戶外節目,誰知是假的。
坐了兩下旋轉木馬之後 ...
又回到室内。
這一期嘉賓裡有着周深、周傳雄和阿 sa,還有張韶涵作為特邀嘉賓出場,而對于第二個遊戲環節肯定沒什麼難度。
畢竟這幾位說是頂級歌手都不為過。
猜歌還不是趕趕單單?
手拿把掐的事兒 ...
先來首知名老歌《莫斯科沒有眼淚》,盡管周傳雄并沒有完整将歌詞拼出來,但憑借周深的專業直接就唱出了準确地旋律。
周深中學就開始學歌唱歌,再加上其旋律本就能唱。
所以周深壓根不知道歌詞對不對,照樣流暢唱出來。
然而裁判也給了正确,講真,這就真的令人看不懂。
就算唱得好、流暢。
可也不能算唱對吧?
明擺着放水 ...
歌詞都不連貫也能算正确,完全像是随便來随便給。
或許觀眾們覺得這兩個小遊戲,作為其開胃菜而已。
但你想錯了 ...
這一期時長足足兩個小時。
結果令人搖頭的正是,兩個小時下來就這兩個環節。
其餘全是旁白、介紹以及陳述。
從旋轉木馬的無聊,再到室内的尴尬,期間融入了許多懷舊的電視劇 IP 和老舊玩意兒,以博一波觀眾回憶殺。
可是所用的遊戲環節卻一點都和這期的主題不相符。
既無聊、又顯得尴尬多餘。
好似注水一般。
彈幕清一色觀點一致,紛紛說出了和我相同的疑問——
這樣的節目環節和《王牌對王牌》選個室内舞台有何不同?
還不如王牌的互動性高一些。
不僅如此,其中大都是同樣的你比我猜和音樂環節。
倘若說 " 專業 " 的歌手不熟悉别人的歌尚可以理解。
但是不懂自己的成名曲就很 " 搞笑 "。
簡直不要太刻意。
太把人當傻子了 ...
正所謂 " 只要自己不覺得尴尬,那尴尬的就是别人。"
可這樣真的好嗎?
李晨鄭恺帶不動,新嘉賓全員木頭人
新一季 " 跑男 " 大家庭,迎來了兩朵别具風采的新花——
孟子義和李昀銳。
節目中。
他們非常駐嘉賓。
只是在特定的時段參與了部分錄制工作。
然而就是這短暫的參與。
節目方似乎看中他們作為螢幕情侶所具備的吸引力。
于是絞盡腦汁 ...
精心為他們創造了 " 奔跑好友 " 的設定。
讓他們在節目中成為了一道亮麗風景線。
甚至首期播放的嘉賓亮相中,孟子義屬于率先出場。
正所謂 " 人靠衣裝馬靠鞍 "。
這句話用在演員身上最配。
去年《九重紫》成功出圈,這也使得她有了代表作。
還是能拿得出手的新作品。
盡管演技平平。
但也讓她在演藝圈成功的嶄露頭角,人氣一時無兩。
同時,她在其他真人秀節目中的表現也更加硬氣些。
少了以前的 " 大大咧咧 "。
從此番 " 跑男 " 裡就能看出,她的表現并未達預期。
觀眾們大都有能看得出來。
畢竟有了代表作 ...
形象方面就要改變,不能再是以往綜藝那般胡咧咧。
在 " 你劃我猜 " 的遊戲環節中,周深全程都很投入。
奮力的表現着題目各種動作。
付出努力很認真。
反而是孟子義少了以前的果斷,步伐猶豫時常停頓。
卡頓思考或許無可厚非,但她明顯就不太情願做出幅度大的動作。
這也導致無法提供有效線索。
使得答題隊員難度不斷增大。
而音樂環節也是如此,孟子義得到了多次機會表現。
卻始終都未能有一次正确的得分。
或許有人說:
" 孟姐本身就唱歌跑調,不太會 "
這點确實是 ...
但不代表她不熟悉歌吧?
看過她過往綜藝的基本都知道,孟子義聽歌很厲害。
其實也很好理解,随着自身知名度經歷大幅度上漲。
演員往往都會改變原有的人設态度。
會開始更注重形象。
畢竟紅了。
也會開始不在乎 " 一無是處 " 的綜藝節目。
畢竟紅了。
人氣蹭蹭提高,已經用不着綜藝幫自己提高知名度。
當然,咱只願孟姐不要走上趙露思目前的這條老路。
至于張真源 ...
抛開原先的三位元老不講,他也算元老級的嘉賓了。
但真源還是和剛來一個樣。
包袱太重了。
動一下都生怕自己發型會打亂的那種,還不如某坤。
此番第一期他也沒有太多搶眼的舉動。
沒有聒噪 ...
也沒有原先的矯揉造作。
但同樣地,張真源這也就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亮點。
估計負責剪輯的老師都十分的頭疼,完全沒亮點嘛。
比如猜詞環節。
由于年紀太小,其中歌曲的代溝問題使他措手不及。
完全聽不出是啥歌 ...
該說不說他真不懂。
和别人裝不懂還是挺好的,起碼觀眾看他不會尴尬。
他是真不懂。
盡管節目内容本身就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亮點存在。
但沒辦法。
劇情不夠,明星光環來湊。
于是乎,只要人氣比較高的嘉賓,鏡頭那叫一個多。
人氣逐漸拉胯的則十來分鍾不見個影子。
一些資深嘉賓想帶動氛圍,奈何沒人配合,全都是各玩各的,各 " 裝 " 個的,我甚至懷疑遊戲規則有沒有聽進去,反正就是主打一個 " 随意 "。
其餘的全不管 ...
李晨、鄭恺等元老也不行,無力感簡直不要太明顯。
再加上沙溢 ...
自從減肥後,沙溢就顯得很滄桑。
沒有圓潤時候的他來得那麼逗趣。
而且老沙身高不高。
以前胖的時候感覺很老爺們的那種,可減肥後太瘦。
一開頭和宋雨琦一起出場時就很明顯,感覺都沒有雨琦塊頭大 ...
這就挺 ...
無奈。
減肥真不适合老沙。
而且此番白鹿不在,沒了她的 " 聒噪 ",感覺所有嘉賓都不會玩了似的,連範丞丞整個人都蔫了吧唧的,沒有原先那種上頭的感覺。
難道這就是一個男生成熟後的代價?
再看回新嘉賓,清一色要麼拘束着,要麼就博眼球。
完全都帶不動節目效果。
搞得節目氣氛更像相親。
誰不熟誰的那種既視感。
玩不起來。
總的來說,曾經的王牌戶外節目早已經是名存實亡。
它提醒着娛樂圈裡的其他人。
無論過去自身有多麼的輝煌。
那都不夠。
持續的創新和節目内容上的突破才是拔高的關鍵點。
保持初心,維護原創團隊的穩定,這才是觀眾們能夠得到極致體驗的核心策略,而不是随意地敷衍。
很明顯,現在的《奔跑吧》就只是單純靠着新晉流量明星或者是些一無是處的噱頭來吸引觀眾們的視線。
雖然可能短暫拉高數據。
但弊端明顯。
亦非長久策。
這從該節目的前幾季就能看得出來,正逐漸走下坡。
事實上,認識觀眾需求,暫時摒棄對流量短期的追求。
認真打造原有的根基才能持續走下去。
近兩年新興的綜藝節目太多。
幾乎數不過來。
老節目這時再不提高自身的競争性,反而就此淪落。
真的讓人失望,畢竟陪過太多觀眾。
誰都不想看到它消失。
就像曾經的何炅主持的那個啥來着?二十多年那個。
一停播之後,有多少觀眾的心裡是直接跌入谷底了?
空落落的吧?
那麼,對于這一現象,你是如何看待的呢?
說看,沒準你說的對。
聲明:虛構演繹,僅供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