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李嘉誠深陷輿論風暴,曝曾與4家中企接洽,最終卻把港口賣給美國,歡迎閱讀。
97 歲的李嘉誠,又站上了風口浪尖。
前段時間,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和記實業宣布,要以 228 億美元把全球 23 個國家共 43 個港口的 80% 股權,賣給美國貝萊德牽頭的财團。
有買有賣,這本來是再正常不過的一筆交易,但李嘉誠被罵慘了:
原因是,這 43 個港口中,有兩個位于巴拿馬運河,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李嘉誠想做什麼?
尤其是官媒下場,以 " 莫天真,勿糊塗 " 為标題給李嘉誠與長和定性,更是引發熱議。
李嘉誠賣港口,為何備受關注?李嘉誠曾要把港口賣給中國企業,卻因為價格太高沒談攏?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些問題,碼字不易,歡迎點贊,轉發,收藏。
43 個港口掀起的輿論風暴
根據長和披露的信息,這次李嘉誠賣掉的 43 個港口遍布全球,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兩個分列巴拿馬運河兩側的港口。
一方面,巴拿馬運河承擔全球 6% 的海運貿易量,是中拉貿易的咽喉要道,巴拿馬運河的第一大客戶是美國,第二大客戶就是中國。
另一方面,自打特朗普上台以來,就對巴拿馬運河顯露出了超出尋常的興趣。
按照特朗普的說法,巴拿馬運河本身就是美國修建的,現在卻還要給 " 中國人 " 交過路費,這不是冤種是什麼?
所以特朗普處心積慮要收回巴拿馬運河,态度異常強硬。
而且早在 2 月份的時候,特朗普政府就聲稱要對中國船只收取 150 萬美元的天價服務費,用的理由是 " 中國通過補貼不公平主導造船業,損害美國利益 "。
這樣的大背景下,李嘉誠賣掉 43 個港口,難免引發争議:
有人認為李嘉誠是 " 買辦 ",官媒《香港大公報》更是進一步指出問題的嚴重性,稱該交易是 " 無腰骨跪低 ",是 " 唯利是圖,漠視國家利益 " 的行為。
顯而易見,無論李嘉誠的初衷如何,這次賣掉 43 個港口,都将其卷入了一場巨大的輿論風暴之中。
曾經要賣給中國?
李嘉誠把港口賣給美國的貝萊德财團,很多人提出一個問題:
賣美國也是賣,賣中國也是賣,如果李嘉誠把這些港口賣給中國,不就沒現在這些事兒了?
其實李嘉誠還真不是不想賣,而且是早在 10 年前,就有了這個想法。
10 年前,發生了什麼?
沒錯,當時坊間傳聞李嘉誠要 " 跑路 ",大肆出售國内資產,布局英國的基礎設施,網上有人稱 " 别讓李嘉誠跑了 "。
根據 2015 年的官方報道,從 2014 年年中開始,李嘉誠的長和就在與大陸公司接洽,要賣掉和記港口集團有限公司的逾 40% 股份。
而當時有意向拿下這部分股權的也都是實力派,招商局牽頭,中遠太平洋有限公司、中海碼頭發展有限公司和國開投列陣。
40% 股權,李嘉誠開出的價格是 1500 億 -1600 億港元,約合人民币 1207 億到 1288 億元。
那對比一下,這次賣給貝萊德的價格是多少呢?
43 個港口的 80% 股權,價格是 228 億美元,約合人民币 1657 億元。
乍看上去,2015 年李嘉誠的開價可能有點離譜:
當年 40% 股權就要價 1200 億,結果現在 80% 股權才賣了 1657 億元,之前是不是賣得太貴了。
但這筆賬明顯不能這麼算:
首先," 整個港口集團的 40% 股份 " 跟 "43 個港口的 80% 股權 ",顯然不是一回事。
而且中間已經過去了 10 年,相當于這些港口的運營期少了 10 年,估值降低也正常。
其次,前些年港口生意曾占長和收入的半壁江山,但這些年港口生意越來越難做。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地緣衝突加劇導致的不确定性,牽連了港口的收益,導致港口資產一直在貶值。
所以如果要考慮這兩個因素,那麼當年的價格可能也不算貴,只不過卻并未成交。
只是生意
很多人對李嘉誠 " 寄予厚望 ",覺得李超人是華人,而且在中國發家,那麼就應該充滿家國情懷,以國家利益為重。
但對李嘉誠來說,明顯不是這個邏輯。
很早以前李嘉誠就說過,他是一個商人,是個純粹的商人,什麼家國情懷,跟他不沾邊,玩的是 " 商人無祖國 " 那一套。
賣掉這些港口,對中美博弈會產生什麼影響?會不會因此導致國家利益受損?乃至于會不會引發罵聲一片?
李嘉誠大概率考慮的不是這些問題,商人的眼裡只有兩個字——生意。
逆全球化的潮流興起,不确定性加劇,趕緊把 43 個港口脫手,賣出 228 億美元的好價錢,這對他來說已經足夠了。
從這樣的角度來看,指望李嘉誠去考慮國家利益,強頂着特朗普的壓力持有這 43 個港口,本身就不現實。
而且當年李嘉誠投資大陸,同樣也是這個邏輯。
李嘉誠說得很清楚,這就是一筆交易,我到大陸投資,為的是抄底獲取收益,跟雪中送炭沒有關系。
所以大陸不用感謝李嘉誠投資,李嘉誠也不覺得這是 " 施恩于人 ",哪怕賠掉褲衩,李嘉誠也都認了。
歸根結底一句話,李超人眼裡只有生意,買港口、賣港口,都是如此。
現在港口在走下坡路,李嘉誠精明似狐的一個人,不可能看不出這樣的大趨勢,把一堆明顯要貶值的資產握在手裡。
至于李嘉誠這波操作究竟是對是錯,或許還是要交給時間來評判,每個人心中也都有一杆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