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健康經驗:皮膚長紅斑,真不一定是溼疹,歡迎閱讀。
你是否曾對着鏡子,滿心疑惑地看着臉上或身上突然出現的紅斑?是溼疹,還是脂溢性皮炎?又或是痤瘡、銀屑病、體癬在悄悄找上門?
自己猜測着用了各種藥膏,可紅斑不僅沒消退,甚至還愈發嚴重。
其實,這大概率是把皮膚病弄混了!
許多皮膚病的外在表現極為相似,讓普通人難以辨别。但它們各自的危害和治療手段卻千差萬别。今天,就帶你一次性分清這些容易混淆的皮膚病。
不确定是什麼皮膚問題?
還有其他疑難皮膚困擾?
點擊下方卡片咨詢皮膚科醫生
* 線上就診應提供具有明确診斷的病例資料,如門診病歷、診斷證明等,以幫助醫生更準确地判斷病情。
那些容易被混淆的皮膚病
01
銀屑病 VS 脂溢性皮炎
相似點:二者都可出現紅斑、鱗屑。
銀屑病:典型表現是邊界清晰的紅斑,其上覆蓋有多層銀白色鱗屑,刮除鱗屑後可見薄膜現象和點狀出血。
脂溢性皮炎:常發生在皮脂腺豐富的部位,如頭皮、面部等,紅斑上的鱗屑一般較薄、呈油膩性,通常沒有銀屑病那樣典型的薄膜現象和點狀出血。
混淆原因:
在發病初期,僅根據外觀,尤其是當脂溢性皮炎病情稍重,紅斑較明顯時,可能被誤診為銀屑病;而銀屑病若鱗屑不典型或病情較輕,也可能被誤判為脂溢性皮炎。
02
尋常痤瘡 VS 玫瑰痤瘡
相似點:都有面部丘疹、膿疱等表現。
痤瘡:好發于青春期男女,可出現白頭粉刺、黑頭粉刺、丘疹、膿疱、結節、囊腫等多種皮損類型,皮疹可分布于面部、頸部、胸背部等皮脂腺豐富的區網域。
玫瑰痤瘡:主要發生在面中部,以持久性紅斑、丘疹、膿疱及毛細血管擴張為主要特點,患者往往有皮膚敏感症狀,如灼熱、刺痛等。
混淆原因:
青春期後的痤瘡和玫瑰痤瘡在丘疹、膿疱階段外觀可能相似,尤其是沒有注意到玫瑰痤瘡特有的面中部對稱性紅斑和皮膚敏感表現時,容易混淆。
03
體癬 VS 溼疹
相似點:都可引起皮膚瘙癢、紅斑、丘疹等。
體癬: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皮疹一般呈環狀或多環狀,邊緣有丘疹、水疱,邊界較清晰,中央有自愈傾向。
溼疹:是一種過敏性炎症性皮膚病,皮疹形态多樣,可對稱分布,邊界通常不如體癬清晰,急性期有滲出傾向,慢性期則皮膚粗糙、肥厚。
當體癬的環狀特征不明顯,或者溼疹因搔抓等原因出現類似體癬的邊界情況時,容易混淆。
比如,發生在四肢的溼疹,若皮疹呈片狀,邊緣因搔抓有小丘疹,可能被誤診為體癬;而體癬若沒有典型的環狀外觀,也可能被當作溼疹來治療。
還有其他疑難皮膚困擾?
皮膚問題易混淆
千萬别自診自治!
很多皮膚病外觀上容易傻傻分不清楚,但危害和處理方式都各不相同。如果因為混淆而亂用藥,不僅會延誤病情,還可能使得皮膚病加重。
比如如果把銀屑病誤以為脂溢性皮炎,使用了含激素較多的藥物,長期使用可能導致皮膚變薄、萎縮、毛細血管擴張,還可能誘發激素依賴性皮炎。
扁平疣是病毒感染後發生的症狀,雖不痛不癢但卻具有一定的傳染性,不管不顧的話可能越長越多。
更重要的是,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皮膚問題持續存在或加重,患者可能會因外貌變化產生自卑、焦慮等心理問題,影響社交和生活質量。同時,患者可能在誤診期間反復嘗試不适當的治療方法,浪費時間和金錢。
對于自己拿不準的皮膚上的皮膚病,千萬别忽視。建議拍照讓皮膚科醫生幫你判斷,該如何處理。
不确定是什麼皮膚問題?
在丁香醫生平台上,既有來自全國百強知名醫院的皮膚科醫生,也有從業多年經驗豐富的皮膚科主任專家。
不管你關注的是醫生的經驗、履歷、專業性或者服務質量,應該都能從中找到适合你的醫生。
上下滑動查看歷史問診用戶評價
>圖片來源:丁香醫生 App 截圖
想和醫生視頻交流?
點擊下方卡片預約視頻問診
問診常見 Q&A
❶ 問診入口: 搜索丁香醫生小程式後,進入首頁點擊「問醫生」即可在線問醫生。
❷ 問診方式:目前平台支持圖文問診、電話問診和視頻問診。
圖文問診包含 3 次提問機會(一次提問兩次追問),每次可輸入多個問題(最多 500 字),支持上傳視頻和圖片(檢查報告、藥品圖片等均可拍照上傳),24 小時内有效。
電話問診和視頻問診單次問診時長是 15 分鍾,通話結束後,可以回聽錄音 / 回看視頻,收到文字版小結。
❸ 查看回復:如有正在進行中的問診,可進入丁香醫生小程式,點擊底部「我的」-「我的問診」,即可第一時間收到醫生回復。
❹ 人工客服:更多問題,可進入丁香醫生小程式,點擊底部「我的」-「在線客服」詳詢客服。
策劃制作
策劃:憂無 | 監制:溫生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Pubmed、默沙東診療手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