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400家門店要挑戰麥當勞、流動負債高企,遇見小面宋奇敲門港交所,歡迎閱讀。
騰訊新聞《一線》作者 曉堯
編輯 劉鵬
" 當我在麥當勞炸下第一筐薯條時,就有以後創立中餐品牌,甚至挑戰麥當勞的想法。"
2025 年的 4 月,或許會成為主打川渝風味面館的連鎖餐飲品牌 -- 廣州遇見小面餐飲股份有限公司(下稱 " 遇見小面 ")創始人宋奇創業十多年來最重要的時刻。
4 月 1 日,京東集團原 CEO 徐雷以獨立非執行董事的身份加入遇見小面;4 月 8 日,遇見小面第 400 家門店在香港西九龍高鐵站内開業;4 月 15 日,遇見小面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拟在港股 IPO。
作為遇見小面的掌舵者和核心管理層,宋奇在 15 年前 " 吹下的牛 ",正在成為現實:這位當年完成華南理工大學材料學專業學業後,赴香港科技大學攻讀機械工程碩士學位的年輕人,在 2010 年畢業後從科技公司辭職進入麥當勞做管培生炸薯條的時候,萌生的創立自己中餐品牌挑戰麥當勞的想法,已經發展成一家擁有 400 家門店的連鎖餐飲品牌,而且有望成為資本市場上的 " 中式面館第一股 "。
東北人在廣州切入川渝口味
在中式快餐巨頭林立、品牌擁擠的賽道中,由東北人宋奇帶領的華工同學團隊,到重慶拜師學藝後,在廣州創立的遇見小面的創業經歷也堪稱傳奇。
廣為流傳的故事是這樣的:2010 年前後從香港科技大學讀完碩士的宋奇,進入一家科技公司工作了一年後,辭職到麥當勞香港總部當了管培生,炸薯條時有了創業的想法,并在一年後跳槽到肯德基的母公司百勝集團從事門店選址運營工作。
在積累了餐飲運營從業經驗後,2012 年宋奇帶着家裡支持的 50 萬元資金,相約畢業于華南理工大學的校友羅燕靈(也是宋奇的妻子)、蘇旭翔一起創業。
但這個雄心勃勃想要大幹一場的年輕創業團隊,很快就迎來了一連串的挫敗,先後開業的粵式茶餐廳、東北菜館、東北餃子館都以虧損告終。直到發現重慶小面的市場潛力,重新調整創業方向後," 遇見小面 " 也正式在 2014 年誕生,并很快受到投資人關注,在 2015 年拿到了兩筆天使投資。
遇見小面創業團隊一邊研制适合大眾口味的產品,一邊完善供應鏈資源。趕上了年輕消費群體對新式餐飲的需求以及新消費爆發的市場風口,在資本的加持下,遇見小面也正式開啟了連鎖運營的擴張之路。
根據宋奇自述,雖然一開始就得到了資本的支持,但遇見小面并沒有急于追求在門店數量上的快速增長。從 2014 年開出第一家門店,到 2021 年第 100 家門店落地,遇見小面用了 7 年時間。
2022 年之後,遇見小面才在全國範圍内加速了新開門店的布局,僅僅三年時間,其門店數量已經達到 400 家。而遇見小面快速擴張的背後,來自機構投資者支持的真金白銀功不可沒。
根據公開數據統計,遇見小面創業以來累計進行過八輪近 2 億元的融資。投資方包括九毛九集團、碧桂園創投、喜家德水餃創始人、弘毅百福等。最後一輪融資前,遇見小面的估值已經達到 20 億元。
而遇見小面在 4 月 15 日正式衝刺港股 IPO,也讓眾多投資機構等來了收獲的時機。
招股書顯示,截至目前,在遇見小面的股東中,百福控股旗下奇昕持股 17.16%,碧桂園控股旗下匯碧資金合計持股 9.05%,顧東升持股 7.73%,九毛九旗下品芯悅毅持股 6.50%,青骢資本持股 3.26%,高德福持股 3.01%。包括宋奇、蘇旭翔在内的遇見小面的創始團隊,合計持股 53.28%。
而遇見小面計劃通過本次 IPO 募資 1 億美元,約合 7.3 億元人民币。招股書稱,募集資金将主要投向四個方面:用于餐廳網絡的拓展,以加深市場滲透;餐廳網絡技術的更新及數字化系統的建設;品牌建設與提升客戶忠誠度;以及對上遊食品加工行業潛在公司的戰略投資與收購等。
對于遇見小面首次 IPO 就開出了 1 億美元的胃口,市場人士反應冷淡。雖然遇見小面在招股書中披露,中式面館前十強中,遇見小面去年銷售額居于第四位,位居和府撈面、李先生牛肉面大王和老碗會之後。但遇見小面近幾年來表現出的盈利能力,仍有待市場檢驗。
而對于京東集團原 CEO 徐雷在 IPO 前加盟遇見小面、出任獨立非執行董事,遇見小面管理層認為,作為曾打造京東 618 商業帝國、推動京東零售業務從千億規模增長至萬億的領軍人物,徐雷将利用其在供應鏈重構和下沉市場運營方面的豐富經驗,助力遇見小面實施其 " 三駕馬車 " 戰略。
門店迅速擴張 訂單均價下降
4 月 22 日中午 12 點半,在北京市海澱區西北旺萬象匯地下一層餐飲區,騰訊新聞《一線》看到," 遇見小面 " 的就餐區坐滿了吃飯的年輕人。
不只是北京,在工作日的就餐時間," 遇見小面 " 位于廣州、上海等一線城市的大多數門店客流都較大,部分店面用餐高峰期甚至需要等位。
在騰訊新聞《一線》的觀察中,遇見小面門店午間就餐時段,大部分就餐者選擇的是餐品是單價 20 多元的豌雜面、牛肉面,加上配菜、飲料後客單價可以達到 30 元左右。
正是靠着這一單單以年輕用餐群體為主、人均 30 元左右的用餐消費,将這家中式面館賽道的新勢力抬到了資本市場門口。
據遇見小面招股書披露的數據:在 2022 年度、2023 年度及 2024 年度遇見小面分别實現收入約 4.18 億元、8 億元及 11.54 億元人民币,年内利潤分别約為 -3597.3 萬元、4591.4 萬元及 6070 萬元人民币。2024 年全年總淨收入同比增長 44.2%,經調整淨利潤同比增長 36.0%。
而門店數量翻倍增加,直接帶來了訂單和收入的大幅增長:2022 年遇見小面的訂單總數為 1416 萬單,2023 年為 2821 萬單,2024 年則增至 4209 萬單。
門店數量實現快速增長後,對營收帶來的大幅度提升,也讓遇見小面的管理層,對未來的開店計劃有了明确的目标:按照招股書的計劃,遇見小面未來三年每年要新增 120-200 家門店,2027 年達到 800 家。而在創始人宋奇的計劃中,未來三年遇見小面還要在全球範圍開 530 家店,總規模控制在千店左右。
不過在門店數量、營收規模穩步增長的背後,遇見小面的訂單均價卻在逐年下降:招股書顯示,遇見小面門店的訂單平均消費額已由 2022 年的 36.1 元降至 2023 年的 34 元,并進一步降至 2024 年的 32 元,其毛利率較餐飲行業平均水平低 5-8 個百分點。
訂單均價下滑也帶來了訂單盈利能力的下滑。2023 年遇見小面盈利 4591 萬元,當年公司訂單為 2821.9 萬單,每單盈利 1.6 元,2024 年公司盈利 6070 萬元,訂單數量為 4209.4 萬,每單利潤降至 1.4 元。
對這一變化,遇見小面給出的理由是:" 主動降低菜品價格,為顧客提供更物美價廉的用餐體驗,以吸引顧客及增加整體銷售額 "。而客單價格的下降,也确實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訂單量的增長,2024 年遇見小面訂單量同比增長 37.5%,GMV 增長 44.2%。但以價換量的代價就是,平均單店淨利潤從 18.2 萬元降到 16.9 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訂單均價、訂單利潤出現雙降的同時,遇見小面 2024 年原材料成本卻同比激增 59% 至 3.86 億元,占總營收 33.5%,高于行業 30% 的安全線。
同樣面臨增長難題的,還有單店日均銷售額。招股書數據顯示,2024 年,遇見小面單店日均銷售額為 1.24 萬元,同比下滑了 10.79%。而在同店銷售額方面,遇見小面 2023 年的同店銷售額增幅為 28.7%,2024 年則為 -4.2%。
遇見小面自成立後一直堅持直營模式,直到 2019 年才加入了特許經營模式。根據招股書數據,截止 2024 年底,遇見小面共有 360 家餐廳,其中包括 279 家直營店和 81 家特許經營店。以門店直營為主的重資產模式,對資金的需求非常高,也進一步提高了遇見小面的負債率。從 2022 年至 2024 年,遇見小面流動負債淨額分别為 1.49 億元、1.87 億元和 2.42 億元,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
截至 2024 年末,遇見小面流動資產總值為 2.48 億元,而流動負債總額卻高達 4.90 億元,流動負債淨額為 2.42 億元,現金儲備僅 4219 萬元,流動比率 0.5 遠低于健康值 1.5。
大幅裁撤正式員工遭遇 " 翻車 "
除了未來的盈利能力尚存不确定性,遇見小面近期曝出的 " 裁員風波 " 也讓外界對其在企業管理方面表現出的能力缺失產生質疑。
最新的一起裁員風波發生在 4 月 18 日,也就是遇見小面向港交所遞表後的第三天。時任遇見小面公關總監鄭女士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一系列動态,引發輿論關注。
當事人鄭女士稱,自己在孩子生病且不在公司的情況下,突然收到公司的裁員通知,而且公司将裁員通知發給了其家人而不是直接聯系本人。
據當事人介紹,自己今年 1 月入職遇見小面,在 4 月 16 日接到公司口頭通知,因為工作理念不合,決定要對她進行辭退。鄭女士質疑公司并未對 " 工作理念不合 " 給出合理的解釋。
4 月 18 日下午,鄭女士接到公司的辭退郵件,同一時間,其丈夫接到鄭女士被辭退通知的 EMS 快遞。
據媒體報道," 遇見小面将辭退郵件發送給鄭女士家人,是公司 HR 的失誤,在發送快遞時錯填成其緊急聯系人的電話,遇見小面相關人員已就此事向鄭女士解釋。但當事人鄭女士不接受解釋,并開始進入維權程式。"
在企業衝刺上市的關鍵時期,負責維護公司形象、化解輿論風險的公關部門負責人被突然裁掉,并且出現溝通失誤,造成維權事件和負面輿情,實屬罕見,也從側面反映出正在尋求進入資本市場、實現高速增長的遇見小面,在公司治理方面還有進一步完善的空間。
招股書中,遇見小面将顧客、員工、特許經營商及業務合作夥伴稱為其事業發展的四大支柱。但在 2024 年,遇見小面的員工數量為 1443 人,較 2023 年大幅減少了 1177 人,裁減了約 45%。
在門店數量急劇增長的時期,大幅壓縮正式員工數量,取而代之的是大量使用勞務外包員工。截至 2024 年年底,遇見小面勞務外包員工高達 3678 人,勞務外包用工占比高達 71.82%。
由于遇見小面的門店以直營模式為主,特許經營餐廳占比較少。直營門店中也以勞務外包員工居多,也給遇見小面的管理和服務帶來不少難題。
因此,幾乎每家遇見小面的門店,在用餐服務方面都有過多次來自消費者的投訴。主要集中在 " 服務态度差 "、" 上餐時間過長 "、" 應答敷衍不耐煩 " 等。
除了服務質量,遇見小面還有食品安全問題,在網絡投訴平台,不少用戶吐槽稱自己在遇見小面用餐吃出異物、導致腸胃炎等問題。
查詢公開信息可以看到,近年來遇見小面多次因食品安全管理問題被監管部門查處。僅在 2024 年, 遇見小面北京東直門分公司、海澱第二分公司、翠微分公司等因為 " 未保持經營環境整潔 "、" 未保持食品經營場所環境整潔 " 被市場監管部門通報查處。
龐大的儲值會員數量,也被認為是遇見小面踏足資本市場的加分項。據介紹,由創始人宋奇研發的點餐系統,可以讓用餐者在掃碼點餐時受邀成為會員。在招股書中,遇見小面稱 2024 年會員數量突破 1880 萬,儲值會員支付率達 36.5%,復購率 44.5%。
同樣在網絡投訴平台上,有不少消費者指責遇見小面門店存在誘導消費者辦會員卡的行為。一位投訴者表示,其在用餐時掃碼會顯示出兩個價格,一個是儲值價格、一個是售價,明顯有誘導用戶辦卡的嫌疑。另外還有消費者投訴在遇見小面用餐時有過消費欺詐、霸王條款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