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抖音,想把數億用戶引到線下消費,歡迎閱讀。
" 過幾天可能刷抖音的時間都沒有了 "。五一放假回老家,路過姑媽的服裝店,她正忙着理貨,過上了真正的 " 勞動節 "。
20 多年前,姑媽就開始在老家的小縣城開服裝店,最早做女裝,後來改賣童裝,早期賺過不少錢。
大概從十幾年前開始,網購越來越方便,店裡的生意越來越難做。她索性關了店,去深圳帶外孫。
幾年前,小朋友開始上小學,她回到小縣城養老。每天跳跳廣場舞,拍點抖音,這兩年又把服裝店開了起來。
姑媽發現,這幾年縣城有幾樣生意還比較好做,量販零食店開了一家又一家,奶茶店一到節假日就要排隊。雖然做生意的還是那些人,但生意已經不再是原來的生意。
她現在的服裝店,專賣中老年女裝,就是大家俗稱的 " 大媽服 ",順帶賣點廣場舞的服裝和道具。
她的抖音号,以前專門發廣場舞視頻,雖然粉絲量只有幾千人,但基本都是本地人,有些是朋友,或者朋友的朋友。
每次從漢正街或者網上進了新貨,她們都會穿上拍抖音。店裡人不多的時候,姑媽也會開直播,雖然聊的都是自己的退休養老生活,但看的人不少,經常能吸引本地人過來試衣服。你們應該有體會,抖音上那些帶定位的内容,往往更容易推送到本地人的手機上。
雖然網購很方便,但大家還是想要一些有溫度的消費。一件衣服,去店裡親自看一下,穿上身試一下感覺,那還是非常不一樣。
前些年,姑媽也跟表姐一起開過童裝網店,但退貨率太高,光這一個問題,就很難賺到錢。現在就不一樣了,顧客親自到店試過再買,買的人大多是街坊鄰居,基本沒什麼扯皮的事。
姑媽如今的生意,我想大概就是本地生活 + 店播 + 即時零售的結合:專門針對本地人,短視頻 + 直播,吸引大家到店消費。
我老家附近一個龍蝦店的老板,拍抖音講自己到養殖場去收龍蝦的過程,稻田蝦,專門挑大個、活蹦亂跳的;店裡直播阿姨們刷龍蝦的過程,絕對不用機器和 " 狠活兒 ";燒出來的小龍蝦色香味俱全,還是我很少吃過的甜辣口,抖音還有團購套餐。我刷了幾條他的視頻,當天晚上就去吃了一頓。
這些例子都說明,線上和線下,已經不再是刻板印象裡的關系了。
以前,你網購了卷紙、抽紙、手帕紙、溼紙巾囤起來,可能就不會去實體店買紙了。
但是,總有一些網購滿足不了的人和生意。比如說餐廳、理發店和足療店,于是就有了本地生活這個業務。
當消費者的要求越來越高,既要東西多、又要買起來方便、還要價格便宜,便有了 " 線上本地生意 " ——線上來幫助線下做生意。大家合作,一起服務消費者。
做生意,要學會抓住不同階段的紅利。二三十年前是線下零售,十幾年前是電商,前幾年是直播帶貨,現在應該是真正的 " 線上 + 線下 " 結合。
最近這段時間,京東搞 " 秒送 ",美團有 " 閃購 ",淘寶也将 " 小時達 " 更新成了 " 閃購 ",縣城裡面紅色和藍色衣服的外賣員也多了起來。抖音其實也一直有 " 抖音生活服務 "。
大家都是利用互聯網的優勢,讓消費者快速、方便地買到東西,價格還都不高。既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也支持了實體商業的發展。
相對而言,抖音生活服務的模式更有趣一點,它會通過各種方式把消費者引到你的店裡去消費,主動權還留在實體店手裡。
抖音這麼吃力,為什麼還要幹?它的最終目标是服務用戶,讓自己的數億用戶更方便地享受優質服務、買到優質商品;同時,支持實體商家發展,引導他們為用戶做好服務,形成良性循環。抖音生活服務給自己的使命願景是," 激發線下生意,豐富美好生活 "。
最近幾天,抖音為了繼續做好 " 線上本地生意 ",給服飾鞋帽、美妝個護、母嬰購物、食飲酒水等零售行業的入駐商家,推出了免傭金、給流量等扶持政策。越是優質商家,支持力度越大。
一些大的消費品牌,如果沒有自己的線下實體店,可以通過線下的零售渠道," 品牌聯合經營 ",扶持政策是一樣的。
如果是響應了政策做外貿轉内銷的連鎖商超,還會有單獨的扶持,比如直播專場流量補貼。
我理解的是,經過這幾年的發展,抖音生活服務已經在餐飲等幾個細分行業發展得比較好。服飾鞋帽、美妝個護、母嬰購物、食飲酒水正是目前比較缺乏的幾個行業。為了給抖音用戶提供更好的商品和服務,這幾個行業的短板必須補起來。商家現在入駐,優惠很大。
另外,這次重點扶持的,正是這幾年在抖音做電商渠道比較成功的幾個行業。抖音比較熟悉,這幾個品類的商家和消費者,對抖音的認可度也比較高,快速起量的概率比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