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國内首批Matter設備正式量產,物聯網產業迎來新機遇,歡迎閱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鋅财經,作者 | 路世明,編輯 | 大風
1995 年比爾蓋茨在其著作《未來之路》中首次提到物聯網,當時人們并沒有對這個新奇的概念做出過多的解讀。
然而随着技術的不斷進步,時間來到 2023 年,物聯網将成為下一個推動世界高速發展的 " 重要生產力 ",已成為科技行業的共識。智能家居行業中智能設備繁多,又最能觸達到一線消費者,自然而然成為了物聯網的最佳試驗田。
早在智能家居行業發展初期就形成了百花齊放的局面,各大科技公司争相布局智能家居產業,相關企業注冊量持續增加,競争異常激烈。
在這樣的環境下,各個品牌為了搶占市場份額,紛紛建立起生态壁壘。
不同品牌之間的產品無法互聯互動,消費者不得不因為生态而選擇產品,劣質產品依然能依附于生态取得很好的銷量,劣币驅逐良币,導致市場上優秀的智能家居產品越來越少。
設備廠商難以用好產品站穩腳跟,消費者也無法體驗到真正的互聯互通,所謂 " 萬物互聯 " 的智能家居名存實亡。行業的發展瓶頸不言而喻,此時的智能家居亟需一個可以打破生态壁壘,實現真正互聯互通的 " 新标準 "。
Matter 打破生态壁壘
2019 年 12 月,在亞馬遜、蘋果、谷歌等智能巨頭的牽頭下,全球超過 200 家公司和數千名專家,聯合推動成立了工作組,旨在為設備創建更多的鏈接,簡化制造商的開發,增加設備的兼容性,改善用戶體驗感,以及推動智能家居突破性發展,進而制定了一套新的标準協定,簡稱 Project CHIP。
2021 年 5 月,CHIP 項目更名為 Matter,同時由半導體生產商、技術提供者、技術集成商等群體組成的 Zigbee 聯盟,正式更名為 CSA 連接标準聯盟,并負責 Matter 相關工作。
2022 年 10 月,CSA 聯盟正式對外發布了 Matter 1.0 标準。蘋果、谷歌等科技巨頭公司也紛紛在自家發布會上為 Matter 站台,眾多智能家居的頭部玩家也都在第一時間宣布支持 Matter 生态。
短短幾年,Matter 星火燎原,足以見得智能家居市場對統一生态的渴望。帶着如此使命,Matter 在誕生之初,就已經具備了以往應用層協定所不具備的優勢。
Matter 作為一套标準化協定,為了實現設備之間互聯互通,首先要具備非常高的安全性和兼容性。
智能產品接入互聯網都必然會伴随信息安全問題,從技術角度來看,Matter 協定采用了加密和數字籤名等技術,可以保證數據的安全性和隐私性,防止因聯網操作而導致信息數據洩露。
同時,Matter 還具備了可互操作、配置簡單等特點。不同品牌、不同品類的 Matter 產品可以通過 Matter 網絡互相控制,互相操作,并且在配網 Matter 設備時,僅需手機應用和設備二維碼就可以輕松建立連接,無需復雜的配置過程。
目前 Matter 1.0 協定僅支持包括電視、控制器、窗簾電機、照明以及眾多安防設備等 8 大類型設備。不過随着 Matter 版本的迭代,未來會支持更多類型設備,為智能家居行業的發展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
在多重優勢下,市場對于 Matter 的信心十分充足。據研究機構 ABI Research 預測,到 2030 年,Matter 認證產品每年出貨量将超過 15 億台。
無論從哪方面來看,Matter 的推出對智能家居市場以及市場内的玩家們來說,都有着很大的積極意義。其不僅是一套新的标準協定,更是統一了整個智能家居生态,颠覆了以往人們對智能家居行業的認知。
可以說,Matter 極大的加速了萬物互聯的到來。
Matter 帶來的新興近場通信技術
在 Matter 對外公布的一系列标準中可以了解到,Matter 同時支持 Thread 和 Wi-Fi 技術。Thread 是一種新興的近場通信技術,具有低功耗,可靠性強等優點。
簡單來說,Wi-Fi 更适合電視、手機等高帶寬要求的設備,Thread 更适合燈、傳感器、安防設備,溫控設備以及小型低功耗配件,兩種通信技術相輔相成,構成了完整了 Matter 通信網絡。
與傳統近場通信技術 Zigbee、BLE 等相比,Thread 具有三點優勢。
優勢一低功耗。Thread 低功耗特性讓 Thread 設備支持電池供電系統,這意味着部署 Thread 設備可無需考慮電源位置,且即便電池供電也不需要頻繁充電或更換電池。
優勢二網絡覆蓋範圍廣。單線程範圍通常可達 200 米的視線範圍,而 Thread 目前最多可以做到 32 跳的網狀網絡,能夠支持到更廣的範圍。
優勢三可靠性強。Thread 協定旨在使運行安全可靠,支持 Mesh 網絡,即使是在單個設備發生故障或缺失的情況下也能安全可靠運行。比如當某智能設備損壞時,傳輸信号會就近通過其他可用設備傳輸,并不影響其他智能設備的使用。
作為一種新的近場通信協定,Thread 的強大功能獲得市場和業界的極大認可。對于那些準備在樓宇自動化領網域選擇标準協定來互連物聯網設備的企業,Thread 将會是一個關鍵發展因素。
生态玩家破解量產難題
Matter 協定的出現,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智能家居 " 碎片化 " 的難題,甚至對整個智能家居行業帶來了一次颠覆。但作為可以統一生态的協定,Matter 對設備的研發、認證、量產也有着更高的要求。
僅就認證方面而言,認證步驟比以往更復雜。以 Thread 產品為例,一個使用 Thread 通訊技術的 Matter 產品,首先需要通過 Thread 認證,才有資格進行 Matter 認證。
而這兩項認證的測試項目繁多,加之無論是 Matter 還是 Thread 都是新興技術, 過往的研發經驗無法運用在新的認證體系上,即便是技術實力雄厚的公司也會在認證環節走許多彎路。
對于一些研發資源少的設備廠商來說,如果不能盡快取得認證,會造成失去先發優勢、錯過市場紅利的局面。
即便順利拿到認證,更復雜的量產難題依然會阻擋在企業面前。Matter 作為統一生态的協定,有非常高的網絡安全标準,這就需要每一個 Matter 設備都具備 DAC(設備認證證書)。在沒有獲得 DAC 的情況下,即便是拿到所有認證,依然無法量產設備。
由于 Matter 設備的特殊性,很多企業在拿到認證後才發現無法量產,還要重獲取 DAC 認證,增加了研發生產時間,無形中浪費了 Matter 產品的先發機會。
當來到真正的量產環節,工廠生產線也同樣存在問題。過往的智能家居設備生產工具無法滿足 Matter 設備新的生產标準,Matter 設備需要新的量產測試工具來保證出廠設備的穩定性。這無疑極大的增加了廠商設備生產的復雜性,提高了生產廠商的生產門檻和量產成本。
所以從 Matter 概念誕生到 Matter 設備量產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這也是許多企業不敢入局 Matter 或者對 Matter 持觀望态度的原因。
即便困難重重,但 Matter 依然如期而至。
一個好消息是,就在前不久國内首批 Matter 設備正式量產。物聯網作業系統提供商和眾科技(HooRii Tech)發文披露其賦能客戶正式量產 Matter 設備。
值得一提的是,在 Matter 設備生產鏈條中,中遊環節尤為重要。
在智能家居設備的生產鏈路中,上遊芯片商為中遊方案商提供芯片,中遊方案商向下遊設備商提供解決方案。
作為中遊系統方案商既要針對不同芯片或模組拿到相應的 Thread 或 Wi-Fi 認證,又要幫助下遊設備廠商取得 Matter 設備認證,同時還要幫助設備廠商取得 DAC 證書,進而有可能為工廠提供 Matter 量產測試工具。
在 Matter 生态下,方案商更多的承擔關于 Matter 開發、測試、認證和量產的問題,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
從國内市場看,除了智能塗鴉這種老牌方案商有大量研發資源可以轉身投入到 Matter 生态,還有很多公司借着 Matter 的東風,應運而生。且由于 Matter 的技術新穎,很多新銳公司完全有實力在 Matter 生态中,憑借扎實的技術站穩腳跟。
比如上文提到的和眾科技曾經是一個專注于 Thread 技術的解決方案商,有非常成熟的 Thread 解決方案,在 Matter 的趨勢下,也構建了自己标準化的物聯網作業系統產品,既可以賦能于方案商提高效率,又可以直接為設備商提供便利。
相信随着國内首批 Matter 設備的量產,将會給還在觀望 Matter 的玩家注入極大的信心,已經在 Matter 研發階段的公司也必定會加快腳步。設備量產是 Matter 向前邁進的一小步,未來 Matter 生态也會因為技術迭代和行業競争帶來更繁榮的市場。
智能家居市場迎來轉折
Matter 的出現,能讓消費者不用再頻繁的切換 APP 來控制不同生态的產品,智能體驗得到極大的提升,使居家生活的變得更加簡單輕松。同時,消費者也不用再被動的 " 限制 " 于某一品牌的產品,能夠在更多的廠商中選擇心儀的產品。
Matter 的出現,也讓設備商不用再重復的搭建自己的品牌生态,所有品牌統一使用 Matter,既能滿足用戶的需求,也讓廠商有了更多的精力和資金來打磨自家產品,為消費者帶去體驗更好的產品。
對待新生科技的态度不同,企業的發展也會有所不同。無論是更為 " 靠近 ",還是有意 " 疏遠 ",Matter 所展現出的 " 魅力 ",都在意味着以往的智能家居格局或将被打破。
新标準、新希望、新市場,Matter 無疑是智能家居發展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捩點。
相信随着 Matter 的到來和進一步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将會享受到萬物互聯帶來的便利。真正的智能家居、萬物互聯,正加速朝着人們走來。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