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180億,馬麗悶聲破記錄,歡迎閱讀。
今年春節檔的最大赢家,明面上是賈玲。
可背地裡成功"偷塔"的,卻是另一位喜劇女演員。
票房上,她主演的電影票房高達186億,登頂中國影史女演員票房第一位。
口碑上,她從宣傳期的寂寂無聞,到上映後的誇贊連連。
馬麗。
上一個留給觀眾深刻印象的角色,還是2015年的馬冬梅。
等了9年,她又迎來一個令人忍俊不禁的喜劇角色,李茂娟。
馬麗,已經坐穩内地第一女諧星的交椅了嗎?
今天Sir想來聊聊,馬麗為什麼好笑。
以及,馬麗可以不笑嗎。
"宋丹丹的接班人"?
自從趙本山宋丹丹組合離開春晚舞台後。
沈騰馬麗的小品,成為了觀眾最大的期待。
去年的《坑》,今年的《寒舍不寒》。
能夠有讓觀眾樂呵,具有國民度的春晚小品女演員,現在最火的只剩下馬麗了。
2013年的春晚小品《今天的幸福2》,是馬麗第一次在春晚中向全國觀眾亮相。
未見其人先聞其聲,一口微嗲版的東北口音普通話接過沈騰的包袱:
-聽見沒有,多麼正常不過的敲門
-給你留兒門了~
-多麼蹊跷的留門
發現來人是下屬郝建(沈騰 飾),馬麗剛還在發嗲的聲音立馬無縫切換成正常說話,語氣中帶有驚訝和隐約的領導架子,笑容也變得客氣起來;
上一秒還在兇神惡煞地吼郝建"給我進去",下一秒就面帶桃花地給前夫哥開門,扭捏出懷春少女的情态,對話間馬麗的聲音嬌嫩得像溏心蛋;
聽聞前夫哥找了新女友之後,馬麗發出魔性的笑聲和粗犷的召喚,與《超幸福鞋墊》裡的"mary(馬麗)"梗進行call back;
上圖:《今天的幸福2》;下圖:《超幸福鞋墊》,這是馬麗最早的出圈場面
在之後的兩年裡,馬麗與沈騰組成的"沈馬組合"連續登上春晚,表演了小品《扶不扶》《投其所好》。
除了延續标志性笑聲,馬麗也以形态表演留下一些名場面。
比如,老太太這段按表走的躺地旋轉。
還有馬科長"呸"地吐茶葉的老幹部喝茶。
坦率來說,如今無論是小品的質量,還是馬麗的表演,都無法對标宋丹丹的那個時代。
所謂"接班宋丹丹",這是觀眾的聊以慰藉。
看看兩人同樣飾演的老太太。
37歲的宋丹丹飾演"白雲",連個假發都沒戴,但看着完全是個老太太的儀态,還特像剛從鐵嶺菜市場薅上來直接參加節目的那種。
而30歲的馬麗飾演的老太太,假發戴齊全了,老人妝化了,動作也盡量"老齡化",可是表演痕迹明顯,一看就是在扮演老人。
上圖:宋丹丹&本山大叔;下圖:馬麗
二是因為小品的角色設定。
宋丹丹與趙本山的"白雲黑土"古早國民CP,倆人的角色比重旗鼓相當。
宋丹丹更是大家公認的,難得不會被本山大叔壓一頭的搭檔。
傲嬌白雲大小姐貢獻的名梗至今永流傳,那是相~當~的~
而"沈馬組合"連演三年春晚後,沈騰飾演的"郝建"火了,馬麗卻依然藏在角色背後,沒有一個專屬的角色IP。
她更多時候像一片綠葉,為沈騰這朵紅花鋪設笑點,吸睛的戲眼主要集中在沈騰身上。
更重要的是,時間不對了。
如果說宋丹丹時期的喜劇小品,是庶民的說笑和交心。
那麼馬麗所面臨的,更像是每年一篇的命題作文。
小市民喜劇《今天的幸福2》,最後落腳到夫妻之間要好好經營婚姻。
聚焦社會話題的《扶不扶》,以糊塗老太誤會好人的方式弱化現實矛盾,傳達"人倒了咱要扶,不然人心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來了"的"正确"。
《投其所好》與後來的《走過場》《坑》,是強調要克服形式主義的作風問題。
這樣的小品作品,給馬麗留下的,只有"馬科長""馬局長"這般工具人角色。
連馬麗的喜劇感,都無法挽回頹勢盡露的情景喜劇。
馬麗與宋丹丹,隔着一個時代的距離。
回不去,怎麼辦?
只好換個賽道,向前走走看。
幸運的是,馬麗很快迎來了"馬冬梅時代"。
即使這很快又成為了她的新困境。
從"馬冬梅"到"李茂娟"
在《第二十條》之前,馬麗在銀幕上給觀眾留下印象最深的角色,是9年前的馬冬梅。
"馬東什麼?""什麼冬梅?""馬什麼梅?""馬冬梅!"
"馬冬梅"曾是馬麗的人生角色。
她彪悍、潑辣、嗓門大、力氣更大。
一出場,氣勢洶洶,暴打夏洛(沈騰 飾)。
學生戲,虎頭虎腦,路見不平,拔标槍相助。
又能順其自然地出糗、扮醜,将一個滿腹少女心思的"假小子"表現得可愛又讨喜。
河東獅吼疊加怪力少女,馬冬梅成為了内地喜劇片的"女漢子"鼻祖。
因"馬冬梅"一角大火後,無數"馬冬梅"的角色找上馬麗,幾乎無一例外地要搞笑、扮醜、粗糙、女漢子。
發揮得最為極致的,莫過于《羞羞的鐵拳》裡的馬小,短發馬麗直接演繹"性轉人",女子身漢子心。
"女漢子"型喜角簡直是馬麗的統治區。
但是,無論是延續"女漢子"的馬小,抑或是《這個殺手不太冷靜》脫離"女漢子"的大明星米蘭,都沒能讓馬麗塑造出如"馬冬梅"一般立得住的喜劇角色。
而昔日搭檔沈騰,甚至擁有了"含騰量"這個專屬詞,成為了評判一部喜劇好不好笑的标杆。
直到《第二十條》的出現,馬麗才再一次真正地逗得觀眾大笑。
她在戲裡飾演李茂娟。
中年主婦,辭職在家,囿于家庭,潑辣彪悍,心直口快,咋咋呼呼的。
不過這一次,她去掉了馬冬梅小品化搞笑程式,融入了生活流的那一面。
看着對方不饒人,越想越委屈的李茂娟一秒氣炸,酒杯碎了、桌子錘了、手機搶了、人也打了。
也收得住——
睜着清澈誠懇的大眼睛,平和的面色中透着無辜,懇切地勸對方家長原諒自己的兒子,不顯山不露水不講道理。
-要不是你兒子再高抬貴手一厘米
我兒子眼睛就沒了
-這不還差那一厘米嘛
在人物内核上,馬麗挖掘出李茂娟的層次感。
有為母亦剛亦柔的一面、有為妻吵鬧、吃醋、體諒與求抱抱的一面,在"大女人"和"小女人"之間反復橫跳。
最令Sir印象深刻的,是李茂娟目睹上訪者慘遭車禍後,抬起頭的那一滴眼淚,流出悲憫與不忍。
然後點到即止。
馬麗的李茂娟,是她這麼多年來真正釋放演技的機會。
她可以催淚,但不煽情,而是引起共情;她将幽默感與人物設定融貫一體,而不是粗暴地丢出包袱笑點。
《第二十條》裡的吵架戲(以及馬麗張譯的打架戲)都是臨場現挂的即興表演。
所以當馬麗一句話就讓張譯飾演的張主任破防時,足以看出她的喜感設計是貼合人物身份的:
-我終于理解張科他媽為什麼和你離婚了
這句戳中對方肺管子的快言快語,只有天天浸泡在家長裡短情報局中的家庭婦女李茂娟,才能脫口而出。
從"馬冬梅"到"李茂娟",馬麗等了9年。
期間她成為過"爛片女王",因為能接到的劇本質量一般;也因為資本的幹預,原定的角色被他人搶走;還因為對"女諧星"的介懷,多次拒絕過喜劇角色。
可最後,還是因為灌滿喜劇色彩的李茂娟一角,"喜劇演員馬麗"與"演員馬麗"的身份同時"響"了——
觀眾先是被她逗樂了,然後才回過味、咂摸出來,馬麗看似渾然天成的喜感,是一名演員十年磨一劍的功夫。
這樣的功夫,是稀缺的。
畢竟連喜劇女演員,都越來越少得可憐。
超載的馬麗
馬麗是一個特殊的存在。
幾個标志性的角色,讓觀眾捧腹大笑。
但她期間其實演了不少低分片,觀眾都說讓她好好選劇本,卻也沒有反感她,而是自動翻篇了。
馬麗的好人緣,一個原因在于——
大家看了一圈也沒找人能替代她,所以也只好一次次期待。
當馬麗這兩個字,對觀眾來說已經成為一種喜劇的承諾時。
馬麗本人,卻對喜劇沒法完全情願——
當你馬麗
變漂亮一點了
很多人就會說
你不能漂亮
你漂亮了我們就覺得不好笑了
而為了"不懼外界質疑",喜劇演員馬麗努力往"美美哒也好笑"的方向發展,最典型的角色便是《這個殺手不太冷靜》裡的大明星米蘭。
努力一邊美,一邊逗。
結果反響平平,似乎愈發佐證"變漂亮了就不好笑"的粗暴論斷。
無論是觀眾還是演員本人,都只把"好不好笑"與"漂不漂亮"挂鉤,這一點就蠻好笑的。
回過頭來看,我們真的是因為馬冬梅的"醜"而笑嗎?
除了學生戲裡的大花妝,馬冬梅大多時候都是以正常的(甚至是稱得上漂亮的)形象出場。
即便是最開始的時候,馬冬梅戴着彩虹遮陽帽、花袖套、花腰包,一副花裡胡哨的中年女性打扮冒出來。
馬麗雖然是女諧星。
但她并不等同于女醜。
她的喜劇感往往來自于"瞎說大實話",和虛偽形成強烈的反差。
-恭喜啊伯父
-這是我老公
-對不起叔叔
馬冬梅與夏洛,其實是通過兩個不同的方向滿足人們對樂子的需求。
夏洛是"造夢",一個草根逆襲、突破重圍的夢,能讓觀眾"爽"到,觀眾自然就樂了。
《西虹市首富》裡,暴富、發财、花錢;《獨行月球》裡,維修工拯救世界、還從精神上得到了女神。
一定程度上,馬冬梅也是夏洛的夢:一個永遠都在等待男人的忠誠妻子。
可跳脫出性别視角,馬冬梅的"好笑",卻是一直在戳破那層美夢。
馬麗的存在,就是對這種男頻爽文的平衡。
形成适當的反諷,讓沈騰的得意洋洋,不那麼油膩,而是顯出了滑稽可笑。
在馬冬梅身上,我們錯以為是不拘一格的"女漢子"形象讓人發笑。
所以當馬麗後來出演了一系列"女漢子""女強人"的時候,她也沒能真正令觀眾發笑,甚至還令人奇怪:
為啥馬麗一直在"忏悔"?
《羞羞的鐵拳》裡,作為記者報道了失實新聞忏悔;《這個殺手不太冷靜》裡,為自己騙人而忏悔;《獨行月球》裡,作為領導因為放棄了下屬而忏悔。
說出所謂的真相,反而是一種對真實的背離:
忏悔完了,電影該煽情了,對方該原諒我了。
這是一種套路的設計,而不是"真"。
而馬冬梅那種平頭小人物沒有見識的大實話,終于在李茂娟這裡續上了。
跟周圍一圈人(檢察官丈夫、刑警隊哥哥、教導主任老張)相比,李茂娟是其中社會視野最窄的。
她懂一點"潛規則",比如送茅台、找哥哥,這一套中國鄉土人情規則沒有難住她。
但是更復雜的,超出她接觸面和認知面的地方,她就不懂了。
當一個善惡觀、認知觀都樸素的人,遇到社會面的彎彎道道時,"笑話"也就"鬧"出來了。
她不理解,為什麼自己的兒子是做好事,卻要卑躬屈膝、面臨處罰,所以沒忍住撲到張主任身上搶手機。
全片最令人快活的打架名場面誕生了——
不僅因為局勢混亂得好笑,還因為李茂娟替觀眾揍到了道貌岸然的張主任。
打完人,她還會為自己開脫:不是故意的,再說,張主任缺鈣難道沒有錯嗎?
而當一個老實主婦突然接到自己要進拘留所的通知,第一反應是:
是不是嘴巴會被抹屎?
是不是得睡在尿池子旁邊?
不是忏悔"對對對我錯了我有罪"。
而是衝動、躲事、撇責、甚至俗氣,只顧着操心生活裡的"屎尿屁"。
可這才更貼近市井小民的真實心态。
将普通人的真實重現在觀眾面前,有些蠻橫,有些狡黠,有些不講道理,甚至有些吵鬧與煩人,但也有些樸素的道理。
接不接得上宋丹丹的班,我們不必多想了。
一個角色要打動人心。
最重要的是要裝下——ta自己。
ta的喜怒哀樂,善良和狡黠。
而不是必須顧着,輸出那些自己無法完全說服自己相信的"價值導向"。
但現實的悖論就在于——
當你好笑和接地氣,就受到觀眾歡迎。
一旦你受到觀眾歡迎,又必須承載那些觀眾不喜聞樂見的聲音。
喜劇演員的人緣,便是要接受這樣不斷的消耗。
你可能聽說過。
喜劇不是藥,只是一顆安慰生活的糖。
但到頭來。
喜劇只剩下一層糖衣,我們還是得吃下一顆藥。
每天不停,按時服用。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