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健康經驗:當患者拿着DeepSeek結果來看病,醫生該感到高興還是鬧心?,歡迎閱讀。
這個春天最火爆的一款 AI,非 DeepSeek 莫屬,它讓 OpenAI、谷歌等全球科技巨頭刮目相看,快速影響着各行各業,在醫療界也掀起了飓風。
DeepSeek 會診斷、會看病、還會給出建議,不少醫生大 V 都第一時間拿它來做測試。
面對這樣一款專業性強大的 AI,作為醫技科室的影像科首當其衝,影像科主任普遍都在擔憂同事們的職業前景—— " 要失業了 "。還在大學象牙塔的醫學生,更是壓力山大,有醫學生感嘆:" 三年規培不如三個月 AI 訓練。"
身處臨床科室的高級别高年資醫生,雖無被 AI 取代之憂,但可以預見到,門診會遇見越來越多被 AI 教育過的患者。這可能會給醫患關系帶來新的挑戰。
患者信 AI 不信醫生,看病溝通成本會更高
◎ 患者拿着 AI 結果來看病。/ 圖:小紅書 @中山三院胸外科張健主任
" 普通人用 AI 來看病,這個是必然出現的現象,也是個好現象。" 中山三院胸外科張健主任鼓勵大家多嘗試使用 DeepSeek 這類 AI 軟體去咨詢自己的健康問題,他認為這是傳統的搜索引擎所不能比的。
但同時,張健擔心目前輿論對 AI 看病水平的誇大和高估,會造成患者盲目相信 AI 結果而不相信醫生的判斷。因為不少醫生在門診中遇到了這樣的病人,讓他們為醫患關系而困擾。
他指出,目前包括 DeepSeek 在内的 AI 通用大模型,能搜索到的醫學資料是魚龍混雜的,要讓它們去鑑别專業的醫療信息真假,想要完全替代醫生還是有難度的,但一些患者不能客觀地理性地看待。
能夠主動使用 AI 軟體咨詢健康問題的,以年輕患者居多,很多家長也非常熱衷。" 我将孩子的症狀和行為描述給 DeepSeek,發現它可以直接給出診斷、挂号科室、治療方案和用藥禁忌。"95 後媽媽晴子表示,DeepSeek 在兒童常見病方面親測好用。
◎ 一名年輕媽媽抱着孩子在候診。/ 圖:作者攝
兒科是公認難度大的專業,年幼的孩子無法準确描述病情,年齡稍大的孩子認知水平也不成熟,表達也欠佳。兒童有自己的生長發育規律,有自己的生理病理特點,即使和成人得的是同一種病,其發展規律也不相同,治療處理和注意事項也不一樣。
"DeepSeek 在兒童疾病診治建議的水平還是比較高的,能夠給臨床醫生帶來幫助。"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增城院區兒科主任醫師印根權表示,AI 可以成為醫生的得力 " 智能助手 "。
對于家長先用 AI 問診再帶孩子就診,印根權也說出了自己的顧慮,"家長畢竟不是醫學專業,盡管軟體分析很全面,但是有很多專業方面的深層次知識缺乏,并不能很好理解軟體建議的真正内涵。所以,醫患溝通中,需要醫生花費更多時間來解釋醫學專業的内容。"
然而,這并不現實。" 一方面患者太多,中國醫生門診時間太短,醫生根本做不到;另一方面很多醫學專業知識,也不是三言兩語能說明白的。" 印根權說到。
廣東省中醫院心血管科主任醫師胡世雲也是同樣的看法," 患者用 AI 軟體咨詢後可能容易先入為主,會讓醫患溝通更費勁,何況中醫術語本就深奧難懂。"
當然,面對不同的門診病人,不同科室的不同醫生,感受可能會大不同。
被 DeepSeek 教育過的患者,溝通格外順暢
也有持不同意見的醫生表示,DeepSeek 可以促進醫患的良好溝通,喜歡遇見被 DeepSeek 教育過的患者。
" 昨天門診,就有一個用 DeepSeek 咨詢後過來就診的病人,溝通起來格外順暢舒适,被 DeepSeek 教育過真的很靠譜。"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精神心理科(睡眠醫學中心)主任醫師馮媛告訴 39 深呼吸,不少病人已經在使用 DeepSeek,在患教方面能夠給到很大的幫助,節省問診時間。
她口中的這位病人,患有睡眠呼吸暫停障礙,但症狀比較隐匿,睡覺打呼噜情況不明顯,夜間易醒,然後還會坐起來,病人也知道自己坐起來了。
◎ 睡得好好的,突然醒來,坐起來。/ 圖:站酷海洛
" 對于夜間易醒,很多人往往就當成失眠了,但 DeepSeek 還是很聰明的,體現了它的深度思索能力,并和我們醫生的思路是一致的。它認為病人的睡眠問題,可能是其他疾病比如呼吸問題、心髒問題等引起;根據病人會憋着坐起來,推測可能是呼吸不暢,建議排查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 馮媛對 DeepSeek 在這個病例的分析給出了滿分。
面對高發的睡眠問題,尤其是睡眠呼吸暫停,大眾包括很多病人了解不多也重視不足,造成醫生講解後續的檢查、處理方式的時候,病人通常是,要麼覺得不可思議,要麼難以接受。
" 但這個病人已經提前在 DeepSeek 全部了解過,然後到醫生這邊求證診斷是否正确,或者檢查治療方案是否适合,所以我們溝通得很愉快。" 她說到。
醫生看病快慢,問診時長主要取決于病人的認知程度。馮媛說,以往看一名睡眠呼吸暫停患者,溝通時間少則 5 分鍾,多則 10 分鍾以上。如今遇到用 DeepSeek 的病人,自身文化水平較高,認知能力較好,那麼醫患溝通時間可以減少一半。
不僅如此,在馮媛看來,DeepSeek 這類靠譜好用的 AI 軟體,還可以幫助患者避免上當受騙。
網絡平台上信息參差不齊,充斥着大量誇大其詞的醫療信息,甚至是偽科學,患者難辨真假,容易被誤導。但現在有了很多 AI 工具,患者有什麼不舒服,可以用 DeepSeek 來查,它能給到你值得信任的答案。DeepSeek 不僅能将疾病存在的 " 可能的檢查與診斷流程 " 清晰易懂地列清楚,還會詳細的告訴你一些注意事項、可能病因參考。因此,她非常鼓勵患者去學習 AI、使用 AI。
有醫生大膽放話:"DeepSeek 出來以後,江湖騙子、江湖遊醫和莆田系醫生要完蛋了。"
DeepSeek 開中藥方,堪比初級中醫師?
" 用 DeepSeek 做健康咨詢和問診,準确率超 90% 副主任醫師 "。
社交平台上,來自胸外科、骨科、影像科等科室的多位醫生,給予 DeepSeek 高度評價,他們無一例外都是西醫出身。
◎不少醫生發布 DeepSeek 的實測情況。/ 圖:小紅書
那麼,DeepSeek 在中醫疾病上的表現又如何呢?
近日,有患者拿醫生開的中藥方投喂給 DeepSeek,發現它的分析跟醫生說的一模一樣,還有中醫愛好者發視頻點評:"DeepSeek 都能開中藥湯劑了。"
不過,對于 DeepSeek 化身 " 中醫 " 開處方,受訪中醫師普遍表示,目前 DeepSeek 對中醫疾病的輔助診治并不驚豔,不如在西醫疾病表現亮眼。
成都市第七人民醫院中醫師王園在親身體驗之後對 " 川觀新聞 " 表示,DeepSeek 的思路和處方基本達到中醫初級水平,但他認為,在短期内仍不能完全相信 AI 生成的中藥處方。
作為國醫大師朱春良先生學術繼承人,胡世雲是經驗豐富的中醫心血管專家,他對 39 深呼吸表示,"AI 的數據采集體系跟中醫的數據采集體系不同,兩者的理論基礎完全不一樣。DeepSeek 這種通用大模型,目前還達不到初級中醫師水平,更做不到治未病。"
望、聞、問、切是中醫重要的四診,也是每位中醫師的看病基本功, DeepSeek 只能做到其中一個問診,且是被動收集信息,患者通過文字、語音、輔助檢查報告影像或報告上傳。
傳統中醫強調 " 四診合參 ",尤其依賴醫者面對面觀察患者氣色、把脈觸診等動态互動,而 DeepSeek 僅憑用戶自主描述的信息很容易誤導誤判。
中醫是經驗醫學,尤其在中藥的用量,是長期的臨床實踐總結出來的。AI 所開的處方,實際是照着書本開方,不具備靈活性。
◎ AI 在線開中藥處方,靠譜嗎?/ 圖:fotomore
他舉例說,輸入 " 月經量過多 " 這個症狀,DeepSeek 能夠給出治療月經不調的詳細分析,但沒有辨證施治。大數據分析可謂面面俱到,把各種情況都考慮到了,開出的處方把相對應的藥也都加上了,但用量是四平八穩,明顯缺乏針對性。中醫開方講究 " 一人一方 " 個性化診療,就算同樣的方子,每味中藥的用量不同,療效截然不同。
西安中醫愛好者張先生也是同樣的感受,他說:" 對比 AI 開的四平八穩的處方,老中醫的處方簡單、針對性強,直中要害,絕非 AI 所能比拟的。"
胡世雲稱,以目前的實測情況,西醫學 90% 可以通過 AI 還原真實性,但中醫學只有 50% 能被還原。借助 DeepSeek 的整合分析能力,來指導中醫生的辨證方向,然後再結合自己的臨床用藥經驗,開出的處方應該會更好。他也相信未來會有針對中醫疾病更加專業的 AI 模型,把醫生整體的診治能力進一步提升。
" 患者如果想通過吃中藥治病,建議還是到正規醫院,找有正規資質的中醫生開方。" 他提醒,千萬不要根據 AI 給的電子中藥方自行抓藥吃。AI 開方不具有法律效力,一旦出現問題維權困難。
當前,哪個行業被 AI 取代不好說,但一定會先淘汰不會使用 AI 的人。
根據國家衛健委印發的通知,AI 涵蓋了醫療服務管理、基層公衛服務、健康產業發展和醫學教學科研四大類 84 種具體場景,其中包括醫學影像智能輔助診斷、智能預問診、中醫臨床智能輔助診療、中藥智能審方等應用場景。
面對這場變革,醫生無需恐懼算力的冰冷,應當積極利用 AI 拓寬自己專業能力的邊界,讓 AI 承擔起繁復的日常工作,從而更專注于醫學的核心使命:以人文之心,解生命之謎。
患者真正需要的,從來都不是只會處理數據和進行邏輯分析的冷冰冰的 " 鋼鐵直男 "AI 醫生。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姓名除專家外均為化名)
作者|葉芳
排版|深深
封面 & 首圖|銳景視覺
往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