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學經驗:你喝的水裡有“微塑料”,對人體有害!但 1 個超簡單步驟能去除,歡迎閱讀。
水是構成人體成分的重要物質并發揮着重要的生理作用,足量飲水是保障身體健康的基礎,也能幫我們維持正常的身體活動和認知能力。
日常我們的飲水來源很廣泛,自來水、瓶裝水、桶裝水都可以選擇。甚至有的人因為擔心自來水的水質問題而偏向于選瓶裝水或桶裝水,這樣選擇真的就更健康的了嗎?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微塑料對人體有什麼危害
微塑料不知道有多少人聽說過?它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近幾年人們對微塑料的研究頗多。所謂微塑料就是尺寸特别小的塑料顆粒,長度為 1 μ m 至 5mm,甚至還存在納米塑料,長度比微塑料更小,僅為<1 μ m。
與微塑料相比,納米塑料尺寸小,更容易在人體内各個組織器官遊走,可以穿過生物屏障(比如細胞膜)并進入生物系統,包括血液、淋巴系統,甚至全身,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更大。
生活中,我們和微塑料可以說是 " 朝夕相處 ",含有它的東西相當廣泛,只要是塑料材質的幾乎就難免會有微塑料的存在。不僅如此,魚類貝類這些海洋生物的體内也可能存在微塑料的污染,通過攝食會進入我們的體内。飲食是人類攝入微塑料的主要途徑,據估算每人每周大約吃掉 5 克微塑料,相當于一張銀行卡的重量。
也許很多人認為:微塑料屬于異物,即便吃進身體也應該會從糞便中排出呀!
吃下去的微塑料的确會随着糞便排出一部分,但仍然有一部分會存在于我們身體的其他器官組織中。有研究發現,每 10 克人類糞便中平均有 20 個微塑料顆粒。并且科學家們陸續在人類切除的結腸标本,甚至胎盤組織中發現微塑料的存在。還有來自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的科學家首次在人類血液中發現了微塑料的存在。這表明微塑料可能随着血液流經全身,對各器官造成影響。
别小瞧了這些被攝入體内的微塑料,它們會影響微量營養素的吸收;增加腸道不适症狀比如腹瀉、直腸出血和腹部絞痛;塑料微粒還會刺破和摩擦器官壁誘發炎症。目前微塑料對人體健康的影響還有很多未知,需要更多地探索。
喝的水竟然有微塑料
2024 年 1 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國際學術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
研究人員首次利用新的顯光學成像技術,觀測到瓶裝水 / 桶裝水中 " 納米塑料 / 微塑料 " 的存在,發現每瓶 1 升裝的瓶裝水中,約含有 24 萬個塑料微粒,包括 90% 的納米塑料和 10% 的微塑料顆粒。并且,瓶裝水在我們反復開關以及高溫暴曬的條件下會使水中含有更多的微塑料。
不過,并非只有瓶裝水才會存在微塑料問題,自來水也難逃微塑料的污染。有研究對來自全球 14 個國家的 159 份自來水樣本進行了分析,其中 129 份含有納米塑料 / 微塑料,檢出比例高達 81.1%。
也就是說,無論是瓶裝水還是自來水,在我們飲水的同時都會攝入些微塑料。
怎麼解決水中微塑料的問題?
雖然飲水會讓我們攝入微塑料,但人離不開水呀,總不能因為這就不喝水了吧!其實不用太擔心,對于自來水,我們只要把水燒開後再喝就能最大化地減少微塑料進入人體,降低其對身體的傷害。
2024 年 2 月份,來自廣州醫科大學和暨南大學聯合開展的研究發現:把硬水燒開,再經過簡單過濾,就可除去水中 80% 以上的納米塑料 / 微塑料。
研究還發現,燒水的過程中随着水溫的逐漸升高,水中的微塑料去除率逐漸增加;水的硬度越高,對水中微塑料的去除效果越好。這是因為煮沸的過程讓微塑料能夠與水中的某些化合物共沉澱,容易被水垢包裹住沉澱在容器底部,從而起到了更好的去除效果。
根據全球水質的不同以及用水習慣的差異,研究者估算了六大洲 67 個地區成人和兒童通過飲用開水和自來水所致的納米塑料 / 微塑料攝入量。結果顯示,相比于每天飲用自來水,飲用燒開後的水納米塑料 / 微塑料的攝入量比前者減少了 2~5 倍。
" 多喝熱水 " 是我國居民的傳統養生方式,不僅喝得舒服,也能起到 " 淨化 " 水的作用,幫我們減少微塑料的攝入,對健康更為有益。同時,也建議大家水燒開後多沉澱一段時間、不喝剩下的水底以及使用過濾裝置,比如自來水安裝過濾器、用帶過濾網的杯子等。
減少微塑料攝入小妙招
既然微塑料對健康有害,那麼生活中除了要将水燒開後再喝之外,還建議做好以下這些事。
1
少吃塑料包裝外賣,也不要直接用塑料袋吃
大多數外賣都是用塑料盒或者塑料袋盛裝食物,這些塑料制品都可能會讓我們攝入更多的微塑料。
也别把塑料袋裝的麻辣燙、米線等食物直接套在碗上吃,高溫會讓微塑料更多地溶解在食物中,在收到外賣之後應當盡快将食物倒入自己的餐具中。另外,也要少吃塑料包裝的食品。
2
少用塑料砧板
有研究人員分别在聚丙烯砧板和聚乙烯砧板上切胡蘿卜,評估使用這兩種塑料砧板時平均每個人的微塑料總接觸量。
結果發現,二者均會使胡蘿卜被微塑料污染,用刀切食物的過程中會脫落較多微塑料。據研究人員估計,如果用塑料砧板,一個人每年可能接觸到 1450 萬 ~7190 萬個聚乙烯微塑料,而聚丙烯微塑料約為 7940 萬個。
3
不吃海鮮内髒
微塑料能夠進入一些海洋生物的體内,污染魚類和貝類食物。
來自英國赫爾大學赫爾約克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系統分析了 2014 至 2020 年間超過 50 篇的研究,以調查全球海洋生物的微塑料污染水平。發現亞洲沿海的軟體動物微塑料污染最為嚴重,存在于海洋動物的腸道、肝髒等各個部位中,其中贻貝、牡蛎和扇貝的微塑料含量最高。
所以,吃水產品的時候首先不要生吃,一定要烹調熟透;其次,要去除其胃腸、内髒和腮。
4
少喝奶茶、少用塑料吸管
溫度高的飲品或食物會讓微塑料釋放得更多,包括但不限于熱咖啡、熱奶茶等飲品,很多人還習慣用塑料吸管來喝飲品,這也會增加微塑料的攝入。
5
不粘鍋出現劃痕後盡量不要再用
2022 年發表在《全環境科學》上的一篇研究提到,幾毫米的不粘鍋劃痕就能釋放出大量微塑料。破損的塗層可能導致釋放 2300000 個微塑料和納米塑料,表面裂縫可能會留下大約 9100 個塑料顆粒。
大多數不粘鍋的不粘塗層通常是聚四氟乙烯,也就是特氟龍,屬于一種合成塑料。當炊具表面和硬物之間有強烈磨損時,可能會形成微小的聚四氟乙烯顆粒,然後污染食物被人類攝食。
所以,不粘鍋出現劃痕後最好不要再用了,也别用不粘鍋烹調質地堅硬的食物,比如排骨,不使用尖銳的鏟子,并定期更換新鍋。
參考文獻
[ 1 ] Cox KD, Covernton GA, Davies HL, Dower JF, Juanes F, Dudas SE. Human Consumption of Microplastics. Environ Sci Technol. 2019 Jun 18;53 ( 12 ) :7068-7074. doi: 10.1021/acs.est.9b01517. Epub 2019 Jun 5. Erratum in: Environ Sci Technol. 2020 Sep 1;54 ( 17 ) :10974. PMID: 31184127.
[ 2 ] Leslie HA, van Velzen MJM, Brandsma SH, Vethaak AD, Garcia-Vallejo JJ, Lamoree MH. Discovery and quantification of plastic particle pollution in human blood. Environ Int. 2022 May;163:107199. doi: 10.1016/j.envint.2022.107199. Epub 2022 Mar 24. PMID: 35367073.
[ 3 ] Qian, Naixin et al. "Rapid single-particle chemical imaging of nanoplastics by SRS microscopy."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vol. 121,3 ( 2024 ) : e2300582121. doi:10.1073/pnas.2300582121
[ 4 ] Naixin Qian, Xin Gao, Xiaoqi Lang, Huiping Deng, Teodora Maria Bratu, Qixuan Chen, Phoebe Stapleton, Beizhan Yan, and Wei Min. "Rapid single-particle chemical imaging of nanoplastics by SRS microscopy." PNAS. 2024.
[ 5 ] Yadav, Himani et al. "Cutting Boards: An Overlooked Source of Microplastics in Human Food?."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vol. 57,22 ( 2023 ) : 8225-8235. doi:10.1021/acs.est.3c00924
[ 6 ] Danopoulos, Evangelos et al. "Microplastic Contamination of Seafood Intended for Human Consump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vol. 128,12 ( 2020 ) : 126002. doi:10.1289/EHP7171
[ 7 ] Luo, Yunlong et al. "Raman imaging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Teflon microplastics and nanoplastics released from non-stick cookware." Th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vol. 851,Pt 2 ( 2022 ) : 158293. doi:10.1016/j.scitotenv.2022.158293
策劃制作
作者丨薛慶鑫 注冊營養師
審核丨劉路 華東師範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策劃丨符思佳
責編丨符思佳
審校丨徐來、林林
相關推薦
3.長期 16+8 輕斷食使死亡率暴增 91%?别被忽悠了!
點亮 " 在看 "
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