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一年狂攬280億,從修車工到董明珠的“勁敵”,64歲寧波大佬再次衝擊IPO,歡迎閱讀。
空調界的 " 鲶魚 " ——奧克斯,又踏上了資本馬拉松的漫長征程。
近期,奧克斯電氣有限公司(下文簡稱 " 奧克斯 ")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拟在香港主機板挂牌上市,計劃通過募資加速全球化布局。根據招股書,奧克斯的主營業務便是家用和中央空調的設計、生產和銷售,目前旗下包括奧克斯 AUX、華蒜和 AUFIT 奧菲特三個主要品牌,其中奧克斯 AUX 是知名度較大且占主要營收的品牌。
招股書顯示,2022 年至 2024 年前三季度,奧克斯營收為 195.28 億元、248.32 億元、242.78 億元,淨利潤分别為 14.42 億元、24.87 億元以及 27.16 億元。根據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按 2023 年銷量統計,奧克斯是全球市場第五大空調公司,市場份額達到 6.2%。
即便市場表現不俗,但奧克斯的資本之路卻充滿波折。早在 2015 年,奧克斯曾在新三板挂牌,卻因新三板市場融資功能有限而選擇退市。此後,奧克斯又計劃在 A 股上市,2023 年中,其上市計劃卻突然陷入了停滞。
此次轉戰港股,不難看出,奧克斯創始人鄭堅江的資本執念仍未消散。1994 年,他從電表行業跨界空調行業成立奧克斯,早年間一直默默無聞,在 2001 年以 " 低價 " 撕開市場,坐上國内空調行業頭部品牌的牌桌。此次若能成功 IPO,寧波大佬鄭堅江的商業版圖将持續擴大,拿下三星醫療、奧克斯國際之外的第三家上市公司。
在長達十餘年的時間裡,更令人津津樂道的,是鄭堅江和格力董事長董明珠的 " 纏鬥 "。董明珠多次公開炮轟奧克斯的低價策略和專利問題,雙方多次對簿公堂。
近期,格力發布全新品牌 " 董明珠健康家 ",部分格力電器線下門店招牌與線上直播間更名為 " 董明珠健康家 ",攪動了沉寂許久的空調行業。
奧克斯叩響資本市場大門,格力借董明珠開辟新航道,2025 年剛開始,董明珠和鄭堅江都步入新的節點。
以價破局,品牌跻身行業 TOP 3
奧克斯的崛起,堪稱是中國制造業品牌草根逆襲的經典範本。
1994 年,奧克斯品牌正式誕生。彼時,中國的空調市場競争異常激烈,國產品牌春蘭、美的、格力以及部分外資品牌分據,牢牢把控着市場份額。據公開數據顯示,1994 年,春蘭集團以 53 億元營收、6 億元淨利潤的亮眼成績登陸上交所,同年,美的銷售額逼近 20 億元,格力電器的銷售額也突破了 6 億元。
在如此白熱化的競争環境下,新興品牌如何和巨頭博弈?奧克斯的解法是 " 低價 "。2001 年,奧克斯打出 " 免檢是爹 , 平價是娘 " 這樣的颠覆性口号,把旗下 40 多款空調產品價格下調了 30%,試圖以價格利刃破局;2002 年,奧克斯發布《空調成本白皮書》,對外曝光了空調物料成本,再次宣布 10 款主力機型全線降價,更是将價格戰推向高潮,攻入售價 2500 元以下的大眾空調市場。
利潤空間的極限壓縮、以及 " 以價換量 " 的策略使得奧克斯進入快速擴張階段,在 2001 年— 2004 年間,奧克斯空調銷量從之前的不足百萬台,快速上升到 300 多萬台,一度僅次于格力、美的,位列第三。
用低價策略站穩腳跟後,奧克斯迎來第二個至關重要的發展節點——抓住渠道變革紅利。2009 年首個天貓雙 11 購物節,奧克斯便成為首家入駐淘寶的白電品牌,2010 年品牌進駐京東渠道。當同行在線下戰場厮殺時,奧克斯悄然完成電商版圖的早期布局。2017 年,奧克斯首創空調網批新零售模式,通過 " 小奧直賣 " 小程式減少經銷商層級,直接讓利給消費者,率先觸達下沉市場。
這種渠道變革的敏銳度,使其線上占有率一路狂飙。從報告期的營收以及利潤來看,盡管面臨行業整體承壓,但奧克斯暫時扛住壓力,保持了一定的增長。橫向對比來看,2023 年美的空調業務銷售額 1611 億元,格力空調銷售額約 1512.17 億元,相對于行業大哥,奧克斯的營收還有較大的上漲空間。
在奧克斯的業務板塊中,家用空調的銷售為奧克斯最主要的收入來源,2022 年、2023 年以及 2024 年前九個月,家用空調營收占總營收的 88.5%、87.3% 及 88.3%。
分地區來看,奧克斯海外市場營收正在成為新的增長點。2022 年、2023 年以及 2024 年前九個月,奧克斯海外市場業務的收入分别為人民 83.86 億元、104.12 億元及 111.35 億元,分别占同期總收入的 42.9%、41.9% 及 45.9%,貢獻了近半收入。
低價拉開了一道市場口子,但從财報來看,硬币也有另一面。高增長的背後,是低毛利率。2024 年前三季度,奧克斯綜合毛利率為 21.46%,同期,美的、海爾智家、格力的綜合毛利率則分别為 26.76%、30.8%、30.21%。
砍中間商、進軍海外,寧波大佬帶出空調界黑馬
奧克斯的主心骨,是寧波商人鄭堅江。
公開資料顯示,鄭堅江出生于浙江寧波,家境普通。17 歲初中畢業後,他便開始自謀生路,養過雞、種過草,也做過汽車修理工。
1986 年,寧波龍觀鄉一家鍾表零件廠瀕臨破產,25 歲的鄭堅江毛遂自薦接手,成了這家工廠的第八任廠長,并以此為起點開啟了創業。這個小作坊從生產加工各種零部件起步,先後生產過錄音機、電視機拉杆天線、電表罩殼等產品,第一年就實現了扭虧為盈。
1989 年,在接外包項目時,鄭堅江敏銳察覺到電能表整機的市場潛力。他果斷創辦了三星儀表廠,正式進軍電表整機生產領網域。在不影響使用的前提下,他通過材料改良,把成本壓縮了三分之一。依靠價格優勢,三星僅用了三年時間,便在全國電表市場做到了領先地位。三星儀表如今已經化身三星醫療,于 2011 年在 A 股上市,目前主營智能配用電和醫療兩大業務,截至發稿前,市值在 370.6 億元。
嘗到甜頭後,他又将目光放到了利潤更高的空調行業。1994 年,奧克斯空調正式面世。彼時的中國空調市場,正從高端電器向耐用消費品過渡,家庭空調保有量正急劇走高。奧克斯的發展歷程,像極了鄭堅江的人生劇本——敢賭敢拼,這個草根老板用至關重要的 " 三板斧 " 打下了市場。
第一板斧是 " 掀桌子,打價格戰 "。前文提到,奧克斯通過一系列營銷事件,拉低行業均價,俘獲大眾用戶,迅速從空調行業爆發期時 400 多個空調品牌中殺出重圍,成為中國市場上的頭部玩家。據招股書,按 2023 年銷量計,奧克斯是中國大眾市場(即 2500 元以下的空調市場)家用空調第一品牌。
第二板斧則是 " 砍中間商、搞直賣 "。自 2009 年 " 觸網 " 後,奧克斯在電商渠道的銷量持續走高。在 2014 年的雙 11 中,奧克斯全網銷售額過億,同比增幅超 400%;2018 年,奧克斯力壓美的、格力,登頂中國線上市場空調品牌銷量第一,市場份額為 28.57%。據招股書,奧克斯 2023 年的線上銷售額為 60 億元,占整體營收的 24.2%。
此外,2017 年,奧克斯首創的 " 網批新零售模式 ",讓其經銷商可以通過 " 小奧直賣 "APP 直接下單,提升了整個供應鏈的運轉效率。據招股書顯示,2022 年、2023 及 2024 年前三季度,分别有 4457 家、6207 家及 6575 家中國經銷商在過去 12 個月中通過 " 小奧直賣 " 采購產品,分别占到了奧克斯經銷商數量的 90.3%、95.7% 及 97.8%,這些經銷商成為奧克斯深入下沉市場的毛細血管,進一步鞏固了其在大眾市場的領先地位。
第三板斧是 " 出海 "。2018 年前後,奧克斯正式邁入全球化,在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家建立銷售公司,布局海外市場。不過從招股書來看,奧克斯的出海業務目前以 ODM(代工模式,以第三方品牌銷售)為主,2023 年海外 ODM 貢獻了超 85 億元的營收,而以奧克斯品牌銷售的 OBM 模式僅貢獻 19 億元營收,不到前者的四分之一。
目前,鄭堅江家族的商業版圖橫跨空調、新能源、醫療等領網域。2024 年,他更是憑借 225 億元的财富位列《2024 年胡潤百富榜》第 213 位。
與巨頭纏鬥多年,想借 IPO 突破瓶頸
在群雄逐鹿的家電賽道,奧克斯與行業巨擘格力、美的纏鬥多年,如今,品牌期望借 IPO 打破當前發展瓶頸。但其資本道路上,依舊有重重阻礙。
一是高負債率。
根據招股書,截至 2024 年 9 月,奧克斯總負債 192 億元,資產負債率為 84.6%。對比來看,格力負債率為 65.05%、美的負債率為 61.16%。
在報告期内,該公司曾進行了 37.9 億元的股息分派。據招股書,奧克斯第一大股東奧克斯控股持有公司 96.36% 股權,而奧克斯控股由鄭堅江持股 85%,其弟弟鄭江、内兄何錫萬合計持有剩下 15% 的股權。
招股書顯示,此次奧克斯若成功上市,募得的資金将主要用于全球研發、智能制造體系更新、銷售渠道拓展以及補充營運資金等領網域。
二是海外競争加劇,低價護城河還能守多久。
随着原材料價格上漲、能效标準更新,奧克斯的成本優勢逐漸削弱,于是,鄭堅江将目光放到了更為廣袤的海外。但據招股書,在海外市場,奧克斯依舊沿襲了薄利多銷的策略,而占到海外 80% 業務比重的 ODM 模式也進一步拉低了其毛利率。
國内對手也在海外加速,構建 " 第二個主場 ",美的和海爾已經跻身全球空調終端品牌市場 TOP5,格力、小米也紛紛加入出海大軍。奧克斯要想突圍,不僅要從海外品牌口中奪食,還要和老對手們展開角逐。
三是由來已久的專利之争。
自 2017 年起,格力起訴奧克斯專利侵權 27 次,索賠金額超 5 億元。董明珠多次公開炮轟奧克斯 " 偷技術、挖人才、質量不達标 "。對此,奧克斯方面進行多次回應,否認格力的指控,并表示将采取法律手段維護自身權益。
歷經 30 年,奧克斯從一個新品牌成長為全球空調五強,但強競争的行業格局以及低研發、高負債的隐憂,仍讓其闖關充滿變數。當前市場下,奧克斯需要一場更徹底的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