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GSMA會長白德偉:2030年,中國移動行業對GDP貢獻将達2萬億美元,歡迎閱讀。
4 月 10 日,GSMA 發布了《中國移動經濟發展 2025》報告。
報告顯示,2024 年,移動科技與服務創造的經濟價值達 1.2 萬億美元,約占中國 GDP 的 6.2%。中國運營商正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術,依托 5G 獨立組網(SA)和 5G-Advanced 網絡為各行業打造定制化企業級智能解決方案,引領轉型浪潮。
"2030 年,這個數值将會達到 2 萬億美元,這主要得益于中國移動普及率提高、數據消費增長以及一系列新技術開發以及應用,包括 AI 互聯網以及 5G,這是各個行業融合以及共同作用的結果。這些技術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生產力,開啟全新服務和商業模式,中國規模和創新能力将這一趨勢轉化為實際的經濟價值。"
GSMA 新任會長白德偉( Vivek Bradrinath)表示,移動領網域是中國經濟的強大引擎,推動各個行業增長,創造了就業機會。移動領網域的貢獻率當中,40% 将是制造業所推動的,中國制造業充分利用了 5G、IoT 以及 AI 技術,并且提高了生產效率。
此外,《中國移動經濟發展 2025》報告還顯示:到 2030 年,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數預計将從 2024 年的 11.7 億增至 12.2 億,普及率由 80% 提升至 84%。到 2030 年底,中國的移動產業數據流量預計将是原來的四倍,每個移動連接平均接近每月 70GB。
而在國際統一接口标準方面,中國電信聯合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基于 GSMA OpenGateway 成功實現 5G QoD(按需質量保障)三網能力的技術對接與平台互通,這也是國内首個基于 GSMA OpenGateway 三網能力技術,标志着中國通信行業首次以國際标準實現跨運營商網絡能力的深度協同。
從技術架構看,GSMA 推出的 OpenGateway 标準實際是通過統一接口協定,将各自獨立的 5G 網絡切片、邊緣計算資源、QoS 管理系統等能力進行标準化封裝,形成 " 網絡能力中台 ",這一架構使得企業可像調用雲服務般靈活使用跨運營商資源。
過去兩年内,已有 67 家運營商籤約加入該計劃,約占全球移動市場份額的 80%,Open Gateway 構建了 52 個商業網絡,賦能超過 200 個相關 API。
" 大中華區的 14 家運營商都采用了 Open Gateway 的創意,同時也在積極開發 Open GatewayAPI,這也反映市場對于創新互操作性和全球合作的堅定承諾。"
白德偉稱,全球統一的标準和技術能夠真正幫助我們邁入數字化時代。移動行業随着國際化而蓬勃發展,如果沒有來自中國 10 億的移動網絡的用戶以及印度 10 億網絡用戶,全球移動行業的發展可能會落後 10 年。
而針對于目前的對等關稅問題以及復雜的國際環境,白德偉表示," 很難評價這種瞬息萬變的國際局勢 "。但可以确定的是,一個統一的全球标準将會促進企業和個人的發展,無論是軟體、硬體的開發領網域,還是建立一個更加完善的生态系統。
此外,GSMA 還與中國電信聯合成立了全球首個 Open Gateway 聯合開放實驗室。這個實驗室就像是一個創新的孵化器,通過向開發者提供開發工具、測試環境、產品指導和技術支持,幫助開發者更好地發揮 Open Gateway API 的潛力,促進應用的繁榮發展。5G QoD 三網能力的技術對接與平台互通,則是其中之一。
從技術架構來看,傳統網絡質量保障采用 " 一刀切 " 模式,無論用戶實際需求如何,系統均按預設參數分配資源,不同運營商之間的網絡能力難以實現有效共享和協同,而 5G QoD 通過三大創新實現了動态精準調控。
一是需求感知層。基于 AI 算法實時解析業務流特征,能準确識别高清視頻流、遠程手術、工業控制等不同場景的質量需求。
二是資源調度層。在 RAN 側引入網絡切片技術,可彈性分配帶寬、時延、抖動等關鍵參數。
三是質量反饋環。建立用戶體驗 - 網絡參數的閉環優化系統,使質量保障從 " 被動響應 " 轉向 " 主動預測 "。
中國電信表示,在完成技術互通的基礎上,三大運營商将攜手加速推進 5G QoD 能力商業落地進程,針對智能駕駛、遠程醫療、VR/AR 等場景,通過調用三網統一的 QoD 接口,企業可實時獲取跨運營商網絡的時延、可靠性等參數,自動選擇最優路徑保障產線控制指令的精準傳輸,為企業客戶提供可定制、可量化的 QoS 差異化網絡保障。(本文首發于钛媒體 APP,作者 | 饒翔宇 編輯 | 鍾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