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軍事經驗:攜帶“巨型火炮”的意大利小型戰艦,歡迎閱讀。
以下文章來源于胡侃雜史 ,作者慕慕華
歡迎光臨,今晚聊一聊艦炮。
在談到意大利浮動炮台 " 法迪布魯諾 "(Faa di Bruno)和 " 卡佩利尼 "(Cappellini)時,我們稍微提到了意大利 " 大炮 " 的歷史,實際上……這些大炮并不完全是意大利的。怎麼不是意大利的?現實就是這樣的。
弗朗西斯科 · 卡拉喬洛級戰列艦
弗朗切斯科 · 卡拉奇奧洛
381/40 Model 1914 式火炮是意大利海軍在建的 " 弗朗西斯科 · 卡拉喬洛 " 級戰列艦的 381 毫米主炮,實際炮管長度為 46 倍徑,裝備于意大利海軍一戰期間。沒錯,這是真的。但這裡有一個細節。這是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1913 年)的設計。這些火炮分别在三家不同的工廠生產:
• 在阿姆斯特朗 - 波茲沃利(Armstrong-Pozzuoli)公司的工廠,火炮以 " 埃爾斯威克 A 型 "(Elswick Pattern "A")的型号生產。這些火炮計劃裝備在戰列艦弗朗西斯科 · 卡拉喬洛和弗朗西斯科 · 莫羅斯尼号(Francesco Morosini)上。總共生產了 12 門這種型号的火炮(但交貨時間有延誤,最後一門火炮直到 1922 年才交付)。
• 在維克斯 - 泰爾尼(Vickers-Terni)公司的工廠,火炮以 " 維克斯 A 型 "(Vickers Marc "A")的型号生產。這些火炮計劃裝備在戰列艦馬坎托尼奧 · 科羅納上。總共只生產了 3 門這種型号的火炮,其中兩門安裝在 " 阿爾弗雷德 · 卡佩裡尼号 " 号淺水炮艦。
• 在施耐德 - 安薩爾多(Schneider-Ansaldo)公司的工廠(生產了 10 門,其中一門在法國施耐德工廠生產,其餘 9 門在意大利安薩爾多工廠生產),這些火炮沒有特别的型号标識。這些火炮計劃安裝在戰列艦克裡斯托弗 · 哥倫布上。這一系列中的兩門大炮安裝在 " 法迪布魯諾 " 号上。
總共生產了 25 門火炮和 5 座炮塔。雖然這些火炮設計看似相同,但不同廠家的火炮略有差異。
381 毫米 /40 倍徑(15 英寸)火炮正在安薩爾多工廠建造中 圖中沉重的箱體顯然是一個平衡重
首先,這三種火炮的重量各不相同:" 埃爾斯威克 A 型 " 重 84.9 噸(其中閉鎖裝置重 1.3 噸),而 " 維克斯 A 型 " 重 83.825 噸(閉鎖裝置重 2.495 噸),而 " 施耐德 - 安薩爾多 " 公司的火炮則輕得多,僅重 62.6 噸(閉鎖裝置重 1.9 噸)。原因在于阿姆斯特朗和維克斯公司采用了英國标準的鋼帶纏繞法制造炮管,而安薩爾多公司則通過箍套法制造,使其火炮輕了近一半。
這些火炮的炮彈重 887 公斤,初速 700 米 / 秒,炮彈包括穿甲彈、高爆破片彈和高爆彈。
兩門火炮于 1915 年 9 月被安裝在靠近威尼斯的阿馬爾菲海岸炮台上,1918 年 6 月,它們在皮亞韋河的戰鬥中為陸軍提供火力支援。另有兩座雙炮塔用于布林迪西海防系統的炮台——班迪耶拉兄弟(Fratelli Bandiera)炮台(1917 年投入使用)和貝内代托 · 布林(Benedetto Brin)炮台(1923 年投入使用)。另外有 7 門火炮被安裝在鐵路炮台上。總計有 13 門火炮留在陸地上。兩門安薩爾多火炮安裝在淺水炮艦 " 法迪布魯諾 " 号上,兩門維克斯 - 泰爾尼火炮安裝在 " 卡佩利尼 " 号上。剩下的呢?
381 毫米 /40 倍徑(15 英寸)及更小口徑火炮正在施耐德 - 安薩爾多工廠建造中
這就是一段非常有趣的故事,但它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配備 15 英寸安薩爾多火炮的兩艘淺水炮艦,曾是……奧地利的自航駁船,被俘獲于伊松佐河。這兩艘船被命名為 " 蒙特聖托 "(Monte Santo)和 " 蒙特薩博蒂諾 "(Monte Sabotino)。
蒙特薩博蒂諾
如果不談其他問題,光看它們的性能指标就夠驚訝了。排水量 570 噸(主尺度為 37.1 × 8.6 × 1.9 米),只有一台功率為 350 馬力的柴油機,航速為 6 節,船員 45 人。沒錯,我沒搞錯。一個重達 60 多噸的 15 英寸大炮安裝在這麼一艘長僅 37 米、寬僅 9 米的小船上。變異體嗎?
這算是委婉的說法了。考慮到其極低的射速(最多每分鍾兩發),再加上搖晃和其他因素,這種武器系統的準确性幾乎為零。我們都不提諸如耐波性和不沉性這些問題了。坦白說,要想從這樣的火炮上開火,唯一的辦法可能就是把船擱淺(即便如此也令人懷疑)。與意大利人相比,蘇式的單炮口炮艇,如 " 刺猬 " 号、" 風暴 " 号、" 雪 " 号及其他同類艦艇(建于 1870 年代),幾乎可以算得上是完美之作了。總而言之,這是一個非常值得商榷的決定。然而,最有趣的是,意大利人還復制了這個(設計)。
意大利海軍後來又建造了 4 艘專門設計的同類艦艇:蒙特 · 格拉帕号(看來某人喝了太多格拉帕酒)、Monte Cengio(蒙特 · 錢吉奧)、Montello(蒙特洛)、Monte Novegno(蒙特 · 諾維尼奧)。
它們由 " 卡斯特拉馬雷迪斯塔比亞船廠 " 于 1918 年建造。尺寸幾乎相同:長 40 米,寬 10 米,吃水 1.8 米。兩台 " 菲亞特 - 聖喬治 " 柴油機,總功率 700 馬力,最大航速 7 節。本質上,它們只是外觀上有所不同而已。盡管有些作者對這些浮動炮台贊賞有加,但意大利人還是相當清醒地看待了它們,并于 1924 年将其全部退役。
" 蒙特 · 格拉帕 "
其實,這一想法早在之前就已經出現了。如:" 蒙法爾科内 "、" 卡爾索 "、" 庫克 " 和 " 沃迪切 " 炮艦。它們是什麼呢?它們是奧地利的駁船和浮橋,同樣被裝備了大炮(雖然口徑小一點,但對于它們來說依然是過大的火炮)。
" 蒙特 · 庫克 "(原名 " 内達 ")是奧地利的一艘排水量為 440 噸(33x8.7x1.4 米)的駁船,裝有一台 250 馬力的柴油機,航速為 6 節,并裝備了一門 12 英寸的艦炮。改裝項目由海軍上将喬治 · 普魯内裡設計,工作在威尼斯進行。" 沃迪切 " 是與 " 蒙特 · 庫克 " 同型的駁船,按照相同的設計進行改裝。
" 蒙法爾科内 " 也是一艘繳獲的駁船,但其尺寸相當奇怪:24x14 米,吃水為 2 米,排水量為 525 噸。從照片來看,它像是一個技術作業用的浮橋,裝備了兩台功率為 400 馬力的柴油機,航速為 6 節。
還有關于 " 瓦倫特 " 炮艦的提及,據說它裝備了相同的火炮,但關于它的詳細數據幾乎沒有。
它們的命運大致相同,全部在 1924 年被拆解成廢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