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軍事經驗:還活着哪?正在克裡米亞建造的俄3萬噸兩栖攻擊艦進度加快,歡迎閱讀。
據美國 " 戰區 "(TWZ)網站 4 月 6 日報道,俄聯邦自 1991 年以來建造的噸位最大的水面艦艇 23900 型兩栖攻擊艦,盡管在俄烏衝突期間幾乎被人遺忘,但的确在距離戰區很近的建造地,取得了越來越快的進展。
最新的衛星影像顯示,俄羅斯 23900 型兩栖攻擊艦首艦 " 伊萬 · 羅戈夫 " 号在克裡米亞半島的扎利夫造船廠建造進度逐漸加快,目前船體初步成型,衛星圖上已經可見安放升降機用的開口。
俄方此前表示,23900 型兩栖攻擊艦首艦将于 2027 年試航。不過 " 戰區 " 網站對這艘巨艦的前途預計頗為悲觀," 考慮到烏克蘭軍隊此前曾使用遠程導彈襲擊過扎利夫造船廠,至少導致 1 艘 22800 型導彈艦遭到嚴重損壞,這意味着烏軍可以攻擊處于未完工狀态的‘伊萬 · 羅戈夫’号,取得士氣和宣傳上的勝利 "。
2023 年 11 月(上圖)、2024 年 11 月(中圖)和 2025 年春季的 23900 型所在船塢衛星圖,注意尾部和中後部的疑似升降機位置社交媒體
烏克蘭《防務快報》4 月 3 日率先發布了 " 伊萬 · 羅戈夫 " 号兩栖攻擊艦的建造進度,并發布了一張未公開來源的衛星影像,只是據稱拍攝于 "2025 年春季 "。随後,社交媒體上出現另外一張 " 伊萬 · 羅戈夫 " 号所在船塢的衛星影像,拍攝日期為 2024 年 11 月 17 日,對比之下,清晰展現了過去一年這艘大艦的建造進展。
從衛星影像來看," 伊萬 · 羅戈夫 " 号兩栖攻擊艦雖然距離下水還需時日,但艦體的完整程度已遠超 2023 年乃至 2024 年中期的狀态。現在艦體已經初步成型,可見兩個大型長方形開口,可能是用于連接飛行甲板與機庫的升降機。
雖然 " 伊萬 · 羅戈夫 " 号目前還沒有安裝飛行甲板和艦島結構,但通過最新的衛星圖,已能測得該艦長度約 220 米,寬約 40 米,這與過去報道的數據一致。塔斯社曾在一份報告中描述,23900 型兩栖攻擊艦的吃水深度接近 7 米,最高航速為 24 節,根據載重情況,其排水量可能從 3 萬噸到 4.4 萬噸不等。
23900 型效果圖和模型俄媒
此前的報道還稱,23900 型兩栖攻擊艦最多可搭載 16 架直升機、6 艘登陸艇、75 輛戰車、900 名士兵以及支持其兩栖作戰的物資。俄羅斯官方發布的模型和效果圖顯示,23900 型主要搭載卡 -27/29 系列多用途直升機和卡 -52 系列攻擊直升機。俄羅斯此前曾宣布将研制一種新型短距起降戰鬥機,據稱可用于 23900 型兩栖攻擊艦,但很早就沒了下文。
俄羅斯海軍訂購了 2 艘 23900 型兩栖攻擊艦,分别被命名為 " 伊萬 · 羅戈夫 " 号和 " 米特羅凡 · 莫斯卡連科 " 号(繼承蘇聯時期 1174 型 " 伊萬 · 羅戈夫 " 級綜合登陸艦 1 号艦和 3 号艦的艦名),于 2020 年在扎利夫造船廠舉行了龍骨鋪設儀式。
作為蘇聯時期最大的兩栖戰艦(滿排 14000 噸),既有塢艙、又有艏門、還有前後兩塊直升機甲板(前甲板一般作為車輛甲板)的 1174 型在全世界的兩栖戰艦中都頗為獨特,圖中是 " 米特羅凡 · 莫斯卡連科 " 号,該艦 1990 年服役,2006 年退役,此時前兩艘姊妹艦已經退役 10 年
雖然 23900 型兩栖攻擊艦的設計工作早在俄羅斯 2022 年 " 特别軍事行動 " 發起之前就已開始,但起源卻與烏克蘭有着直接聯系。2011 年,法國政府批準向俄羅斯出售 2 艘 " 西北風 " 級兩栖攻擊艦,但這筆交易在 2014 年克裡米亞被俄軍占領後取消,23900 型的立項就是為了填補 " 西北風 " 缺失帶來的空白。
" 戰區 " 評論稱,23900 型兩栖攻擊艦的建造工作,除了凸顯俄羅斯缺乏大型戰艦建造能力的問題之外,随着俄烏衝突的爆發,在克裡米亞建造這樣一艘價值數億美元的高端資產所帶來的風險也不容忽視。2023 年 11 月,烏克蘭使用蘇 -24 發射的 " 風暴陰影 " 遠程空射巡航導彈襲擊了扎利夫造船廠,導致 22800 型小型導彈艦 " 阿斯科爾德 " 号嚴重受損。
在此次襲擊之前," 阿斯科爾德 " 号原計劃于 2024 年第一季度交付俄黑海艦隊,2024 年 6 月,船廠所在造船集團負責人米斯塔霍夫宣布,準備投入 " 适當資金 " 将該艦修復
不過近幾個月來,烏克蘭對克裡米亞地區目标的襲擊有所放緩。而且令人感到奇怪的是,烏克蘭并沒有将目标龐大,且無法躲藏的 23900 型作為襲擊目标;其中一個可能的因素是,打擊這樣一艘距離下水還很遙遠的戰艦,很難對俄羅斯的戰争能力產生什麼影響。" 戰區 " 對此認為,即使烏軍的攻擊只是推遲 23900 型首艦的建造進度,也會使得俄羅斯海軍不得不為之投入更多資金,同時為烏克蘭帶來宣傳和士氣上的收益。
" 戰區 " 評論稱,扎利夫造船廠能夠建造 23900 型兩栖攻擊艦,再次凸顯了克裡米亞溫水港口對俄羅斯的巨大價值,前蘇聯的 4 艘 " 基輔 " 級航母,以及 " 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 " 号和後來被改裝為 " 遼寧 " 艦的 " 瓦良格 " 号航母,均由這個 2014 年以前隸屬于烏克蘭的造船廠建造(原文如此,美國軍工組實在太沒文化,前蘇聯海軍的載機巡洋艦均在尼古拉耶夫的黑海造船廠建造)。
2012 年和 2022 年扎利夫造船廠的衛星地圖(下圖可見當時剛出現的 23900 型首艦大分段),俄羅斯在 2014 年奪取克裡米亞以後将該船廠收歸國有,2021 年,俄羅斯宣布了擴建這個位于刻赤地區的造船廠的計劃
按照目前的進度,第 1 艘 23900 型兩栖攻擊艦預計将在 2027-2028 年完工,比原計劃晚了兩年。即便俄烏衝突不會對建造工作造成任何影響,扎利夫造船廠是否能按期交付仍是未知數。" 戰區 " 網站評論,烏克蘭戰争爆發後,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實施了嚴厲制裁,對國防工業和造船能力造成了重大影響,目前扎利夫造船廠已經被列入制裁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