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健康經驗:60秒完成“微體檢”,HUAWEI Watch 4 是怎麼做到的?,歡迎閱讀。
只要最短 60 秒時間,你就能用 HUAWEI Watch 4 做一次快速微體檢,得到心髒、血管、壓力等結果。如果結果顯示你 " 壓力山大 ",你就可以……
這種 60 秒 " 微體檢 " 是怎麼做出來的?它靠譜嗎?
視頻版
↓↓ 看完這個視頻就知道了 ↓↓
↑↑ 信我,真的超級好看 ↑↑
圖文版
2023 年,用手表做單項健康測試已經不新鮮了。但在60 秒内,通過 " 微體檢 " 同時完成心率、血氧、壓力、體溫、心電圖、血管彈性、血管風險篩查,甚至肺功能評估、慢阻肺風險篩查、肺部感染風險篩查,并生成一份微體檢報告,那确實還是頭一次。
在這 60 秒内,HUAWEI Watch 4 需要同時調動手表上配置的5 個傳感器來采集數據,然後交給8 套算法分析,最終輸出10 項結果。
這就像是讓人同時抛 10 個球,原理好理解,但就是玩不轉……
放到手表上,要在 60 秒時間内收集、計算這麼多數據,需要解決内存資源、數據信号分配等復雜問題。
比如在多個算法并行運作的時候,大家都需要調用内存。所以華為做了一套獨特的内存管理機制,讓手表在微體檢的不同時間段,向不同算法分配、回收固定的内存資源,不光不 " 浪費 " 資源,甚至還能疊加算法讓檢測結果更精準。
只有這樣,才能真的把 10 個球抛起來 ~
解決了協作的問題,其他的問題就好解決了!比如拿手表測心電圖,大家都知道,無非就是把手指放到手表側面,然後……
就失敗了。
這是因為手表采集到心電信号質量太差了。當你把手指放到手表上時,你的手指、手表到心髒,會形成一個完整的閉合回路。心髒跳動時,心肌細胞發生興奮,會在你的皮膚表面產生非常微小的電信号。手表的按鈕會放大并記錄下這些電信号,這就形成了一張心電圖。
但這個電信号非常微弱,所以在檢測時,如果你動作幅度稍微大點兒,或者姿勢不對,那采集到的信号質量變差,檢測就中斷了,所以要全程保持" 石化 "狀态。
而華為選擇了一條難走,但好用的路。為了提升用戶體驗,HUAWEI Watch 4 在測心電圖時,會調用加速度傳感器(ACC)來輔助判斷你的姿勢是否正确,有沒有亂動。
同時針對性地調整了算法中的 "質量判斷模塊",提升算法處理信号的能力。目的是讓即使檢測信号質量稍差,手表也能提取其中的一部分有效信号來做處理。盡可能讓你每次檢測都能有個結果,不至于老是重新來過。
當然,如果信号實在太差,那也會顯示 "不确定",并且告訴用戶原因,提醒你下次檢測時要注意什麼。
在做了這些針對性的優化、調整之後," 微體檢 " 功能的使用體驗、成功率,都不錯了。
但這些檢測有什麼意義呢?
華為的心電分析提示軟體,獲得了藥品監督管理局 "二類醫療器械注冊證"。在做完微體檢後,手表會提示你" 窦性心律 "" 房顫 "" 早搏 "的情況。其中的 " 早搏 ",是目前很多其他手表都并不提供的檢測項目,而華為努力把它做進了手表中。
早搏是什麼意思呢?心髒在正常跳動的時候,每一拍的節奏都很穩、很有規律。" 早搏 " 就是說,還沒到心髒該動的時候,它卻提前 " 心動 " 了。很多有早搏的人,真實的感受更接近于 "心髒漏了一拍"。
但别擔心,早搏其實很常見,精神緊張,過度疲勞,大量煙酒咖啡茶……都可能引發早搏。對于健康人來說,就算測出早搏也不算什麼問題,不用擔心。
但如果你早搏數量很多,比如每跳 10 拍就有 1 次早搏,或者出現了心慌、胸悶等情況,那就得去看看了。
而對于有冠心病、心肌病等心髒結構問題的人來說,早搏就更危險了,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所以對你來說,并不是 " 微體檢 " 中的每個項目都那麼重要,但它可以幫助你快速做一次 " 自檢 ",發現可能存在的隐藏問題。除了現有的 10 項檢查外,華為已宣布開展多項健康新研究,未來将加入更多檢測項目,讓這塊手表發揮更大的作用。
而對于我們的父母來說," 微體檢 " 就更重要了。「華為運動健康」App 特意設定了一個 " 家庭空間 ",你可以在這裡及時查看遠方父母的 " 微體檢 " 報告。相比于很多其他功能來說,我們自己覺得這個設計是最實用、貼心的:
至少這麼一來,爸媽總沒有理由推托着不做微體檢了吧?畢竟它只要 60 秒,而且不用花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