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剛剛,深V!強勢翻紅!,歡迎閱讀。
11 月 27 日,三大指數集體低開。
不過随後,A 股突然拉升,上證指數、創業板指數強勢翻紅。
截至午間收盤,上證指數漲 0.52%,深證成指漲 0.96%,創業板指漲 1.37%;北證 50 跌 1.18%。
半日下來,滬深兩市成交額 8910 億元,較前一個交易日放量超 493 億元;大盤資金淨流出超 178 億元。
截至午間收盤,市場股票呈跌多漲少的态勢,2168 只股票上漲,3024 只股票下跌。其中,61 只漲停股,16 只跌停股。板塊方面,廚衛電器、軍工電子、白酒、通信服務、影視院線等行業及谷子經濟、數字水印、芬太尼等概念漲幅居前。種植業與林業、石油加工貿易、農化制品、物流等行業及低輻射玻璃、玉米、汽車拆解、化肥等概念跌幅居前。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 谷子經濟 " 被資本市場爆炒。
所謂谷子,就是英文單詞 "goods" 的音譯,這種新型消費產品主要圍繞着各類二次元 IP 周邊商品,包括各類手辦、模型、鑰匙扣、鐳射票、徽章、卡牌等。部分 " 谷子 " 價格不菲,發行數量少、價格昂貴的海景谷成為谷圈炙手可熱的商品。
11 月 26 日," 谷子經濟 " 概念股大漲。廣博股份、實豐文化均出現一字漲停,且都創出了五連板。
11 月 27 日,截至發稿,A 股谷子經濟概念股拉升,恒信東方、廣博股份、洪興股份漲停,華立科技、金運激光漲超 10%,創源股份、大連聖亞等跟漲。
申萬宏源證券認為,谷子和潮玩均屬于精神消費品,為消費者帶來悅己、收藏、社交、交易等價值。谷子行業 2022 年崛起,2023 年爆發。根據灼識咨詢,預計 2026 年二次元周邊衍生產業市場規模 1600 億元,其中商品授權占到 1300 億元。
11 月 26 日晚間,奧飛娛樂發布《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
公司表示,近期," 谷子經濟 " 和 "AI 應用 " 等相關事項備受市場關注,公司重點圍繞 " 年輕向 " 戰略發展方向,例如嘗試打造年輕向内容與品牌,加快拓展潮玩、卡牌、谷子周邊等品類布局。此外,公司積極推動 "IP+AI" 產業化落地,在《喜羊羊與灰太狼之守護》動畫大電影暑假檔熱映期間,同步推出初代 AI 產品 " 喜羊羊超能鈴铛娃娃 ";新款 " 喜羊羊 "AI 產品也于近期在京東、天貓等線上平台開啟預售。
奧飛娛樂還稱,上述相關業務目前仍處于早期發展階段,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敬請廣大投資者注意二級市場交易風險,理性決策,審慎投資。
11 月 25 日晚間華立科技也因股價異動發布公告稱,關注到近期 " 谷子經濟 " 概念火熱,公司主營業務聚焦 " 線下遊戲遊藝 +IP 運營 + 衍生品 ",主營業務動漫 IP 衍生品板塊穩定增長。公司持續關注二次元、國潮文化產業發展,未來将繼續積極探索并不斷尋求更多合作方向和業務發展可能。公司鄭重提醒廣大投資者秉持價值投資理念,充分了解股票市場風險,切勿追随投機思維。
盡管 " 谷子經濟 " 出圈,但它的市場規模并不算巨大。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2016 — 2023 年,中國二次元產業規模從 189 億元增長至 2219 億元,復合增速 42%;其中周邊衍生產業規模從 53 億元增長至 1023 億元,復合增速高達 53%。展望未來,預計 2023 — 2029 年,二次元產業規模将從 2219 億元增長至 5900 億元,復合增速 18%。
據中新經緯,經濟學者盤和林表示,這種現象早已存在,只是 IP 不同,"70 後、80 後可能還對水浒卡片有印象,如今很多 IP 卡片也在‘文藝復興’,只是卡片上的角色換了。"
盤和林分析," 谷子經濟 " 火爆其實是因為年輕人缺乏社交途徑,城市對門不相識,是個封閉環境,所以在互聯網上有相同愛好的年輕人急于找到一個社交路徑。他提到,收集谷子就是一條路徑,愛好同一個 IP 的人,圍繞谷子買賣話題形成社群,開始在社群中找到屬于自己的社交。
據國際金融報,泰石投資董事總經理韓玮表示:" 由于文化傳媒板塊目前市值總量偏小,比較容易受到相關熱點帶動出現上漲行情。"
" 谷子經濟 " 近期火爆的邏輯有兩方面:一是二次元周邊衍生產業規模已經達到千億規模,成為不可忽視的新型消費品種;二是據多方分析預測," 谷子經濟 " 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将會具有每年 15% 以上的增長速度。
在韓玮看來,随着 " 谷子經濟 " 市場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和相關上市公司市場容量的增大,機構投資者對 " 谷子經濟 " 的關注度一定會随之不斷提升。這也意味着,随着宏觀經濟運行進入新常态,未來高成長的新消費、新經濟模式越來越受到機構投資者的關注。
對于這種新興消費趨勢,韓玮認為,一方面要保持開放的心态,勇于發現新的投資機會。另一方面要冷靜選擇有核心競争力,且估值沒有泡沫的個股,并長期耐心投資,不宜盲目跟風。
(文章内容和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編輯|||孫志成 蓋源源
校對 |段煉
封面圖自視覺中國(圖文無關)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中國基金報、中新經緯、國際金融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