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打低價、去中間化...為什麼零售行業如今充滿争議?,歡迎閱讀。
企業能有持續、穩定、健康的機制化盈利能力才是好。
所謂希望,并不是只是看見未來,而是在行動中,能找到長期堅持的價值。
近期,在長沙舉辦的 2024 年全國自有品牌 ( 商品 ) 大會暨螞蟻商業聯盟年會上,與會嘉賓進行了多維度、多層次的發言,匯總而來,能讓我們看到實踐迭代、邊緣生長、結構組合、品質市場和美好商業的機會。
市場的分層
今天,市場和輿論充斥着焦慮。從國家統計局的數字來看,2024 年一到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從 4.7%、3.7% 到 3.3%,逐季度在下降,寒意來襲。如何看待當下的市場,有三個層次:
首先是挑戰性。毋庸置疑,宏觀數據之下,相當比例的從業者活得很掙扎,并且基于企業家自身認知的局限性,挑戰可能存在一定的長期性。大部分企業面臨的,可能是流量挑戰、競争挑戰和由此生發的成本效率挑戰,但在大會發言中,我們能感受到,今天的大部分企業家,都已經體現出了極高的冷靜和理性。
其次是結構性。當下普遍的焦慮,一方面自于宏觀形勢,而更多則是頭部品牌的普遍性業績下滑,還有媒體輿論;但在三四五線下沉市場,還是有大量的地方品牌、創新業态、折扣品牌,甚至傳統業态,生意非常的很好。不同業态也體現出巨大差異,面對同一種市場,企業的生存度可能一直存在三六九等。看見結構,有時就能看見效率和空間。
第三是機會性。從發言可以看到,不同的企業在不同方向有不同的對标對象,特别是品項的精簡、熟食烘焙的擴大,從各種調改來看,動不動就增長 30% 以上,有的甚至幾倍上翻,不能說市場沒有機會。對企業來說,更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資源邏輯和學習對象。
大勢之下,行業的讨論其實都是有針對性的。不同的企業,話題經常千差萬别,從體量上說可以有三個層級:
第一是頭部企業大象轉身的問題。當下,頭部企業有很多單點新動向,不像幾年之前很多大戰略,如永輝的調改、大潤發 M 會員店開業、華潤萬家煥新更新等,單店對于整體大盤其實影響不大。可能企業大了,也沒法向誰學習了,更多要自我開拓了。學山姆,人家有特定的積累和業态,所以,對行業輿論來說,頭部企業成了被評說的素材,很多大企業正在被祛魅。但從對标意義上說,這個 " 大 ",還是值得拆解其信譽和系統邏輯,大象轉身,一切還都要放到長的時間軸上去觀察。
第二中部企業的突顯。中國零售的腰部其實很有力量,像胖東來、奧特樂、吉麥隆、比優特等,拆解到一定程度,中等規模的企業今天更容易封神,規模可控,優點也很容易突顯。當然,數據沒披露,我們也無法知曉這些企業到底怎麼樣,他們門店有好店差店,也有開開關關,輿論中有時也會用來比較江湖地位,資源上面臨各種阈值挑戰,現實中同樣面臨眾多螞蟻市場的衝擊。
第三是大量長尾企業的成長選擇。因為小,需要吸收,所以事實上什麼都可以學,什麼都可以用,在邊緣市場,有時便有很多後發優勢;但資源不足,所以經常要做市場細分、單點擊穿和杠杆最大化選擇,同時,也要為未來發展和穩定性考慮。
所以,商業的百花齊放,商業讨論的很多觀點,其實要放到特定的形态和邏輯中才成立,中國零售的發展,不是一概而論的一個話題,我們說的,很多可能都是錯的。
什麼是 " 好 "?
所有的會議、交流,核心都在探讨一個話題:向好!
零售發展的每個階段,聚光燈下都有浮出市場的優秀存在,優秀背後,總是存在着一定的制勝認知,把現有的明星企業放到一定的維度上,我們可以發現如下的标籤:
(1)局部市場領先。今天,零售有個突出的現象似乎是邊緣生長和長尾崛起。許多四五線城市的零售品牌,依靠位置、口碑、本地化等優勢,生長的很好;還有一些專業店,持續在某一類或某一領網域深耕,未跟上潮流的堅持反倒打造了長期主義價值;但這種時間積澱之下的產出,往往不可復制,今天的借鑑,往往需要取其精華,要在變革與堅守之間做決策平衡。
(2)能力維度的優秀。零售的價值鏈很長,零售的生态圈也很廣,任何一個單點打爆,都會是一個規模龐大的價值體,或資源力,或供應鏈,或物流服務,或運營能力或組織力。但什麼是真正的優勢能力?優勢的凸顯,背後很多是獨特的價值主張,也是企業資源偏向。而能力的形成,來自于市場的機會,可能是先發優勢,也可能是後發優勢,另外可能也是企業的刻意練習。有資歷的零售企業,往往有一定的資源和信譽,而零售新秀,往往以打法、科技和創新作為基點。不同的企業,能力成長的節奏其實差異很大。
(3)體系維度的優秀。如胖東來、山姆、奧樂齊,在經營的方方面面,都形成了強大的自洽邏輯,強大到 " 你學不會 ",更有一種情況是 " 你學不完 ",這些體系中,總是藏着生生不息的創造性。對這些企業,我們可以當作燈塔,更核心的,還是不斷夯實自身的體系積累。
(4)時尚新潮及零售新勢力。像番茄口袋、泡泡瑪特、各種二次元谷子店、網紅集合店等,操盤手大多是時代新人,結合抖音、直播、私網域、小紅書等媒體力量,成為零售新勢力。對大部分零售企業來說,這更像是一個代級的問題,企業可以用 MVP 的方式體外孵化。
匯總業界資訊,我們很容易總結出一些現象,但對企業來說,滞後的總結是無法成就一個企業的,企業必須是基于某種原理讓優秀生長出來,所以,什麼是 " 好 ",是一個源問題。
有些自媒體,點評說 " 胖東來的學徒們沒人及格 "" 胖東來救不了中國零售業 ",行業,往往會用财務增長性結果定義企業好不好,這确實是一個尺度;但好,可能老板的覺醒、團隊的成長、員工的幸福等。
在未來,我們認為,企業能有持續、穩定、健康的機制化盈利能力才是好。
①持續性,代表過去的積累,也連接着未來的趨勢;有持續力,代表着有自驅力,有機制正循環動能。而商業,本該如此,不賺錢的或不能持續賺錢的,除了公益,可能都是耍流氓!有些企業調改後,剛開始不錯,後來就慢慢蔫了,說明機制和能力還是有問題,調改還只是表面。
②穩定性,代表抵抗市場周期的能力。當然,我們說要穩定,不代表沒有波動,只是說要幅度可控!今天我們回顧會發現,出圈的很多企業,似乎都是長期主義的代表。
③健康性,哪怕店數、銷售、銷量是下降的,只要企業靠扎實的運營而不是财務操作,商業模式還有 3%~5% 的盈利空間,健康的才是有未來的。我們今天同樣能發現,零售業過去所有批評的内容,今天都到了被市場消解的時候。
而要達成持續性、穩定性和健康性,每個性狀詞都是戰略問題!
臨近年關,許多企業都已經開始規劃 2025 年的業務,什麼是我們需要達成的 " 好 ",我們要打造什麼?強化什麼?構建什麼?向外對标和對内覺醒,都是企業老板們需要去參悟的。
但在方向,并不是說人都能想得清楚,思考範圍要廣,決策範圍可能要窄,行動範圍更适合聚焦。
會上,冠派客董事長林永強說自己瘋狂迷戀埃隆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而新一樂集團董事長李玲說," 現在才是真正的零售時代,首先要經營人心,如果得不到員工的心,得不到顧客的心,得不到供應商的心,我們的路就越走越窄,做不下去 "" 作為企業家要改變自己,要重新打造一個商業生态圈 "" 我們為員工創造快樂,為顧客創造幸福,為合作夥伴創造财富,為社會創造價值,努力讓我身邊的每一個人都能有尊嚴的、幸福的生活 ",如果做個粗略的統一,商業的第一性原理,應該是美好吧!
用美好價值觀丈量争議
大方向如此,但行動中真正踐行,策略性上也可能南轅北轍。當天的會上,就有很多衝突性的觀點。
比如自有品牌的經營。
今年的大會,已經沒有人再讨論要不要做的問題,但對自有品牌的地位和如何做好,開始出現的分化。一方面是奧樂齊 90% 以上的自有品牌占比,白牌基本完成了市場教育,而另一方面,還有大量企業發現,較短的時間周期内,自有品牌成不了企業的主體,并且有些山姆同款、胖東來同款賣的并不好。最後企業會發現,自有品牌與其他商品經營一樣,涉及企業的供應鏈戰略、運營能力和企業的品牌信譽,自有或非自有不關鍵,商品背後的一整套運營能力才是核心。
比如是一、二線品牌還是三、四線品牌的問題。
學習胖東來的企業調改都有個信息,下架 60%~80% 的商品,經營一、二線品牌為主;那三、四線品牌怎麼辦?一、二線品牌大多毛利率偏低,毛利額怎麼辦?
而具體的品項選擇,也會有品類管理的邏輯 ( 如引流、做銷售與做毛利的組合 ) 和品項原則的邏輯 ( 如保障民生,提供時尚、創造品質 ) ;2024 年我們接觸的一些企業家中,對于選品的邏輯表達,也會有巨大的定位差異,特别是折扣店 ( 如大牌折扣、雜牌折扣、白牌折扣,品類折扣以及全品類折扣 ) 。
零售,最終向用戶呈現的是一盤貨,但大家的讨論也出現兩個邏輯差異:
一是結構組合的主動設計,強調意圖和策略性。我在小類裡面就是有意要設計某些是高價,需要賺大錢,某些是低價,需要做引流和犧牲。商品銷售之後,我需要持續關注是否達成總體目标,同時需要精細化分析策略目标,否則,就需要調價、促銷、換品等操作,從而來達成目标結構,或者修正結構配比,最終實現經營目标。
另外一種是我專注精選單品,強調每個單品的原則性。任一單品的選擇都是基于品質和消費定位,而不是盈利的結構考量,所有的品項都是特種兵,自帶引流和盈利功能。銷售後續閉環的動作是持續地跟進品質和需求,但跟結構組合沒關系,更多考慮的是用戶的滿意。可能心底,認為策略就代表不真誠。
不同的企業,可能 get 的是不同的要點。從底層上講,這是把 " 消費者放在什麼樣的位置 " 這一核心認知的差異。
再比如低價問題
今天,低價與流量、低價與品質有很多組合,有認為低價是長期戰略,也有認為長期低價對行業有傷害,不可持續;也有認為低價核心要研究背後的價值鏈;有認為低價需要品質作為基礎保障,也有認為低價的關鍵是表演低價,更核心的是價值 …… 除了自己,還有針對競争對手低價的反應,有認為要積極應對,有自己的價格主張;有認為做好自己,不管低價;也有認為視情況而定,保持平衡。
還比如零售業去 KA 化、去中間化
一種是認為去 KA 化是必然趨勢,零售必須有自身的能力,壓縮中間環節不必要的成本;也有認為去中間化是偽命題,零售的中間環節還有巨大的能量空間,可以替零售業降低中間成本;也有觀點認為需要慎重地推進去 KA 化,依照品類、自身能力和供應商能力,穩步的取消各種進場費,但在實際的操作中,比如庫存協同、退換貨方面保留一定的彈性。
還比如對标企業如奧樂奇。有嘉賓将奧樂齊奉為圭臬,而有嘉賓認為奧樂齊立足百年,當下學不來。
基于特定的環境,可能每種結論都有自己的适應條件,二元對立,可以為企業提供更多元的思維角度。對每個企業來說,最後還是要在自己的邏輯和資源閉環之中,尋求自洽的生态飛輪。
比如你在縣網域市場,沒有很激烈的競争,穩定的品質和合理的價格,一定能活得風生水起;而如果遇到激烈的價格競争,企業也沒有美好商業的特質,也必然需要回應價格戰的問題,不斷調整出手的邏輯;當企業不是胖東來而在學胖東來的時候,當企業缺乏品質和信譽口碑時,真誠地道歉、真誠地主抓品質和價值,真誠地驅動員工改變,合理定價可能才是正解。
而對比之中,我們越來越發現,胖東來倡導的美好商業革命,可以在很多維度上作為尺度,在真誠、熱愛、品質、信任、幸福、健康、快樂、安全的價值觀下,一切技巧都顯得那麼無力,諸事的解決方案和向好邏輯,我們心中其實都有聖杯。
比如自有品牌經營,當企業像胖東來、山姆、奧樂齊一樣有信譽,有什麼自有品牌賣不好呢?真正有品質的商品,是一二三線品牌重要嗎?企業真正有很強的服務能力,大企業有自營的供應鏈和物流,中間商就可以通過集合、集采、集配,為中小商戶提供高價值的服務,何嘗不是價值呢?當所有的供需不再錯配,當所有的價值環節都非常高效,企業有自己的精進,價格與品質能高度匹配,價格戰又有什麼空間呢?不管是中間商還是渠道商,每一個生态位都有自己的機會。
當然,我們也不能虛無主義。當下的現實是,不是所有的企業都有機會深度了解胖東來的體系,也不是所有的企業都能深刻體會美好商業的哲理,但從 2024 年大量企業調改的實踐結果來看,堅定地踐行胖東來倡導的美好商業理念,把經營交給市場和時間,至少概率上說,赢面更大!過去的嚴苛管理、極致效率、老板文化雖還有一定市場,但可能只會越來越邊緣化。
今天,越來越多的企業希望通過差異化、通過品類優勢實現突破,我們更加願意看到,所有的企業都能在美好的底層之上,體現更多的經營創造,從而生發出越來越多高品質的、多樣化的美美與共!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 " 聯商網 ",作者:袁則,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