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雷軍藏鋒,小米汽車賺大了?,歡迎閱讀。
更深刻了解汽車產業變革
出品: 電動星球
作者:思為、蟹老板本人
「雷軍這樣的企業家,有點公德心和羞恥心好不好?每台車虧 6 萬……放在以前這就叫作傾銷,這是最惡劣的商人本質。」
小米集團昨天發 2024 年二季度财報,今天早上一張備注為「徐繼業 - 極越公關負責人」的朋友圈發言截圖瘋傳。
這張截圖剛被曝出時,人們大多認為徐繼業這是批評雷軍賣車是在「傾銷」,有少部分讀出了這其中還包含自述賣車不容易的意味。
總之一開始,大部分人都默認這段話中的大前提——小米「每台車虧 6 萬」——是對的,雷軍一番「造車很酷,但成功一定很酷!小米汽車還在投入期,希望大家理解」的發言,也被人們解讀為确實賣車很虧。
但漸漸地,越來越多人回過味來發現,不太對勁,小米賣車,真的賣一台虧 6 萬嗎?
先看小米 Q2 财報,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分部部分。
2024 年 Q2,小米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分部收入 64 億元,虧損 18 億元,毛利率 15.4%。其中,智能電動汽車帶來了 62 億元的收入,其他相關業務收入為 2 億元。
小米的智能電動汽車收入自然來自小米 SU7,小米汽車在 Q2 交付了 27307 台 SU7,每輛車的平均銷售價格為 228,644 元。
「小米賣一輛車虧 6 萬多」的說法很容易溯源,虧損的 18 億元 ÷ 交付的 27407 台 ≈ 65917 元 / 台。
這樣的算法很熟悉,在汽車領網域所見不止一次。
2023 年 11 月底,社交平台上就出現過 # 蔚來賣一輛車虧 20 萬 # 的話題,再往前追溯,在搜索引擎上,「蔚來賣一輛虧 X 萬」的「X」,有過多個版本:11.5、11、13。
無獨有偶,新勢力如小鵬、極氪,前兩天發布了 Q2 财報,「小鵬賣一輛虧 4/5.3 萬」「極氪賣一輛虧 3.3 萬」等字眼也多有呈現。
即便是新勢力中實現盈利的理想,在扭虧為盈之前,「賣一輛虧損 X 萬」的話題就常出現,可以說,除了較早就實現了盈利的特斯拉、比亞迪,都難逃該話題。
這樣的算法也很直觀,但企業經營是一個龐大且復雜的課題,與賣車同時進行的,還有研發、銷售及推廣、行政等各方面的花銷,這些都有在财報中提及。
在直觀、震撼的盈虧數字之外,汽車毛利率常被忽視。
按照小米汽車公布的汽車毛利率與單車平均銷售價格,進行粗略計算,小米每賣一輛 SU7,不是虧 6 萬元,反而是賺 3.5 萬元。
15.4% 的數字,放在 2024 年第二季度,已經超過了實現盈利的特斯拉 14.6% 的汽車毛利率,更不用說暫時還處在虧損狀态的極氪(14.2%)、小鵬(6.4%)。
在新能源汽車領網域,二季度汽車毛利率能夠超過小米汽車的,可能就是還沒公布二季度業績的理想和比亞迪了。
小米在昨晚的财報會上,就回到達到這一毛利水平的原因。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總結的有三個點:供應鏈管理、工廠運營能力挖掘、供應鏈信心。
他重點提到供應鏈對 SU7 的信心,表示 SU7 部分供應商由于對小米公司的未來非常看好,報價與備貨都是以更大規模來計算的,「因為看好小米,所以提前給我們釋放了成本」。
而關于成本,他也回應稱,當前小米汽車交付規模較小,而汽車是經典的規模經濟產業,未來有信心做大小米汽車的產業規模。
SU7 在首個完整季度交付 2.73 萬輛,雷軍多次強調将在今年 11 月初提前完成年交付 10 萬輛的目标,今年年内衝刺 12 萬輛交付目标。
對于新品牌首車而言,這無疑是優秀成績。
只是,大家似乎在當前頭部新能源汽車品牌龐大的數字衝擊下,忽視了小米汽車今年才正式加入市場競争的事實,對小米汽車有穿越當前周期的要求,給雷軍上了一波強度。
雷軍今天的直播也回應了「賣一台虧 6 萬」的問題,委婉地表示「不能算完全準」。
至于汽車業務的總體虧損,他給出的解釋是「我們剛剛開始造車,初初期投入有點大,等我們規模起來了,我覺得應該還是有機會打平的」。
供應鏈與工廠管理經驗、供應鏈信心加持、背靠集團、第一款車每賣一台就能賺 3.5 萬……一切才剛剛開始。
(完)
點擊 + 關注「來電小組」社區
來聊聊小米汽車的那些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