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日系三強月銷總和不及比亞迪一家 開始惦記華為!,歡迎閱讀。
汽勢 Auto-First| 撒馬爾
有三個事實顯而易見。
豐田是全球第一大車廠。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日系三強在中國市場 3 月份的銷量總和,不及比亞迪一家。
怎麼辦呢,打不過,就加入。
畢竟作為全球第一大車企,有的是輾轉騰挪的空間。4 月 7 日,有傳聞稱,華為智選車确認将與日系品牌日產、豐田、本田其中的一個合作,那也意味着華為智能輔助駕駛功能将在日系合資車上應用。假如合作消息成真,正如有網友直言:" 有技術真的可以為所欲為,要收割日本人靈魂了。 "
三個問題。
第一,日系三強已經愈加确定無法确保在中國市場燃油車時代的領導地位,那具體邏輯在哪裡。
第二,都是銷量惹的禍。
第三,如果真合作到底是哪家。
先來看第一個。
有行業内資深人士分析稱:" 曾經有個經典的問題,就是合資品牌電車到底有沒有品牌溢價,今天看來這個答案已經很清楚了,就是沒有。新車是大宗消費品,客戶還是會回到最根本的產品力競争上,燃油車的慣性用不到電車上,只能在基本盤進店裡不斷做轉化。"
他表示,到今天國產新能源已經和合資拉開差距,合資靠自研已經不現實了,只能看跟誰合作,用哪一家國產的技術而已。領先已經不可能了,怎麼接中國產業鏈續命才是接下來一兩年合資的主旋律。
3 月,廣汽豐田銷量為 55387 輛,相比之下,去年同期銷量為 81300 輛,銷量下降了 31.87%。廣汽本田 2024 年 1-3 月累計銷量為 108361 輛,同比下滑 8.1%。東風本田同期累計銷量為 98546 輛,同比下滑 3.8%。
在中國市場,日系三強遭遇了以比亞迪為首的中國車企的強力狙擊,尤其是 2023 年比亞迪冠軍版車型和 2024 年開年即推出的榮耀版車型,讓日系曾經所向披靡的車型遭遇重創。比如比亞迪秦 PLUS 榮耀版瞄準常年穩居 A 級冠軍榜單的軒逸、朗逸等車型。比亞迪漢唐榮耀版是對雅閣、凱美瑞一類的合資車下的狠手。
總的來說,就是燃油車份額保不住,新能源車型乏善可陳。
排除戰略考量,僅從銷量來看,盡管日系三強在華銷量和市占率持續下滑,但在美國市場表現依然強勁。數據顯示,2024 年一季度,豐田(含雷克薩斯)在美累計交付超 56.5 萬輛汽車,相比去年同期增長超 20%。本田汽車同期交付了大約 33.9 萬輛車,同比增長 17.3%。
也因此,日產和本田正考慮削減在華產能。其中,日產正與在華合資公司協商,計劃将在華產能削減 30%,即約 50 萬輛。與此同時,本田也打算将其在華產能減少 20%,至約 120 萬輛。另外,日產汽車正在考慮與本田在電動汽車領網域開展業務合作。
行業的持續唱衰更是讓外部環境雪上加霜。在日前舉行的比亞迪 2023 年财報投資人溝通會上,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稱,目前新能源行業已進入淘汰賽,2024~2026 年是規模、成本和技術的決戰。中國車企新能源產品加速投放将會蠶食合資品牌市場,未來 3~5 年,合資品牌份額将從 40% 降到 10%,其中 30% 是中國品牌未來增長的空間。
假若王傳福的預測成真,此消彼長間,合資品牌的萎縮意味着母體利潤大減,中國廠商市場份額和收入規模将随之擴大,全球競争力随之增強。
無風不起浪,與華為的合作被提上議事日程也是情理之中,具體是哪一種模式,還有待确定。截至目前,比較可信的信息是,豐田國内市場:華為 MDC+Momenta,豐田海外市場:德賽西威 + 高通 +Momenta。
眾所周知,華為與車企有三種合作模式,分别是标準化零部件供應模式、HI 模式(Huawei Inside)以及鴻蒙智行(原 " 華為智選模式 ")。 鴻蒙智行是華為參與度最深的一種合作模式。華為智選車合作夥伴包括北汽、賽力斯、江淮、奇瑞等。其中,與賽力斯合作的問界車型風生水起。3 月,AITO 問界 3 月全系交付 31727 輛,拿下 3 月新勢力品牌銷量第一,再次蟬聯月銷量冠軍。
在此前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高層論壇上,華為常務董事,消費者 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BU 董事長餘承東表示,今年預計華為車 BU 能夠扭虧為盈。這個訊息的背後,不妨看做是有新夥伴加入的助力。
至于具體合作是哪一家,目前來看,豐田可能性較大。原因在于豐田此前的一系列布局和動作日漸成熟,只等華為這樣 " 遙遙領先 " 的智駕供應商加入。事實上,2023 年 8 月,豐田對于推進智能化幹了兩件大事。一是豐田中國最大研發基地 " 豐田汽車研發中心(中國)有限公司(TMEC)" 正式更名為 " 豐田智能電動汽車研發中心(中國)有限公司 "(IEM by TOYOTA )。
同期,豐田與小馬智行深化戰略合作,拟成立合資公司攜手推進高級别自動駕駛技術的規模化、商業化應用,以及 Robotaxi 的量產化摸索。
日系三強開始惦記華為,也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部分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