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在安徽投資231億,半山腰的大眾汽車能到頂峰嗎?,歡迎閱讀。
早在 2021 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部部長王金照曾預測,2025 年國内新能源汽車銷量比例應提升到 25%-30%,2030 年到 50%。
在王金照看來,國内新能源車市的發展應該穩步向前,直到 2025 年才呈現出大幅度增長,但事實卻遠超想象。還沒過 2024 年,國内新能源汽車在今年 4 月份的銷量占比已經超過了 30%,達到了 32.3%。目前的車市格局,形成了以比亞迪、埃安和特斯拉為領頭羊,新勢力和傳統高端品牌蓄勢待發的局面。
(圖源:乘聯會)
新能源市場正蒸蒸日上,入局已有數年的合資品牌卻始終找不到突破口,能夠進入新能源月銷量榜前十名的合資車企,如今僅剩下上汽大眾一家。
大眾汽車早在 2019 年在國内宣布啟動電動化攻勢,大家了解到的 ID.ROOMZZ、ID.BUGGY 等概念車基本是在那年發布的,而且畢竟是燃油車界的 " 老大 ",拿出幾百億來加速轉型對于大眾汽車而言不過是 " 灑灑水 "。
然而,經過幾年的投入,在新能源汽車界只爬到半山腰的大眾汽車,卻顯得着急了。
5 月 28 日,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大眾安徽首席财務官哈約根表示,大眾安徽将計劃總投資 231 億元人民币,其中 141 億元是生產基地(一期)與研發中心固定資產投資,約 90.5 億元為車型上市前研總投入。
(圖源:合肥日報)
和大眾集團在上海安亭和廣東佛山的工廠不同,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是大眾汽車集團在中國首家僅專注于新能源汽車的合資企業,如今已經建成了大眾汽車集團在華的第三家 MEB 工廠,據悉首款車型計劃在今年下半年投產。不難猜出,大眾安徽投資的這 231 億元人民币,均用于大眾汽車的新能源汽車領網域。
官方暫未透露首款車型的相關信息,但小通(ID:dianchetong233)從外媒獲悉,大眾汽車集團旗下品牌 Cupra 的第一款產品 Tavascan 會在大眾安徽合資工廠生產制造,并于明年起銷往歐洲市場。
(圖源:Cupra 官方)
可能不少朋友對 Cupra 品牌不熟悉。實際上,Cupra 是西雅特旗下的高性能子品牌,而西雅特又是隸屬于大眾汽車集團。我們可以簡單地将 "Cupra 之大眾 " 理解成 " 極星 2 之吉利 "。
其實早在 2018 年年底,江淮大眾便和西雅特籤署諒解備忘錄,表示會在 2021 年或之前引入西雅特。雖然大眾汽車的市場份額比較穩定,但考慮到國内車市對集團旗下的斯柯達等小品牌并不太友好,無奈将西雅特引入中國市場的決定就放棄了。
因此,首款純電動車型 Tavascan 将會只在大眾安徽合資工廠生產制造,并出口到歐洲市場,而不會在中國市場銷售。
按道理來講,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而且擁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各家合資品牌都想将中國市場當作 " 跳板 " 來提高自己在全球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地位。
只是對于大眾汽車集團而言,雖然中國市場很關鍵,但歐洲市場更不能辜負。
數據顯示,2022 年歐洲市場新能源汽車銷量榜前十名中,有四款產品隸屬于大眾汽車集團。其中,大眾 ID.4 和 ID.3 的市場成績非常穩定,年銷量基本保持在五萬到七萬輛之間。
而在中國市場,将南北大眾累計售出的大眾 ID.4 加起來可能與歐洲市場接近,但大眾 ID.3 在 2022 年僅售出 2.4 萬輛,甚至比不上某些暢銷車型一個月的市場成績。
(圖源:大眾官方)
更 " 扎心 " 的是,大眾是轉型電動化的堅定主義者。早在 2019 年上海車展前夕,大眾便宣布投資 600 億歐元用于發展混合動力、電動出行以及數字化領網域,針對中國市場則于 2022 年之前,在電氣化、自動駕駛、數字化和移動出行服務領網域直接單獨投資約 150 億歐元,這足以體現出大眾汽車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重視。
根據大眾的電動化規劃,到 2023 年将在中國推出至少 10 款基于 MEB 平台打造的 ID. 系列車型,到 2025 年前推出 30 款在國内生產的新能源汽車,并實現 150 萬輛新能源汽車的集團本土銷售目标。
四年過去了。大眾汽車目前在國内市場僅有五款產品在售,大眾 ID.7 VIZZON 也已經發布,但這個數量還不夠 10 款。而在銷量方面,ID. 家族車型在 2022 年的總交付量達 14.31 萬輛,再加上 2021 年的 7.06 萬輛,以及奧迪等其他子品牌在新能源領網域的貢獻,大眾汽車集團要想在 2025 年完成 150 萬輛的本土銷量目标還是非常難。
(圖源:工信部)
但話說回來,即便大眾汽車無法完成當初設定的目标,也不是一件丢人的事,(可能大眾汽車也沒有想到小通(ID:dianchetong233)會挖墳),畢竟對于一家企業而言,營收和利潤才是他們最關心的一點。國内新能源汽車競争白熱化,相信大眾汽車也意識到了,因而才将資源重心往歐洲市場偏移。
當然了,這并不意味着大眾汽車不關注中國市場。除了将在今年發布全新的 ID.7 VIZZION 之外,大眾集團還宣布将投資約 10 億歐元建立全資新公司—— 100%TechCo,并聚焦智能網聯電動汽車的研發、創新和采購中心。
錢和精力花費不少,但市面上對大眾 ID. 系列的評價還是參差不齊,那些真實的用戶吐槽逐漸成為了大眾 ID. 系列在國内快速發展的絆腳石,其中被吐槽最多的無疑是車機系統。
(圖源:車質網)
2022 年年底,一封《致上汽大眾的一封信》曝光,其中提到上汽大眾 ID. 全系產品出現大面積車機故障、大小螢幕雙黑的現象;在第三方汽車投訴網站,小通(ID:dianchetong233)也能發現部分一汽 - 大眾 ID. 車主的投訴,聲稱車輛在特定條件下會出現 " 黑屏 " 現象。當時,大眾及時給出了解決辦法,這次風波才沒有變大。
(圖源:@電車萌主)
軟體能力并不是大眾汽車的優勢。2019 年,大眾成立 Car.Software 車載軟體開發部門,後來成為了我們熟知的 CARIAD。然而這幾年的時間裡,由于軟體發展進程慢等原因,CARIAD 的負責人不斷更替,在近日多名 CARIAD 的董事會成員慘遭換血。不過大眾中國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貝瑞德透露,CARIAD 在中國區的運營将有更多自主權,這或許讓 CARIAD 的發展出現轉機。
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 " 卷無可卷 ",中國消費者開始期待新車會搭載哪些 " 黑科技 "。大眾汽車集團也看到了產品在軟體方面的短板,在這幾年也做出了不少努力,除了布局 CARIAD 和 100%TechCo 之外,還與地平線、國軒高科合作,或許能為大眾汽車集團助力。
但說實在的,大部分傳統合資車企的車機系統并不是優勢,唯有主流國產品牌和新勢力在車機系統上比較出彩。究其原因,主要是主流國產品牌和新勢力們更願意與科技企業合作,合資品牌受限于成本,尤其是 10 萬左右的合資品牌產品,車機系統與同價位的國產品牌有明顯差距。
當然,部分合資品牌車型加入了 CarPlay/CarLife 等手機互聯的方式來彌補這方面的缺點,但小通(ID:dianchetong233)認為車企不妨加大與科技企業的合作力度,不要因為車機成為品牌發展的絆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