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市值腰斬,理想汽車的壓力越來越大了,歡迎閱讀。
接下來,理想汽車一方面要在自己的基本盤業務領網域面對華為鴻蒙智行的纏鬥,另一方面要面臨比亞迪的猛攻,同時還要提防小米、領克、極氪、深藍與零跑等一眾頗具競争力汽車品牌的偷襲,理想汽車的壓力可想而知。
1
最近一年時間,中國大量科技企業的價值得到重估。無論是互聯網行業的騰訊、阿裡與美團,還是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比亞迪、寧德時代與吉利汽車,其股價都出現了大幅上漲,但理想汽車的股價卻在過去一年時間内表現低迷。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理想汽車的當前股價為 23.79 美元 / 股,相較一年之前的 46.44 美元 / 股的股價已經接近腰斬。在股價背後,一方面反映的是上市公司的當前業績,另一方面反映的是上市公司的未來業績預期。從這兩個維度來看,理想汽車都不 " 理想 "。
首先,根據 2024 年财報數據顯示,理想汽車過去一年總營收為 1445 億元,同比增長 16.6%;淨利潤為 80 億元,同比下滑 31.9%。
在營收微漲,但盈利不漲反跌背後,是理想汽車旗下 L7、L8 與 L9 三款高價車型的銷量大幅下滑,雖然通過新車型 L6 的熱賣彌補了上述車型的銷量下滑,但由于理想 L6 的售價較低,因此無法彌補上述車型銷量下滑帶來的盈利能力下降。
其次,進入 2025 年,理想将面臨更大的業績壓力。除了 L7、L8 與 L9 三款高價車型的銷量繼續受到競争對手的擠壓之外,L6 這款走量車型也将開始遭遇巨大壓力,很難維持 2024 年的高光表現。而理想汽車于今年即将發布的兩款純電 SUV 車型,也已經是一個高度競争的紅海市場,投資者對其實際銷量并不抱太高期待。
2
在遭遇當下增長壓力之前,理想汽車其實曾在很長時間内是中國造車新勢力中最成功的企業,不僅連出爆款車型,還率先實現規模化盈利。總結其取得成功的核心要素,主要有三個。
首先,理想汽車沒有簡單地效仿特斯拉的純電路線,而是務實地選擇了油電結合的增程混動路線,這讓其獲得了更廣範圍的用戶群體。事實也已經證明,當前除了特斯拉與比亞迪之外,尚沒有一家純電車企能實現較大規模的銷量。蔚來汽車與小鵬汽車之所以逐漸落後于理想汽車,很大程度是源于它們過度聚焦在市場規模較小的純電車型上。
其次,理想汽車成功避開了競争最為激烈的中型車與緊湊型市場,而是選擇了中大型與大型 SUV 兩個市場。過去這兩個市場主要由 BBA(寶馬、奔馳與奧迪)三個豪華品牌壟斷,雖然其有着可觀的市場需求,但由于 BBA 的售價過于昂貴,導致大量消費者對這兩類產品望而卻步。而理想汽車以不足二分之一 BBA 的價格推出了 L7、L8 這兩款中大型 SUV 產品與 L9 這款全尺寸的大型 SUV 產品,成功吸引了那些喜歡大空間車型,但之前因為價格望而卻步的消費者。
再次,理想汽車在產品的外觀、内飾與配置等細節方面有着不錯的產品力表現。例如,新能源汽車領網域的電視、大沙發風潮,便是由理想汽車引領的。
上述三個要素,讓理想汽車連續打造了理想 ONE、L9、L8、L7 與 L6 等多個爆款。唯獨失敗的一款產品理想 MEGA,是一款外形奇特的大型純電 MPV 車型,均偏離了上述三個最核心的成功要素。
得益于上述幾款產品的成功,理想汽車的銷量、營收、利潤與市值均扶搖直上,成功逆襲了蔚來汽車與小鵬汽車,成為中國最炙手可熱的造車新勢力企業。但随着另外兩家實力強勁的企業,逐漸開始在產品上與理想汽車產生交集,這大大阻擋了理想汽車的成長勢頭。這兩家企業分别是華為與比亞迪,它們也是當下中國商業界公認的兩家最傑出的企業。
3
率先給理想汽車帶來巨大壓力的是華為公司。
2023 年年中,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便曾在微博中公開提到華為給理想汽車帶來困擾,他表示,"2022 年三季度,問界 M7 的發布和操盤,直接把理想 ONE 打殘了,我們從來沒遇到過這麼強的對手,很長一段時間我們毫無還手之力。" 李想還表示," 華為 " 的超強能力直接讓理想 ONE 的銷售崩盤、提前停產,一個季度就虧損了十幾億,團隊都被打殘了,更造成大量奮鬥在一線的產品專家離職。
M7 是華為與賽力斯聯合打造的問界品牌推出的第二款車型,于 2022 年 7 月份推出,起售價為 31.98 萬元,比當時的理想 ONE 低了 3 萬元,直接造成理想 ONE 的銷量腰斬。随後,理想汽車選擇全面學習 " 華為 ",李想表示," 我們管理團隊買的華為的公開書籍,每個人都不低于十本,我們驚奇地發現,我們在產品研發、銷售服務、供應制造、組織财經等方面遇到的痛不欲生的問題人家十幾年前就解決了,甚至二十年前就解決了。學!學!學!"
為了應對問界 M7,理想汽車提前停掉了理想 ONE 產品線,之後相繼推出了 L7、L8 與 L9 三款產品,實現了銷量的快速復蘇,一度成為 2023 年中國汽車市場表現最亮眼的黑馬。但讓理想汽車沒有想到的是,進入 2024 年,2022 年被華為痛擊的一幕再次重演。
2023 年年底,問界發布了新款的 M7,此次定價更為激進,起售價為 24.98 萬元,比同級的理想 L7 低了 7 萬元,這讓 M7 的銷量再次騰飛,迅速反超理想 L7 的銷量。
除了在中大型 SUV 市場的全面反超,問界品牌還在大型 SUV 市場給理想汽車帶來巨大壓力。在問界 M9 發布之前,理想 L9 一度在中國大型 SUV 市場的銷量一枝獨秀,而在全面對标 L9 的問界 M9 發布之後,理想 L9 的銷量就開始快速下滑,而問界 M9 成功登頂中國大型 SUV 市場的冠軍。
在理想 L7 與理想 L9 兩款主力車型相繼受到壓制後,理想汽車又推出了小一号的 L6。由于 L6 只有 24.98 萬人民币的起售價,大大降低了用戶的購買門檻,使其迅速成為行業中最為成功的爆款車型之一,月銷量連續多個月保持在 20000 台以上。但好景不長,華為鴻蒙智行對标理想 L6 發布了一款直接競争車型智界 R7,理想汽車再次承壓。
例如,理想 L6 在 2024 年下半年的月銷量均保持在 25000 輛上下,而在 2025 年 1-3 月,其月銷量分别為 13990 輛、13160 輛與 17197 輛。而同期,智界 R7 的銷量分别為 11422 輛、8748 輛與 8520 輛,對理想 L6 造成巨大壓力。
接下來,鴻蒙智行旗下的問界品牌還将發布全新的中大型 SUV 車型問界 M8,其不僅與理想 L8 直接競争,還将向上波及到理想 L9,向下波及到 L7、L6 兩款車型的銷量。這樣,理想旗下的 L6、L7、L8 與 L9 四大核心車型,全部被華為鴻蒙智行旗下的車型一一壓制,理想汽車的無奈可想而知。
4
除了面對難纏的華為,另外一個不利的消息是,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領導者比亞迪正在加速在理想汽車的主力市場進行布局。
在很長時間内,比亞迪一直專注于在 20 萬人民币以下的性價比市場進行競争。當在該市場獲得絕對領先優勢後,比亞迪便開始在 20 萬人民币以上的高端市場進行發力。例如,比亞迪旗下豪華子品牌騰勢前不久發布了大型 SUV 車型騰勢 N9,技術與配置遠較理想 L9 領先,但 38.98 萬人民币的起售價相比理想 L9 40.98 萬人民币的起售價更具價格競争力,這勢必進一步侵襲理想汽車在大型 SUV 領網域的市場。
作為與理想汽車價格定位接近的品牌,騰勢汽車還不是比亞迪最大的殺手锏,接下來對理想汽車影響更大的可能是比亞迪主品牌最新發布的中大型 SUV 唐 L。唐 L 車長超過 5 米,尺寸與理想 L7、L8 接近,但憑借自身的規模優勢與一體化供應鏈優勢,22.98 萬人民币的起售價不僅遠低于理想 L7 30.18 萬人民币的起售價,也低于理想 L624.98 萬人民币的起售價。
雖然比亞迪主品牌定位性價比品牌,而非豪華品牌,但唐系列是其在 SUV 品類的最高端旗艦產品系列,因此比亞迪絲毫沒有放低對它的品質要求。根據具體的產品信息,唐 L 在價格具有明顯優勢的情況下,技術力與產品力絲毫不屬于理想汽車旗下的 L7、L8,其不僅會進一步蠶食理想 L7、L8 的市場,還會嚴重波及理想主力銷售車型 L6 的銷量。
而騰勢 N9 與比亞迪唐 L 還只是比亞迪對理想汽車進行反攻的開始,接下來騰勢品牌旗下直接對标理想 L8、L7 與 L6 的 N8、N7、N6 等全新車型都會陸續面世,比亞迪王朝網也有可能推出相較唐 L 定位更高的大型 SUV 車型唐 MAX,同時比亞迪旗下的海洋網也會推出對标王朝網推出唐 L、唐 MAX 的姊妹車型海獅 08 與海獅 09。
整體來看,在新能源汽車領網域更專注,技術優勢、規模優勢與一體化供應鏈優勢更明顯的比亞迪,是比華為更具競争力的對手。技術更領先,配置更高,價格卻更低,這是讓所有競争對手都難以抵御的系統性競争優勢。
2025 年,理想汽車一方面要在自己的基本盤業務領網域面對華為的纏鬥,另一方面要面臨比亞迪的猛攻,同時還要提防小米、領克、極氪、深藍與零跑等一眾頗具競争力汽車品牌的偷襲,理想汽車的壓力可想而知。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 " 砺石商業評論 "(ID:libusiness),作者:砺石,編輯:平凡,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