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陳德容:天之驕女的更年期,歡迎閱讀。
《浪姐》馬上三公了,依然水花寥寥。
台前姐姐們的表演乏善可陳,輿論轉而将目光聚攏在幕後,僅剩的讨論度,陳德容分擔了不少火力。
我個人并不喜歡這種方向的營銷。首先它屬實老套,且遠遠偏離主題立意。如果多年後回憶起這屆姐,只記得 " 陳德容一路躺赢 "" 陳德容與王蓉吵架 ",那才是對其他姐姐的不公。
當然不是說,有道德瑕疵的人不該被指摘,但這些缺點所兌換的聲浪,乍一看還以為當事人犯了什麼沸反盈天的大錯。
陳德容,究竟 " 錯 " 在哪了?
現象級的美貌紅利
看完《浪姐》,一個對陳德容最直接的感受:她至今無法消化星光的落差。
似乎也不難理解。換作大多數人,面對今昔境遇之别,尚要在意許久,而她當年更是那麼耀眼過——
自小顏值出眾,明眸皓齒。一家五口并非全員天選相貌,唯獨在她這裡,中了基因彩票。
美貌的福利很快變現。9 歲去相館拍照,老板見她漂亮,便把衝好的照片挂在櫥窗攬客,就此被星探發現,以廣告演員身份出道。此般傳奇,就連素來毒舌的小 S 都要誇一句:" 這女的也太漂亮了吧 "。
14 歲出演首作《國中女生》,她在片中扮演清純滿格的無邪少女,引來瓊瑤和邵氏電影公司的關注,随後與她分别籤下電視、電影約。
據她回憶,邵氏派人去台灣找了她三次,一再保證會為她提供後續的學業和生活保障,才将她成功籤下。瓊瑤則允諾願等到她長大後再接拍愛情戲,父母這才得以點頭。
15 歲赴港發展,邵氏待她不薄,讓她與周星馳合作了三部電影,其中兩部《鹿鼎記》,是當年香港最賣座的系列影片。
雖未能留下比肩 " 祖賢出浴、青霞飲酒 " 的封神一幕,但與李嘉欣、袁潔瑩同框的場面,也常叫人念茲在茲。
我更想推薦《雙镯》,一部女性題材電影。她扮演村女惠花,一臉懵懂純真,卻對封建夫權和婚俗陋習做出了最決絕的反叛。
結局時在海中赴死的恓惶神情,無需開口,已然對女性的命運發出了最深刻的叩問。
18 歲返台,與瓊瑤履約,接連出演《梅花烙》《水雲間》,登時火遍全國。" 紅塵自有痴情者,莫笑痴情太痴狂 ",她的白吟霜和杜芊芊,給出了最扣題的诠釋。
兩年後交出《一簾幽夢》,同是現象級作品。
紫菱在卧室撥弄珠簾那一幕,在巴黎莊園自在奔跑的身影,是情窦初開的心動,是再無閒事挂心頭的逍遙。
這個角色,當年為萬千少女對【長大】、【戀愛】的憧憬提供了具象的演繹。
以上幾部戲讓她紅到人盡皆知,借着暴漲的人氣,她還發了幾張唱片。首專的幕後班底,完全是一線歌手才有的待遇。
才 20 歲出頭,她幾乎達成了許多人窮極一生也難以企及的高度。說她是天之驕女,不算誇張。
天之驕女的 " 更年期 "
陳德容走紅那幾年,娛樂圈漂亮女星太多,美美與共,不必非要一較高下。或明豔張揚、或婉約内秀、或清冷英氣,頂着出挑的容貌,大家總能各占一方山頭。
單就瓊瑤的戲,便捧紅了陳德容、蕭薔、陳紅、嶽翎、俞小凡 …… 誰不是萬裡挑一,讓人喟嘆 " 女娲不公 " 的美人。
憑容貌走紅,或許是最便捷的成名手段,但未必是最穩妥的養老保險。
除非在花期隐退,留給大眾一個美麗潇灑的傳說,而若真想在這一行幹到功成身退,還真得有點傍身的本事。否則顏值一旦滑落,花期便匆匆結束了。
也是現在回溯起來,才發現——
陳德容美則美矣,是肉大于骨的皮相美,輪廓平整,五官柔和。年輕尚好,但随着年歲漸長、膠原流失,一些硬體短板便陸續暴露出來。
《一簾幽夢》後,她與瓊瑤告别,同樣告别的,還有在熒幕留下的靓影。兩年後出演《絕代雙驕》,才 25 歲,眼下、面頰,卻是難掩的疲态與歪颌。
而她的演技,又沒有精進到可以忽略顏值瑕疵的程度,殘酷的娛樂圈,很快便給出反饋。
拍完《絕代雙驕》《笑傲江湖》,她倉促掉隊,一路 " 打零工 " 似的走到現在。期間 20 幾年,只出現在一些平庸的戲中,演一些沒有記憶點的角色。
對天之驕女最狠的打擊,便是先賞她天賜的禮物,待她享用時,再無預警猝然收回。
她們自小享受着顏值帶來的紅利,在心智尚未成熟的年紀,難免誤以為,成功不過是唾手可得,無需額外成本,只要足夠漂亮。
卻沒能參透,手裡握住的這一切,其實是天時、地利、人和共同運作的結果,偏了一分一毫都不成。
這樣的人,在後繼乏力、體會到境遇的斷崖落差後,如果無法坦然接受,便很容易窮盡手段維持顏值,粗暴地信奉:只要變美,失去的都會回來。
亦或逃避長大,習慣性沉溺于過往的高光。
說到這,《一簾幽夢》兩姐妹似乎提供了對照案例。
陳德容像是不願長大的那個。
或許因為她自小生活在家人寵愛之下,一家人的親密程度有點超出認知:她不過是搬出去住,但對媽媽來說 " 就像掉了一塊肉 "。
在父母的疼愛下,她一直揣着一顆少女心。年過 40 也要和媽媽一起睡覺,甚至要求媽媽和她雙臉相對,妥妥小孩做派。
幾年前受訪,她仍敢底氣十足地放話,拒演 " 大孩子的媽 " 這類角色,認為是 " 奇恥大辱 "。
盡管她事後解釋,這都是玩笑,但當時下意識排斥的神情,掩是掩不住的。
瓊瑤女郎的 title,已是封存在上世紀的光環,00 後對此幾乎免疫,而她還未能放下過去的軍功章。
《浪姐》首期,節目組要求每位嘉賓給好友打一通電話,既是接收友人鼓勵,也帶一波話題流量。
其他人都照做,唯獨陳德容,她打給了白吟霜——一個她扮演過的角色。
大多數人無法理解她的舉動,猜測她人緣太差,找不到朋友。為了不顯尴尬,便硬來上演這出戲碼。
這裡當然有 " 做戲 " 的成分,可其他姐姐誰又不是先和朋友打好腹稿、再撥出那通電話的呢?在我看來,陳德容不是一點真心沒摻。
她将白吟霜視作最好的朋友,或許她真正想對談的,不是那個讓她紅遍全國的角色,而是當年那個衣裙翩翩、年輕有為的自己。
而另一頭,執着于駐顏的,是扮演姐姐的蕭薔。
相比陳德容,她美得更直接,更具侵略性。
當年她是娛樂圈公認的 " 台灣第一美人 ",這個 title 與她深度綁定,裝點了她的名氣,也成為她的枷鎖。
人至中年,容貌漸逝," 美人 " 名号不能拱手讓人,于是她選擇頻繁折騰自己的臉。蘋果肌、高鼻梁、尖下巴統統安排上,結果越走越偏,反落得群嘲,倉皇退場,如今已是半隐退狀态。
至于 " 台灣第一美人 ",誰還會在乎它的下一屆繼任者?人們在談到這個空名時,只會訝異于蕭薔曾經的美,再遺憾于她不肯自然老去的固執。
享受過絕對天賦的赢家,如今落荒而逃
可想而知,把一個陳德容這樣不願長大的人,塞到人精扎堆(無貶義)的《浪姐》,會有多麼不适配。
梳理一下她在節目中的形迹,基本就是大型踩雷現場——
脾氣一點就炸。
一公備戰,她遲遲跟不上團隊進度,王蓉建議大家先整體順一遍,後續慢慢打磨。這提議沒什麼不妥,王蓉也是用正常的語氣交流,陳德容聽罷卻突然上了脾氣。
态度不端正。
二公彩排,她表演途中一下子忘記動作,索性破罐子破摔,後面直接随意比劃,草草了事。
人緣也差到離譜。
二公、三公選人環節,無人主動争取她,她場場落單,最後被自動收編進缺人的隊伍。看看吳宣儀對她們 " 被連接在一起 " 的定義,以及侯佩岑幾人意味深長的表情,那都不是歡迎的情緒。
這些缺點是真實存在的,它們拼湊出一個過氣作精、一個自私的老公主。
但 " 老公主 " 的背面,我看到的,是她心底的自卑。
生氣、劃水,更像因為恐懼而引發的應激反應——曾經的天之驕女,如今唱跳雙廢、人氣墊底,難以承受被當眾揭短,索性擺出一副不明事理的無謂模樣,好像 " 只要我沒那麼在乎 ",就能強留最後的尊嚴。
像極了中學時遇到的這類學生——性格乖張,成績一般,看上去不認真聽課,永遠不會當着别人的面努力。在他們看來,努力 = 承認自己不聰明。他們寧願被認為 " 不上進 ",也不要被認為 " 不聰明 ",以此暗示大夥:我只是沒努力,一旦我用功了,成績就會上來。
陳德容給我的觀感便是如此,享受過絕對天賦的赢家,再去打量【努力】,怎麼看都更像差生才會選擇的退路。
甚至,她可能已經試過,發現自己連努力都沒有用。
所以要一直掩飾,一直繃住。
正如當年參加《我就是演員》,她和張檬演了一段《少年天子》的情節。于正看後覺得不大好,說了兩句,陳德容當即開麥反駁:
随後原劇演員郝蕾一語戳破:倆人沒有貴族氣質。陳德容這才啞然。
節目播出沒多久,陳德容宣布退賽。
在觀眾看來,不會覺得她 " 不屑同他們玩 ",反倒更像被戳中痛處,落荒而逃。
結 語:
成人世界是這樣的,殘局只能自己收拾。
她早早領教過這份殘酷,卻遲遲沒能破解解題辦法,只好先忙着躲一躲。
以為躲過了一場又一場風雨,其實烏雲一直如影随形。
她一直清楚自己能力如何,只是不想當眾被拆穿這個真相。
所以在面對吳宣儀、VAVA 的幫助時,她起先會本能抗拒,對方越熱情,便越像在坐實 " 自己是個廢物 " 的結論。而身處與她平視的侯佩岑小分隊,她才敢慢慢打開自己。
我絕非在拉踩誰,兩組隊友都很好。變量也不該是吳宣儀或者侯佩岑,而是陳德容自己。
天之驕女的青春期可以宣布結束了,更年期的她,還有下半場戰局讓人觀望。
就像她給白吟霜說的:這次,我來乘風。
但我更希望,她能破浪。
- 今天頭條の作者 -
你的小仙女 E 姐,上進的一二山
值日生:菜籽 美編:樹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