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甜美女中醫成格鬥冠軍:打暈對手,我很愧疚,歡迎閱讀。
學醫教會我的,是怎麼收拳
11 月,來自雲南昆明的青年醫生石銘憑借一記 " 讓人頭皮發麻 " 的精準掃踢,拿下 UFC 的女子草量級冠軍,成為中國第四位籤約 UFC 的現役女性運動員。
石銘在上海 UFC 精英訓練中心,留下自己的籤名拳套
她現在為繼張偉麗、闫曉楠、王聰之後的第四位 UFC 的現役女性運動員
11 月 23 日,石銘(右)赢得了 "UFC 精英之路 " 女子草量級冠軍。綜合格鬥比賽以體重劃分量級,草量級(52kg 以下)是最輕的女子組級别
石銘畢業于雲南中醫藥大學, 主業是昆明某公立醫院的執業醫師, 下班後,她才有時間去俱樂部 " 放松一下 "。
和八角籠中兇猛強悍的表現不同, 生活裡的石銘性格溫吞内斂、容易害羞, 有着可愛的娃娃音。
因為外形氣質和綜合格鬥的屬性反差太大, 網友用段子表達對她戰術的驚嘆: " 拳頭蘸碘伏,邊打邊消毒 " " 白天治病,晚上致病 " " 上一個既懂醫又懂武的人,還是黃飛鴻 "。
石銘接受一條的采訪綜合格鬥(Mixed Martial Arts,縮寫 MMA ) ,允許參與者使用各種國術的站立打擊和地面纏鬥技術
12 月上旬,一條攝制組在上海見到了石銘, 拍攝的兩天裡,她從不吝惜對周遭的人表達最大的善意, 她說,八角籠中的自己 " 沒有憤怒和恩怨 ", 這種寬闊的心态反過來也對她形成了一層保護, 比賽時,她更有可能平常應對,心如止水。
談及學醫對自己的影響,她說: " 比起出拳,我更看重收拳 ", 她最驕傲的,不是自己的連勝戰績和冠軍身份, 而是 " 在訓練中,我一次都沒有傷到過對方。"
01 八角籠裡的 " 甜美女孩 "
石銘
距離石銘拿下 UFC 精英之路的冠軍已經過去了兩周," 愧疚 ",仍舊是她回顧這場比賽時最大的情緒。
這場比賽是亞洲頂尖的綜合格鬥新秀進入 UFC 的通行證,獲勝者可以直接籤約 UFC。而拿下 UFC 的合約,幾乎是每位 MMA 運動員的終極目标。
前兩個回合裡,石銘都處于不利地位,對手馮蕭燦的身體條件有着壓倒性的優勢。石銘今年 30 歲,身高不到 1 米 6,馮蕭燦 22 歲,身高 1 米 72,兩人的臂展差距超 15 厘米。更長的臂展意味着在相同距離和出拳速度之下,能獲得更高的命中幾率。
比賽僵持到第三個回合,石銘出乎意料地逆轉了局勢。她用一個下潛的假動作誘使對手出拳,随後用一記 " 高掃 " 終結比賽,對手失去意識,最終被擔架抬離現場。
UFC 精英之路,女子草量級決賽現場 / 圖源:UFC 官方微博
通常,八角籠裡的獲勝者會展現出王者般的榮耀,占據在舞台的中心點,向觀眾振臂揮舞。但攝影機捕捉到了石銘的局促不安,她緊攥着拳套,一臉凝重,站在八角籠的邊緣。賽後的媒體發布會上,她的聲音顫抖,卻并非出于勝利的激動。
" 等我回過頭看到她的時候,我就開始很難過,沒想到我的一腿殺傷力那麼大,讓她躺了那麼長的時間。"
在獲勝之前,沒有人看好石銘。今年 5 月,UFC 官方賬号發布了精英之路參賽者的信息,有網友立刻注意到了她的不同," 面相太善了,不能出成績 "、" 聲音太溫柔,一聽就戰鬥力不強 ",即使在決賽之夜,解說員也偏向對手更多。
李景亮做客《十三邀》,他告訴許知遠:" 要有飢餓感 "
八角籠中的格鬥常常被認為是一種對于陽剛之氣的身體展示。有學者這樣評論綜合格鬥的復雜語義," 斯巴達精神、勝利崇拜、痛苦展示 "。中國 MMA 領軍人物李景亮曾做客《十三邀》,面對許知遠對八角籠裡 " 弱肉強食 " 的質疑,他的回答擲地有聲:" 你要不想被别人幹掉,那你就幹掉别人。"
但石銘否認了這種原始狼性的 " 飢餓感 " 的存在,八角籠中,她超乎尋常的冷靜," 像是在下棋一樣 "," 幾乎沒有憤怒的感覺 "。她沒有那種噴湧而出的好勝欲,每一次比賽,都被她當作一次自我檢驗的機會。
她的身上沒有任何侵略性和攻擊性,她愛笑,笑起來右邊的嘴角會有一個很深的酒窩。她個性内向,容易緊張,常會流露出各種拘謹的小表情,抿嘴、聳肩,尤其是進入陌生的場合,她總是本能地縮起脖子。不久之前,她受邀在上海 UFC 精英訓練中心留下自己的籤名拳套,籤名的時刻,她的手心裡還攥着一小團衛生紙。
石銘參加雲南的摔跤節
石銘平時也會給家人、隊友針灸
她也并非一名全職運動員,綜合格鬥只是被她藏在地下的 " 業餘愛好 "。白天,她在中醫院上班,忙碌地給病人診治、開藥、針灸,面臨科研、臨床、評職稱的多重壓力,同事們對她的 " 拳腳功夫 " 幾乎一無所知。晚上,她才有時間潛入昆明的紅星摔跤俱樂部訓練,進入只屬于自己的世界。
石銘有 500 度的近視,出于安全考慮,在比賽中不能佩戴隐形眼鏡,這意味着八角籠裡每一個劍拔弩張的瞬間,她看不清對手的五官、神情,甚至肢體。她必須用其他感官去捕捉八角籠裡的風吹草動。
綜合格鬥是一項極為激烈的運動,對運動員的體能消耗巨大。比賽中,選手的心率會在數秒中攀升至每分鍾近 200 下,每塊肌肉都處于高度緊張,選手可以使用散打、泰拳、柔道、跆拳道等上百種國術技巧。
不僅是敗者,赢家常常也要付出代價,2021 年張偉麗(右)戰敗喬安娜(左),賽後兩人都被送進醫院 / 圖源:UFC 官方微博
身體的傷痛也是直觀而慘烈的。前 UFC 冠軍埃文斯曾透露自己在一場比賽之後,尿血長達一周,2020 年,張偉麗在 UFC 女子草量級冠軍賽中成功衛冕,賽後,她卻和對手一同被送入醫院,最終被官方強制醫療停賽 2 個月。
" 血腥和暴力 ",也是觀眾為八角籠前排座位一擲千金的重要原因,今年 UFC306 賽事的門票曾賣出了 1.7 萬美元一張的天價。
石銘和張偉麗在上海 UFC 精英訓練中心合影留念
這些信息卻被石銘天然地屏蔽掉。但并不意味石銘沒有為這項運動承受過肉體上的折磨——她的上唇内縫過針,過去 4 年裡,她曾在訓練中鼻梁骨折,韌帶撕裂,為此,她兩年内無法參賽。她說起訓練中受過的傷,沒有波瀾," 痛倒是不痛,主要是耽誤了比賽 ",她平靜地解釋,肉眼可以觀察到的流血往往是程度最輕的皮外傷。
綜合格鬥的競技場經常被描繪成一個快意恩仇的江湖。石銘卻從來不用 " 打 " 這個字形容比賽,不用 "K.O.",取而代之的是更中性的詞語 " 終結 "。她由衷地贊美對手:" 馮蕭燦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中國選手 "、" 如果有機會,希望她可以來我的俱樂部訓練。"
02 格鬥圈最高學歷的選手:" 這像是一場智力遊戲 "
在 UFC 的選手中,從不乏那些出身底層、靠逆境鑄就自我的人。前男子輕量級冠軍奧利維拉出身巴西貧民窟,童年目睹過叔叔被槍殺;被譽為 " 暴徒玫瑰 " 的女子草量級選手羅斯成長于一個充斥着暴力和虐待的底層家庭,午夜裡聽着槍聲入睡;而張偉麗在籤約 UFC 之前,她也是一個做過幼兒園老師、健身房銷售等多份兼職的 " 草根 " 北漂。
相比之下,石銘的身上沒有苦難叙事,綜合格鬥沒有承擔她逆天改命的沉重需求。她一邊工作一邊讀研,作為一個有着穩定白領工作的 " 斜杠青年 ",她通過業餘時間的努力跻身進全世界最高水平的綜合格鬥賽事,顯得有點不可思議。
她的生活極度簡單,很少社交、逛街,從不熬夜,每個月都按時把全部工資打給媽媽。她的衣服都是比賽和活動發的,她不介意這些衣服上印着大大小小的顯眼 logo,她最常穿的一件粉色衛衣,是昆明紅星摔跤俱樂部的贈品,早已經起了一層浮球。
石銘最愛的卡通片是《海綿寶寶》
睡覺前,石銘經常會在兩種視頻中切換,《海綿寶寶》以及 UFC 選手戰術視頻。生活裡,她的自我很小很小,如果有人等她,她都是以最快的速度換好衣服,然後小跑着過去;她很少談論自己,更擅于看見他人的需求與付出。拍攝當天,在 UFC 精英訓練中心,我們驚訝地發現,場館内她最熟悉的人是每一位保潔阿姨和幕後工作人員。
以下是石銘的自述:
我在黑龍江出生,很小的時候就到了雲南,在雲南長大。我小時候就很腼腆,成長過程裡也從來沒有叛逆過。我以前比較像男生,因為大二之前我一直都是短頭發,我平時又不說話,可能就是走女廁所都會被别人叫出去那樣的。
我大學讀的是中醫專業,現在是内科醫生。在醫院的壓力太大,我就用運動來舒緩一下自己,從緊張的臨床工作裡面脫離出來;格鬥比賽太累的話,我就會去做一些腦力工作,休息自己。
石銘和巴格教練(左)
從小的時候,我就開始接觸各種各樣的競技體育。大概 13 歲,我開始練跆拳道,後來練過散打、拳擊、泰拳這些站立的格鬥項目,但那個時候我的成績并不是很突出。我一直把這些運動當作愛好,因為這些運動賽事能讓我這樣的年輕人到世界各地去旅遊。
2017 年,我遇到了現在的教練,巴格老師,我的綜合格鬥成績開始突飛猛進。巴格是伊朗人,現在是雲南大學的金融系教授。他的背景是擒鎖式摔跤,他之前是兩次的伊朗國家冠軍。我看到他的比賽,刷新了我對綜合格鬥的認識。巴格經常在第一回合的幾分鍾之内就能把對方終結,自己可能一拳都沒有被打到。原來綜合格鬥不用一直和對方互毆,而且是有很多技術含量的。
其實我身體的一些條件,可能就是普通女大學生的水平,但我的耐力會稍微好一些,因為雲南的海拔大概是 2000 米左右,對耐力和體能的訓練都有幫助。我不是一個天賦型的選手,還是努力型的。這也是我能長期做一件事的原因,可能很多聰明的天賦型選手,他們會更容易放棄。
2020 年一年裡,石銘赢下了 12 個 MMA 冠軍
綜合格鬥它需要的技術特别多,所以能讓我用更少的力量和更輕的體重去擊敗對手,如果對方的力量、體能比我大的話,我可以慢慢地壓制她,消耗她,最後再降服她。
練習了擒鎖式摔跤之後,我才開始接觸綜合格鬥的專業訓練,我的成績也慢慢地變好。那個時候,我一個星期只練三節課,一節課兩個多小時,但是已經能赢下我們國家的一些專業選手,他們可能一天就要練 6~8 個小時。
我之前學的跆拳道、散打、自由搏擊等站立技術,可能所有的動作加起來就十幾個,但是摔跤這樣的地面技術,動作有上萬個。巴格老師他會幫我分類教學,目前為止,我可能掌握了 40% 左右的摔跤位置以及技術。
我 21 歲才開始練摔跤,肌肉記憶可能還是差一些。我就養成了記筆記的習慣,到現在記了十幾個本子了,就像是學醫,一邊記、一邊學。
比賽的時候,我好像從來沒有憤怒的感覺。綜合格鬥是非常需要智力的一個體育項目,跟下圍棋一樣,像一個智力遊戲,她出一步我出一步,我會覺得是在比誰的技術好,而不是比誰更憤怒。
03 學醫教會我的,是怎麼收拳
我的爺爺奶奶都是中醫,小的時候他們就教我認識中藥、抓中藥。有時候,他們做一些外科處理的時候,我都會看着,家人可能就會誇我 " 這個小孩真适合學醫,見到這麼血腥的場景都不害怕 "。我就有一點點覺得自己是學醫的料,所以大學選擇專業的時候,直接填了醫學。
對于攻擊,醫學沒有給我太大的幫助,反而是幫助我怎麼收拳頭,怎麼不要傷害對方。在訓練的時候,我沒有一次傷到過對方,也沒有一次插到過對方的眼睛。
相比别的選手,我可能考慮的太多:傷害她?不要傷害她?我就會在兩個方面跳來跳去,做動作可能就會有一些猶豫。之前有幾場比賽,就是因為我太仁慈,犯了一些錯誤。
我會先考慮動作的後果,比如說我想摔她,但是我發現她的手好像在這(卡着),如果我這樣摔下去,她的手就杵地了,胳膊可能會受傷。
精英之路的那場比賽,我是很矛盾的。我把對手擊倒之後,其實就開心了一秒鍾。等我回過頭看到她的時候,我就開始很難過。她躺在地上太長時間了,沒想到我的一腿殺傷力那麼大。如果我自己被打倒的話,可能我都不會哭,但是如果我給别人造成這樣的傷害,我自己會覺得很愧疚。
我自己會很避免腦損傷,腦損傷很難恢復,也很難意識到,它會慢慢地讓你的反應變慢,記憶力變差。所以這麼長時間,我自己都會想辦法提高我的摔跤技術去避免頭部的打擊。
比賽的時候,我好像不太會有 " 一定要赢 "、" 一定要終結對手 " 的感覺。可能會想在訓練的時候準備好,比賽的時候自然而然地會發揮。每一次比賽,我會把它當做是一個旅遊的機會,一個見到新朋友的機會,一個檢驗自己技術的機會。
比賽對我來說,不會有個人恩怨,不會有情緒上的一些反應。
我經常聽一些綜合格鬥的運動員說," 如果我被打了,我一定要打回去 "、" 如果我丢分了,我一定要把那一分追回來 ",我就沒有這樣的感覺,可能我會更專注于技術的思考,看對手哪裡有漏洞,然後再想辦法去應對。
我可能是比較鈍感的,其實生活裡,我很多時候感覺不到對方的惡意。衝突的話,很可能會被我避免,就是不回應,我會更多地想避免跟這樣(不友善)的人交流。
石銘在業餘時間裡自學素描
日常生活中,我喜歡爬山、攀岩、騎車、旅遊,自己也會畫畫,畫寫實的素描。我不化妝,不自拍,也不逛街,我的衣服基本上都是發的。
血的話我是不怎麼怕的,可能因為學醫,大學的時候就要開始解剖小動物,解剖屍體。
從小到大,我愛看恐怖片或者科幻片,反而是不太愛看動作片。我是從林正英的僵屍片開始看的,可能是因為我不怕鬼。
如果非要說一個我害怕的東西,應該是害怕親人和朋友的離世。我的家人都是比較開明的,我爸媽從來不會批評我,我想做什麼他們都會支持。但我到現在都沒有告訴我爸媽參加綜合格鬥的事,我很怕他們會為我擔心。
能去世界各地旅行,是吸引石銘參加比賽的重要原因
我平時生活比較自律,不抽煙,不喝酒,一般是不熬夜的。我大部分時間都是自己水煮一些健身餐,每天都會吃低脂高蛋白的食物,把白米飯換成紫米、紅薯、土豆,把炒的炸的全部都換成了煮的。
我現在已經籤約了 UFC,有機會能參加全世界頂級的格鬥比賽,未來可能會把重心移到格鬥上面。但我自己并不很想完全脫離臨床工作,因為醫學和摔跤都是要長年累月的積累和經驗,才能進步的。
現在經常有網友問我,能不能打赢一個男生?我都會說,不要打架,更不要使用暴力。(笑)綜合格鬥雖然是一項格鬥運動,但它不是兩個人戴着拳套互毆,它可以鍛煉身體,可以讓我們變得更聰明,也可以讓我們更好地保護自己。
大學期間的石銘(左);石銘非常喜歡小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