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電影經驗:真沒想到,他們竟然是虧的,歡迎閱讀。
離暑期結束還有十幾天,2023 年暑期檔總票房,即将超過 178 億元,超過此前最高的 2019 年暑期檔的 177.78 億元,成為中國電影市場有史以來票房最高的暑期檔。
提起票房,今年暑期檔各大影片掀起的觀影潮可謂一波接着一波,《消失的她》《八角籠中》《長安三萬裡》《封神第一部》《孤注一擲》等片,在這三個月裡仿佛完成了一場接力賽,接連登上蟬聯票房日冠的寶座,動辄十幾億、二十幾億的票房,讓大家似乎覺得電影市場終于恢復,電影也成為了一門賺錢的行業。
當一部部影片的票房如此 " 美妙 ",拍電影真的能掙錢嗎?
帶着這樣的疑問,我們來看看今年的國產片。在今年,中國内地院線總共上映了三百多部電影,熱門國產影片也屬實不少,比如春節檔的《流浪地球 2》《滿江紅》《無名》,五一檔的《人生路不熟》《長空之王》,還有前面提到的多部暑期檔大片。在幾大檔期之外,也有《宇宙探索編輯部》《不止不休》這樣帶有作者表達的文藝電影通過話題成功破圈,引發社交媒體讨論,進入大眾視野。
表面的熱鬧與光彩,并不能帶來真實的收入。就算都是熱門影片,算起賬來,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比如即便已經到了 21.3 億,《封神第一部》也還在回本的邊緣徘徊。而梁朝偉、王一博主演的《無名》,加上周潤發主演的《别叫我 " 賭神 "》,并沒有為出品方博納影業帶來利潤,在上半年只有兩部主投影片的情況下,博納于 2023 年上半年業績預告中,發布了 " 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 1.56 億元 ~3.12 億元 " 的消息。
恢復熱鬧之後的電影市場,究竟哪幾家歡喜哪幾家愁?
全年票房走高?其實是暑期國產片獨美
自從暑期檔《消失的她》上映開始,中國内地單日票房就沒有跌下過 1 億元,觀眾們的觀影熱情也被徹底點燃,将連續單日破億的紀錄延續至今。
但這樣的盛況,其實才僅僅持續兩個月,在此之前的半年中,中國電影其實經歷了漫長的蟄伏期,許多影片連回本也十分困難。
比如在熱鬧非凡的春節檔,當《滿江紅》跟《流浪地球 2》彼此競争票房冠軍、《熊出沒 · 伴我 " 熊芯 "》穩居第三時,《無名》《深海》《交換人生》各自在商業回報上看不到希望。《深海》導演田曉鵬在直播中曾表示需要 12 億票房才能回本,最終該片僅收獲 9.19 億。被多家媒體号稱成本 2 億的《交換人生》,更會因為 3.9 億的票房迎來大幅虧損。
電影《交換人生》是儒意影業今年上映的三部影片中的第一部,後續《保你平安》和《熱烈》在目前也沒有獲得大賺。根據 1 至 2 億的制作加宣發成本推測,再考慮到此前多次撤檔帶來的影響,《保你平安》僅在回本後獲得小幅利潤,而《熱烈》目前 8.5 億的票房成績,甚至還未超過盈虧平衡線。
至于五一檔,其實也只有《人生路不熟》憑借較低的成本和 11.84 億的檔期冠軍成績,獲得了不錯的收益,同檔期的《長空之王》雖然獲得 8.45 億,但仍因為較高的成本,以及此前撤檔帶來的損失,勉強維持在了盈虧平衡線之上。當然,由于兩部都是亭東影業作為第一出品方,總的來說還是獲得了不錯的收益。
最大的 " 慘案 ",或許是恒業影業出品的《中國乒乓》。這部自媒體号稱 3.5 億成本的影片,最終在經歷春節檔撤檔之後,只收獲寥寥 1 億票房,帶來的虧損高達近 3 億。
相比而言,6700 萬票房的《宇宙探索編輯部》和 5600 萬票房的《不止不休》,不論究竟是虧是賺——并沒有明确數據顯示這兩部影片的制作成本和宣發成本——起碼在低成本的保護下,為觀眾送上了一些常規商業片之外的景色,也讓孔大山和王晶這兩位青年導演帶着處女作被觀眾所記住。
哪怕平日過 1 億、周末過 4 億的暑期檔," 慘案 " 也在不斷發生着。
與《封神第一部》同一周上映的《超能一家人》,3 億票房連成本都還沒有達到,開心麻花的喜劇魔力,在今年夏天徹底失效。
熱鬧又賺錢的影片當然也有,《消失的她》和《孤注一擲》便是其中最大赢家。有趣的是,這兩部影片都是由年輕導演進行執導,背後都有陳思誠、寧浩這樣的知名導演擔任監制,兩位導演的公司壹同制作與壞猴子影業,也是其占比最高的第一出品方。憑借投資與監制,陳思誠與寧浩雖然沒有從事最擅長的導演職業,但仍然成為暑期檔乃至今年電影市場最賺錢的人。
走上這條道路的,還有拿出第二部導演作品的王寶強。上映之前,《八角籠中》并不被行業内所看好,開拍前談好的資方也突然撤資,導致王寶強不得不自己出錢和借貸注資,讓自己的樂開花影業不得已成為最大出品方。最終通過點映口碑的累計,獲得超過 21 億的票房,在競争慘烈的暑期檔,讓這場 " 豪賭 " 大獲全勝。
暑期檔創造的奇迹不止于此。因為近 3 小時片長不被看好的《長安三萬裡》,也在争議中獲得 17.4 億票房。這部影史最長動畫電影,成為追光動畫成立以來所有作品中票房最高的一部,比之前的兩部《白蛇》和《新神榜:楊戬》加起來都高。對深耕其中三年的追光動畫來說,也是十年磨一劍之後在票房上等來的首次大賺。
為什麼漂亮的票房并不一定賺錢?
幾千萬、1 億票房的影片虧本可以理解,為什麼 4 億、8 億、9 億票房的影片,還在盈虧線上掙扎?
電影越拍越貴并不是一個秘密。當極少數青年導演還能憑借私人設備與朋友贊助,用幾萬、十幾萬拍攝作者電影的時候,商業片成本正在逐年飛速提升。
在正常的檔期中,制作成本當然在影片成本裡占最大比總重。通過 " 限薪令 " 及市場的自發調整之後,演員的片酬已經在一部電影裡的占比逐漸減少,但同時,越來越龐大的制作團隊,帶來的成本提升反倒不能忽視。
比如《流浪地球 2》和《封神第一部》,這兩部代表中國電影工業化頂級水準的影片,其工作人員人數甚至超過一般的上市公司。《流浪地球 2》團隊就曾表示,整部影片台前幕後的工作人員有高達 20000 餘名,而《封神第一部》在籌備期及拍攝期裡,劇組的總人數超也 8000 人。
如今,哪怕是中型成本的劇組,其工作人員幾乎都會有上百人或幾百人。美術、道具、群演,本就需要大量人員,如果故事發生在其他年代,置景必不可少。再加上啟用一下 " 阿萊 " 這樣的高端攝影機,攝影、燈光組也不能少于幾十個人。最後還有視效、聲音、音樂,每個環節少說需要幾人到幾十人。就如同開公司,哪怕是項目制結算,人力成本以及相應的器材成本,自然也就水漲船高。
對一部希望在商業院線獲得收益的影片來說,這些配備還只是基礎中的基礎。為什麼現在需要這麼高的人力成本?其中之一,正是技術發展、觀眾品味提升後,對作品有着更高、更精細的要求。另一方面,則是中國影視工業化還不足以達到一流水平,從業者的能力也良萎不齊。當從業者單一能力不足時,只能采用 " 人海戰術 ",用更多的人 " 堆 " 出足夠好的效果。這也是影視工業化前進道路上的必經之路。
于是,年代質感極佳的影片《無名》,遠比觀眾所猜想的更貴。近一半鏡頭視效都從頭開始開發的《深海》,也在 7 年制作中產生了極高的成本。
在制作之外,當然還有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就是重點檔期當中的宣發費用。可以看到,《流浪地球 2》《滿江紅》《人生路不熟》《消失的她》《八角籠中》《孤注一擲》等今年在票房上賺得盆滿缽滿的影片,均來源于三大檔期:春節檔、五一檔、暑期檔。
檔期愈發成為影片能否大賣的重要因素,但僅僅挑選到一個好的檔期還是不夠,當更多的影片都湊在此時,競争就愈發激烈。
檔期雖好,但容量有限,就算是今年截至目前最大的三個檔期,提到能夠大賺的影片,其實春節檔三部、五一檔一部、暑期檔四部也都達到極限。《長空之王》《封神第一部》因其高昂的成本也就勉強超過盈虧平衡點。
如此激烈的競争,也就會導致宣發成本極速上升。據不完全統計,春節檔多部影片在宣傳和發行上的投入都高達 1 至 2 億。如果沒有這樣的投入,極難在短時間内讓觀眾看到該片。暑期檔更是如此,每周都有大片的情況下,帶來的競争也格外激烈漫長。票補、短視頻平台的投放、直播間的參與、多個城市的路演行程,每一筆錢似乎都 " 省不下來 "。哪怕是成本最低的作品,只要在大銀幕上映,幾百萬的宣發費用就是基礎,想要用一千多萬票房收回成本的可能性,已經幾乎不太存在。
而另一邊,影院抽成、發行款項、國家電影專項基金、稅款等都需按規分配。出品方能通過票房回收到的資金,其實也大概只有 30% 到 35%。所以在重要檔期上映,有着較高票房期待的同時,可能也會因成本随之增加,讓盈虧平衡線變得更高。
這樣就可以理解,為什麼田曉鵬會在直播中表示需要 12 億票房才能回收成本。畢竟 12 億裡真正能夠回到制片方的只有約 4 億,對本身就是重工業影片的動畫電影來說,這樣的成本可以接受。可惜的是,現實中止步于 9 億的票房,會令其虧損達到近億。
最後,不得不提到的一個現象,依然是中國電影太過于依賴内地電影票房這個單一的成本回收途徑了。不論是将版權賣給流媒體視頻平台,還是在國外進行發行,帶來的收入幾乎都止步于百萬級或千萬級。這一價格根據影片本身熱度和票房進行談判得來,對商業片的幾億、幾十億票房相比,帶來的回報确實只是九牛一毛。
于是,如此多 " 票房美妙 " 的影片,都沒有辦法為投資人賺取合理的收益。面對越來越高的成本和依舊單一的市場,電影作為一門生意的風險變得更高,過去所說的 " 二八定律 " —— 20% 的影片賺錢,80% 不賺錢,已經逐漸演變成了 " 一九定律 ",甚至更低。
暑期檔接連多部票房帶來的收益,還達不到點燃市場的效果,只是将其逐漸升溫,是一個好的開始,但離真正的市場復蘇,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