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毛利率下滑、創近七年最差業績,泰格醫藥如何熬過寒冬?,歡迎閱讀。
CRO 企業業績一路高歌的勢頭開始減弱,國内臨床 CRO 龍頭泰格醫藥(300347)更是交出了一份近七年淨利最差的成績單。2024 年,公司營業收入、歸屬淨利潤雙降,其中淨利下降近八成。業績下滑背後,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出現大幅下降,由上年同期的 38.18% 下降至 33.27%。值得一提的是,2024 年度公允價值變動也對公司業績造成了明顯的影響。3 月 31 日,泰格醫藥披露了一則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在業績交流會上,泰格醫藥相關負責人對投資者關心的問題做了詳細解答。在行業仍處周期谷底時,泰格醫藥表示,為了提高籤單成功率,公司在 BD(商務拓展,指與其他企業聯合進行研發或者銷售)方面推出了一系列針對性的措施。此外,公司正在積極進行海外市場拓展,目前也取得了一定成績。
淨利同比降近八成
泰格醫藥 2024 年年報顯示,2024 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 66.03 億元,同比下降 10.58%;歸屬淨利潤 4.05 億元,同比下降 79.99%。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年度淨利降幅系泰格醫藥上市以來最高降幅,業績也創下自 2018 年以來近七年新低。
資料顯示,泰格醫藥是一家專注于為新藥研發提供臨床試驗全過程專業服務的合同研究組織(CRO),為全球醫藥和醫療器械創新企業提供全面而綜合的臨床研究解決方案。
近年來,國内生物醫藥行業研發需求呈現了較大的波動性,對于 CRO 企業來說,部分客戶對于生物醫藥研發的風險偏好發生了較為明顯的變化,部分依賴于外部融資的尚未盈利客戶面臨較為明顯的現金流壓力,在上述因素的傳導下,臨床研究外包服務和相關行業面臨較大的競争壓力和增長挑戰。
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秘書長袁帥表示,随着 CRO 行業競争加劇,導致市場份額争奪更為激烈,企業利潤空間受到壓縮。其次,随着醫藥研發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法規政策的不斷完善,對 CRO 機構的專業能力和服務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4 年,泰格醫藥主營業務毛利率大幅下降,由上年同期的 38.18% 下降至 33.27%。分業務來看,其中臨床試驗技術服務毛利率由上年同期的 38.21% 下降至 29.56%。臨床試驗相關及實驗室服務板塊毛利率為 36.84%,與上年同期的 38.16% 相比略有下滑。
泰格醫藥表示,2024 年,國内臨床運營業務執行的訂單平均單價同比有所下滑,因而執行該等訂單時同等成本對應的收入相應有所減少;此外,報告期内,主要在 2024 年下半年,公司有部分國内創新藥臨床運營訂單(絕大部分為 2024 年之前籤署)被取消,同時部分訂單因客戶資金問題產生較為明顯的回款壓力,從而被終止,該等訂單主要來自于國内依賴外部融資的初創型生物科技公司和部分疫苗企業,這對臨床試驗技術服務板塊的收入產生了一定的調減,因而對板塊的毛利率造成了較為明顯的影響。
泰格醫藥在業績交流會上表示,為應對這一情況,2024 年下半年,公司對國内部分受影響較大區網域的臨床運營團隊以及疫苗臨床運營團隊的規模進行了縮減。
公允價值變動損失較大
值得一提的是,2024 年,泰格醫藥公允價值變動損失較大。财務數據顯示,報告期内,公司取得按公允價值計入損益的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為 -5.02 億元,上年同期為 3.53 億元;公司取得按公允價值計入損益的金融資產的出售收益 72.67 萬元,上年同期為 2.32 億元。這一情況也影響了公司 2024 年業績。
泰格醫藥在業績交流會上表示,上述變動主要是作為 LP 投資的一些基金項目按照期末淨值報告,基于審慎的态度進行了調整。同時,以前年度投資的部分項目在報告期内進行了低于上一輪估值的融資,根據市場環境,公司在四季度謹慎地對個别存量項目的公允價值進行了主動下調。此外,2024 年持有的某些上市公司股票的價格波動較大,也導致了公允價值的下降。
萬聯證券投資顧問屈放表示,上市公司的投資金額應控制在合理範圍内,既不影響公司正常經營的現金流,也不會因為估值或股價的波動對公司業績產生較大衝擊,從而引發市場不必要的恐慌。
" 未來,我們将視情況擇機出售所持有的上市及未上市公司的股權。公司對投資一貫采取謹慎的态度,力求每年退出的投資多于新增投資 ",泰格醫藥方面如是表示。
在 2024 年經濟和產業環境下,2024 年泰格醫藥全年的經營性現金流淨額為 10.97 億元,與 2023 年相比略有下滑,主要原因包括利息收入根據相關法規要求調入投資性現金流。在業績交流會上,泰格醫藥提到,由于報告期内存款和貸款利率下降導致兩者利息差減少,公司償還了一部分貸款。同時公司也将大量現金用于股東回報。2024 年内公司 A+H 股累計分紅 4.79 億元,截至 2025 年 1 月,公司使用超過 5 億元回購 A 股股份,兩者合計使用約 9.79 億元。未來,公司将持續重視股東回報。
在 BD 方面推出一系列措施
在行業壓力下,泰格醫藥如何提升盈利能力,是投資者們目前關注的重點。
泰格醫藥相關負責人在業績交流會上表示,公司在 BD 方面推出了一系列針對性的措施,包括成立臨床運營策略委員會、跨國藥企解決方案部,以及以治療領網域或藥物類型為基礎建立的 6 個 BD 業務單元。該類舉措顯著提高了籤單成功率。
此外,泰格醫藥提到,2024 年訂單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來自大型跨國制藥企業在國内市場的采購需求,尤其上市後綜合證據生成相關的臨床和業務外包需求。另一方面,國内藥企和 Biotech 公司及其部分海外合作夥伴的臨床需求增長也起到了推動作用。公司海外市場拓展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尤其是在北美地區,新訂單和業務實現了快速增長。北美的 BD 團隊也得到了擴展。銷售團隊将持續關注并優先争取新一代產品、符合當前產業周期的優質國内 Biotech 及國内藥企的訂單。
AI 浪潮下,泰格醫藥還在 2024 年年報中提到了在 AI 方面的應用。泰格醫藥表示,公司已于 2025 年 2 月完成開源大模型 DeepSeek-R1 的本地化部署。公司子公司泰雅科技以開源模型 Qwen2.5 為基座,打造了面向醫學領網域一站式的 AI 產品泰雅大模型醫療場景解決方案(醫雅 AI 大模型平台),并基于開源醫學類語料以及蒸餾數據,針對醫療場景進行深度适配,完成了泰雅醫學大模型的訓練和優化;醫雅 AI 大模型平台目前已上線并覆蓋多個醫學應用場景,為新藥研發、臨床試驗及注冊申報等領網域提供智能翻譯、醫學問答、醫學搜問一體等解決方案。
針對公司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向泰格醫藥方面發去采訪函,不過截至記者發稿,未收到公司回復。
北京商報記者 丁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