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社會經驗:超20%兒童青少年血脂異常,權威《指南》建議這四類孩子做血脂篩查,歡迎閱讀。
日前,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以下簡稱浙大兒院)内分泌科主任董關萍曾接診了一個 3 歲多的小胖墩。身高 1.1 米,體重 70 多斤。跟同齡娃娃相比,他整個人都 " 大 " 了一圈。經查,這位小胖墩血脂居然比正常孩子高出一倍。這麼小的高血脂患兒,讓董關萍震驚。
原來,小胖墩從 1 歲開始,胃口就特别好,幾乎無糖不吃、無肉不歡、樣樣油炸。家長也是有求必應,想吃什麼就給什麼。
檢查結果顯示,孩子并無其他異常,加上沒有服用相關藥物,同時從遺傳角度也不屬于高危人群,可以推斷他患上高血脂主要跟飲食相關。
" 通常來說,除了家族性病史和疾病、藥物等因素外,大部分高血脂患者都是‘吃’出來的,跟長期食用飲料、甜食、肥肉、油炸食品等高脂、高糖、高熱量食物有關。" 董關萍說。
超 20% 兒童青少年血脂異常
董關萍表示,3 歲就高血脂的,其實不多,但放眼整個兒童人群,其實很多。在浙大兒院住院進行代謝評估的 4000 餘例肥胖兒童中,高甘油三酯血症檢出率高達 35.77%,脂蛋白異常檢出率高達 33.13%。兒童時期的肥胖及相關代謝障礙,70%~80% 可延續至成年,使心腦血管疾病風險增加 2~5 倍。
3 月 25 日,《中國血脂管理指南(2023)》發布(以下簡稱《指南》)。《指南》明确,血脂檢測應列入小學、初中和高中體檢的常規項目。《指南》同時指出,由于膳食模式轉變、身體活動減少以及不良生活方式,我國兒童青少年脂質異常血症發生率呈上升趨勢,檢出率為 20.3%~28.5%。
内分泌科副主任醫師周雪蓮表示,兒童高血脂的危害很多,最主要是影響心腦血管。在兒童期,長期高血脂使血粘稠度增高、血流緩慢,可能會出現腦供血不足、頭暈、頭痛、乏力等表現,也可能出現高脂血症性胰腺炎,表現為劇烈腹痛;還有嚴重者出現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腦梗死、腦中風等。
《指南》建議這四類孩子做血脂篩查
周雪蓮表示,《指南》是在《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16 年修訂版)》基礎上,時隔 7 年後的一次重大調整。其中,最令人關注的是新版《指南》新增了兒童青少年血脂篩查的部分,并且明确了血脂檢測應列入小學、初中和高中體檢的常規項目。
《指南》指出對下列情況的兒童及青少年建議進行血脂篩查:
(1)一級或二級親屬中女性<65 歲或男性<55 歲有心肌梗死、心絞痛、腦卒中、冠狀動脈搭橋術、支架置入、血管成形術、猝死。
(2)父母總膽固醇(TC) ≥ 6.2 mmol/L 或有已知的脂質異常病史。
(3)有皮膚黃瘤或腱黃瘤或脂性角膜弓。
(4)有糖尿病、高血壓、肥胖(2~8 歲)或超重(12~16 歲)或有吸煙行為;對于懷疑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FH)的對象應進行血脂異常基因篩查。
" 中小學常規檢測血脂,非常有必要,指南中建議進行血脂篩查的四類兒童,确實有其要加強警惕。" 周雪蓮表示,在臨床中發現這四類兒童的高血脂風險的确更高。《指南》是對臨床經驗的歸納和升華。
防治高血脂,正确 " 吃 + 動 " 是關鍵
周雪蓮說:" 生活方式幹預是兒童血脂異常的一線治療手段,掌握孩子健康飲食和運動十分關鍵。"
在吃的方面,周雪蓮建議,改變飲食組分,避免高脂高糖飲食,控制碳水化合物、限制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膽固醇以及富含果糖的果汁、飲料的攝入,增加食物中黏性纖維、植物甾醇 ( 脂 ) 的含量。
運動方面,周雪蓮建議,培養兒童長期有規律的運動習慣,注意調動兒童的興趣性和積極性,如有心肺功能異常或嚴重高血壓等需在醫生指導下運動。
(1)運動方式:可采用有氧運動項目、力量運動和柔韌性訓練。有氧運動可選取快走、慢跑、打球等,可更多地消耗脂肪,達到控制體重的效果。力量運動可采用啞鈴、杠鈴以及其他的沙袋、器械等進行;柔韌性訓練包括各種伸展性活動。
(2)運動強度:建議身體健康的 6~17 歲兒童青少年達到中、高強度的身體活動。
(3)運動時間和頻率:身體健康的 6~17 歲兒童青少年每天至少累計達到 60 分鍾的中、高強度身體活動,以有氧運動為主(3~5 次 / 周),抗阻運動(2~3 次 / 周)。
(4)行為矯正:減少靜态活動時間:看電視、玩電子遊戲和線上學習時間不應超過 2h/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