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2500億市值巨頭,開啟“買買買”,歡迎閱讀。
來源:獵雲精選,文 / 韓文靜
" 家電巨頭 " 海爾集團,正以資本為紐帶悄然展開一場產業版圖擴張。
2 月,海爾集團旗下青島海爾卡奧斯宣布拟約 25.19 億元拿下新時達控制權,随後不久,海爾旗下的卡泰馳控股以總價約 18 億美元(約合人民币 130 億元)收購汽車之家約 41.91% 的股份,成為控股股東。
短短一周内,豪擲超 150 億元,海爾集團的擴張決心展露無遺。
自上世紀 90 年代,海爾集團實施多元化戰略開始,公司就走向兼并擴張之路,在家電、工業自動化、大健康等領網域布局。
目前,海爾旗下已擁有海爾智家、海爾生物、盈康生命、上海萊士、雷神科技、眾淼控股 6 家上市公司。其中,盈康生命、上海萊士分别于 2019 年、2024 年被海爾集團收購。此次收購新時達以及汽車之家後,海爾集團将坐擁 8 家上市公司。
海爾出手,一周内買下兩家上市公司
2 月 16 日,工業機器人上市企業新時達發布公告,宣布其控股股東變更為青島海爾卡奧斯工業智能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也變更為海爾集團。據悉,海爾卡奧斯工業智能最終斥資約 25.19 億元,獲得新時達約 2.19 億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 26.83%。
此次并購,是海爾在工業自動化領網域的一次重要布局。目前,新時達形成了控制與驅動產品及系統業務、機器人產品及系統業務、電梯控制產品及系統業務等三大業務板塊。
本次交易完成後,新時達将成為海爾集團旗下又一家上市公司。二級市場上," 海爾系 " 的入主,推動新時達走出六連板。
2 月 17 日,新時達漲停,股價為每股 11.17 元,總市值 74.06 億元;截至發稿,新時達已經連續錄得 6 個漲停板,每股 18 元,總市值 119.35 億。自公告發出後,新時達股價累計漲幅達 61.15%。
拿下新時達控制權後,海爾集團又把目光投向汽車之家。
2 月 20 日,汽車之家發布公告稱,公司大股東雲辰資本與卡泰馳控股籤署協定,雲辰資本将向卡泰馳控股出售 41.91% 的公司股份,對價約為 18 億美元(約 130 億元人民币),卡泰馳成為汽車之家控股股東。同日,汽車之家還公布了 2024 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經審計的财務業績。
如此一幕,背後最大赢家是海爾集團——卡泰馳控股是海爾集團的子公司,本次交易完成後,汽車之家将作為海爾汽車產業生态的關鍵樞紐,繼續鞏固發展現有業務。
海爾集團提到,海爾将利用其在技術創新、用戶洞察、消費者服務體系、人單合一管理模式等方面的領先優勢,全面賦能汽車之家,并在用戶深度體驗、智能硬體鏈接、汽車新零售等領網域協同發展。
反映在二級市場上,汽車之家卻走出了與新時達相反的走勢。
2 月 21 日,汽車之家每股跌 3.33% 至 58 港元,這或許與公司 " 雙降 " 的業績公告有關—— 2024 年,汽車之家收入總額為 70.4 億元,同比減少 2%;歸屬于汽車之家的淨利潤為 16.81 億元,同比減少 13.13%。
短時間内宣布兩項大手筆并購,海爾集團正以低調卻有力的方式,持續拓展着自己的產業版圖。兩筆交易看似領網域迥異,卻共同指向了海爾構建物聯網生态帝國的野心,也從側面揭示了這家老牌家電企業轉型的決心。
" 海爾系 ",坐擁 8 家上市公司
回看海爾集團的發展歷程,1984 年,張瑞敏出任青島電冰箱總廠廠長,也就是海爾集團的前身,彼時工廠虧損嚴重,瀕臨倒閉。
後來在張瑞敏的帶領之下,1988 年,海爾獲得中國電冰箱史上第一枚質量金牌;1991 年 12 月海爾集團成立,張瑞敏擔任總裁,開始實施多元化戰略,使公司業務逐步延伸到空調、洗衣機、電視機等多種家電產品領網域。
資本市場上,海爾集團早已擁有不俗的表現。作為海爾集團最大的業務板塊,海爾智家于 1993 年 11 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截至發稿,總市值為 2501 億。
在海爾集團後續的發展過程中," 海爾系 " 上市備份力量愈發充足,其在資本市場的影響力也持續攀升。
官網資料顯示,目前,海爾旗下已擁有海爾智家、海爾生物、盈康生命、上海萊士、雷神科技、眾淼控股 6 家上市公司。若加上新時達與汽車之家,海爾系的上市公司版圖将擴展至 8 家,總市值超 3600 億元。
其中,盈康生命、上海萊士都是由海爾集團斥資購買而來。海爾生物、雷神科技、眾淼控股則是海爾集團孵化而來。
2019 年,海爾集團公司斥資 18.29 億元取得了上市公司星普醫科的控制權,并将公司更名為盈康生命,向醫療健康領網域全面轉型。
2024 年 6 月,上海萊士公告稱,股東基立福與海爾集團的股份協定轉讓完成過戶登記。海爾集團通過海盈康(青島)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以總價 125 億收購基立福所持有的上海萊士 20% 股份,并合計獲得 26.58% 的表決權。交易完成後,海盈康成為公司控股股東,海爾集團成為公司實際控制人。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海爾集團旗下還有兩家企業開啟 IPO,二者都是基于海爾集團多年的制造經驗孵化而來。
2024 年 9 月,海爾集團旗下工業互聯網平台卡奧斯在山東證監局輔導備案,正式開啟 IPO。海爾旗下 " 供應鏈獨角獸 " 日日順也曾衝擊上市,但于 2024 年 10 月,日日順以撤回發行上市申請結束了這場時長 3 年之久的 IPO 衝擊之旅。
事實上,海爾集團的投資版圖背後,是海爾 CEO 周雲傑 " 無界生态 " 理論的實踐。
2024 年,海爾集團發布了海爾在生态品牌階段新的品牌口号—— " 以無界生态共創無限可能 "。同年 12 月,在海爾集團創業 40 周年紀念會暨未來十年發展戰略研讨會上,海爾創始人、海爾集團董事局名譽主席張瑞敏和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周雲傑雙雙到場。
周雲傑介紹,網絡經濟時代,所有企業都應該成為一個生态系統。海爾順應時代,積極構建生态系統,場景替代產品,生态 " 復 " 蓋行業。
除了跨界收購,海爾集團還自己搭建創投平台,進行投資布局。
海爾旗下的海爾資本成立于 2010 年,管理規模超 300 億,目前業務主要涉及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產業并購、政府引導基金等領網域。
據官網介紹,海爾資本聚焦智能科技、醫療健康領網域產業投資,重點布局半導體、新材料、智能制造、醫療科技、醫療服務、醫療器械等細分領網域,典型的投資案例包括華圖教育、雲從科技、多牛傳媒、上海細胞等企業。
在國際化投資方面,海爾集團也不遑多讓。2011 年,海爾并購了日本三洋電子的白色家電業務;2012 年,海爾收購新西蘭國寶級品牌斐雪派克。
2016 年,海爾正式兼并通用家電,彼時,海爾集團控股的青島海爾和通用電氣宣布,雙方已就青島海爾整合通用電氣家電公司的交易籤署所需的交易交割檔案,通用電氣家電正式成為青島海爾的一員。交易全部價款的總額約為 55.8 億美元。
" 無界生态 " 帶來無限可能
在過去的 2024 年,海爾集團創造了創業 40 年來最好的業績:全球收入 4016 億元,增長 8%;全球利潤總額 302 億元,增長 13%,走出了一條持續穩健向上的增長曲線。這也為海爾集團在資本市場上的 " 大手筆 ",奠定了經濟基礎。
海爾的 " 買買買 " 并非盲目擴張,而是緊緊圍繞其生态戰略展開。通過資本手段,海爾快速獲取技術、資源和市場,不斷完善其生态體系。
經歷四十餘年的發展,如今的海爾基于產業協同的戰略布局,聚焦智慧住居生态、大健康產業生态和數字經濟產業生态三大賽道。
在智慧住居領網域,海爾集團收購相關企業以完善生态鏈。如收購新時達後,可将其精密控制技術應用于智能家居產品,開發自動化家務機器人,與海爾的家電產品互聯,形成完整的智能家居生态系統。
在大健康產業生态領網域,海爾集團通過收購上海萊士、盈康生命等企業進入大健康領網域,從血液制品到醫療設備等細分領網域,逐步構建起大健康產業生态,實現醫療資源的整合與協同發展。
在數字經濟產業領網域,收購汽車之家則是海爾集團在數字經濟產業生态領網域的重要落子。借助其在汽車數字媒體領網域的優勢,加速海爾在數字經濟產業生态的布局。
未來 10 年的發展規劃,周雲傑表示,海爾将戰略聚焦、建立起三個世界一流的產業生态:通過建立智能互動引擎,一端與用戶零距離,一端與生态方零邊界,打造極致效率、極致體驗的世界一流智慧住居生态企業;邁向工業 AI,打造智能互動新引擎,從供需兩端發力,創建產業互聯網生态;布局生命科學、臨床醫學和生物科技三大產業生态,成為中國醫療健康行業的領軍企業。
如今,通過整合新時達和汽車之家的資源,海爾集團有望在工業自動化和汽車產業新生态中實現突破,進一步鞏固其在多個產業領網域的優勢地位。盡管挑戰重重,但當下海爾的生态帝國無疑已經初具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