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平原上的火焰》上線,周冬雨劉昊然這部電影,為何是爛片,歡迎閱讀。
院線電影《平原上的火焰》,已經在各大正版視頻平台上線幾天。這部電影由周冬雨、劉昊然主演,院線票房只有 1895.8 萬元,豆瓣評分也只有 5.7 分。按理說,這樣一部爛片,是沒有認真聊一下的必要的。
不過,因為近期上線的《借命而生》遇到一個所謂的負面口碑,要把這個 " 負面口碑 " 回應清楚,似乎可以把《平原上的火焰》當作錯誤的例子來分析一下了。《借命而生》這部正在首播狀态的電視劇,遭遇了一個有趣的 " 負面口碑 " ——部分劇迷認為,這部電視劇講了很多了犯罪刑偵沒有關系的内容,屬于注水,所以,劇作不好看了。
如果我們認真觀看一下《平原上的火焰》這部電影,就會發現,它質量非常低的原因,恰好在于,它只講了犯罪懸疑故事,而沒有講時代背景内容。在《平原上的火焰》當中,上世紀九十年代,東北某城,接二連三地發生出租車司機被殺案件,最後,假扮成出租車司機的警察,也被殺了。這個案件,在多年之後真相大白,是女主和女主的父親合謀的。男主出來抓女主了。
這部電影也有原著小說。當然,電影對原著小說進行了魔改。在原著小說當中,叙事重點并非什麼犯罪懸疑内容,而是把這個犯罪懸疑當作了配菜,把真正的東北上世紀九十年代的背景内容,當作了叙事主菜。原著小說,講的是既定年代、既定地網域當中,人們的生存境遇問題。這是扎根于時代,扎根于地網域的。
電影《平原上的火焰》,不知道什麼原因(為了過審嗎),把地網域背景相對架空了,把時代背景也相對架空了,只剩下一個犯罪懸疑的空殼子。抽掉了地網域和時代真實之後,一部犯罪懸疑影片再精彩,也是白搭的,因為它已經虛空掉了。好在,院線電影的影迷們審美高級,對于《平原上的火焰》這種爛片,既沒有給它多少票房,也沒有給它好口碑。
看明白《平原上的火焰》的問題之後,再來看陸川導演的這部電視劇《借命而生》,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麼這部電視劇用大量的劇情寫時代内容、地網域内容了。這些寫人、寫事的内容,和真正的犯罪追兇内容,确實關聯系不是太大。但是,這些人和事兒,構成了整個犯罪刑偵故事的背景。而這個背景,才是最有價值的。
為什麼犯罪刑偵的時代地網域背景,才是最有價值的呢?這就涉及到了犯罪刑偵題材影視劇的叙事邏輯的核心——用犯罪刑偵的故事,去審視時代,追問何以犯罪,何以避免犯罪。基于這個叙事核心邏輯進行的影視劇作品,就不僅僅要把犯罪刑偵故事本身講好,更是應該把時代背景、地網域背景故事講好,後者,更為重要。
大家比較公認的經典電視劇《漫長的季節》,為什麼質量高呢?并非是它的犯罪刑偵内容多麼優秀,而是這個故事發生的時代和地網域背景,被講述的如此真實。在如此真實的背景當中,整個的犯罪刑偵叙事才有價值,我們才能通過這個真實,去實現對于犯罪的審視與追問。其實,近乎全部的犯罪刑偵題材的影視劇,都離不開這個叙事的核心邏輯。
犯罪刑偵題材的影視劇作品,如何快速甄别創作者懂行或者不懂行呢?很簡單,就看創作者是否明晰并且遵循我上邊說的這個叙事核心邏輯。那些上來,就秀動作,秀追車的,顯然是最大的外行。那些,故意架空時代和地網域背景的,則是典型的投機取巧。那些,認認真真展示時代,認認真真展示地網域背景的,才是大智若愚的。
最為優秀的文學和影視劇作品,都是笨功夫的。對時代背景、地網域背景認認真真展示的,當然是笨拙的。但唯有這種笨拙,才能出好作品。像《平原上的火焰》這種技術娴熟、聰明到家的電影,只能是爛片。(文 / 馬慶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