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美國廠商都“卷”不動了,我國雲計算為何還降價?,歡迎閱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老鐵
在很長一段時間内,輿論和市場對于我國雲計算的主要觀感如下:
其一,這已經是一個非常 " 内卷化 " 的賽道,随着電信運營商的高調入局,很大程度改變了行業原有的成長軌迹,如頭部企業阿裡雲增速開始放緩,其他各大廠商增速也大不如預期;
其二,這又是一個與多重概念混合的業務,如 AI,又如工業數字化等等,幾乎每個新的概念背後都離不開雲,每逢新賽道興起,市場又總會不自覺上調雲計算的景氣度。
在現實的 " 卷 " 和遠方暢想的糾結之下,我們面臨市場常會手足無措,極容易被消息左右。
如最近阿裡雲宣布其史上最大規模降價,核心產品價格全線下調 15% 至 50%,存儲產品最高降幅達 50%。消息傳出之後,業内外還是非常關注此事件是否代表着我國雲計算產業怎樣的發展趨勢,畢竟過去一段時間部分雲計算廠商已經開始在追求盈利性了。
本文核心觀點:
其一,中美雲計算產業在 2023 年極有可能走出反差,這是兩國經濟發展周期所決定的;
其二,我國雲計算產業正處于關鍵節點,行業景氣度尚在恢復前期,而成本則在下行周期内,潛力空間将被重新打開;
其三,雲計算廠商重新拿起 " 價格戰 ",與昔日邏輯已經完全不同,此時乃是在 " 被集成 " 策略下與生态合作者一起做大,降價是為合作夥伴讓利,這也是當前我國雲計算的主要方向。。
中美雲計算產業走向大逆轉
由于雲計算主要以實體經濟的服務商身份出現,這就使得該產業有順周期的特色:經濟擴張期行業利好,收縮期則面臨上行壓力。為詳細論證,我們将美股雲計算 ETF(代碼:CLOU)與 A 股申萬雲計算指數(wind 代碼:884091.WI)進行對比,見下圖
由于成分股不同(CLOU 偏全球化企業,申萬雲計算指數企業則以中國市場為主),兩大指數的走勢也可以反映出中美兩國雲計算發展的景氣度。
在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在大多數時間兩條折線都保持着高度的正相關性,當生產生活相關要素雲化成為共識之後,全球兩大經濟體均表現了對雲計算的熱忱,但除此之外:
其一,2020 年末兩條折線呈負相關性,這主要由于我國對科技類企業的監管環境發生改變,又由于彼時宏觀經濟受到極大的擾動,也就降低了行業的整體成長性,宏觀環境影響行業景氣度;
其二,自 2022 年 11 月開始,CLOU 已經萎靡不振,但此時申萬雲計算指數卻走出了一個大行情,即便在春節後大盤指數有所回調之時,該指數仍然保持着高亢的成長态勢。
關于近期的一系列表現,我們确實可以用一些熱點話術去解答,諸如 ChatGpt 概念大熱,雲計算搭順風車等等,但我們想說的是,如此确實可以解釋一些現象,但将現象一股腦歸因于概念,這乃是研究產業的大忌。
一個持續了将近半年的板塊大熱,這也超出了 " 炒概念 " 短平快的節奏,對產業政策的研究還是要回到行業的經營預期之上。
上圖為美國三大雲計算廠商 ( 亞馬遜,谷歌和微軟)的業務增長情況,可以比較清楚看到在 2020 年之前,行業增速已經緩慢下降,其後,又得到了一輪反彈,至 2021 年 Q4 之後,行業增速又重新進入下行區間。
2020 年便成了行業股價和經營情況的雙重拐點,結合彼時美國乃至全球經濟情況,可以将上述情況歸納為:
2020 年開始的全球 " 大放水 ",一方面提高了市場資金的寬裕度,改變資本市場資金風險偏好,雲計算在資本市場因此大熱(帶動 SaaS 概念大火);另一方面,美聯儲無限寬松的貨币政策下,也在影響着用戶和企業的行為方式,前者更傾向于消費(通脹暴漲),而後者則因為便利的融資方式得到產能擴張的絕佳機會。
上圖為 ISM 制造業新訂單情況,同樣可以看到以 2020 年為界,工業部門景氣度發生了明顯改變。于是就產生了:貨币和财政大刺激——居民和工業部門資產負債表大改善——進行雲計算擴張。
不過當抗通脹成為全球經濟主要矛盾時,上述情況便得到了逆轉:貨币和财政刺激大收水——居民和工業部門資產負債表縮水——雲計算投資偏向保守。這也是 2022 年之後產業增速開始進入下行通道的主要原因。
也就是說,當下 CLOU 指數的低迷很大程度上乃是反饋了市場對行業未來景氣度的消極情緒,站在全球經濟周期這一角度,我們很難對行業未來以充足信心。
那麼,申萬雲計算指數為何又如此之亢奮呢?
宏觀經濟是具有周期性的,上圖中我們對我國經濟周期做了簡單标注,以 3-4 年為一個周期,特點為:
其一,在經濟上升周期内,企業庫存上升,價格指數上漲(表現在 PPI 之上),與此同時也帶來企業利潤的攀升;
其二,當供給大于需求(庫存到峰值),就會引發價格指數下行,企業為去庫存就要犧牲利潤,此時經濟就表現出明顯的收縮态勢。
當前我國宏觀經濟确實仍然處于非常嚴峻的周期内,具體表現為價格指數持續下行,庫存收縮,企業利潤被持續壓縮,這可能是直觀上對經濟的感受。如果站在周期性這一角度,我們則認為調整接近尾聲。
如果将雲計算未來視為宏觀經濟景氣度的投射(景氣度越高,企業和社會層面越有信心進行數字化改革),那麼對比 CLOU 和申萬雲計算走勢就可得出:
其一,中美宏觀經濟在今年要走出反差是大概率事件,劇烈加息之下的美國和恢復周期中的我國經濟,對雲計算的訴求潛力是不同的,與之所對應的是 2021 年,美國景氣度潛力大于我國,這也是近幾年兩國雲計算走勢分化的重要原因;
其二,概念對于雲計算產業估值确實有一定幫助,但從長期來看行業仍然要依托于實體經濟進行,若無實體的持續反彈則無雲計算真正春天。
國内雲計算有利因素成主流
阿裡雲降價消息傳出之後,市場表示了極大的關切,讨論重點為:
其一,阿裡雲在過去幾年一直呈現 " 低增速,求盈利 " 的發展路徑,在增速變緩之時,其經營性利潤持續轉正,也是我國第一家盈利的雲計算廠商,此時的降價會不會影響損益表,抑或是說低價是否會改變企業的原有戰略;
其二,當前我國宏觀經濟仍然未能走出谷底,即便我們前文闡述本輪經濟周期調整已經接近尾聲,但何時能真正走出新拐點,且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此時若貿然降價會不會不僅難以盈利,是否因為下手過早而遭受痛苦。
對于阿裡以及整個雲計算行業,究竟選擇在市場擴張初期把握主動權還是要在繼續觀望,直到景氣度全面改變再做出調整呢?
我們整理了我國計算機通信行業的 PPI 走勢,可以非常清晰看到,2020 年之後該指數經歷了一輪暴漲,主要原因為彼時全球供應鏈紊亂帶來的 " 輸入性通脹 ",此時上遊原材料價格瘋漲,行業制造企業上調出廠價格,對于以 IaaS 為主的雲計算廠商就要面臨成本的攀升,從某種程度上看,2020 年之後雲計算廠商要經受:1. 成本壓力;2. 總市場盤子的 " 内卷化(如工業部門用雲意願下降)
這對于企業壓力是非常之大的,這也使得一些廠商調整經營策略,以維護損益表,廠商們紛紛表示要從集成到 " 被集成 ",以滿足降本增效這一大前提。
被集成亦是阿裡雲近期表述的重點,張勇就公開表示 : 讓被集成說到做到的核心,是要堅定走向 " 產品被集成 "。
從集成到被集成,再到主動降價,其本質上乃是雲計算廠商主動放棄部分項目的定價權,以 PaaS 和自研 IaaS 產品為側重點,希望提高產品的滲透率和技術護城河,從追求規模轉為對利潤的渴望。
結合上圖 PPI 的走勢,則可對當前行業有如下看法:當前上遊硬體制造 ( 如伺服器)的成本壓力正在得到一定緩釋,但仍然處于較高位置,全球供應鏈恢復,而總需求又受加息受到抑制之時,制造成本是要逐漸進入下行周期的。
這也就不難理解雲計算廠商降價的基本邏輯:
其一,我國經濟發展階段決定着對雲計算需求的增長;
其二,行業 PPI 的下行又代表 IaaS 和部分 PaaS 供應商的成本壓力随之減少;
其三,需求增加,成本壓力緩釋,行業 " 拿标 " 競争力陡增,被集成模式下就需要給合作夥伴更多讓利,以能夠融入 " 被集成 ";
其四,阿裡雲在過去幾個季度的盈利(雖然利潤率較低),但是在高 PPI 周期中,且被集成的比例相對較低(也就是彼時企業要承擔更多的 PPI 壓力),能夠盈利也是相當不易的,在被集成模式下,主動讓利會有一定影響,但考慮到行業背景,其對損益表影響相對有限,對此策略的評判仍應以 " 增速 " 為主。
總之,從中期去看,對我國雲計算產業乃以積極因素為主。
最後我們還是有必要解釋大家心中的困惑,在本文分析中,其核心觀點是構建在對我國未來經濟的比較 " 樂觀 " 判斷之上的,由此開展了一系列分析,對于此觀點可能存在諸多分歧(不同人對經濟感知完全不同),對于此我們只能說:不妨走走看。(本文首發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