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當眾扇了自己女兒一巴掌,2024年最窒息的一幕出現了,歡迎閱讀。
文 | 米粒媽
米粒媽宣布,2024 開年最令人窒息畫面出現了!
因為女兒假裝和相親對象交往,徐帆得知真相後,在公共場合,硬是跳起來狠狠地扇了女兒一巴掌。
在響亮的一巴掌後,她還羞辱性地拍着女兒的臉說:" 你還要不要臉呐。"
别說一向懦弱的女兒爆發了,米粒媽都要崩潰了,先不論女兒到底做錯了什麼,媽媽的做法和當眾把女兒的臉踩在腳下有什麼區别。
要讓她今後怎麼面對朋友的目光,又怎麼抬頭挺胸的生活啊。
這一幕出自最近大火的電視劇《煙火人家》,這部家庭劇聚焦在三代女性身上,奶奶和三個已經人到中年的女兒,以及第三代尚且年輕的外孫女們。
這部劇關于教育和母女關系的探讨給了米粒媽很大啟發,但說實話,有時候很壓抑,有時候又很溫馨。
米粒媽覺得,這完全是因為徐帆飾演的大姨母女這組壓抑型母女,和二姨這組溫暖型母女對比太強烈了。
母親教育方式不同,女兒的性格、處事方式不同,而且親子關系也不同。
但仔細看過後,米粒媽卻發現,無論壓抑還是溫暖,都逃不脫一個 " 我 " 字。
父母的出口,孩子的傷口
徐帆飾演的大姨,米粒媽願稱之為萬千中年女性的縮影。
大姨夫每天只琢磨着靠炒股一夜暴富,家裡的大事小情不聞不問,大姨就過着喪偶式婚姻生活。
加上自身跛腳,有些自卑,在這種情況下,女兒小錦就成為了她的人生抓手,可以說大姨的一切都圍繞着女兒展開。
米粒媽在以前的文章中也提過,過度的付出必然會要求高度的回報。
所以,大姨對小錦的要求也格外的高,掌控欲也随着她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強。
上學時,小錦書包裡有張表達情意的紙條,不等女兒解釋,大姨直接找到學校,恨不得鬧得全校皆知,讓所有人遠離自己女兒。
長大後,女兒剛剛失戀,媽媽立刻哄騙她相親,甚至不顧她意願地直接安排了訂婚、結婚、生子一條龍。
小錦為了反抗選擇和媽媽撒謊,媽媽得知真相後,根本不覺得自己逼得太緊,反而覺得女兒丢人、不要臉,甚至當眾扇女兒巴掌。
這也是文章開頭那一幕的來由。
除了婚戀,小錦的工作大姨也要插上一腳。
不想讓女兒在遙遠的大城市工作,大姨直接越過小錦,打電話給女兒的領導,替她辭了職。
直到上司小心翼翼地詢問:你家裡是有什麼事嗎?你媽媽已經打電話來替你辭職了。
米粒媽把自己代入小錦,真的會覺得那一瞬腦袋裡有什麼東西炸開了。
難堪、又很羞愧,同時還為自己永遠無法逃離這樣的母親而感到痛苦和無奈。
看到這一幕,米粒媽想起之前刷到的一個提問:
為什麼孩子不讓我加他大學老師的微信?
冷不丁一看,你可能還覺得孩子有事瞞着父母,但你再仔細一看,就能發現關鍵詞——大學。
大學不是小學、中學,需要家校聯動,孩子已經成人,不論是學習還是生活都可以自己負責,父母卻仍然想要代替孩子去接觸外界。
大學還要教授聯系方式,那孩子上班了,是不是也得要求領導每個季度開一次家長會啊。
這種和大姨一樣的控制型父母,米粒媽總結,大多出于兩種原因。
一是對自己人生現狀不滿意,想要從孩子身上得到彌補。
拿大姨來說,自己身體有缺陷,婚姻也不幸福,所以格外希望女兒小錦能有安穩快樂的生活,所以要給她挑選對象,希望她盡早步入婚姻。
很多望子成龍的家長也是如此,希望孩子比自己過得更好,卻忘了把握尺度,在捏住孩子人生路線的同時,也讓孩子感到窒息。
二是不相信孩子有能力。
不管是劇中的大姨,還是咱們身邊的控制型父母,不論給孩子做任何安排,其實底層原因都是,他們覺得孩子自己做不到,不如自己安排得好。
說白了,這種控制也是一種否定,會讓孩子感到極大的挫敗感。
畢竟,父母都不相信自己能夠過上理想的生活,自己又哪有動力去奮鬥呢?
父母在這兩種心态交織下,只會失去自我,反而想要抓緊孩子人生的方向盤,孩子則更加想要唱反調。
當雙方拼命争奪一輛車上方向盤的控制權,無論誰赢了,都是輸家。
支持帶來勇氣,獨立帶來自由
對比教育方式粗暴的大姨,二姨簡直就是夢中情媽。
米粒媽說幾個二姨的操作,你就明白了。
同樣是上學時包裡被發現了一封情書,老師直接把二姨叫到學校,當面就開始給孩子下定義。
" 我知道你成績好,長得好看,讨男孩喜歡,但你也不能帶壞了男同學啊。"
說實話,米粒媽聽到這話都感覺血壓上來了,孩子一句話沒說呢,怎麼就是帶壞了人家男同學啊。
再說了,那也是男同學給寫的情書,怎麼還怪上人家女孩了。
二姨沒有直接批評女兒,而是先問女兒有沒有談戀愛,得到女兒堅決否定的答案後,直接告訴老師:
" 我們家娜娜說了,沒談戀愛那就是沒談。"
" 女孩長得好不好看,招不招男孩喜歡,跟會不會帶壞任何人無關,那都是那些男孩的問題。"
别說這一刻二姨在女兒娜娜的眼裡閃閃發光了,米粒媽都要冒出星星眼了。
給足女兒支持和信任,堅定地站在她身後,維護她的尊嚴,這樣的母親不止是孩子的後盾,更是孩子的力量源泉。
這種無條件的支持,也一直延續到娜娜長大。
一次,娜娜仗着自己是跆拳道黑帶,在大街上見義勇為,媽媽趕到警察局,還沒見到孩子就被警察教育了一通。
雖然還不知道事實,二姨依然站在女兒一邊,開口先是:" 她打人,她自己有事嗎?"
知道女兒安全後,立刻解釋:" 警察同志,我女兒不是平白無故打人的人,她肯定是看到誰受委屈。"
未知事實,就能先為女兒說話,這是護犢子沒錯,但堅定而自信的表達,更是出自對女兒的信任。
後來,女兒成績優秀,一路碩博,因為感情一直沒着落,爸爸就開始催婚,甚至說自己女兒再嫁不出去就是賠錢貨。
還沒等女兒不耐煩,媽媽立刻一杯水潑過去:
" 我警告你,不許對着我女兒胡說八道,你沒有資格幹涉她任何事情。"
二姨這個角色,是所有人心目中的完美媽媽,米粒媽開始也以為,她一定從小被父母疼愛,婚姻又幸福,所以才能對孩子這麼好。
但事實恰恰相反,她作為家裡的老二,上有姐姐、下有妹妹,根本不怎麼受重視。
丈夫懦弱無能,年輕時花言巧語,老了也只會嘴上功夫,還氣得她患上了乳腺癌。
有一句話形容她米粒媽覺得很貼切:把愛給出去,把痛藏起來。
她的人生不夠完美,卻能給女兒撐起一片自由的天。
就像那些我們身邊的開明父母,贊美女兒染的粉色頭發,不催婚支持孩子事業,甚至會主動成為孩子在親戚面前的擋箭牌。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這些父母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獨立。
就像二姨一樣,她因為有工作、有自我,所以哪怕曾為女兒将就婚姻,卻從未把自己的人生寄托在女兒身上。
正因如此,當父母的愛不帶有期待和要求,孩子感受到的就只有自由,前路即便再多未知,也會讓他生出無限的勇氣。
分離和尊重,是人生的功課
大姨和二姨的教育互為對照,小錦和娜娜這對表姐妹之間,更是鮮明的對照組。
拿戀愛這件事來說,小錦有一位多年相戀的男友,過年的時候去對方家拜訪處處受委屈。
進門跨火盆不說,還得喝一碗熱血水,不然就要求他們立刻分手,小錦還真就忍着惡心一一照辦了。
直到她飯桌上無意提起了男朋友的母親,一家人立刻翻了臉,男朋友甚至沒有給出任何解釋就和她分了手。
換了誰大過年的碰見這種事都得痛罵男朋友一家吧,小錦卻還有點自責,覺得自己破壞了氣氛。
米粒媽恨不得衝進螢幕搖醒她:這不是你的錯,是他們的問題啊。
再看看二姨家的娜娜,面對戀愛的态度。
她高中時就暗戀一位學長,終于靠近對方所在的名校後,她直接告白,卻被拒絕。
本來想着再接再厲,但沒多久對方就出國留學了,好不容易等到對方回國,還誤以為對方要結婚。
按理說,娜娜得痛苦、流淚,可是她半點沒糾纏,直接轉身不留戀,誤會解開後,又繼續追求。
也就是說,在戀愛這件事上,娜娜一直以自己的感受為先,小錦卻以只想讨好對方,米粒媽怎麼想,都覺得和她們是否被愛意滋養有很大的關系。
再聊聊工作,這件事上,小錦總是被推着走,直到得知再不努力就要被淘汰才想着要奮鬥一把。
在她自己身上,根本沒多少向上的衝勁,總有過一天是一天的感覺。
娜娜不一樣,她努力讀書、拼命科研,絞盡腦汁想要進入業内大牛的課題組。
人家不收在讀博士、不要女學生,統統不是問題,她一次次發郵件,甚至直接找到教授本人面談。
就憑着這股衝勁,她成為了研究所内唯一年輕的女博士,更是唯一參與大項目的女學生。
有一個片段米粒媽印象很深刻,面對研究所内其他師兄對自己女性身份的調侃,說要保護她等等,娜娜只是淡定的回復了一句:
" 我雖然是女生,但我不需要任何人的保護,我們做實驗吧。"
相比于表姐小錦,娜娜的内核顯然更強大,她任何時候都不委屈自己,更會一直為了自己的目标堅定前進不受外界影響,這不就是我們最希望孩子擁有的品質嗎。
除此之外,二姨母女還有一個米粒媽特别羨慕的點,那就是娜娜會向媽媽傾訴自己的一切心事。
不管是學業上有了進步,還是和心上人有了不愉快,她都會和媽媽分享。
她享受着媽媽有經驗的開解,媽媽見證着女兒一路的成長,這是多麼美妙的一件事啊。
作為家長,誰又不希望自家孩子能夠把自己當朋友,分享他的心路歷程呢。
但是,想要做到這一點,絕不能像大姨一樣打着 " 為你好 " 的名義,死死地抓住孩子,而是要給他們想要的愛。
孩子想要的愛,是 " 我愛你,但你是你,我是我 "。
說白了,就是尊重和接納。
想起去年大家羨慕的江浙滬獨生女、東北獨生女,還有被李湘深愛的王詩齡。
難道大家只羨慕她們的家庭富有嗎?
不是的,是因為她們得到了父母全部的愛,而且這份愛的背後,還是一種難得的尊重與支持。
尊重孩子的個性,給他選擇的空間和權利,正向引導,這是用心的教育。
一切大包大攬,要求孩子聽從自己的安排,以愛要挾,這是暴力的控制。
" 世上所有的愛都指向團聚,唯獨父母與子女,指向分離。"
尊重孩子選擇的成長方向,放開手讓孩子大膽向前走,才是我們身為父母最重要的職責。
帶孩子來人間一趟,就做一個讓他自己選擇路線的好導遊,否則,不就變成強制消費的黑心導遊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