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中杯 LYRIQ、大杯 VISTIQ、超大杯 ESCLADE IQ ,凱迪拉克電動化主打「以不變應萬變」,歡迎閱讀。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描述凱迪拉克在新能源時代的表現,那「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應該再合适不過了。
在 2021 年前後那個各大豪華品牌還在用各種油改電產品來糊弄市場的時候,基于新的奧特能 Ultium 純電平台打造的凱迪拉克 LYRIQ(銳歌)像個完完全全的異類。
▲凱迪拉克 LYRIQ
在内外設計、三電素質、底盤調教上,LYRIQ 都可以說是當時純電車型中「标杆」那一梯隊的,其搭載的 Super Cruise 超級輔助駕駛系統當時表現也不錯。
甚至在銷售渠道和定價機制上,也是比較早開始進行自營布局和一口價模式的合資車企。
但是 3 年過去,在上海車展上再次看到凱迪拉克的純電車型時,卻總有種「無聊」的感覺,遠遠沒有第一次看到 LYRIQ 時那種眼前一亮的感覺。
新能源時代的凱迪拉克在 LYRIQ 的昙花一現過後,反應變得越來越遲緩,甚至于慢慢有些跟不上時代了。
▲凱迪拉克 LYRIQ 内飾
首先是完全單一的產品線布局。
凱迪拉克這次在上海車展上終于補全了自己純電家族「LOVE」的後面兩個字母,把 VISTIQ 和 ESCLADE IQ 帶進了中國市場,分别覆蓋了中型、中大型、大型以及全尺寸 SUV。
沒錯,都是 SUV,而且是除了尺寸和座位數量以外沒有其他顯著區别的 SUV。
▲凱迪拉克 VISTIQ
具體數據上,凱迪拉克 VISTIQ 定位是大型 SUV,三圍尺寸做到了 5222 / 2203 / 1804mm,軸距為 3094mm,參考北美版本來看,大概率是 500kW 的雙電機加上 102 度的電池,應該能有 500 公裡左右的續航。
▲凱迪拉克 ESCLADE IQ
ESCLADE IQ 則是凱迪拉克凱雷德的電動化版本,長寬高分别為 5803 / 2167 / 1933mm,軸距為 3460mm,動力系統則是約 750 馬力的雙電機四驅動力系統加上約 200 度的大電池,其标配了 800V 架構,能夠有更快的補能速度,亮點則在于 ESCALADE IQ 支持了四輪轉向,低速行駛時的轉彎直徑可以縮小到約 12 米。在 Cadillac Arrival 模式下 ESCALADE IQ 可以實現對角線行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蟹行模式。
其次是缺乏差異點的過度家族化設計。
「LOVE」家族的四款車型都是基于凱迪拉克的奧特能平台打造的,整體的設計語言一模一樣,家族式的分體式的大燈和豎向 LED 燈組、盾形封閉式進氣格栅、一眼傳統美式豪華的大側面和豎向的尾部刹車燈等組件,在每台車上都能找得到。
内飾也是一模一樣的中控大連屏配上美式大沙發,VISTIQ 和現款的 LYRIQ 區别不大,ESCALADE IQ 則豪華了一些,主要是大連屏更新到了 55 寸,讓副駕也能用得到,同時在中央島台前方增加了一塊螢幕,用于控制車内的各種功能,在後排也增加了一個中央副手,在上面配備了車輛控制屏和小桌板。
▲凱迪拉克 ESCLADE IQ 内飾
還有姗姗來遲的配置更新。
這次發布會上主要提到的更新點是,VISTIQ 上面配備了新的隐藏式激光雷達、和 Momenta 合作的 L2 全場景輔助駕駛系統、70 英寸雙焦面 AR-HUD 和新的 DMS 駕駛員注意力監測系統。
不得不說,這個進化和求變的速度,哪怕不和國内的一眾新勢力做比較,只放在合資品牌裡面看,也有點「不思進取」了。
VISTIQ 和 ESCLADE IQ 這兩款車都是凱迪拉克在 2023 年左右就在北美市場發布的車型,但是在引入中國市場上一直動作遲緩,導致白白錯過了最好的市場視窗期。
不過這也不是凱迪拉克一家的獨有的問題,畢竟整個美系車企在這一輪的電動化浪潮下都有點慢慢走向「查無此人」的趨勢。
我們所熟知的福特、别克、雪佛蘭、林肯等美系品牌,都與凱迪拉克有相同的問題,布局電動化很早、但決心不夠、動作太慢、產品定位也存在偏差。
以奔馳、寶馬為代表的德系車和以豐田、日產為代表的日系車都曾經歷過這個痛苦的階段,但最終他們找到了相同的解法,也在部分車型上取得了成功,那就是——工程設計保持獨有風格、產品定義和智能化交給國内團隊、努力使用本土供應鏈來讓定價更務實。
可惜現在這個國際合作形勢下,美系品牌想做到這些,似乎有點難如登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