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中國衛生巾巨頭翻車,不耽誤掙錢,歡迎閱讀。
" 中國衛生巾巨頭 "ABC 遭全網抵制。
據爆料,市面上多款衛生巾 " 偷工減料 ",實際長度與包裝标注長度不符,若測量吸收液态物的内吸收層,則長度差距更大。伴随輿論發酵,蘇菲、高潔絲、護舒寶、潔婷、七度空間等被點名的品牌相繼作出回應,态度均算誠懇。
除了 ABC。
ABC 衛生巾的客服表示,出現 1-2 厘米誤差是正常的," 接受不了可以不買 "。因态度嚣張,被大量指責 " 推卸責任 ",還有網友表示失望:" 原以為你是良心國貨,沒想到也只學會了資本家吸血的那一套。"
一場 " 抵制運動 " 迅速蔓延,借助社交話題傳播、購買後退單等方式,線上線下結合,給 ABC 衛生巾施壓。ABC 依然很硬氣,通過限制發貨地等方式回擊,有人收到的衛生巾快遞中還被塞入了保險套。
ABC 是中國最早的衛生巾品牌之一,被譽為 " 國貨之光 ",母公司景興健護的市占率曾排名第三,與七度空間母公司恒安、蘇菲母公司尤妮佳三分天下,近年雖業績出現下滑,但仍占據超商貨架的顯眼位置。
ABC 的傲慢不是第一次了,從陰風陣陣的冰涼衛生巾到擦邊文案诋毀女性,只能說是曾經錢太好掙了,ABC 早已習慣高高在上教育消費者。
賺女性的錢還來惡心女性,ABC 的這一劫命中注定。
ABC" 自殺 " 行為大賞
被點名的品牌中,ABC 的誤差很突出。
紅星資本局通過實際測量指出,其整體長度誤差為 6 毫米、内吸收層的誤差達 66 毫米。海報新聞記者購買的 ABC 另一款 8 片 / 包、标識為 240 毫米的衛生巾,每一片的長度都少了 5 毫米。誤差過于統一,令人對前置的生產參數感到疑惑。
但尺寸問題只是導火索,ABC 輕視消費者的态度,才是 " 抵制運動 " 的導火線。
ABC 在客服發表嚣張言論後,發布了回應聲明,稱将進行產品優化等措施。但這份聲明很快被指出存在序号标錯等基礎格式問題。網友認為 ABC 是想草草了事," 說明高層都沒有重視起來 ",并質疑聲明 " 是用 AI 寫的 "。
在同一時間,大量網友嘗試通過 " 反復下單再退單 " 來表達不滿。據說這麼做是為了給 ABC 產生退貨理賠的運費,并暫時性減少現貨存量、讓某些地區無貨可賣," 大家堅持幾天,它就算不發貨也得被耗死。這種廠家一年的營收應該在 10 億上下,每天收入大概 274 萬,堅持一天不讓它賣貨,就能讓它多虧 300 萬 "。
ABC 繼續回擊,在淘寶推出 " 惡意退單額外收取運費 " 措施,在拼多多上統計了一份頻繁下單的地區名單,推出 " 特定地區不可配送 " 限制;微博、黑貓投訴等平台上,由此湧現大量關于 ABC" 訂單被無故标記異常 "" 通過無正當是有拒收件來扣除來回郵費 "" 發空包裹 " 等内容。
有網友氣不過來,花錢開通淘寶 88vip 會員,通過無限次免退貨運費權益強迫 ABC 發貨。但收到貨後,她們發現了更惡心的事情——有人的 ABC 快遞盒中被塞入保險套;有人在凌晨一點半接到同城快遞員電話要求送貨上門,ABC 客服則後台提醒道:" 記得查收哦。"
聲讨浪潮之下,ABC 的舊賬也被再度翻出。抖音的 ABC 美妝旗艦店賬号中,多個視頻在宣傳衛生巾的吸收能力時,用到了 " 比男朋友還會吸 "" 男朋友都甘拜下風 " 等文案——衛生巾品牌玩性暗示,就跟保險套品牌宣傳多生孩子一樣荒謬。
被指出問題就好好認錯,大眾情緒也不至于這般激烈,同樣是引發争議的 "C 類衛生巾标準 " 事件中,她研社、蘇菲、高潔絲等品牌在面對 " 衛生巾 pH 值範圍等同 C 類紡織產品,是否意味着衛生巾等同窗簾布 " 的質疑時,選擇是用數據和法規解釋 " 衛生巾不屬于紡織品,不能用紡織品 C 類的标準判定衛生巾的質量 ",哪會像 ABC 這般作妖。
目前,ABC 天貓旗艦店、抖音旗艦店的產品已全部下架,多家 ABC 衛生巾官方授權店亦已下架相關產品。
輿論沸反盈天,產品紛紛下架,走到了這一步,硬剛消費者的 ABC 才知道怕了,這家衛生巾巨頭的創始人終于露面了。
11 月 22 日,ABC 創始人鄧景衡公開致歉,表示将讓消費者看到真實行動、在 12 月推出優化後的產品。
但一切都晚了,如果不是鬧這麼大,創始人會出來道歉嗎?
兩毛錢的成本還要動手腳
ABC 的荒謬行為,說白了,就是錢太好掙了,以至于根本不在乎用戶的感受。
ABC 賺了這麼多錢,卻從未重視產品和市場訴求。
ABC 母公司景興健護當年遞交的招股書顯示,2015-2017 年,總營收分别約 12.11 億元、13.4 億元、16.94 億元,對應實現淨利潤分别約 8154.4 萬元、1.02 億元、1.4 億元。其中,衛生巾與護墊業務的銷售收入分别為 10.9 億元、12.45 億元、15.99 億元。目前,其營銷網絡已遍及全國 30 多個省、直轄市,產品分銷至 5000 多家大中型商店,公司產品更遠銷東南亞。
用雷軍的話來說,ABC 的商業帝國一頭站在風口上的豬。
剛需屬性 + 消費群體龐大,決定了這是一塊大蛋糕。《中國經營報》做過一項統計,女性一生中有 2535 天為月經期。按照每天使用 5 片衛生巾計算,一生要使用 1.2675 萬片。衛生巾行業排名前十的企業平均售價為日用 1 元 / 片、夜用 1.5 元 / 片。意味着,衛生巾行業能從每一位女性身上賺到 1.2-1.9 萬元。目前全國有約 4.3 億月經期女性,由此推動中國衛生巾市場在 2022 年便達到 991 億元的規模。
消費基數龐大之餘,衛生巾還是一門暴利的生意。自由點母公司百亞股份在招股書中披露,旗下產品的出廠均價為 0.38 元 / 片,終端售價為 1.25 元 / 片,相差 3.3 倍。這是整個市場的縮影,中泰證券指出,中國衛生巾行業平均毛利率已達 45%。
目光回到景興健護,站在巨人肩膀上的衛生巾與護墊業務,2018 年上半年的毛利率已達 43.47%。對比如今的造車頂流比亞迪、賽力斯,2024 年上半年的毛利率 " 也不過 "20.01%、25.04%。
營收這麼高,花在研發上的錢卻很少。景興健護在 2019 年曾因不滿足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條件,陷入 " 疑似騙享稅收優惠政策 " 風波。其招股書顯示,在 2015 年 -2018 年 6 月 30 日間,研發費用分别占公司同期營業收入的 2.66%、2.31%、1.75%、1.64%,占比持續下降;研發人員占公司總人數的比重為 8.55%。
若說研發費用低只能證明創新力不足,那成本低,則直接指向景興健護對產品質量的輕視。上述自由點衛生巾在公布成本僅 3 毛錢 / 片時,網上曾一片譁然,但未曾料到,景興健護的成本才 2 毛錢—— 2018 年上半年,其部門銷售成本為 0.2233 元,旗下品牌 ABC 的部門銷售成本更低,只有 0.2218 元。
| 廣東景興健護招股說明書(申報稿)
相較之下,景興健護更看重營銷。上述報告期内,景興健護累計投入的廣告費用達 5.73 億元,比同期公司 4.17 億元淨利潤還多 1.56 億元。
這無疑在進一步激怒消費者——如此親膚的、對衛生要求本應苛刻的品類,背後的廠商卻如此敷衍。
即使如此暴利,廠商們還要在那幾毫米上做貓膩。以 991 億元市場規模,若每片衛生巾尺寸都少 2%,就產生了 20 億元的隐形收入,如此離譜的吃相真的沒人管嗎?
反噬早已出現
" 請問衛生巾品牌的高管們,知道月經不是藍色的嗎?" 尺寸事件發酵後,有網友借機諷刺道。
忽略真實訴求、将幻想出來的訴求強加到產品上,是消費者與衛生巾品牌長期以來的矛盾。正如令人眼花缭亂的褲型衛生巾、液體衛生巾、有機棉衛生巾、工業大麻棉條、智能月經杯等等,價格更貴了,不僅功能沒有比普通衛生巾更新多少,反倒是連最基本的用戶需求都做不好了。
ABC 曾推出一款主打清涼舒爽的衛生巾,因使用時讓人感受到寒氣入體,被形容為 " 仿佛抹了風油精 ",一度陷入 " 是否會導致宮寒 " 的争議。雖已有專家站出來辟謠宮寒的說法,但消費者不理解為何會有這樣的產品,難道有人提過如此奇葩的需求?這家公司到底有沒有女性在產品推出之前試用過呢?
ABC 及景興健護這般不接地氣,歸根結底,是以前吃太好,變傲慢了,以為無論出什麼產品消費者都會照單全收。
景興健護成立于 1998 年。上世紀 90 年代,衛生巾剛開始在大城市流行,寶潔、尤妮佳等外資企業剛打開中國的大門,與尚在起步期的本土企業景興健護、可靠股份形成相對穩定的格局。巨大的市場空白,給了企業們快速發展的空間。
伴随新消費市場形成,越來越多鲶魚進來 " 攪局 ",老巨頭們的日子不再太平。2022 年,百亞股份的淨利潤同比下滑 17.83%。國產衛生巾鼻祖潔婷更在最近被母公司以 3.6 億元的價格賣掉了。
ABC 在 2017-2022 年的市場份額維持在 3% 以上,在 2023 年掉到了 2.8%,排在蘇菲、七度空間、護舒寶、高潔絲後面。這足以反映產品力下滑的問題,近年景興健護也在積極衝擊 IPO 以穩固在牌桌上的位置。
但這條路走得也不順利。2018 年,景興健護向上交所發起衝刺,2019 年因輔導機構出現問題而暫停上市;2021 年,其在廣東證監局進行備案,拟重啟 IPO 在 A 股挂牌上市。據中信證券的表述,景興健護自 2022 年起持續向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廣東監管局報送輔導工作進展情況,但直至 2024 年的今天,6 年過去了,仍未成功上市。
據 2021 年的報道,景興健護在重啟 IPO 時,又陷入了一場争議,旗下產品 "ABC 無憂褲 " 被指出是由杭州豪悅護理代工生產的。
當年,景興健護就在招股書中提到,未來,若公司品牌保護力度不足,将使公司品牌形象和品牌美譽度遭受侵害,從而對經營及業績產生不良影響。
生活果然充滿戲劇性,這句話如今已照進現實,景興健護之後的上市之路,想必只會更難走了。
原本以為是國貨之光,結果是坑貨之王,這樣的品牌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