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學經驗:很多人正在被這種“情緒毒藥”毀掉!出現這幾種情況,就要注意了,歡迎閱讀。
在生活中,很多人會聽過或說過一些這樣的話:
" 你如果真的愛我 / 關心我,就應該…… "
" 我為你做了這麼多,你卻…… "
" 你要是早點……就不會這樣了。"
" 你看看你,讓我多失望 / 傷心 / 難過…… "
" 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好,你怎麼就不懂呢?"
" 你怎麼就不能理解我的付出?難道我做得還不夠嗎?"
" 如果不是你這樣對我,我也不會變成現在這樣。"
還有一些人事後會這樣折騰或埋怨自己:
" 如果我當時多關心 TA 一點,TA 就不會這麼生氣了,都是我不好。"
" 如果我當時沒有說那句話,我們就不會吵架了,都是我害的。"
" 我當時應該站出來說句話的,可是我卻保持了沉默,我真是個膽小鬼。"
" 我當時應該更努力一些,為 TA 多做點事情,現在我這樣,真是太不夠意思了。"
" 我要是能多陪陪 TA 就好了,現在 TA 走了,我才感到後悔。"
" 我當時為什麼沒早一點發現問題呢?真是太笨了。"
其實,無論是指責還是反思,這些言語背後往往潛藏着 " 你虧欠了我 " 或 " 我虧欠了你 " 的情感暗流。這種 " 虧欠 ",仿佛是一條無形的鎖鏈,将我們緊緊束縛在内疚的深淵之中。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以下這幾種情況,
表明你可能是 " 過度内疚 "
内疚是一種道德情緒,它源自于對自己行為的深刻反思,通常發生在我們認為自己傷害了他人,或違背了個人的道德标準時。它是一種充滿自我責怪和負面情緒的體驗,常伴随着深刻的内心衝突和良心不安。
圖源:網絡
内疚情緒雖然帶有強烈的負面情緒色彩,但它也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内疚能夠促使我們深入反思自己的行為,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和不足,從而激發我們承擔責任、彌補過錯、改進自我的決心和行動。研究表明,容易感到内疚的人更有同理心,更可靠,更容易獲得他人的信賴。不過,内疚的積極作用通常只有在适度的、合理的情況下才能得以發揮。
然而,很多時候我們感到内疚的情境并不那麼清晰,常常會經歷錯位的内疚,承擔超出自己責任和影響範圍的情感負擔,導致焦慮、無助,甚至自我懷疑。
1
因他人情緒波動而内疚
尤其是當他們表現出不滿、失落或生氣時,往往會引發我們的内疚感。盡管他人的情緒可能并非由我們的行為直接導致,但許多人會本能地認為自己對這些情緒負有責任,進而感到過度内疚。
這種情緒通常來自一種潛在的信念,即 " 我應該讓身邊的人感到快樂 ",或者 " 他人不開心是我的錯 "。例如,朋友突然變得沉默或冷淡,盡管沒有明顯衝突,仍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做錯了什麼。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2
因拒絕他人請求而内疚
拒絕他人的請求本是個人權利的一部分,尤其是在有合理理由的情況下,或者當他人的請求本身超出我們的能力範圍時。然而,有些人因為過度關注他人的感受,或害怕因此影響關系,常常對自己的拒絕感到不安和内疚。
這種内疚感往往并不源于實際的錯誤,而是來自對責任的誤解和過高的自我要求。例如,被同事請求幫忙值班,而你因私人安排拒絕,之後卻擔心對方因此對你產生不滿,内心備受煎熬。
3
因他人的困境而内疚
與 " 看見你不快樂,我就快樂 " 的心态恰恰相反,因他人不如意而内疚源自對他人情緒的過度共情。認為自己與他人情感和境況緊密相連,甚至會誤認為自己的幸福或成功可能讓他人感到不滿或沮喪。
因此,即使他人的困境與自己毫無關系,也會產生不必要的内疚情緒,認為自己應當承擔一部分責任或感到愧疚。例如,或者自己正處在一段順利的關系中,而朋友卻在感情上遭遇挫折時,可能會覺得自己的幸福使得朋友的痛苦更為明顯,進而產生不必要的内疚。
4
因無法滿足他人需求而内疚
無法滿足他人需求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情況,但過度内疚往往會讓人陷入自責的漩渦,将合理的局限視為個人的重大失敗。
這種情緒不僅無助于實際問題的解決,還可能給自己和他人帶來更大的心理壓力。例如,孩子想參加某項活動或課程,但因時間、金錢或其他因素無法支持,覺得自己是 " 無能的家長 ",沒能給孩子提供最好的一切。
5
為曾經的錯反復道歉和補償
在一些情況下,即使事情早已過去,對方也已經表達了諒解,我們依然會因為過度自責而不斷為過去的錯誤道歉,并試圖彌補。典型表現為:
①過度道歉。例如,因為忘記一個重要的約定,即使對方明确表示不介意,自己還是會在之後多次提及這件事并再次道歉,甚至每次見面都覺得需要做點什麼來彌補;
②額外補償。例如,曾經因為工作繁忙沒能出席朋友的重要活動,事後不僅道歉,還不斷送禮物或特意請客,試圖通過行動減輕自己的内疚感;
③無法釋懷。即使已經通過行動彌補了過失,仍然反復自責,擔心自己是否做得還不夠,或是否對方的原諒只是 " 表面功夫 "。
6
因享受個人時間而内疚
在忙碌的生活中,抽出時間享受個人時光是必要的,但我們卻常常在享受的同時自責,認為自己 " 太放縱 " 或 " 不上進 "。
這種情緒會讓人覺得自己在浪費時間,應該利用這些閒暇去看書、學習,或從事更多 " 有意義 " 的事情以提升自我。例如,在周末賴床多睡了一會兒,身體放松了,心裡卻惦記着早起本可以完成的工作或任務。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如何走出 " 過度内疚 " 的泥潭?
如果說理性内疚是一種能夠幫助我們認識到錯誤、改進自我行為的情感,那麼過度内疚往往源自于我們對自己設立了過高、不切實際的期望。
這些期望可能是社會或他人強加給我們的,也可能是我們自己無意識地設定的。當這些期望遠遠超出了我們的實際能力或現實條件時,達不到這些目标時,我們便容易感到無力和内疚。想走出 " 過度内疚 " 的困境,關鍵在于調整和重塑這些期望。
把 " 應該 " 換成 " 能夠 "
如果你很容易感到内疚,可能是因為你心中充滿了過多的 " 應該 "。" 應該 " 常常是内疚的一個信号,通常源于不切實際的期望。那些常感到内疚的人,往往在談話中頻繁使用 " 我應該…… " 或 " 我本應該…… " 這樣的話語,反映出對自己的行為設定了過高的标準。當未能達到這些标準時,内疚情緒便随之而來。
例如,一個職場媽媽可能會想:" 我應該既能照顧好家庭,又能在工作中表現出色。" 然而,在現實中,平衡家庭和工作往往是非常困難的。當她發現自己無法同時滿足這兩個方面的需求時,就可能會陷入内疚之中,覺得自己既不是一個好媽媽,也不是一個好員工。
因此,試着把 " 我應該 " 換成 " 我能夠 " 或 " 我可以 "。" 應該 " 往往承載着一種僵化的準則和過高的期望,它像一把無形的尺子,不斷衡量着我們的行為和結果,當現實與 " 應該 " 之間出現差距時,内疚和自責便如影随形。而 " 能夠 " 則代表了一種靈活的選擇和積極的可能性。它承認我們的局限性和生活的多變性,鼓勵我們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内盡力而為。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當我們用 " 我能夠 " 或 " 我可以 " 來表述時,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擺脫内疚和自責的困擾,也促使我們更加關注自己的能力和潛力,而不是被固定的标準所束縛。
給 " 期望 " 劃個 " 範圍 "
我們經常會經歷錯位的内疚,承擔超出自己責任和影響範圍的情感負擔,而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們設定了沒有明确界限或定義的期望。
當我們設定 " 多陪伴孩子 "" 多關心爸媽 " 或 " 多投入工作 " 這樣的期望時,往往面臨一個問題:到底多少才算 " 多 "?什麼程度才算 " 足夠 "?" 多 " 是一個主觀感受,是相對的概念。我們可能會将其理解為極其頻繁或大量的投入,甚至可能導致我們陷入無休止的努力。由于沒有清晰的标準,我們常常無法判斷自己是否達成了這些期望,從而不斷自我質疑,陷入 " 我做得不夠多 " 的内疚情緒中。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可能做到每一項責任都完美無缺,也不是所有的期望都需要無限制地滿足。因此,可以嘗試為自己的 " 期望 " 設定一個明确的 " 範圍 "。例如,将 " 我需要多陪伴孩子 " 調整為 " 每周至少陪孩子進行 1 小時的戶外活動 " 或 " 每天晚上和孩子進行 15 分鍾的親子對話 "。通過設定具體的數字或時間框架,我們能夠更清晰地衡量自己是否達到了期望,從而避免陷入無休止的自責和内疚。
最後希望大家可以意識到,内疚應當是對自身行為的一種健康反思,而不是無休止地承擔不屬于我們的責任。當我們一味地自責時,不僅無法改善關系,反而可能讓自己陷入無力和焦慮的情緒中,影響自身的心理健康。
參考文獻
[ 1 ] 瓦洛麗 · 伯頓 .(2023). 擺脫精神内耗:為什麼我們總被内疚、自責和負罪感支配 .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0314532
[ 2 ] 伊爾斯 · 桑德 .(2022). 内疚清理練習:寫給經常苛責自己的你 . 台海出版社 .ISBN:9787516833407
[ 3 ] Levine, E. , Bitterly, T. B. , Cohen, T. R. , & Schweitzer, M. E. . ( 0 ) . Who is trustworthy? predicting trustworthy intentions and behavior.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Guilt | Psychology Today
策劃制作
作者丨蘇靜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審核丨傅素芬 浙江省心理衛生協會 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策劃丨一諾
責編丨一諾
審校丨徐來、林林
相關推薦
1.總是忍不住吃吃吃?真不怪你管不住嘴!可能是身體這個地方壞了
4." 頂流 " 上市!比白菜鮮,維 C 含量高!它是四川人冬日餐桌上的靈魂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内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原創圖文轉載請後台回復 " 轉載 "
點亮 " 在看 "
一起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