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這事不怪賈玲和張藝謀,也證明:一些更迷惑的事,正在電影圈發生,歡迎閱讀。
文 | 安青
編輯 | 9527 喵咕君
引導:
2024 年電影市場的大盤表現不由得讓人發出一聲嘆息。
從數據顯示,截止 12 月 10 日,放映電影總票房僅有 408 億,距離去年同期有 111 億的差距,全年降幅 26%。
哪怕是年末出現一部大爆特爆的影片,應該也很難彌補了。
而且回顧這一年的 TOP10 電影,能發現頭部影片的競争力明顯不足。
成績最好的《熱辣滾燙》,總票房高達 34 億,但這也是自從 2021 年以來年度票房冠軍首次沒有突破 40 億的情況。
所以為什麼頭部影片對整體票房拉動力減弱?這背後又代表了什麼樣的一種趨勢?
既然出現了疑問,我們勢必要分析當下電影市場變化趨勢的形成過程,思考其變化的原因所在。
先來看整體變化情況。
一、觀影意願降低,讨論度與票房成績不成正比。
今年你走進影院的次數多嗎?我想很多人都意識到了自己對院線電影熱情逐漸下滑。
通過數據來看,今年觀眾走進影院的頻率明顯下降,甚至達到了 6 年來的最低水平,即便是票價持穩的前提下,觀影意願也不見提升。
與此同時,網絡讨論度并不代表票房會提升,比如《第二十條》在線上話題數量極多,預售票房卻并非同期最高。
再加上短視頻的興起,觀眾很難靜下心來坐到影院去欣賞一部影片,久而久之,觀影意願自然下滑了。
二、撤檔風波頻出,檔期号召力逐漸下滑。
除了個人心态問題,片方的各種騷操作也會影響票房成績。
尤其是這兩年撤檔現象太多了,比如春節檔《我們一起搖太陽》都已經上映 5 天,獲得了 8900 萬的票房,結果突然宣布退出檔期,而後在 3 月末重新上映,勉強拿下了 2.76 億的總成績。
但這并不是個例,《紅毯先生》、《野孩子》、《沒有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事》都宣布過撤檔的消息。
有網友辣評:電影圈現在流行七天無理由退貨?
這種情況一來是不尊重觀眾的行為,讓人感到失望,二來也是擾亂電影秩序,嚴重影響檔期号召力。
三、類型化明顯,喜劇成最大赢家。
能發現今年電影類型化現象明顯,動作片、懸疑片備受歡迎,而喜劇電影更是一家獨大。
哪怕是法治題材為主的《第二十條》,也有着輕喜劇風格的融入。
反觀其他影片難以出頭,尤其愛情片都快要被市場所淘汰,而這樣的趨勢必然會帶來審美疲勞,影響電影的多元化發展。
是時候開始思考應對措施了!
盡管今年電影發展形式并不樂觀,但并非全都是爛片,從一些叫好又叫座的影片中,也能獲得一些啟示。
首先:内容大于一切。
今年兩部女性題材的影片《好東西》、《熱辣滾燙》都備受好評,票房成績超出預期。
原因很簡單,觀眾在這兩部影片中看到了正向的引導,不以男女對立為賣點,讓人能夠感同身受,有所感悟。
相比之下,徐峥執導的《逆行人生》卻低于預期值了,導演試圖通過中年危機、外賣員日常來達到引起共鳴的目的。
然而劇情還是抓不住重點,懸浮的地方太多,很難真正獲得觀眾們的心。
所以說,電影還是要切合現實觀念,思想與時俱進,戳到觀眾真正的痛點才行。
其次:題材要有吸引力。
今年《默殺》和《年會不能停!》都算是 " 黑馬之作 " 了。
兩部影片沒有太強的陣容,但能夠抓住題材應有的精髓,懸疑片抓尺度,職場片抓現實,雖然前期票房不算高,但随着口碑打響,成績越來越好。
而對比一下,《維和防暴隊》邀請到黃景瑜與王一博兩位流量大咖,還是以維和為主題的主旋律題材,一開始獲得不小的關注。
可惜真正看到成片後,太多缺乏邏輯支撐的橋段,偶像色彩濃郁,少了些嚴謹性,以至于後期票房漲勢乏力,成績不盡如人意。
可見今年電影口碑與票房沒有倒挂,再大的陣容與噱頭也不足以忽悠觀眾走進影院,影片想要得到關注還是應拿出實際看點。
另外:IP 續作要有保障
除了《飛馳人生 2》之外,《沙丘 2》、《海王 2》這些大 IP 制作似乎沒有了吸引觀眾的亮點,還是無法打破 " 續集魔咒 ",更多的是用情懷博眼球罷了。
奉勸那些拍攝續集的創作者們,消費情懷并非妙計,還是要保證内容品質,滿足觀眾訴求,否者就是浪費 IP,勸退觀眾。
最後:引進片搶風頭,國產電影要有危機意識。
沒想到 2024 年引進的外國電影票房份額為 23%,數量與貢獻率都保持自 2020 年以來的穩步增長。
其中《哥斯拉大戰金剛 2:帝國崛起》更是突破 9.6 億票房,比《末路狂花錢》、《九龍城寨之圍城》都要猛。
不過,這也給國產電影提了一個醒,當心被引進片搶走風頭,始終都要保持危機意識,不能盲目自信,只有不斷提升自我才能站穩腳跟。
結語
不難看出,中國電影的 " 迷局 " 需要從内向外進行解決。
對内我們要抓住影片的品質,内核清晰且深刻,故事要符合時代要求,觀念與思想要戳中觀眾們的心。
同時,影片不能局限于類型化,要打造多元化的題材,保證每一部影片都是精品,并且尊重檔期,提升檔期的号召力,才能拉動觀影意願,提升上座率。
而對外,我們要保證作品的不可替代性,打出自己的招牌,不給引進片太多搶奪票房的機會,更是樹立我們文化自信的好機會。
總之,中國電影想要長期且穩定的發展,思考與前進是必須要做到的事情,前兩年或許因為大環境影響有很多困難,但随着環境開放,也應該拿出些看家本領,給觀眾們交上滿意的答卷了。
希望明年的電影市場可以蓬勃發展,煥發生機吧。
那麼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