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電影經驗:今年最炸裂的韓國大片,出現了,歡迎閱讀。
最近的韓國政壇,比電影還魔幻。
短短十多天,「劇情」跌宕起伏。
先是總統尹錫悅突然宣布緊急戒嚴令。
僅6小時40分鍾後,戒嚴令又被宣布解除。
一時之間,大量民眾湧向國會,發起抗議。
尹錫悅遭到國會彈劾,總統職務被停,甚至還面臨多項罪行指控。
「韓國總統」的魔咒也再次應驗。
尹錫悅成為韓國憲政史上繼盧武铉、樸槿惠之後,第三位遭彈劾的總統。
這自然引起無數網友的圍觀、讨論。
有人嘲諷韓國政壇在上演鬧劇。
有人贊揚韓國民眾的團結與勇敢。
盡管,韓國的動蕩離我們的生活還很遠。
但這一幕幕情節,并不讓人覺得陌生。
因為幾乎每一幕,都能讓人聯想到相關的影視作品。
現在,依然有許多人一提到韓國電影,就會嘲諷他們「只敢拍,不敢改」。
今天,魚叔就借幾部韓國高分電影,梳理梳理這次大事件。
咱們也來看看,韓國這麼多年,到底改沒改?
《首爾之春》
12月3日晚,韓國戒嚴令一發布,網絡就炸開了鍋。
韓國上下頓時陷入不安和混亂之中。
當晚,三架軍方直升機在國會上空盤旋,陸軍巴士停在國會前,空降兵部隊和280名全副武裝的「戒嚴軍」進入國會。
一時間,電影《首爾之春》迅速登上豆瓣實時熱榜第一。
其他平台也有許多網友,提到這部電影。
甚至紛紛調侃,這是《首爾之春》的續集上演——「首爾之冬」。
相信大家都已經看過此片了。
這部去年在韓國票房大賣的電影,在我們這兒的口碑也相當高,豆瓣上已有23萬+人評出8.8高分。
電影中呈現了類似的政治動蕩。
1979年,韓國時任總統樸正熙遇刺身亡。
正是在這期間,全鬥煥及其共謀者,發動12·12軍事叛變。
電影,或者說那段歷史的結局,是一場無可奈何的悲劇。
政府和軍隊中的大部分人,要麼委曲求全,要麼見風使舵。
而民眾更是蒙在鼓裡,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盡忠職守之人屈指可數,無力回天,最終導致全鬥煥奪權成功。
有人猜測,尹錫悅的這次緊急戒嚴令,是不是也想學習45年前的全鬥煥。
試圖通過軍隊力量,掃清異己,獨攬大權。
電影中的反派,就有一句傳播度很廣的台詞:
「失敗了才是叛國」
然而,這一次的事态發展,與電影情節完全不同。
戒嚴令發布後沒多久,就遭到不少民眾的質疑與抗議。
一眾議員們甚至立刻趕到,翻牆突破封鎖,進入國會,投票通過解除戒嚴的決議。
自發布起僅6小時40分鍾後,戒嚴令被宣布解除。
畢竟,眼下早已不是45年前了。
《華麗的假期》
韓國上一次的戒嚴令,是在44年前。
也就是全鬥煥剛剛登台不久,民眾爆發了大量的抗議。
于是,全鬥煥宣布全國擴大戒嚴,并武力鎮壓光州的示威者,造成大量傷亡者。
後來,韓國電影、電視劇中,能夠反復看到以「光州事件」為背景的故事。
電影《華麗的假期》就是其中之一。
雖然故事帶有虛構色彩,但描繪的悲痛歷史都是有原型的。
無數光州市民聚集在市政府前的大街上,用肉身之軀直面軍人的長槍短炮,進行大規模的示威抗議。
甚至有憤怒的市民從軍警手中搶奪武器。
對于今天的韓國民眾,「戒嚴令」一宣布,就引起了強烈的應激反應。
立馬有大批韓國民眾聚集到國會附近,抗議尹錫悅的戒嚴令。
超4000名民眾在國會議事堂外,與軍警對峙。
還有民眾在半路攔截裝甲車,阻礙軍隊進入國會。
從而為國會投票争取時間。
這一次,甚至還出現手無寸鐵的民眾搶奪槍支的場面。
抗議現場,一位新聞發言人公然奪過一名特種兵的步槍。
激動地指責他們——「把槍口對着平民,不感到羞恥嗎?」
對此,那位特種兵居然連連後退,未做任何反擊動作,在兩名同伴的幫助下才得以掙脫。
今天的韓國戒嚴,顯然也不會像44年前那樣釀成慘劇。
《太陽的後裔》&《薄荷糖》&《幸福的國家》
這次參與戒嚴的軍人,也不似傳統印象中那樣嚴陣以待。
44年前,許多軍人也感到自己被騙、被利用。
以為是被召集去與外敵作戰,結果被帶到了南方鎮壓國民。
這一次戒嚴,雖然國會附近有大批韓軍駐守,一片肅殺之氣。
但現場視頻可見,他們的行動非常不「稱職」。
反而無所用心、消極怠工。
與民眾陷入對峙時,态度軟弱,罵不還口,打不還手。
反而任由自己被平民推搡到一邊,無奈地舉起雙手。
戒嚴結束後,還有一位民眾拍下這樣一段視頻:
一位士兵一而再再而三地鞠躬道歉,态度非常真誠,最終默然離去。
707特種部隊隊長金賢泰,更是事後主動接受采訪,向民眾道歉。
他表示,他是一個無能的指揮官,逼迫隊員執行命令,并懇求社會大眾不要責怪隊員,他願獨自承擔所有責任。
「707隊員沒有罪,如果有罪,也只是聽從我這位無能指揮官的罪。」
執行命令的軍人,同樣是極端環境下被逼迫的普通人。
他們也有父母、有愛人,有感情,有自己的道德準繩。
網上還曝出一段動人的情節:
戒嚴後一名士兵和父親通話,答應父親保護自己,也保護身邊人,絕不将槍口對準普通民眾。
父親:「不管怎樣,保護好自己的生命。你拿的可是實彈。要好好注意,保護你周圍的人。無論發生什麼,都不能攻擊平民,讓平民受到傷害。絕對不能做,知道了嗎?」
兒子:「是。」
這也與多部韓國影視的主題,不謀而合。
像電影《薄荷糖》中,原本善良的男主,服役期間,因在「光州事件」的混亂中誤殺了無辜的普通人。
從此陷入深深的愧疚和痛苦,退伍後自甘堕落。
最終因為難以承受深深的負罪感,徹底崩潰自殺。
韓劇《太陽的後裔》中,柳時鎮原本堅信,軍人必須服從命令,哪怕以死亡為代價。
他認為,這都是為了守護,守護這片土地上的自由與和平。
但,當他在戰場上目睹了戰友的離世,意識到每個任務背後的無辜傷害,做出一次次違背本心的行動後,他原有的信條也開始分崩離析。
電影《幸福的國家》裡,協助部長刺殺總統的軍人,一直壓抑着自我的聲音,一遍遍告訴自己只是在服從命令,服從命令就是在保護國家和家人。
直到一切過去後,他内心的痛苦衝破異化的殼。
生而為人的良知才逐漸展露。
《辯護人》
除了民眾、軍人對于戒嚴的不合作,也有不少政客堅守住了韓國的憲政體系。
如果沒有大量議員在第一時間趕到國會投票,通過廢除戒嚴令,後續發展還很不好說。
而戒嚴結束後,國會立馬啟動彈劾總統尹錫悅。
沒想到,首次彈劾議程中,尹錫悅所在的執政黨議員,幾乎全部中途退席。
在野黨議員集體起立,不停點名呼喊執政黨議員返回投票。
這一幕很難不讓人想起《辯護人》結尾的法庭戲。
被點名的辯護律師,一個個站起來,站成男主身後,成為最堅實的後盾。
正如電影《辯護人》中的男主,經歷了對暴力的目擊,和自我覺醒的過程。
從一開始的現實功利,到後來的正直公義。
不僅需要重拾自己作為社會一員的責任,還必須在良知與國家權力的壓迫中,做出道德選擇。
《實尾島》
當然,有令人敬佩動容的一面,也會有令人震驚憤怒的一面。
戒嚴當晚,韓國特種情報部隊(HID)也在待命狀态。
有民眾猜測,或是想通過HID偽裝成朝鮮士兵衝入國會。
然後讓707特種部隊再對HID進行滅口。
這兩天也有新聞人曝出,尹錫悅早就開始準備實施戒嚴,手段極其卑劣。
甚至包括攻擊駐韓美軍,暗殺幾名美軍,然後栽贓給朝鮮,誘使美國攻擊朝鮮。
這也讓人聯想到改編自韓國真實事件的電影《實尾島》。
一支特殊的部隊被困在島上,忍受精神與肉體折磨,只為一朝報效國家。
卻沒成想,因為政治環境的變化,他們沒了用武之地,反而被當成累贅,被要求滅口。
徹底淪為政治鬥争的犧牲品。
最終,隊長因無法執行上級的命令,殺死相伴多時的隊員。
選擇吞槍自殺。
而這段歷史也長久地被篡改,雪藏在秘密檔案之中。
直到很多年之後,才大白于天下。
幸運的是,這樣的情節也沒有在今天重演。
正是韓國電影對于歷史創傷和社會暴力的不斷書寫,才讓親歷過的國民對于集體記憶銘刻于心。
也讓沒有經歷過的年輕一代,在影視文化的熏陶下,形成對社會變革的認知和參與意識。
這種代際傳承,一點點塑造了韓國社會頑強的民主抗争力。
而對于我們旁觀韓國社會的局外人,韓國電影也以強烈的情感張力,讓我們得以進入歷史現場,被一次次觸動。
我們再一次看到,韓國電影不僅記錄社會現實,也在推動社會變革中發揮了獨特的作用,與時代的聲音亦步亦趨。
如前所說,盡管至今仍有人諷刺韓國電影「什麼都敢拍,卻什麼都不改。」
但實際上,韓國電影确實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一些實質性的政策改變。
《熔爐》上映6天,韓國國會通過「熔爐法」,性侵幼童沒有追訴期,最高量刑改為無期徒刑。
《素媛》後有了「趙鬥淳法」,性侵犯刑滿出獄後會被全天候一對一監視。
《梨泰院殺人事件》推動97年的案件重審,兩名嫌疑人在2015年被引渡回國。
《辯護人》上映第二年,當年5名被告改判無罪,受害人時隔33年沉冤得雪。
《未生》推動保障工人權利法案。
《寄生蟲》上映後韓國政府花稅金改善了地下室環境。
韓國電影人不僅用電影書寫歷史,自己也積極投身于社會運動之中。
就像這一次,2518位韓國電影人聯合發布聲明,要求罷免并逮捕「叛國罪犯」尹錫悅。
《分手的決心》導演樸贊郁,還為抗議民眾發放面包。
面包上的貼紙寫着:
「我們與尹總統分手的決心非常堅定。」
事實上,電影作為一種文化媒介,本無需肩負「改變現實」的義務。
韓國電影卻能在拍得足夠有感染力的前提下,喚起情感和思考,引起強大的社會效應。
就像上述這些電影,甚至很多消失的電影。
幾十年來不斷提醒韓國民眾勿忘歷史,才能使創傷記憶轉化為行動共識。
這種共同記憶不僅避免了歷史悲劇的重演,也成為全民抗争的重要動力源泉。
魚叔在這個過程中看到了一些韓國普通人的反應與訴說,頗為感觸。
比如,一個街訪中,一名年輕男子說,戒嚴宣布時,他正在睡覺。
但他的第一反應是,「趕去保護國會大廈」。
而當他走到國會大廈時,他看到的是無數和他一樣自願前來的市民……
還有一位示威者,分享自己的所見。
他提到,現場的警察和士兵也意識到這是非法的戒嚴令,面對民眾的怒火,他們反而低頭道歉,提醒他們不要受傷。
也因此,避免了流血事件。
更有一位年長者激動地表示:
「我相信韓國人民有意願清楚地表明,沒有人能用槍支和武器壓制他們。大多數人相信事情很快就會恢復正常。但是發起這一切的尹總統,連同國防部長和一些支持者,必須為此承擔責任,這樣這個國家才能恢復正常。那種我們孩子們能夠幸福生活的國家。」
被問及為何如此激動,他坦言想到了自己的孩子。
「是我們這一代付出了最大的努力。而我們的孩子們現在正從中受益。我們的孩子應該生活在一個好的國家。作為父母,看到這一切發生真的讓人心碎。」
也正因如此,時隔40年多後的又一次總統戒嚴,并未讓韓國社會重蹈歷史的覆轍。
戒嚴令生效僅6個小時,尹錫悅也在12天後遭彈劾。
風暴平息背後,固然有更復雜的政治原因。
但必然與民眾的快速反應和集體抗争密不可分。
正因為有了《首爾之春》這樣的電影,才沒有發生《首爾之春2》的悲劇上演。
韓國電影裡塑造的那份勇氣和擔當,在現實裡依然熠熠生輝。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