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多家自主車企喊話:燃油車依然關鍵,歡迎閱讀。
近期,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下稱 " 吉利汽車 ")的多位高管在公開場合頻繁表态稱,未來吉利将繼續加強在燃油車板塊的投入。吉利汽車行政總裁及執行董事桂生悅更是直言:" 再過兩三年,中國一定會做到‘油電平權’。到時候資本市場(對車企)的估值(策略)也會生變,如果一家車企沒有油車,就會是個缺陷。"
在 3 月底舉辦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長城汽車 CTO 吳會肖也對外表示,由于要考慮全球市場,以及國内還有一部分燃油車用戶,因此長城汽車會繼續在燃油車領網域進行投入。
幾年前,豐田汽車董事長豐田章男曾多次公開強調要繼續在燃油車技術上加大投入,彼時其言論被一些行業人士批為傳統車企故步自封。如今,在新能源發展最快的中國市場,風向開始轉向,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 " 唱多 " 燃油車。
努曼陀羅商業戰略咨詢創始人霍虹屹對經濟觀察報表示:" 過去幾年,在‘電動化壓倒一切’的語境下,關于燃油車的聲音一度被邊緣化,豐田章男之類的‘異類’也一度被誤解。但随着新能源產業進入下半場,現實比理想更具說服力。電動車面臨補能焦慮、保值率低、整車盈利難等問題的困擾,而混動技術、先進燃油機在某些工況下反而展現出更高的能效和更強的适用性。這時候,一些車企重拾對燃油車的重視,這不是逆風翻盤,而是順勢而為。"
" 保衛 " 燃油車
燃油車時代自主品牌的頭部企業吉利汽車,在新能源時代第一個舉起了保衛燃油車的大旗。
3 月 20 日,吉利汽車集團 CEO 淦家閱在 2024 年吉利汽車财報會議上表示,吉利汽車始終認為未來的動力形式是多元化的。燃油車是汽車工業百年來技術積累的體現,海外燃油車市場比重依然較大,發展燃油車是吉利的優勢,吉利有能力做好燃油車。他稱:" 未來,吉利的燃油車板塊不僅不會收縮,還會繼續加強。公司會聚焦產品,打造爆款,同時加速燃油車產品的智能化、網聯化,堅持國内國際雙循環進行全球渠道建設。此外,‘千裡浩瀚’(智駕方案)也會進一步賦能燃油車板塊,推進‘油電平權’。"
在 3 月 29 日舉行的 2025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淦家閱再次強調:" 吉利不會放棄燃油車市場。燃油車仍然是市場上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占比例超過 50%,有着非常大的市場占有量,公司仍然會在這一領網域加強投入。"
在市場上,吉利汽車旗下的星系、博系等燃油車產品銷售情況較好,吉利也已成為自主品牌燃油車銷量第一。其中,星瑞已是中國品牌燃油轎車銷量冠軍,星越 L 則是全品牌燃油 SUV 市場的銷冠。
除了吉利汽車,長城汽車、廣汽集團、奇瑞汽車等汽車大廠也并未停止對于燃油車技術的研發。2024 年至今,長城汽車在燃油車領網域發布了多項技術創新和產品更新,主要集中在柴油動力、混動技術優化及經典車型迭代等方面。例如,近期長城汽車推出了柴油版二代哈弗 H9;坦克 300 新增汽油、柴油及 Hi4-T 三種動力版本。
廣汽集團原董事長曾慶洪在 2024 年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上提出,2030 年汽車市場将形成 "433" 結構(40% 混動、30% 純電、30% 燃油車),并呼籲政策應保障燃油車與電動車的平權發展,反對 " 一刀切 " 式轉型。
霍虹屹認為,從本質上看,企業的戰略永遠不只是 " 跟趨勢走 ",而是 " 跟需求走 "。一個典型的誤區是将 " 技術進步 " 誤解為 " 用戶全體的統一躍遷 "。實際上,不同市場、不同人群,對于技術形态的接受程度各異。對很多中國三四線城市乃至海外新興市場的消費者來說,燃油車依然是成本可控、使用便捷、維護熟悉的最優解。從這個角度來看,繼續在燃油車領網域投入,并非保守,而是穩健;不是不識變,而是不盲變。
為何是現在?
在新能源汽車月度滲透率已經超過 50% 的當下,燃油車市場份額持續萎縮,行業中持有 " 燃油車就是落後 " 觀點的人大有人在,而為何此時還有企業高喊燃油車的重要性?
首先是因為企業生存危機加深,致使企業開始關注盈利。在持續的價格戰中,本就存在盈利問題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虧損加劇,新能源車企面臨不能盈利就出局的嚴峻挑戰。而燃油車作為成熟產品,即便在激烈的價格戰中也能保持一定的利潤。
其次,燃油車的需求韌性超出行業預期。2024 年中國燃油車銷量仍達 1857 萬輛,占比 59%。有相關調研指出,在下沉市場(三四五線城市),燃油車滲透率仍超 60%;在 10 萬— 15 萬元汽車產品價格帶,用戶對燃油車接受度仍達 78%,在長途貨運、極寒地區(如東北)等應用場景中,用戶對燃油車偏好度達 85%。
在市場最關注的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方面,乘聯會零售口徑數據顯示,2024 年 8 月至 2025 年 1 月,國内新能源乘用車零售滲透率從 53.7% 持續下滑至 41.5%。這意味着燃油車的滲透率在此期間出現反彈。
三是在海外市場,燃油車的需求遠高于國内。根據行業研究機構及主要市場數據統計,2024 年全球燃油車銷量占比約為 76% — 80%。燃油車在全球市場依舊占據着主導地位。對長城、奇瑞、吉利等在海外市場已有一定基礎且致力于繼續擴大全球市場份額的車企而言,發展燃油車相當重要。
再者,此前幾年吉利、長城、奇瑞等企業的新能源發展較慢,但經過一段時間的投入和轉型,這些企業的新能源占比已經實現快速追趕。數據顯示,吉利集團 2024 年總銷量為 217.66 萬輛,其中新能源銷量 88.82 萬輛,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約 41%;長城汽車 2024 年總銷量為 123.33 萬輛,其中新能源銷量 32.18 萬輛,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約 26%;奇瑞集團 2024 年總銷量為 260.39 萬輛,其中新能源銷量 58.36 萬輛,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約 22.4%。
從一家企業綜合競争力的角度看,若其燃油車和新能源車均表現較好,無疑意味着其綜合競争力更優。這也是吉利等車企高管強調 " 動力多元化戰略 " 更重要的原因所在。
對于未來國内及全球汽車市場将呈現怎樣的發展格局,行業中一直有所争論。在新能源高速增長期,有激進的觀點認為,未來新能源汽車将全面取代燃油車。但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提出,燃油車仍将在未來的汽車市場中占據重要位置。
中國投資協會上市公司投資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支培元表示,在中國市場,預計未來純電和混動占比将持續提升,最終純電可能達到 40% — 50%,混動占 30% — 40%,燃油車占 20% — 30%,燃料電池車占比較小但逐步增長至 5% 左右。政策推動、基礎設施完善及消費者環保意識提升,将促使純電和混動快速發展,但燃油車在長途運輸等領網域仍有優勢。在全球市場上,純電占比或達 30% — 40%,混動占 25% — 35%,燃油車占 30% — 40%,燃料電池車占比在 3% 左右。不同地區發展不均衡,歐美部分發達國家純電和混動增長快,而一些發展中國家燃油車仍将長期占據主導地位。
" 未來汽車產業各種動力類型在中國和全球市場的占比将呈現動态變化。" 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秘書長袁帥認為,在中國市場,随着新能源政策的持續推動和消費者環保意識的提高,純電和混動汽車的占比将逐漸提升,但燃油車在一段時間内仍将占據一定市場份額,特别是在二三線城市和農村地區。在全球市場,由于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基礎設施建設和消費者需求差異較大,各種動力類型的占比将更加多元化。總體而言,未來汽車產業将呈現多種動力類型并存、相互補充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