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這位坐姿松弛的民營企業家,到底有多牛?,歡迎閱讀。
虞仁榮的亮相,令公眾得以看見中國經濟結構在更深處發生的變革。
文 | 竹裡
兩天前的民營企業座談會,掀起了一陣熱議。
大眾尤其關注此次會議上的企業家陣容。有人注意到,王傳福和雷軍中間有一位坐姿特别的企業家,他微微後靠,側着身體,面前的名牌上寫着:" 虞仁榮 "。
人們很疑惑,在如此重要場合,為何虞仁榮能坐姿如此松弛地發言呢?
提起虞仁榮這個名字,很多網友感到陌生,但在半導體界,這個名字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稱他為 " 國内芯片領網域領袖式人物 ",一點也不誇張。
虞仁榮不僅是首富,還是首善,其創辦的韋爾股份,是國内目前最大的影像傳感器廠商,放眼全球排名第三,僅次于索尼和三星。2022 年,虞仁榮更是捐贈了 300 億元,在家鄉浙江鎮海建設一所高标準的理工類研究型大學,虞仁榮這一舉動,曾引發外界巨大轟動。
不過,筆者注意到,虞仁榮一如既往地以低調示人,網上甚至找不到一篇關于他的完整報道。但不可否認,虞仁榮的亮相,令公眾得以看見中國經濟結構在更深處發生的變革。
" 中國首善 " 低調為人
捐贈家鄉 300 億元建大學
虞仁榮能夠作為半導體行業代表出席這場高規格座談會,絕非偶然。
在半導體一大細分市場—— CMOS 影像傳感器(CIS)領網域,他所創立的韋爾半導體已經确立了世界級競争力,不僅在手機 CIS 市場出貨量穩居全球前三,在新興的車載 CIS 市場份額更是直逼老大安森美。
筆者搜索發現,虞仁榮此次出圈之前,最近一次新聞是,胡潤研究院發布了《2024 胡潤慈善榜》,韋爾股份創始人虞仁榮首次獲得中國首善的名号。
過去一年虞仁榮 3 次向寧波東方理工大學教育基金會捐贈韋爾股份共 5000 萬股股票,價值達 53 億元。
排名第二的是小米科技創始人雷軍,他在武漢大學 130 年校慶時,捐贈了一筆 13 億元人民币的巨額資金。
2022 年,寧波官方公布——寧波籍企業家虞仁榮捐資 300 億元,在家鄉建設一所高标準的理工類研究型大學;其中 100 億用于大學的基礎設施建設,200 億元作為辦學資金,用于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等基本運營費用。
寧波東方理工大學效果圖
當時這一消息引發外界巨大轟動。因為 2021 年《福布斯中國慈善榜》上榜的 100 名企業家,全年加起來也才捐了 245.1 億元。
目前寧波東方理工大學匯聚了一大批行業頂尖人才,已籤約的 60 餘名教授中,光院士就有 10 位,登上 " 全球前 2% 科學家 " 榜單的有 23 位。
這所大學如今仍還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項目 " 一期 -1" 計劃于 2025 年 6 月竣工。之後,學校将開始招收大學生,規劃十年内在校生規模為 10000 人,本科、碩士、博士比例 4:3:3,另外還有 " 一期 -2" 和二期項目,持續到 2030 年建成。
值得一提的是,在 40 年前,1984 年 " 世界船王 " 包玉剛回鄉省親,捐獻了巨資 2000 萬美元創辦寧波大學,受到鄉鄰們的熱情歡迎。
當時,在人群中有個 18 歲的少年站在村口歡迎同村的 " 世界船王 ",把這一幕場景深深地印在腦海裡。這個少年便是虞仁榮,虞仁榮在取得大量财富後也選擇了同樣的道路。
來自清華 EE85 班
不折不扣的投資 " 猛人 "
事實上,在拿下 " 中國首善 " 稱号背後,虞仁榮是個不折不扣的投資 " 猛人 "。通過 " 買買買 ",一個龐大的半導體資本版圖,正在他手中逐漸浮現。
回顧虞仁榮的發展經歷,他應該充分認識到,教育對改變一個人的際遇,甚至是一個產業有多大的力量。
1966 年,虞仁榮出生于浙江寧波的一個農村,小時候家裡很窮。
虞仁榮從小到大都是 " 學霸 "。1985 年,他 19 歲時,作為寧波鎮海高考狀元,考入了清華大學無線通信系(現為電子工程系)。
虞仁榮
在整個中國半導體領網域,清華大學無線電系 85 級也是個特殊的存在。虞仁榮所在的那個班,在業内有一個如雷貫耳的統稱—— EE85 班。這個班級走出了十多位千億規模的芯片公司創始人和高管。
比如,存儲芯片龍頭兆易創新的創始人之一舒清明、射頻芯片龍頭卓勝微電子的聯合創始人馮晨晖、影像芯片龍頭格科微電子的創始人趙立新、AI 芯片龍頭燧原科技的創始人趙立東等,都是虞仁榮的同學。
在那個微電子產業艱難起步的當口,即便這幫恰同學少年的精英人物裡,虞仁榮對做生意的興趣和天賦也早早為人稱道。
從清華大學畢業後,虞仁榮運氣不錯,進入了浪潮集團當一名工程師。在當時,浪潮集團剛剛研制出全球第一台中文呼叫機,成為當時 IT 領網域的明星企業。但在虞仁榮看來,與他的預期相距甚遠。
于是,僅僅在浪潮待了兩年後,虞仁榮離開了浪潮,進入香港龍躍電子有限公司,擔任北京辦事處的銷售經理,主管電子元器件的代銷分銷,這一做便是 6 年。但虞仁榮并不滿足于只做銷售代理。他曾說過,經銷商只能在其他廠商 " 吃肉 " 時喝到一口湯,命運不是掌握在自己手裡的。
2007 年,已經小有成就的虞仁榮再次選擇走出舒适區,41 歲的他創立韋爾半導體,打造自有品牌的分立器件和集成電路產品,開始 " 兩條腿走路 "。
2017 年 5 月,韋爾股份成功登陸 A 股。當時,韋爾股份的半導體設計及銷售,在總營收中占比只有 30%,其他的均為電子元器件代理及銷售業務收入。從業務層面來看,它還是 " 喝湯 " 為主,芯片業務仍舊缺乏。
但上市兩個月後,韋爾股份就發布拟進行 " 重大資產重組 " 的公告停牌。這家公司發展史上真正的重頭戲來了。" 落魄 " 的豪威科技以 120 億元的作價,開始在資本市場上尋找 " 下家 "。出乎大眾意料的是,當時市值只有 80 多億元的韋爾股份,向豪威科技遞出了橄榄枝。
并購之後的韋爾股份 " 搖身一變 ",成為全球第三、國内市場排名第一的 CIS 芯片廠商。2019 年,韋爾股份實現營收 136.31 億元,歸母淨利潤 4.65 億元,同比增長 221%。其中,以豪威科技為主的 CMOS 業務在總營收中占比達到了七成。
而在 2019 年,随着中美芯片博弈更新,芯片設計的國產化替代成為大勢所趨,經過過往的沉澱積累,韋爾股份也在這一節點站了出來,成為華為等諸多國内企業進行產業鏈國產替代的底氣和依靠。目前,公司的總市值雖然回落至 1656 億元,不過公司業績卻創下歷史新高。
" 我對半導體行業充滿信心。" 去年 9 月,在位于上海張江的辦公室裡,虞仁榮接受采訪時,談及最多的詞是 " 信心 "。
在虞仁榮看來,一家公司能否維持高速增長,建立在技術是否領先的基礎上,研發投入大不大,研發方向對不對。" 投入不大肯定沒戲,投入大方向錯更不行,因此不但要投入大且方向要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