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500億市值芯片龍頭突然宣布,2.3萬億資產央企巨頭入主!,歡迎閱讀。
歷時多日,作為全球第三、中國大陸第一的芯片封測巨頭,長電科技控股權變更買家終于現身。
3 月 26 日,長電科技(SH600584,股價 28.25 元,市值 505.3 億元)公告,磐石香港拟以約 116 億元收購 22.54% 的股權,公司實控人将變更為中國華潤。而公司曾經的第一大股東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大基金 ")持股比例将降至 3.5%,第二大股東芯電半導體(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芯電半導體 ")則是不再持有上市公司股權。長電科技将于 3 月 27 日起復牌。
中國華潤 116 億拿下控制權
芯電半導體退出
3 月 26 日晚,長電科技公告稱,公司股東大基金、芯電半導體分别與磐石香港籤訂了《股份轉讓協定》,大基金拟通過協定轉讓方式将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1.74 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 9.74%),以 29 元 / 股的價格轉讓給磐石香港或其關聯方;芯電半導體拟通過協定轉讓方式将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2.28 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 12.79%),以 29 元 / 股的價格轉讓給磐石香港或其關聯方。本次交易的轉讓價款總金額為116.58 億元。
本次股份轉讓完成前公司無實際控制人,第一大股東和第二大股東分别為大基金和芯電半導體,大基金和芯電半導體分别持有公司總股本 13.24% 和 12.79% 的股份。各方按照《股份轉讓協定》完成長電科技股份交割及長電科技董事會改組後,磐石香港或其關聯方将持有的公司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 22.54%,磐石香港控股股東為華潤集團,實際控制人為中國華潤。長電科技控股股東将變更為磐石香港或其關聯方,實控人将變更為中國華潤。
根據華潤集團官網,華潤的前身是于 1938 年在香港成立的 " 聯和行 "。1948 年聯和進出口公司改組更名為華潤公司。1952 年隸屬關系由中共中央辦公廳轉為中央貿易部(現為商務部)。1983 年改組成立華潤(集團)有限公司。1999 年 12 月,與外經貿部脫鉤,列為中央管理,2003 年歸屬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監管。
目前,華潤已發展成為業務涵蓋大消費、綜合能源、城市建設運營、大健康、產業金融、科技及新興產業 6 大領網域,下設 25 個業務單元,兩家直屬機構,實體企業 3077 家,在職員工約 39 萬人,位列 2023 年《财富》世界五百強第 74 位。所屬企業中有 8 家在香港上市,9 家在内地上市,這其中包括華潤置地、華潤啤酒、華潤萬象生活和華潤電力等。2022 年,華潤集團總資產規模超過 2.3 萬億元,實現營業收入 8187 億元,實現淨利潤 642 億元。
在科技及新興產業方面,華潤集團旗下有華潤微(688396.SH),作為國内領先的半導體企業,曾先後整合了華科電子、中國華晶、上華科技等中國半導體先驅。公司及下屬相關經營主體曾建成并運營中國第一條 4 英寸晶圓生產線與第一條 6 英寸晶圓生產線,承擔了多項國家重點專項工程。經過多年發展及一系列整合,華潤微已成為中國本土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綜合性半導體企業。
2023 年,華潤微預計實現營收 99 億元,同比下滑 1.59%;實現歸母淨利潤 14.8 億元,同比下降 43.45%。與此同時,長電科技也表示,華潤微與本公司在對外封測業務方面存在重合或潛在競争。
每經小編注意到,華潤微于 3 月 26 日晚間收到上交所監管工作函。
另外,長電科技在公告中表示,上述事項仍需華潤集團再次召開董事會審議通過,以及相關監管部門審核等,最終能否完成實施尚存在不确定性。
在中國華潤 " 入主 " 的同時,中芯國際全資子公司芯電半導體将徹底 " 退出 " 長電科技,不再持有上市公司股份。
近期,長電科技發布業績預減公告。
經财務部門初步測算,公司預計 2023 年年度歸母淨利潤 13.22 億元至 16.16 億元,同比減少 49.99% 至 59.08%;扣非後歸母淨利潤 10.92 億元至 13.35 億元,同比減少 52.83% 至 61.41%。
長電科技介紹,全球終端市場需求疲軟,半導體行業處于下行周期,導致客戶需求下降,產能利用率降低。同時,受價格承壓影響,公司整體利潤下降。
不過,長電科技 2023 年全年業績同比下降,比 2023 年上半年業績同比下降幅度有所減緩,2023 年下半年部分客戶需求有所回升,2023 年第四季度訂單總額恢復到 2022 年同期水平。
公司官網顯示,長電科技是全球領先的集成電路制造和技術服務提供商,提供全方位的芯片成品制造一站式服務,包括集成電路的系統集成、設計仿真、技術開發、產品認證、晶圓中測、晶圓級中道封裝測試、系統級封裝測試、芯片成品測試并可向世界各地的半導體客戶提供直運服務。
通過高集成度的晶圓級封裝(WLP) 、2.5D/3D 封裝、系統級封裝(SiP)、高性能倒裝芯片封裝和先進的引線鍵合技術,長電科技的產品、服務和技術涵蓋了主流集成電路系統應用,包括網絡通訊、移動終端、高性能計算、車載電子、大數據存儲、人工智能與物聯網、工業智造等領網域。長電科技在中國、韓國和新加坡設有六大生產基地和兩大研發中心,在 20 多個國家和地區設有業務機構,可與全球客戶進行緊密的技術合作并提供高效的產業鏈支持。
兩大股東籌劃股權轉讓
據國際金融報道,長電科技前身為 1972 年成立的江陰晶體管廠,2000 年改制并于 2003 年 6 月在上交所上市,成為國内半導體封測行業首家上市公司,目前是全球第三、中國大陸第一的芯片封測巨頭。行業數據顯示,長電科技在 2023 年全球外包半導體 ( 產品 ) 封裝和測試市場中的市場占有率約為 10.3%,排名第三,僅次于中國台灣的日月光控股(占比 25.9%)和美國安靠科技(占比 14.1%)。
回顧長電科技的發展歷程,1990 年,34 歲的王新潮接任長電科技前身江陰晶體管廠的廠長,之後通過江蘇新潮集團(下稱 " 新潮集團)控股長電科技、成為長電科技實際控制人。自 2014 年開始,長電科技不斷引入戰略投資者,其中包括大基金、中芯國際旗下芯電半導體等。
2017 年 6 月,長電科技重大資產重組事項實施完成,第一大股東由新潮集團變更為芯電半導體,後者持有公司 14.28% 的股權,為公司第一大股東,新潮集團持股 13.99%,大基金持股 9.54%,三家主要股東的股權比例較為接近。因三家主要股東的股權比例較為接近,且互相之間不存在一致行動關系或安排,任何一方均不能單獨控制公司,長電科技從有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變更為無控股股東、無實際控制人。
3 個月後,長電科技披露非公開發行 A 股股票預案,并于 2018 年 8 月完成,大基金由此正式成為長電科技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 19%;芯電半導體變為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 14.28%;新潮集團持股比例進一步降為 10.42%,為第三大股東。
随着股權比例的稀釋,長電科技的 " 王新潮時代 " 逐漸落幕。2018 年 9 月,新潮集團總裁王新潮辭任長電科技首席執行長一職,接棒者為長電科技最重要的競争對手之一、美國企業安靠的前高管李春興。2019 年 4 月,王新潮退出長電科技董事會,時任中芯國際董事長周子學接任。2021 年 9 月,高永崗接棒長電科技董事長,其亦曾中芯國際董事長。截至 2020 年上半年末,新潮集團已不再位于長電科技前十大股東中。
大基金也于 2020 年 9 月、2021 年 5 月兩次減持長電科技股份。無實控人狀态多年的長電科技,終于将迎來新的 " 主心骨 ",然而面對全球半導體市場整體處于下行周期,2023 年長電科技預計淨利潤将下滑五成,中國華潤能否給長電科技帶來新鮮血液?
編輯|程鵬 杜波
校對 |孫志成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資料圖)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公司公告、藍鲸财經、國際金融報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