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王興興們的第一筆錢,歡迎閱讀。
有多少投資人在為錯過宇樹而遺憾?
這幾天,一張聊天截圖流傳甚廣,内容直觀呈現了一家創業公司早期融資的窘境 2019 年,正尋求融資的宇樹科技,将一份商業計劃書發給了投資人,直接被婉拒。
這樣一幕并非意外。一位宇樹科技的老股東也發文透露,2023 年想募集一只宇樹的專項基金,找了很多資金方溝通,都表示不感興趣,最後這只基金愣是沒募集起來。" 時隔一年,當宇樹出圈之後,大家又回過頭來找我們。"
此情此景,正如 " 當年的你愛搭不理,現在的我你高攀不起。" 這也引發外界好奇:當初是誰給了宇樹科技第一筆錢?
他給了王興興第一筆錢
" 怎麼看上海大學王興興同學做的 XDog?"
這是 2016 年知乎上的一個帖子。彼時的王興興剛從上海大學碩士畢業,他做出的機器狗 XDog 在 2015 年創業大賽中拿到了獎金,一度讓他萌生辍學創業的想法。随後,他找了創業大賽認識的幾位投資人,但沒有人願意投,創業的念頭也随即打消,轉身去了大疆工作。
直到 2016 年 8 月,王興興才拿到第一筆投資,金額 200 萬元人民币,也才有了宇樹科技後面的故事。在《晚點 LatePost》披露的細節裡,王興興透露,這筆錢是一個北京的個人投的,"他主動找的我,給的條款很寬泛,打錢的時候都沒籤協定。"
其實在圈内,一直流傳着尹方鳴與宇樹的投資故事。工商信息也顯示,尹方鳴曾在 2016 年 8 月投資宇樹科技 200 萬元,表面上看 4 年後退出了,但同時天津君萬弘毅企業管理咨詢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成為宇樹新進股東,而尹方鳴恰好位列後者第三大股東,這被外界視為是專門換了持股主體。
尹方鳴是誰?公開資料顯示,他曾是聯發科第一波安卓 ROM 的開發者,随後成為搜狗手機輸入法的產品負責人,後又加入 360 公司負責手機助手、手遊聯運、随身 Wi-Fi 等業務。直到 2014 年,尹方鳴選擇辭職創業,創立了 "ROOBO",一家做智能機器人系統的公司。顯然,他走在了王興興的前面。
第一筆錢對王興興而言至關重要,如果沒有這筆投資,大概率具身智能将失去一家獨角獸公司,杭州 " 七龍珠 " 也就無從談起,而在某大廠應該會多一位 90 後工程師王興興。
2021 年,斯坦福博士王鶴回國任教,加入北京大學,在計算機學院前沿計算研究中心擔任助理教授、博士生導師,而他的研究課題也是圍繞具身智能而展開。
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據一位知情人透露,王鶴回國之初做的研究,有一部分正是基于宇樹的機器狗。2023 年 5 月,王鶴決定聯手師從北航機器人研究所王田苗教授的姚騰洲,後者曾就職于 ABB 集團上海機器人研發中心,在北京共同創立銀河通用,專注于具身多模态大模型通用機器人研發。
投資界從知情人士處獲悉,銀河通用的創始團隊實際共有三位,另外一位低調的聯合創始人便是尹方鳴。雖然公開信息搜索不到尹方鳴與銀河通用之間的關聯,但上述知情人透露," 銀河通用應該算是尹方鳴孵化的項目,他給了第一筆資金。"
從王興興到王鶴,尹方鳴意外成為兩位最火 90 後背後的男人。
他們的第一筆錢,來得艱難
巧合的是,在王興興拿到第一筆錢那年,文遠知行也迎來了第一位投資人。
文遠知行創始人韓旭曾回憶,和啟明創投創始主管合夥人邝子平第一次見面,是 2016 年在斯坦福旁邊的一家酒店。當時也有一些感興趣的投資人,但大多都比較猶豫,且當時文遠知行結構也還沒有搭建,所以其他投資人都是準備以可轉債的方式出資。最終,只有啟明創投一家是在公司成立的那一天就出資 200 萬美元,跟創始人一起注資公司。
同樣是在 2016 年,紅杉中國合夥人周逵前往矽谷參加紅杉資本年會,在參觀百度美研院時遇到了一位技術大牛彭軍,當時兩人曾有過一段簡單交流,不曾想為日後的投資埋下了伏筆。
不久後,周逵接到彭軍一通電話,他談及自己剛剛回到北京,正考慮和樓天城一起出來創業,并簡單介紹了做無人駕駛公司的想法。周逵對此極為重視,迅速拉上另外兩位合夥人沈南鵬、富欣,與彭軍詳細面談,最終成為小馬智行天使輪領投方。
而王興興的老東家大疆創新,早期融資同樣艱難。汪滔當年從華東師範大學退學後,進入香港科技大學電子計算機工程學系。在畢業成果演示時,汪滔的無人機引起了李澤湘教授的注意。看好汪滔動手能力強,李澤湘破格錄取他為門下的碩士生。
2006 年,26 歲的汪滔在李澤湘教授的鼓勵下,回到深圳一間不足 20 平米的倉庫裡創辦了大疆。創業維艱,早期在汪滔快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李澤湘選擇加入,不僅帶來了資金,還引薦了很多業内優秀人士,這才有了日後全球無人機霸主的傳奇。
縱觀中國風投史,第一筆錢都極富傳奇色彩。夏佐全此前向投資界分享他最早押注比亞迪的故事:1994 年 11 月,夏佐全第一次見到王傳福,彼時後者剛剛開始創業,但由于資金匮乏正深陷困境。
當時夏佐全并不懂電池,但第一次見面兩人就徹夜暢聊," 我見過很多創業者,但從來沒有見過像王總這樣的人,他身上的那種激情、抱負、堅定、自信深深地感染了我。" 随後夏佐全敲定了這筆投資 1995 年 4 月,他出資幾十萬元投資比亞迪,同時也成為公司三大創始人之一。時至今日,比亞迪市值超萬億,夏佐全回報豐厚。
寬容失敗
" 風投不可能不冒險啊 "
" 做投資難,做早期投資更難 "。
放眼創投江湖,傳奇往往是鳳毛麟角,真實的早期投資,更多是九死一生。對于早期投資而言,可能投資 100 個創業公司,98 家會虧損,剩下的 1-2 家大漲成百上千倍。早期項目往往只是一個想法,無法靠實際運營情況來檢驗商業模式的準确性,這也導致 " 死亡率 " 成為早期投資最大的天敵。
諸如我們看到的蘋果、谷歌、英偉達等被風投扶持起來的公司,其實是極少數的幸存者。在此之前,絕大多數創業公司都已早早出局。
創東方投資董事長、創始合夥人肖水龍在清科年會上分享過,以球賽押注為例,創業投資看中早期和 PE 項目,區别之一是投大投小的問題,就像兩個球隊比賽時,獲勝可能性比較小的一方賠率比較高,公認為是強隊的一方,賠率肯定比較低。那麼投資投早投小,目的也是獲得高風險、高回報的項目。所以投資早期項目既抱有期待,也充滿挑戰。
行至今日,不僅是早期投資難,整個風險投資似乎都變了些味道。一些 VC 不再有風險捕捉的意味,變成了剛性兌付的收益保障,既要周期短,又要無風險,還要有保障。
一時間,回購、對賭争議在國内一級市場不絕于耳。比如創始人與投資機構之間的回購協定,實際已經見怪不怪,但自去年以來,回購甚至被列為上投決會的硬性條件,如果實控人不願意籤回購,那就不投了。
"風險投資的魅力,就在于尋找那些不确定性卻可能極具颠覆性的創新。" 一位不願具名的創投合夥人感嘆,需要警惕眼下一些做法可能讓我們喪失發現其他偉大創新的機會。
最近爆紅的 DeepSeek,雖然背後有幻方量化支撐,一直未開放對外融資。但反過來想,如果 DeepSeek 在早期尋求融資,大家就會願意投嗎?答案未必确定。
梁文鋒曾說," 創新都是自己產生的,不是刻意安排的,更不是教出來的。" 科技創新非一日之功,回報周期漫長且面臨諸多不确定性,這時就更需要 " 大膽資本 "、" 冒險資本 "、" 耐心資本 "。
換句話說,應該營造一種允許試錯、鼓勵探索的社會氛圍,讓 " 寬容失敗、鼓勵創新 " 成為一種共識,讓創新者敢于冒險、敢于突破,"即使面臨失敗,也能在寬容的氛圍中重新出發。"
近日轟動一幕是《廣州開發區(黃埔區)科技創新創業投資母基金直接股權投資實施細則》出台,明确提出種子直投、天使直投單項目最高允許出現 100% 虧損,按照直投資金投資整個生命周期進行考核。這樣的高容虧率并不多見。
早期投資,少不了一些浪漫主義情懷,也少不了對年輕人的笃信。此前,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聯想創投集團總裁賀志強參加一場 AI 創業論壇,現場看到很多年輕人還在熱情地創業,他發自肺腑地感到欣慰。" 我們要鼓勵、保護這些‘星星之火’,讓年輕人永遠有理想,做出中國的下一批偉大公司。"
亦如王興興在參加民營企業座談會中,得到的勉勵那般:" 你是這裡面最年輕的。國家的創新需要年輕一代貢獻力量。"
創業維艱,往往要走過艱苦、寂寞的漫漫長路,也要風險投資一路相伴。正如唐 · 瓦倫丁在《風險投資史》中所言:
" 風險投資不是上帝視角看世界,也是創業,是和創業者一起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