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遊戲經驗:遊戲一講到日本歷史,為什麼就繞不開“本能寺之變”,歡迎閱讀。
" 燒烤大會又要開幕了!咦,為什麼我要說個’又’字昵?"
天正十年六月二日——公元 1582 年 6 月 21 日凌晨,即将登上日本權利巅峰的枭雄織田信長,在其下榻的京都本能寺,遭到了心腹大将明智光秀的突然襲擊,最終葬身于熊熊大火之後。
在古今中外的一幕幕權力的遊戲中," 讓領導先走 " 的背刺數不甚數。它們的規模,以及對歷史的作用也不盡相同。
然而,對于老二次元來說,本能寺的這把火,無疑是其中影響力最大的一票。
本能寺的 " 星星之火 ",早已在流行文化屆形成了燎原之勢
圍繞這個日本古代史上經典謎案的讨論,從戰國末期便開始經久不衰,從中誕生了無數的話本、小說和專著。
進入現代,它依然是相關題材影視作品和 ACG 的必備橋段。且由于近年來信長公 " 着火 " 的頻率實在過高,被閱聽人戲稱為 " 一年一度的燒烤大會 ",早已化身為中日互聯網通行的歷史梗。
梗使用教學
即将發售的《刺客信條:影》,更是首度為這一事件的電子遊戲化解讀,引入了 " 國際化視野 " ——
男主角黑人武士彌助,将在事變中擔任信長的介錯人
本能寺之變延續近五個世紀的恒久 " 魅力 ",究竟從何而來?
1
首先,自然是這一歷史事件的戲劇性。
先看遊戲中的表現——在光榮作品《信長之野望》以及《太閣立志傳》中,想要觸發本能寺之變劇情,大體需要滿足下列復雜條件:(歷史和地理雙盲者可以直接跳過圖片)
大體總結,就是織田家完全控制了當時日本最為富庶的中央區,天皇和朝廷成為了手中玩物。此前最大的挑戰者——武田家早已覆滅,實力強勁的德川家成為了自己的忠實盟友,内憂外患全部掃除。
此時旗下的四支強力軍團,正在猛攻位于地圖邊緣位置的軍閥勢力。明智光秀率領的一萬大軍大軍,則在近畿地區拱衛信長左右。可謂是全攻全守,萬無一失。
即便是最保守的估計,日本也将在三年内迎來完全統一,然後按照信長原先的構想,演變為一個中央集權式的帝國。
然而來自 " 中央衛戍司令 " 的反戈一擊,讓信長在即将一步登天之際,跌入萬丈深淵。
這出就連編劇也寫不出來的驚爆一幕,放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亦不多見。當然,如果單說影響力——信長的命隕,無非是讓戰國時代因此延續了三十三年。
1615 年的大阪夏之陣,标志着日本戰國時代的終結
和改變近代東亞歷史進程的安重根刺殺伊藤博文,點燃第一次世界大戰導火索的薩拉熱窩事件,還是肯尼迪遇刺案相比,作用僅限于日本國内的本能寺之變,戲劇性再強,其影響力也純屬一場茶壺裡的風波。
它真正讓人着迷的地方,更多在于背後的神秘色彩。
2
研究日本戰國史的最大困難,在于我們這個一衣帶水的鄰邦,向來沒有 " 二十四史 " 這種具有全面性與權威性的官方史料作為參照,也缺乏史官這種以中立方式記錄歷史事件的專業人員。
尤其是充斥着小規模、高頻率戰争的日本戰國時期,所謂的 " 正史 ",只能通過事件參與者們書信和日記,甚至是民間傳說,進行碎片化的搜尋解讀。
用歷史唯物主義的眼光看,本能寺之變的發生并不偶然,它是信長構想的上層建築和生產關系因為過于超前,而被落後生產關系和舊利益集團反噬的必然結局:
一般認為,織田信長從草莽出身的 " 大傻瓜 ",到即将問鼎東瀛的 " 天下人 ",是其推動的一系列改革的結果——兵農分離,使得織田家的武裝力量擁有了一定的職業化特征,從而有效保證了戰鬥力。
樂座樂市和廢除關所兩大經濟政策,鼓勵工商業和勞動力向居城聚攏,有效促進了自由貿易,也給織田家的天下布武,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财力支撐。
對西方宗教和商人勢力的包容态度,還使織田家獲得了大量先進火器的支援
信長的改革措施,整體是斬斷以武士為代表的舊有既得利益者,同土地的傳統聯系為突破口。在這個過程中,上至天皇和幕府将軍,下旨伊賀眾這樣的地方武裝,甚至包括織田勢力内部實力派的利益,都會收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簡單的講,這種一意孤行,過程冷酷無情的 " 革新 " 玩到最後,包括他的親兒子,也想幹掉他!
1962 年劍戟片《忍者》中,信長被當年伊賀忍亂的幸存者消滅于本能寺中
在早年的天下布武階段,開疆擴土所獲的的财富增量,足以掩蓋矛盾。然而在亂世即将平定,尤其是信長有意向效仿秦始皇,用大一統代替分封制制度之時,這種結構化矛盾必然被激化,這正是導致本能寺之變的主因。
信長無故流放佐久間信盛和林秀貞兩位昔日重臣,沒收其所有封地和财富的舉動,讓手下的實力派們看到了兔死狗烹的下場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本能寺之變的到來,只是時間問題。
正如《太閣立志傳》系列中所演繹的那樣,如果扮演秀吉走所謂的 " 正史 " 路線,我們所看到的就是包括自己在内的織田四天王,在創業初期眾志成城,在主公身死之後同仇敵忾,一同實現信長的遺志。
《太閣立志傳 3》隐藏的秀吉反叛劇情
然而,一旦走上了反叛道路,尤其是可以自由選擇角色扮演的 4、5 兩作中,我們就可以從不同的視角,看到對信長更多的怨恨。且其中不少人,都會因為志同道合,而為你的 " 替天行道 " 提供助力。
即便 " 馬政經 " 能夠如此清晰的從理論層面,解釋本能寺之變的成因。由于諸多細節,尤其是動機的缺失,它依然是日本人心中的千年懸案。
近五個世紀以來,人們讨論的重點,莫過于公元 1582 年 6 月 20 日夜,站在個人命運,乃至戰國歷史十字路口的明智光秀,為什麼會突然向着京都的方向,喊出了那句著名的 " 台詞 " ——
3
接下來發生的 " 劇情 ",戰國影視和 ACG 愛好者們完全可以倒背如流了:
信長在睡夢中驚醒,在了解敵人身份後的片刻震驚之後,他先彎弓搭箭,然後提槍率領侍衛反抗,最後寡不敵眾之後退入内室,在《敦盛》的歌聲中葬身火海……
然而,這些被相關題材影視作品無數次公式化演繹,甚至呈現出某種儀式感色彩的橋段,其出處并非來自親歷者的第一手資料,而是距此近一個世紀之後所流行的各種軍記小說。
靠它們研究歷史,就好比拿《三國演義》來論證曹孟德造銅雀台,就是為了捉盡天下美人妻一樣可笑。
就連光秀復讀機反復播放的那句—— " 敵在本能寺 ",也要追述到歷史學家賴山陽于 1826 年所作的漢詩
正是因為缺乏幹貨的支撐,關于本能寺之變的真相,也是眾說風雲。數個世紀以外,人們提出的假說不下百種。
看花眼也不要緊,我們只需要記得其中的絕大多數,均為 " 怨恨說 " 的分支——
光秀在事變前不搞預案,沒有實現串聯潛在的合作者,就連近臣也不得而知。善後處理更是宛如無頭蒼蠅,不到兩周,便兵敗斃命于一群流寇之手……根據這些史實,史學家普遍認為光秀誅殺信長,純屬 " 激情犯罪 ",本因在于他在織田家所積累的怨恨早已突破阈值。
戰國迷耳熟能詳的 " 恨點 ",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幾點:
⭕️光秀以自己母親作為人質,成功勸說丹波八上城城主投降。信長卻繞過光秀下令發動進攻,造成光秀母親被撕票。
⭕️在招待盟友等重要場合,信長多次以辦事不力為由當眾毆打光秀。
⭕️信長執意攻打和光秀有着親緣關系的長宗我部家,讓從中提供擔保的光秀名譽掃地。
⭕️信長下令沒收光秀在丹波國的領地,導致其失去了最後的舒适區和基本盤。
……
然而,上述這些 " 信長虐我千百遍 " 的切膚之痛,同樣來自于江戶時期的古早二創。不但沒有任何史料支撐,不是孤證,便是自相矛盾。而且但凡有點邏輯,就會發現信長選擇讓光秀來負責自己的安全,不可能将其 " 我待主公如初戀 " 的忠誠,寄希望于自己的 PUA 技術之上。
(我一進來就看來信長在打光秀 "
上述野史之所以流傳已久,并且經常被影視和二次元所采用,原因在于它們至少具備一定的藝術真實,且符合大眾所能理解的情感邏輯。尤其是以《麒麟來了》這種以光秀為主角的作品,當觀眾看到主角被虐到體無完膚,搖搖欲墜,自然很容易與之共情,同情和理解他的極端行為—— " 換我也反了!"
依賴 PPT 和文字推動劇情的策略遊戲,更習慣通過羅列上述野史來诠釋光秀的心路歷程
4
除了胯下之辱以外,讓一個男人爆發的原因,莫過于奪妻之恨。
同為光榮作品的《決戰 3》,取消了復雜的内政系統,主打戰鬥體驗。在引入即時元素之後,遊戲節奏這麼一快,自然就不能像 " 太閣 " 系列那樣,滾動播放光秀的 " 八大恨 "。于是光榮将光秀的反叛,解釋為對信長正妻——濃姬(歸蝶)愛而不得後的情殺報復。
這出亂點鴛鴦譜的戲碼,同樣不是現代遊戲編劇的原創,從 2006 年的大河劇《功名十字路》,一路依然可以追溯到江戶時期的地攤文學。
距今四百多年前,就有人杜撰濃姬——即齋藤歸蝶的母親本姓明智。又根據光秀曾經出仕齋藤家的經歷,将當時青蔥時代發量甚好的他,同當時主公的愛女,設定為青梅竹馬的表兄妹。
在成為信長屬臣之後,面對成為霸道總裁人妻的歸蝶,光秀也只能将愛埋藏在心底,最終因愛生恨,走上了反叛的不歸路。
至于電光火石的動作遊戲《戰國無雙》系列,就更容不得這種瓊瑤味的感情戲。遊戲初代上來就是信長、濃姬、森蘭丸和光秀的重口雙性四角戀愛。3 代的光秀,更是為了避免身為愛侶的四國霸主——長宗我部元親被信長抓入後宮團,揮師進京拯救愛情。
到了 5 代,雖說發售前宣傳的是信長和光秀的傳統 CP,可實際上凡是顏值在線的角色,全部雙向奔赴于這出男女通吃的狗血劇中。
系列一幕幕不忍直視的辣眼睛場面,不免讓人驚呼—— " 貴圈真亂 "。
光榮自己州官放火玩得歡,居然還不許被人家 " 點燈 "。在看到将信長演繹為大魔王的《鬼武者》爆火之後,光榮也沉不住氣了。
在《決戰 3》中,從本能寺死裡逃學生的信長,在反擊戰中遭遇老卡捧紅的 " 鬼武者 ",會觸發一段單挑動畫。長着大眾臉的明智左馬介,被毫無意外地一刀拿下,還收獲了 " 魔王 " 這樣一句吐槽:
" 你就是如同鬼一樣的武者啊!"
後來老卡在 " 無雙 " 對标作品—— " 戰國大香蕉 "(《戰國 BASARA》中,也還以顏色。在繼續将信長塑造成一副地獄領主模樣的同時,也要把光榮試圖美化的光秀,弄成一幅死靈術士的派頭——這下大家都是同類啦!
不過,咱們噴歸噴。抛開 " 無雙 " 系列的這些宅腐基惡趣味元素,在 " 各人皆有各人的正義 " 這種傳統日漫中二氣氛之下,光榮并沒有對事件本身,給出價值觀判斷。
每代遊戲中光秀所發動的,更像是一場由于立場不同所引發的兵谏。在光秀篇的本能寺之變戰役下,他常常被彌留之際的信長囑托,繼續開創天下。而在信長篇的逆轉之戰中," 魔王 " 則數次接受了光秀用生命完成的告白,從此改變了苛烈的霸道。
這樣的處理,讓 " 無雙 " 系列中每次站在本能寺烈焰前的光秀,仿佛是一個殉道者。
《戰國無雙》系列中的光秀,發動本能寺之變的目的從來都不是為了殺死信長
5
在光榮作品中經常為光秀賦予的 " 大義 " 光環,同樣可以在江戶時代的文學作品中找到淵源。那時就有人将本能寺之變的原因,解釋為光秀的宏大抱負,這就是 " 野望 " 說。
這些故事中的光秀,通常被定義為一個 " 身在曹營心在漢 " 式的角色。他被描述為土歧氏名門後裔,血統高貴的光秀,希望通過信長的力量來鞏固天皇和幕府的統治,以此捍衛傳統。在發現自己的努力純屬助纣為虐,只能換來生靈塗炭之後,憤爾只身讨逆。
然而,由于這種說法致命的邏輯性缺陷,和人們對光秀根深蒂固的 " 反賊 " 影響,這種說法長期以來并不受待見。
日本龜岡地區每年 5 月 3 日舉行的光秀祭活動,在被 " 野望說 " 洗白前,開展這樣的活動是難以想象的
一直到二戰結束之後,光秀才等到了 " 洗白 " 的機會。
無條件投降後的日本,經過美國的全方位改造,尤其是天皇被去神格化之後," 忠君 " 被徹底隔絕在了主流思想之外。1951 年,歷史巨匠高柳光壽在傳統 " 野望說 " 基礎上,提出的 " 大義說 ",即光秀發動本能寺之變并不是源于一己私利,而是出于宏大的抱負。
随着五、六十年代日本國民思想的解放,以及劍戟片的流行,高柳的最新研究成果,也迅速得到了來自學術界和文藝界的廣泛支持,一度同桑田忠親所秉承的傳統 " 怨恨說 " 分庭抗禮。
高柳光壽 Vs 桑田忠親
說到底,這種全新的解釋,也可以被視為是 " 怨恨說 " 的變種。它相當于将公正、博愛、和諧等等現代社會的核心價值體系,強行植入明智光秀的主觀世界,用 " 正義 " 來替換個人利益,用 "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 的擔當,代替走投無路之後的铤而走險,從而賦予本能寺之變以不容置疑的正當性。
然而," 大義說 " 畢竟有空喊口号之嫌,不适合表現人物成長弧線。
一般情況下,只有劇情相對簡單,正邪二元對立的動作遊戲,才偏愛通盤采用 " 大義說 "。像前面提及的光榮不滿《鬼武者》系列醜化信長形象,可等到他們和 " 脫褲魔 " 合并,一起搞貨真價實的 ACT,照樣也要為信長架起人人喊打的 " 魔王 " 人設:
《仁王 2》中将織田家的坐大,解釋為信長在秀吉這個老陰謀家的挑唆下濫用靈石,通過妖力蕩平天下。
而在遊戲中萬人皆醉,唯我獨醒的光秀看來,其他大名為了抗衡信長,必然也要如法炮制,最終讓天下淪為妖怪橫行的地獄。為此,他揮軍本能寺,已經不限于一朵白蓮花的義舉,仿佛一位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的先驅。
光秀在 ACG 中難得一見的寫實向人設,《仁王 2》中的他妥妥一個宅心仁厚的鄰家大叔
6
從史學研究的技術角度來說,或許本能寺之變的真相,早已跟随烈火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永遠也不可考。然而,這卻并不影響事件本身的趣味價值。
在這樁仿佛一個沙箱的懸案中,一代一代的人們,可以通過自己的知識體系,提出各種假說,進行妙趣橫生的互動。
當代牛馬人眼中的本能寺事件,真相就是如此讓人淚目
就像《戰國無雙》系列中的這位使盡紅蓮業火,焚盡萬千敵寇的居合美少年。在歷史的十字路口,光秀原本只是下意識的拔刀一斬,十步之外才意識到自己做了什麼。
至于是他揮動了刀,還是刀帶動了他?倒下的偉岸身影,到底是愛侶、領袖,還是宿敵?這一切對于光秀來說,已經不再重要。是非功過,只能留給後人評說。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有人相信,當你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抉擇,就會產生一個全新的時空分支。或許,本能寺之變在流行文化中的一次次復現,正是把事發當晚的無數種可能,以平行世界的方式,一個接着一個呈現給我們這群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