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特朗普關稅大刀砍下,耐克先流血,歡迎閱讀。
運動巨頭中刀,拿消費者回血?
關稅公布後當日,耐克股價收盤下跌了 14%,市值蒸發超 138 億美元。阿迪達斯股價下跌了 10%,彪馬股價下跌約 10%,lululemon、斯凱奇、安德瑪和 On 的股價下跌幅度在 11% 至 17% 之間。
兩個多月前,當運動品牌的管理者們談論關稅時,多少會有些 " 輕松 ",因為他們早在特朗普首個任期時就開始為關稅可能帶來的系列問題做準備。然而僅兩個月之後,運動品牌管理者們并沒有那麼樂觀了。
美國東部時間 4 月 2 日下午 4 時,特朗普籤署行政令執行全面新對等關稅政策,白宮公布了一份大約包含 100 個國家在内的名單,列出了美國将對這些國家征收的關稅稅率。從 4 月 5 日起對所有進口美國商品征收至少 10% 的關稅,并從 4 月 9 日起對一些被視為貿易 " 違規嚴重國 " 征收更高關稅。
這種 " 無差别的攻擊 " 下,運動品牌們發現此前所采取的一系列應對之策不僅完全沒有奏效,反而給運動品牌帶來了巨大的傷害。
一天蒸發 138 億,耐克成 " 大怨種 "
在特朗普首個任期對中國商品征加關稅,讓不少運動品牌将生產線轉移到了勞動力成本更低的東南亞國家,越南、馬來西亞等國家借機會承接了耐克、阿迪達斯等運動品牌的生產業務。
數據顯示,美國銷售的所有鞋類中有 99% 是進口的。其中,耐克 50% 的鞋子都是在越南生產的,阿迪達斯去年依靠越南生產了 39% 的鞋類和 18% 的服裝,On 90% 的鞋類產品在越南生產,這裡同時也是 lululemon 的最大供應地。另外,銳步、Deckers(包括 Hoka、Ugg 和 Teva)和 Brooks 等品牌的產品主要產地也在這裡。
彼時,運動品牌的管理者們以為找到了應對關稅的良方。即便是特朗普當選正式就職前明确表态要對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國增加關稅後,這些品牌們依舊堅信品牌的供應鏈是靈活的,可以應對這些問題。
如今,關稅的無差别的攻擊,東南亞不僅沒能幸免,反而成為關稅最高的地區之一。其中,耐克、阿迪達斯、On 等品牌的主要采購國越南成為最受關注的國家之一,将被征收 46% 的關稅。特朗普宣布将對進口商品的公司征收一系列關稅後,阿迪達斯、耐克和 On 等運動服裝零售商的股價大幅下跌。
關稅消息傳出後,全球市場一片混亂,而代表美國股市的标準普爾 500 指數周四暴跌 4.8%。盡管特朗普還在喊話民眾和企業挺住,但對企業來說影響是肉眼可見的。
運動品牌股價下跌成為最直接的表現。關稅公布後的當日,耐克股價收盤下跌了 14%,市值蒸發超 138 億美元。阿迪達斯股價下跌了 10%,彪馬股價下跌約 10%,lululemon、斯凱奇、安德瑪和 On 的股價下跌幅度在 11% 至 17% 之間。
運動巨頭中刀,拿消費者回血?
運動品牌是特朗普關稅下的直接受害者,顯然,股價下跌只是對運動品牌影響的開始。
盡管不少運動品牌在幾年前一直将供應鏈從中國市場向外拓展,意圖用多元化的供應鏈來降低可能面臨的多方面風險。顯然,當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國和印度尼西亞等國家也面臨着 30% 以上的關稅稅率下,耐克、阿迪達斯等一眾品牌的供應鏈将受到重大影響。
以耐克最近一個财年的業績為例,其銷售額約為 510 億美元。制造產品的成本(包括運費、第三方利潤和倉儲費)僅占收入的 55% 左右,毛利率超過 40%。一旦加上其他業務運營的成本,如果算上利息和稅收,耐克的利潤率将縮水至 11% 左右。不只是耐克,其他品牌也面臨同樣的難題。
鑑于關稅清單的範圍如此廣泛,有一件事是顯而易見的:價格上漲,利潤下降。除了提高價格之外,幾乎沒有其他方法可以減輕中期影響。但運動品牌的價格會漲到多高,以及在新财年的利潤下降百分比會是多少還是未知。
據瑞士銀行瑞銀的估計,來自越南的耐克商品價格将上漲 10% 到 12%。但在晨星高級股票分析師戴維・斯沃茨看來,運動用品是一個競争非常激烈的行業,耐克很難将價格提高超過 10% 至 15%,這并不足以抵消大部分關稅。
相比起耐克、阿迪達斯、彪馬等品牌,聚焦中高端市場的 On 和 lululemon 等品牌或許會受到較少的通脹影響,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将價格轉嫁給消費者。但任何大幅的價格上漲都會降低消費者的需求,消費者或許更傾向于選擇 On 和 lululemon 等競争者,從這個角度說,耐克、阿迪達斯等品牌不希望看到這樣的局面出現。
運動品牌想要将生產線從東南亞向其他國家和地區轉移,但這通常需要數年時間,而不是幾天。同時,價格可能會上漲,消費者可能會猶豫,成本也會增加。這對企業的利潤率來說并不是一個妥善的解決方式。另外,當全球無差别攻擊下,及時将生產轉移到稅率低的國家和地區,也難保不會再次面對這樣的難題。不離開地球就找到一個更便宜的市場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
對于運動品牌來說,除了讓消費者承擔額外的成本外,要麼向供應商施壓以讓他們收取更少的費用。後者似乎也不是解決問題的好方式,畢竟東南亞國家的成本已經被壓縮了不少。
德意志銀行分析師科克倫提供了另一個思路,運動鞋品牌可能不得不 " 減少訂單量,但可以将更多產品轉銷至歐洲、中東和中國市場。當然,對于過度依賴美國市場的耐克等運動品牌來說,這并非易事。另外,将產品轉銷至其他市場,也會加劇這些地區的競争。
一位曾經在耐克和 Vans 工作過的設計師表示,或許品牌可以降低運動鞋的技術水平,不要使用高性能中底泡沫和結構,而是堅持使用注塑成型的 EVA 材料。盡管這種操作會降低產品的生產成本,但也可能讓品牌失去消費者的信任。另一種選擇是,不要每隔一到兩年推出一個新設計,而是每三到四年更新一次設計周期,後一種操作是否真的能奏效也是未知的。
無論以何種方式來應對,消費者和運動品牌們都會是關稅的受害者。
征加關稅,制造業能重回美國嗎?
特朗普發起的全球關稅戰本質上是一場產業重構實驗,通過提高進口商品成本,倒逼跨國企業将產業鏈遷回美國,同時以關稅收入填補财政赤字,最終實現制造業復興。
人們關心的問題之一是:增加關稅真得能将運動裝備制造重新帶回美國嗎?答案很明顯,沒那麼簡單。
根據美國服裝和鞋類協會的數據,美國市場 61.9% 的進口鞋子來自中國,21.4% 來自越南。印度尼西亞、柬埔寨和印度分别為 6.9%、3.9% 和 1.3% 。
Oka Brands 首席執行官佩珀・哈沃德接受采訪時曾表示:" 這裡實際上并不存在鞋類生态系統。我們很難建立供應鏈。"Oka Brands 在其位于佐治亞州布福德的工廠生產自己的鞋類,同時還通過可持續的閉環系統為 New Balance 和 Ryka 等品牌生產鞋類。哈沃德透露,當每個人都對美國制造業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時,很少有人會真正投入其中,甚至沒有足夠的理由讓他們投資。
另外,裝備制造屬于勞動密集型的產業,運動鞋的復雜性也使其更傾向于在勞動力成本較低的地區生產,勞動力成本正是阻礙制造業重回美國的一個障礙。數據顯示,美國制造業平均時薪約 28 美元,是越南的 8 倍、墨西哥的 4 倍。即使關稅使東南亞產品成本上升 20%,美國制造仍缺乏價格競争力。
即使中國、越南、馬來西亞等運動品牌重要的生產國家被增加了高昂關稅,遠高于歐盟、南美等不少國家和地區,如果關稅成為長期話題,部分運動品牌的生產線不排除會向其他市場分流。例如耐克的重要供應商寶成集團等代工廠已出現裁員和產能轉移迹象,計劃将部分產能遷至印度。墨西哥憑借地緣優勢和勞動力成本也可能會成為替代選項。
運動品牌制造的地理分布是由多重因素決定的,通過強行征加關稅倒逼運動裝備企業将生產線回流美國顯然是不切實際的,即使制造重回美國也可能遇到多種不可預見的問題,在可預見的很長一段時期内,美國想要恢復其全球制造中心地位顯然是不現實的。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 " 體壇經濟觀察 ",作者:王繼松,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