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突然,我想用這張桌子聽歌了,歡迎閱讀。
趁着這個雙休總算把桌子整理完了。
還記得以前弄這個桌面的時候,總想着任何事都要簡單、方便和靈活。電腦、遊戲機和播放器都要做到「放到桌面接一兩條線就能用,拿起拔線就走」,桌面也要保持足夠大的靈活使用空間,方便突然來了什麼新玩意都能直接往桌上一扔開始拍照。
對,大概像現在這樣。
還沒收拾,只是把東西清理掉然後湊起來的樣子
在一年内經歷兩次搬家後,我把桌面更新成現在的樣子——一個只有螢幕、挂燈和桌子是固定的,所有東西即插即用、拔掉即走的靈活型桌面。
清理之後開始收拾調整的樣子
桌子是用了一段時間的樂歌的升降,螢幕則是老朋友用了一段時間的明基 27 寸 HDR 顯示器,給到的兩個 HDMI 接口,一個用來連接我的筆記型電腦,另一個則連上桌面的 Switch。
筆記本因為沒有找到好看支架,桌面也沒有什麼特别好的擺放模式,所以我一般用一條很長的 HDMI 線,把它放到桌子旁邊的小櫃上面。只有要用到雙螢幕顯示的時候才會把它放回桌面。
為了方便桌面清理,我的滑鼠鍵盤都選了無線。
這裡的 Keychron K3 是新款,之前的老款因為用了太久且疏于清潔而變得非常可怕,在奮力清潔無果後選擇了直接換鍵帽。但在看了一圈矮軸鍵帽的價格以及想到換上之後也能從縫隙看到以前的使用痕迹,我最後決定換了新款的白色。
燈的話我目前在用小米帶智能控制的螢幕挂燈。雖說今天這個場面是有勞旁邊的室友用他的攝影燈為我打了光,但在日常狀态下,我用小米這挂燈來工作和拍桌面的小東西還是足夠的。
選智能款的原因,主要是在我找不到遙控器的時候也可以通過手機和小愛同學來關……這個場景在你已經爬上床和趕着出門的時候特别有用。
原本放在桌面的藍牙音箱
至于聽歌,我原本用的是播放器搭配耳機和藍牙音箱的組合。只不過當配對的設備多起來之後,每次打開藍牙音箱都要先排查一次,這樣每次用起來都很麻煩;而且無線傳輸沒有把音質用好、用滿,出來的聲音效果也不是特别滿意,更多時候只是給到一個更大的可用音量。
雖說戴上耳機的聲音效果會更好,但佩戴久了比較容易累,而且我的耳機基本都切換成了 4.4mm 接口,有時候想要接到電腦上還要去拿小尾巴也很麻煩……為此我想了很久、想到了很多方案,如直接買一套可以多設備接入、帶解碼的 2.0 或 2.1 有源喇叭,或是買一個桌面用、支持多設備接入的解碼功放,把多個設備接到一起之後再轉到喇叭上面。但這兩種方法都要接上不少的線,有違我本身「即插即用、即拔即走」的原則,而且設備接入端口也有考究,很多時候會出現要兩個設備都需要用同一種接口的尴尬現象。
所以我最後放棄了它們,轉投到俗稱「一套西裝」的一套完整播放設備上。
對,就是現在你看到的這套——飛傲的 R7 和他們家的有源喇叭 SP3。選擇這套組合的原因有很多,像外觀和操控它都比較符合我的偏好,這裡就來講講:
先講講外觀,R7 用了非常合我心意的标準四方造型,傳統 Hi-Fi 機那種四四方方、工工整整的氣質,但直立式的機身比例讓它和 DMP-Z1、山靈 EM5、Cambridge Audio One 這種傳統橫向擺放的設備有點不同,配合前面的 Android 系統豎屏,看起來會有點新意。
直立式設計也能夠讓 R7 的擺放更省空間,加上 R7 原本就只有一個小月餅盒的體積,像我這種桌面也不需要先做一個升高架把螢幕架起來後再把播放器放進去,直接讓它放在喇叭主箱旁邊就可以。
R7 還自帶一個有角度的底座,我這裡的 SP3 就選了有角度的墊子,配合 R7 帶角度的底座就能做到擺放角度統一,看起來更整齊。
R7 和 SP3 的設計語言也很統一,像是 R7 音量和信源旋鈕旁邊的 RGB 燈環以及 SP3 底部的燈帶都有呼吸燈效果,不播放的時候都可以當做桌面的氛圍燈。要是家裡牆邊還有設定了一些氛圍呼吸燈,那配合起來就會有一種弄弄的「Tech Guy」味。
只不過我是那種每次拿到鍵盤的第一時間都會把 RGB 燈關掉的人,有 R7 和 SP3 的小燈做氛圍就已經很夠了(笑)。
第二點要說的是 R7 和 SP3 使用體驗。R7 給到的接口有很多,前面板可以接耳機,音箱,後面板輸出給功放,喇叭等設備,只需要連接 SP3 的我在這裡只會用到它的網線接口和 RCA 接口。RCA 接到 SP3 上輸出聲音,網線接到自家路由裡面,方便我用 Spotify Connect 操控。
出廠時,R7 後側的部分接線口都會給到防塵蓋
對,R7 是一款自帶完整 Android 系統的播放器,可以直接裝上 app 來播放 Spotify 上面的音樂。通過 Wi-Fi 或有線網絡的形式把 R7 接到家裡的路由器,我就可以用手機或桌面上的電腦來控制 R7 的 Spotify 播放了。
音量旁邊就是 Spotify Connect 入口
這個時候這功能還挺常用的,特别是在沒有買到 CD 或高清檔案的時候,或者是剛剛出新歌時就會派上用場了。另外在這用 Wi-Fi 也可以,但考慮到穩定性以及接網線會有更好的抗幹擾效果,還是接上網線要穩妥一點。
SP3 則只提供了一套 RCA 輸入口,那在連接 R7 的線材旁邊我會用魔術帶再綁那條自帶的 RCA to 3.5mm 的 AUX 線,電腦和 Switch 需要播放聲音的時候就把線換一下即可。
這樣接的原因是電腦本身沒有喇叭,Switch 如果要通過 3.5mm 接口接到 SP3 那裡播放遊戲的聲音,當時想到的就只有這個方法。不過後來發現 R7 其實也可以通過 USB、光纖、同軸這三種接口輸入音源,也可以透過藍牙連接播放設備,那之後确實就不用換線了,把 Switch 的藍牙和 R7 配對起來就可以。
除了 NBA2K 之外我的遊戲就是 G 世紀和超級機器人大戰,藍牙已經可以應付了。至于光纖輸入則能夠用來應付我的 R300 CD 機,偶爾想聽聽 CD 也可以。
或許之後再另外買一個桌面功放,就能夠解決電腦、Switch 和 R7 之間争奪音頻輸入口的問題。但現在我先這樣用着吧。
除了換接口,換卡也要繞到後面,如果卡槽能前移就更好了
雖然每次都要繞道身後去換線有點麻煩,這好像就是我目前想到的唯一辦法了。操控的話,R7 的操作模式對于我一個已經用了 M11 Pro 3-4 年的人來說還是挺簡單的。
R7 用戶參與曬單,還有可以送一個 Android 盒子都會看到的遙控,調音量和切歌換歌可以用遙控或者直接在正面的旋鈕上扭。如果身邊還有 M11 Pro 或者手機甚至是帶藍牙的電腦,那也可以用來實現控制切歌播放等功能。
只不過曲庫刷新需要時間,在歌曲信息沒有刷新好的狀态下雖然也能夠控制,但看着一個沒有專輯封面的曲庫,用起來也少了一點儀式感。所以要不是有時間預留刷新曲庫或者已經爬上床,我都會用遙控來控制。
機身正面就給了 XLR、4.4mm 兩個平衡接口和一個 6.35mm 耳機孔,6.35mm 有給到轉接成 3.5mm 的接頭,只要常用接口不是 2.5mm 平衡口就都能照顧到。這對于我這個以 4.4mm 為主的用戶還是很友好的。
最後來講講聲音,這次除了 SP3 和 R7 之外,我還借來了朋友手上的 FT3,想來試試一套完整的飛傲西裝聽起來:
不管搭配的是 SP3 還是 FT3,整套組合的感覺都有很濃重的飛傲味。
組合傾向會稍稍偏冷一點,中高頻表現突出,結像清晰,像是在聽機動戰士高達 UC 那四張經典的原聲帶,特别是在第四張的幾首 Melody 裡面,R7 和 SP3 能夠細致到每一顆音都可以扎實地表現出來,是飛傲日常強調那種聲音解析力強、高素質的效果。
雖然桌子不算小,但我在這裡也選了 Toe-in 的擺放模式,讓聲音能夠傳達的能量感能夠再強一點。到《5thMob. :UXO- → RX0》的時候,R7 能把我們俗稱「大爆棚」的能量感推出來,以一種非常貼身的方式呈現;當音量可以開得足夠大的時候,聽起來的感覺不只有飽滿,還有震撼。
Toe-in 的擺法也不會損失太多聲場表現,整體的延展還算舒服,不會特别局促。作為一款标準的 2.0 桌面喇叭還是很足夠的。
聽到我日常主攻的粵語流行和其他有人演唱的歌曲時,R7 和 SP3 的組合會比剛剛「收斂」一點。像是吳林峰去年推出的《我也難過的》、JayFung 馮允謙的《Me and the Moon》這類小品一點的歌曲,或者是 Pandora 的《風月》這類輕松簡單一點的 Band Sound,R7 和 SP3 的感覺都還算舒服。
因為有了别于播放澤野弘之時的收斂,讓我覺得 R7 這套專攻聲音素質的背後多了一份人情味(笑),但聽 Aimer 的時候聲音還是稍稍滲透出一絲幹澀,看來還是需要磨合一下。
啟動了大耳模式之後用 FT3 聽 Rock 風小提琴的 Ayasa 和 Aimer 演唱會,聲音會顯得更加從容。延展舒服時空間會變得比普通模式下更加空曠,細節會表現得更加貼耳,像是每一粒音都經過銳化突出處理。
但也因為整體欠缺環境低頻的包裹,聲音會稍稍有點偏薄和偏幹。對我這種習慣了封閉式耳機的人來說,FT3 的風格反倒是不太慣。可能去接之前的 99 Classics 或者是我心儀了很久的 MDR-Z7M2 會更合我胃口吧。
喇叭就先講到這裡。
一個四年沒有買過新播放器,而且又渴望買一套家庭小音響的人,突然入手這樣的一套設備,難免會有些興奮。
小時候只能在周末等着老爸回來,才能在讓他給我播一張我想聽的精選,到了飯點老媽要看新聞還會被打斷。現在長大了搬出去了,終于能在自己的桌面上有一套可以随點随播的音響,總有一種圓夢的感覺。
雖然音樂的載體和使用的形式變了,但想聽歌和想擁有的想法沒有變。作為一個非常老派的人,我還是覺得本地專輯、本地播放還是有必要的。
扯遠了。
整理一下剛剛因為拍照有弄亂的桌面,然後關燈,今天就這樣了。這桌面應該暫時也不會調整或增加新成員了,等我再好好感受一下聽音樂的快樂吧。(笑)
要是下次再來,可能就要想想雙屏顯示、添加增高架以及為多設備音頻輸出做優化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