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理财經驗:指南針:參與先鋒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股權司法拍賣點評(長城證券研報),歡迎閱讀。
每經 AI 快訊,2023 年 12 月 26 日,長城證券發布研報點評指南針(300803)。
事件:12 月 25 日,指南針公司發布事件公告,公司以 110211594.5 元的價格競得聯合創業集團有限公司所持有的先鋒基金比例為 34.2076% 的股權。
自有資金拍賣競價獲取先鋒基金股權,拟成為先鋒基金的單一第一大股東:指南針于 2023 年 12 月 22 日召開第十三屆董事會第十九次會議,授權經營層以自有資金參與先鋒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股權司法拍賣,且于 12 月 25 日以 110211594.5 元的價格競得聯合創業集團有限公司所持有的先鋒基金比例為 34.2076% 的股權。此次競得先鋒基金股權後,公司拟成為先鋒基金的單一第一大股東。先鋒基金成立于 2016 年,經營範圍包括基金募集、基金銷售、資產管理、特定客戶資產管理和中國證監會許可的其他業務,根據 wind 信息,截至 2023 年 12 月 26 日,公司管理規模為 34.30 億元,其中債基占比 87.84%。此次參與競拍采用的資金全為公司自有資金,預計不會對公司财務及經營產生不良影響。
指南針打造 " 一體兩翼 " 業務發展新格局,致力于提高金融市場覆蓋面:本次交易将有助于指南針形成以原有金融信息服務為主體,證券服務和公募基金服務為兩翼的 " 一體兩翼 " 業務發展新格局,為公司持續強化綜合财富管理能力奠定堅實基礎。此外,通過指南針多年來在金融信息服務領網域的數據優勢、技術優勢和客戶資源優勢,先鋒基金亦可以提高金融服務的市場覆蓋面,提升客戶粘性,進一步拓展和深化公司在金融領網域的專業化服務能力和水平。
專注金融信息服務 22 年,指南針引領投資者航向:指南針品牌創建于 1997 年,是國内首批從事證券投資金融信息服務的企業之一。自成立以來,公司一直專注于證券分析和證券信息服務,是早期獲得深交所 Level2 與上交所 Level2 數據授權的信息運營商之一,也是中國較早定位于個人投資者金融服務的股份制企業。公司深耕中國資本市場金融信息服務業 20 餘年,聚焦廣大中小投資者,目前憑借良好的企業形象,以及強大的證券研究技術和產品研發能力,已成為綜合性的大型金融信息服務股份制企業。截至 2021 年末,指南針已累積注冊客戶人數超過 1500 萬,累積付費客戶超過 150 萬。2022 年,指南針收購網信證券,成為繼東方财富後 A 股第二家擁有券商牌照的互聯網公司。
互聯網普及與投資者增長,催生巨大市場機遇:公司正處于數字化和金融融合的蓬勃發展趨勢中。近年來,我國互聯網普及率和網民規模均顯著增長,根據第 52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截至 2023 年 6 月末,中國網民規模達到 10.79 億,互聯網普及率為 76.40%,互聯網已逐漸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與此同時,中國證券投資者數量也呈現出顯著的增長趨勢,根據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投資者統計數據,自 2019 年 6 月至 2023 年 6 月,中國證券投資者數量從 1.54 億戶增長到 2.20 億戶,其中主要為自然投資者,這為指南針在金融工具和咨詢服務方面提供了巨大的市場機會。
業務深度協同,與技術創新聯合打造核心競争力:指南針以近二十年的金融信息服務經驗為基礎,通過與投資者緊密互動,成功構築了業務深度協同的優勢。戰略性收購麥高證券的舉措将金融科技與證券交易專業能力完美結合,實現了自動化和智能化更新,致力于為用戶提供更精準多元的金融解決方案。公司資源整合能力亦表現出色,顯著的客戶基數及流量入口的增長,展示了整合資源的效果。技術創新方面,公司在手機端 APP 開發、前沿金融分析工具研發方面取得顯著成就,持續推進新研發項目,強化產品使用粘性和投資者決策支持。
盈利預測與投資評級:預測公司 2023-2025 年實現營收 11.39 億元、15.99 億元、22.72 億元;歸母淨利潤 1.17 億元、3.45 億元、5.34 億元;EPS 0.29、0.84、1.30,PE 197.4X、67.3X、43.5X。我們基于以下幾個方面:(1)公司較早從事證券投資金融信息服務,具備良好的先發優勢與行業經驗;(2)受益互聯網普及以及自然投資者數量的增長,公司可憑借較早定位于個人投資者金融服務的特點,不斷深入覆蓋市場新增個人投資者;(3)指南針的 C 端流量優勢有望賦能麥高證券與先鋒基金,将投資者與金融機構服務鏈接,打造 " 一體兩翼 " 金融服務發展新格局。首次覆蓋給予 " 增持 " 評級。
風險提示:行業競争加劇;行業景氣度不及預期;政策落地不及預期;技術創新進度不及預期。
( 來源:慧博投研 )
免責聲明:本文内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編輯 曾健輝 )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