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阿裡雲降價、京東雲緊随,雲計算行業價格戰再起?,歡迎閱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劉曠
繼去年雲服務大規模降價之後,2 月 29 日阿裡雲再次祭出 " 史上最大規模降價 " 的殺招,緊接着京東雲連夜發布降價消息,選擇了貼臉跟進,其 " 随便降、比到底 " 的口号,頗有對壘的意味,直接吹響了新一輪雲計算價格戰的号角。
事實上,早在 2023 年 5 月,阿裡雲就曾有過一次 " 史上最大規模降價 ",随後騰訊雲、京東雲、移動雲紛紛跟進,直接将這一場價格戰推向了高潮。時間再往前推,阿裡雲在 2013 年首次降價之後,2014 年就連續降價了 6 次,而在 2015-2016 年,更是連續降價 17 次,核心雲產品降價幅度,更是一度超過了 50%。彼時,面對阿裡雲的帶頭降價,其他大廠為了搶奪市場份額,幾乎無一例外全部卷入其中。
棄舊求新已成必然
在人工智能時代加速到來的關鍵節點,很多雲巨頭們忽然發現,過去死活不肯放下的方向,現在似乎有了放手的理由,顯然雲在新時代有更大的使命。作為行業老大哥的阿裡雲,它顯然早已看清了這一點,并再次走到了行業前列。
一方面,阿裡雲對混合雲展開了大刀闊斧的整頓、優化,進一步提升了其整體标準化的程度。早在 2024 年一月份,就有媒體傳出消息稱,阿裡雲在核心銷售業務層面進行了調整,将原有的混合雲事業部更名為政企事業部。報道同時稱,專有雲的銷售、服務團隊并入政企事業部,成為政企事業部一級部門,目的是提高專有雲產品解決方案的标準化和服務能力,更好被合作夥伴集成。
不過在去年 11 月底,新成立公共雲、混合雲和國際事業部時,專有雲相關的業務線就已經被納入到混合雲,所以這次阿裡雲方面,進一步提升了專有雲标準化服務的優先級。事實上,在實踐中政企客戶,恰恰跟混合雲客戶有着較高的重疊比例,因此阿裡的調整目的很明确,即将不同的私有雲、公有雲、内部 IT 資源統籌,整合成客戶最終想要的混合雲架構,而阿裡雲則不想參與太多了。
其實,這種指向業務層面的調整早有端倪。比如,蔡英華的離職,就可以看做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轉捩點,這實際标志着阿裡向大 B 要增長的策略未能奏效。其實,對于阿裡雲而言,蔡英華離開并非壞事,畢竟阿裡當初找他來,就是為了系統學習華為雲,在面向政企客戶時的系統打法。但事無巨細、高度定制的華為打法,顯然并不适合阿裡雲,阿裡雲也沒有從中構建優勢,因而這種優化調整只是早晚的事情。
另一方面,伴随着 ChatGPT 的爆發,關于雲的第三波產業浪潮或許已經到來。過去,阿裡雲創始人王堅曾對雲做出了一波預測,提出了三波產業浪潮理論。其中第一波就是互聯網企業的雲原生化,第二波就是傳統企業對雲計算的采納。如今看來,第一波雲原生化浪潮,的确帶動了雲計算行業的爆發式增長,但第二波產業浪潮卻進展明顯不如人意。
然而,随着 ChatGPT 的爆發,第三輪的通用人工智能熱潮,正在席卷雲服務行業,而它代表着通用人工智能的進展,通用意味着其未來的普适性更廣,相對的就是定制更少,而這恰恰是雲廠商所渴望的目标市場。
不得不做的戰略取舍
站在當下來看,随着行業競争環境日益激烈,此次阿裡雲的降價舉措并不讓人感到意外。
據 IDC 2023 年第三季度數據顯示,阿裡雲在公有雲市場的份額,盡管仍牢牢占據市場第一,但份額同比下跌 5.8 個百分點,同時市場份額位居第二、第三和第四的華為雲、天翼雲和移動雲的份額,則有所上升。顯然,對于阿裡雲而言,當下的公共雲市場仍然競争激烈。
正如阿裡雲智能集團公共雲事業部總裁劉偉光所說:" 阿裡雲降價并非短期市場競争行為,而是一個長期戰略選擇。" 這種堅定表态與阿裡雲早前的搖擺不定,可以說是大相徑庭。正如前文所述,早前面對私有雲市場可觀的規模增長速度,阿裡雲也有意與華為雲、運營商雲等,争奪非公有雲的市場份額,但現實是阿裡雲并沒有能在這裡建立起來優勢。
而如今随着國内公有雲市場競争的進一步加劇,重新回到公有雲的 " 優勢戰場 ",對阿裡雲來說幾乎已經成了不得不做的決定了。
一方面,降價可以直接擴大阿裡雲的客戶規模,推動更多的客戶上雲,增加阿裡雲的市占率和影響力。從全球來看,中國雲計算發展了十多年,但公共雲滲透率仍大幅低于歐美成熟市場,阿裡雲這一輪降價,顯然是更希望進一步提升國内公共雲市場滲透率。另外,通過降價還可以擴大中小企業的上雲規模,将因降價產生的收入損害補回來。
不過,阿裡雲本次進行的操作,并非單純以價換量。據相關媒體報道,阿裡雲降價的核心產品包括新款迭代後的舊款伺服器,受使用年限的限制,硬體從出廠那一刻就開始貶值了。同時,部分高頻、低毛利的打折產品,也帶動了低頻高毛利產品的銷售,這對于阿裡雲而言可謂是一舉多得。
另一方面,随着阿裡雲逐步戰略放棄私有雲,其對公有雲創收的期望更為迫切,于是降價自然就成了不得不做的決策。在早前阿裡雲發布的 2024 年 Q3 業績報中,阿裡雲的經調整 EBITA 實現了同比 86% 的高增長,阿裡雲對此給出的解釋是,這是由于我們專注于公共雲,而導致的產品結構改善和運營效率提升所致。
在預期高毛利的情況下,阿裡雲此次全線降價就有了很大的空間,而更多公有雲客戶的接入則能夠攤薄成本。而對于當下的阿裡雲來說,相對提升毛利,加速拉動營收增長、擴大規模顯然更為緊迫。
價格戰并非唯一手段
從整個市場來看,單純的價格戰并非唯一的競争手段,尤其是價格戰背後也存在着不小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在數據越來越集中于雲端的情況下,雲安全正變得越來越重要。
首先,單純的價格戰雖然是順應了行業規律,但倘若對事關雲上安全的服務質量問題不聞不問的話,也會影響雲服務企業的聲譽。根據網上公開資料統計,頭部雲服務商出現宕機的次數,大大小小不下幾十次甚至更多,其中身為行業老大哥的 AWS,就前後出現過不同程度的宕機 20 餘次,持續時間從 40 秒到兩天不等。
例如,2011 年 8 月,亞馬遜在北弗吉尼亞州的 EC2(彈性計算雲)服務發生斷網故障,使許多使用亞馬遜 Web 服務雲計算基礎設施的網站和服務臨時中斷。這個數據中心是亞馬遜在歐洲唯一的數據存儲地,也就是說,EC2 雲計算平台客戶在事故期間,沒有其他數據中心可供臨時使用。這次宕機事件使得采用亞馬遜 EC2 雲服務平台的多家網站中斷達兩天之久。
從目前的雲實踐現狀來說," 低價的公有雲服務并沒有想象中那麼便宜,一旦故障發生造成的損失将間接抬高成本 "。長遠來看,倘若只是單純降價而不提升雲安全的質量,必然會引發一系列的合同法律風險,對雲服務企業的長期發展非常不利。
另一方面,降價的核心目的除了擴大用戶之外,更為重要的目的是推動雲客戶增加對 AI 的使用,這才是雲廠商降價背後的真正核心。拿業内人士的話來說,公共雲是 AI 的最佳拍檔,雲計算并不只是為大模型提供算力支持,還包括網絡存儲以及配套技術架構的更新迭代。很多企業需要大模型的能力,但是他們并不需要自己去做推理訓練,但通過使用公共雲的資源,讓 AI 能力唾手可得。
但從客戶市場的角度來說,當前很多客戶僅僅把雲當成衣務器資源來用,并沒有用到雲上的很多數據能力、AI 能力,也沒有讓雲成為幫助企業業務轉型更新的技術武器。降價的思路,具體可以概括為 " 用的人越多,雲網絡的資源利用率越高,閒置成本就會越低。" 而閒置成本越低,越利于雲服務廠商降價,降價會繼續提升規模,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所以,價格戰的核心還是在于提升雲端資源利用率,增加用戶消費頻次。倘若達不到這個目的,單純降價顯然是不明智的,也是不合理的。
寫到最後
針對阿裡的降價,業内有人将之稱作 " 掀桌子 " 行動,認為其必然會打亂整個友商 2024 年的節奏;不過也有人說,阿裡的降價看似劍拔弩張、狂悖無道,戰鬥氣息滿滿,但實際上形式大于實質,如果友商盲目跟進,反而會自亂方寸。
一方面,阿裡降價确實狠,不過這種降價對大客戶的影響相對有限,因為大客戶通常享有更大力度的折扣議價權。雖然阿裡對外強調,只要大客戶優惠低于活動優惠,就會按照孰低的原則讓利給客戶,但現實中這種情況基本上不存在。另一方面,受限于不同客戶的不同情況,可能本次降價受益的客戶也會有所限制。具體來看,雲服務企業往往是固定業務購買包年套餐,彈性業務則按需購買或者選擇包月。本次阿裡降價只是包年降價,但是目錄價(相當于包月價)沒降,所以其實際影響遠沒有那麼大。
另外,為了進一步推動降價策略落地實施,阿裡雲還在内部推動,彈性計算與存儲兩大部分完成整合,推動存算一體的融合落地。從長遠來看,價格戰對外是一種壓力,對内則是一種動力,驅動整個公司啟動内部變革,以适應市場環境的變化,這種情況既适用于阿裡雲,也同樣适用于其他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