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東風有限武漢工廠被傳關閉的背後,歡迎閱讀。
近日,網上傳出 " 東風有限武漢工廠可能關閉 " 的傳聞。對此,東風有限對媒體進行了回應,明确表示武漢工廠目前運轉正常,未來也沒有關停計劃。
東風有限表示,将在東風汽車集團與日產汽車兩大母公司的共同支持下,保持平穩、有序的發展節奏,并持續加快向新能源汽車和智能化技術的轉型步伐。同時強調武漢工廠的重要性,該工廠采用數字化與智能化技術,具備燃油車、混合動力以及純電動等多種動力的生產能力。
存在感不強的 " 東風有限 "
東風汽車有限公司(簡稱 " 東風有限 ")成立于 2003 年,是東風汽車集團與日產汽車各持股 50% 的合資企業。
東風有限旗下涵蓋東風日產、鄭州日產、東風汽車零部件(集團)有限公司等多個業務板塊,業務範圍涉及乘用車、商用車、零部件、研發和物流等多個領網域。
圖片來源:東風集團
然而,盡管東風有限業務範圍廣泛,但在業内 " 存在感 " 卻相對較弱。這主要源于其作為控股平台的定位,與上汽通用、廣汽本田等合資公司不同,東風有限作為控股平台并不直接面向消費市場。
其主要品牌如 " 東風日產 " 或 " 鄭州日產 " 更為大眾熟知,而 " 東風有限 " 的名稱更多地出現在财報、企業公告等正式檔案中。這種幕後定位讓其在品牌傳播層面顯得 " 存在感不足 "。
為應對市場變化,東風有限近年來進行過多次架構調整。2023 年初時,東風有限與東風日產兩級總部開啟一體化整合運營,撤銷東風有限五大總部及下設機構,職能轉移至東風日產相應部門,同時設立東風有限武漢辦公室。此舉旨在精簡層級、提高效率,以快速響應市場需求。
圖片來源:東風日產
東風有限表示,此次改革是公司組織機構改革落地的重大舉措,未來将聚焦乘用車和零部件事業,武漢辦公室将在公司重大戰略方向、經營業績掌控、公司治理等方面繼續扮演重要角色。
此外,東風有限還對旗下品牌進行了整合。2020 年,東風啟辰品牌重新歸入東風日產旗下,2022 年,英菲尼迪品牌也被納入東風日產管理架構,成為與日產和啟辰并列的子品牌。此舉是為聚焦核心業務、提升運營效率。
盡管進行了多項改革,東風有限近年來的市場表現仍面臨挑戰。
為何會有關廠傳聞?
數據顯示,2024 年,兩大主力品牌東風日產和鄭州日產均出現雙位數下滑,合計銷量已不到 70 萬輛,較巅峰期時直接腰斬過半。
今年一季度,東風日產和鄭州日產的市場表現未有好轉。東風日產累計銷量同比下滑 28% 至 12 萬輛,而鄭州日產不到 9000 輛。
銷量下滑,產能利用率降低的雙重壓力,是東風有限被傳關閉武漢工廠的主要原因。
東風日產 2024 年 1 月至 2025 年 3 月銷量變化
此前,東風有限已對部分產能進行調整。2023 年,位于常州的工廠正式關閉。日產汽車在華合資公司東風日產曾解釋道,基于整體戰略和商業環境的變化,對内部產能和資源進行優化和調整,以更好适應企業轉型發展。
鄭州日產 2024 年 1 月至 2025 年 3 月銷量變化
鄭州日產的經營狀況也不容樂觀。該公司原以生產皮卡、輕型商用車為主,但面對新能源浪潮和市場競争,其產品更新節奏滞後,品牌影響力有限,銷量和利潤率雙雙承壓。
2024 年,鄭州日產的累計銷量僅為 4 萬輛,連續第三年同比下滑,下滑幅度為 13.5%。
在此背景下,市場對東風有限進行進一步產能優化的預期增強,進而引發了關于武漢工廠可能關停的傳聞。
東風有限旗下品牌正在極力扭轉頹勢。比如東風日產,與本土智能化企業 Momenta 合作,加速智能化轉型步伐。剛上市的東風日產 N7 轎車搭載了後者的 L2+ 智能輔助駕駛系統,同時配備高通骁龍 8295P 處理器,并整合 DeepSeek 的 AI 模型以提升人機互動體驗。
此外,價格也全面對标自主品牌。N7 起售價不到 12 萬元,15 萬元的頂配更是配備激光雷達,被業内評價為 " 超乎想象的競争力 "。其低價策略或為大眾、豐田以及自主品牌等帶來壓力。
價格果然是最好的營銷策略,東風日產 N7 上市 1 小時訂單即突破 10000 台。
圖片來源:鄭州日產
鄭州日產也加速轉型,今年 4 月帶來全新車型 Z9,預售價格為 11.99 萬 -18.19 萬元。同時,花費三年時間打造了全球多元越野平台—— " 星核 ",支持燃油、純電、插混等多動力形式,以及 L2+ 級智能輔助駕駛系統。
不止是東風有限,在中國汽車市場競争日益激烈的環境下,合資品牌其實都普遍面臨着自主品牌的強勢崛起和消費者需求轉變的雙重壓力。關廠傳聞雖已澄清,但背後折射出的市場壓力和轉型陣痛仍然存在。東風有限的未來發展,将是中國汽車市場合資品牌轉型更新的一個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