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伍佰,突發!觀眾大喊退票,官方緊急提醒!網友:觀眾素質有待提高,歡迎閱讀。
12 月 6 日,伍佰 and China Blue 搖滾歌劇《成功之路》上海站演出現場,部分觀眾因誤解該場演出為伍佰個人演唱會而高喊退票,并于中場休息及散場後聚集在劇院大廳要求退票。
到底怎麼回事?
伍佰自編自導自演歌劇
現場觀眾大喊退票
據南方 * 都市報報道,12 月 7 日,票務平台大麥向已購票用戶發送短信提醒演出内容,并延長了退票時間。
網友拍攝視頻截圖
官方宣傳物料顯示,《成功之路》是一部搖滾歌劇,由伍佰自編自導自演,起用新人飾演主要角色。全劇共 26 首歌曲,皆由伍佰包辦詞曲創作,他本人演唱或參與演唱的歌曲有 12 首。
該劇于 2023 年在台北首演後,近期将在上海、南京、成都等城市展開巡演,演出場地均為劇院。
從當晚網友拍攝的視頻來看,在舞台演出進行的同時,現場有不少觀眾齊聲大喊 " 退票 ",對觀演秩序造成了影響。
演出中場休息及散場後,也有部分觀眾圍聚于售票處,高喊 " 退票 "。
有要求退票的觀眾在社交平台表示,官方宣傳物料具有誤導性,導致自己誤以為該場演出是伍佰個人演唱會," 為什麼要用伍佰做封面宣傳?但凡用團隊集體照做封面,我就不會這麼草率買票了。"
也有人表示是自己在購票前沒有看清楚," 買之前沒做功課,原來是歌劇,不是大合唱的演唱會。"
主辦方:延長退票時間
網友:觀眾素質待提高
12 月 7 日,大麥向已購票用戶發送短信,對演出内容作出提醒,該場演出 " 是伍佰導演、編劇的有故事情節、有其他演員共同表演的搖滾歌劇,不是伍佰的個人演唱會 "。
同時,主辦方延長了退票時間,如對演出内容 " 有理解上的偏差 ",可按照原退票規則,延長退票時間至演出當日 19:00。
此外,南京站的購票頁面也用紅色字體新增提示:" 本節目為音樂劇,非伍佰個人演唱會,請閱讀詳細頁介紹,謹慎購買。"
另據網友反映,對于 12 月 6 日當晚要求退票的觀眾,主辦方已同意原路退回票款。
對此,有網友認為,去年伍佰的個人演唱會是國民熱點話題,這次會先入為主地誤以為也是個唱,可以理解。
不過,更多的網友認為,購票頁面的演出介紹寫得很清楚,《成功之路》原聲帶也早已能在音樂平台收聽,"自己買票不看清楚,不做攻略,不聽歌單,甚至連詳情頁都不看,還要在現場喊退票,我真的服了。"
有網友批評演出中途高喊退票的行為," 就算不滿意,也不應該在表演期間大喊,太不尊重演員了。"" 破壞了其他觀眾的觀看體驗!" 還有的網友表示," 現在主辦方直接表示可以退票,又一次‘按鬧分配’,什麼時候觀眾素質才能提高?"
截至 10 月全國音樂劇演出場次 1.36 萬場
票房近 14 億元
據上海 * 證券報報道,11 月 20 日,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北京天橋藝術中心、燈塔專業版聯合首次發布音樂劇行業報告——《2024 中國音樂劇市場年度報告》。報告顯示,2024 年 1 月至 10 月,全國音樂劇演出場次 1.36 萬場,較 2023 年同比增長 5.5%;票房達到 13.96 億元,同比增長 26.7%;觀眾人數 582.13 萬人次,同比增長 4.6%。
原版引進音樂劇保持強勢 " 吸金力 "。優秀的國外原版作品擁有地道的音樂劇形制、風格,且有名家、名團、國際音樂劇明星加持,在國内音樂劇消費中仍占重要地位。報告期内,國内市場引進原版音樂劇目 42 部,中文音樂劇目共計 225 部,中文音樂劇數量占多數。從市場表現來看,引進原版音樂劇場次占比為 12.3%,票房、觀演人次占比明顯高于場次占比,票房為整個國内音樂劇市場的 50.2%,觀演人次占比為 35.9%。中文音樂劇演出場次多,觀演人次多,場次占比達到 87.7%,觀演人次占比 64.1%,票房占市場總票房的 49.8%。
當前音樂劇消費仍集中在一二線城市。在場次分布上,2024 年 1 月至 10 月,一線城市音樂劇場次占全部場次的 76.2%,二線城市占 21.6%,比去年同期降低 3 個百分點,三四線城市分别占 1.3% 和 0.9%,相較上年同期均有所上升。長三角地區是國内劇場類演出消費的熱門地區,擁有數量最龐大的觀眾群體,浙江、江蘇、上海的劇場類演出場次均進入全國前五。北京音樂劇票房收入占全國票房的 14.1%,是音樂劇創作和演出的重要陣地之一。
數據顯示,專業劇場音樂劇票房占比達到總體票房的 79.3%,場次占比僅為 30.1%,而演藝新空間及小劇場的音樂劇場次占比則高達 69.9%。
在音樂劇人均消費方面,2023 年消費金額主要集中在 200 元到 499 元區間,占比達到 54.7%。2024 年 1 月到 10 月,500 元以上高價位消費占比增加,觀眾消費能力呈現增強趨勢,500 元以上消費占比較 2023 年總計增加 6.5 個百分點。
行業人士表示,在市場發展的過程中,成為市場 " 頂流 " 的核心驅動力在于打造好作品;持續發展的不二法門在于形成足夠的人才儲備;生產制作機構安身立命的關鍵在于赢得越來越多的觀眾。
編輯|段煉 易啟江
校對 |劉思琦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 21 世紀經濟報道、南方 * 都市報、上海 * 證券報、公開資料等
感謝關注每日經濟新聞,每天都有精彩資訊